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

    時間:2024-11-06 15:10:00 將進酒 我要投稿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合集15篇]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1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釋

      ⑴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qiāng):請。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這一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dāng)時,他跟岑勛曾多次應(yīng)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nèi))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fā)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青絲:黑發(fā)。此句意為年邁的父母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發(fā)而悲傷。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會須:應(yīng)當(dāng)。會,須,皆有應(yīng)當(dāng)?shù)囊馑肌?/p>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側(cè)耳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復(fù)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愿醒”。(現(xiàn)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詩歌散文欣賞中是————但愿長醉不愿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zì):放縱,無拘無束。謔(xuè):玩笑。

      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干脆,只管。沽(gū):通“酤”,買或賣,這里指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⒃爾:你。銷:同“消”。

      譯文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fā),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yīng)當(dāng)縱情歡樂,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都來側(cè)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長駐醉鄉(xiāng)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dāng)年宴設(shè)樂平關(guān)你可知道,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人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quán)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

      關(guān)于這一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于天寶十一載(752)。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后,漫游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8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yīng)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xiàn),常常借飲酒來發(fā)泄胸中的郁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fā)滿腔不平之氣。

      賞析

      這一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一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并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顯現(xiàn)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

      詩的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來突出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此時郁郁不得志。“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時候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再到“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其二》),古時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jīng)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長安,權(quán)貴們并不把他當(dāng)一回事,李白借馮諼的典故比喻自己的處境。這時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

      但是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這一天總會來到的,應(yīng)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過去)游維揚,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

      與這種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氣氛,詩句豪壯。

      到這里,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tài)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情到這里,便分明由狂放轉(zhuǎn)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dāng)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李白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稱自己有管仲之才,諸葛亮之智卻沒人相信,所以說古人“寂寞”,同時表現(xiàn)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夢死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

      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三國詩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寫洛陽飲宴時說:“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曹植被稱為才高八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盡管身懷利器,抱負不凡,卻在政治上受到來自親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擊,郁郁不得志。“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yīng)“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dāng)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jié)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dāng)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到這里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fēng)變滅”的結(jié)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的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畫和雕鑿能學(xué)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達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2

      一方面作者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縱觀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并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顯現(xiàn)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

      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來突出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此時郁郁不得志。“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時候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再到“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其二》),古時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jīng)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長安,權(quán)貴們并不把他當(dāng)一回事,李白借馮諼的典故比喻自己的處境。這時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這一天總會來到的,應(yīng)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過去)游維揚,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

      與此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氣氛,詩句豪壯。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tài)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zhuǎn)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dāng)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李白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稱自己有管仲之才,諸葛亮之智卻沒人相信,所以說古人“寂寞”,同時表現(xiàn)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夢死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

      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三國詩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寫洛陽飲宴時說:“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曹植被稱為才高八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盡管身懷利器,抱負不凡,卻在政治上受到來自親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擊,郁郁不得志;“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yīng)“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dāng)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jié)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dāng)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fēng)變滅”的結(jié)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畫和雕鑿能學(xué)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達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3

      將進酒(《小梅花》)·城下路

      賀鑄

      城下路,凄風(fēng)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頭沙,帶蒹葭,漫漫昔時、流水今人家。黃埃赤日長安道,倦客無漿馬無草。開函關(guān),掩函關(guān),千古如何,不見一人閑?六國擾,三秦掃,初謂商山遺四老。馳單車,致緘書,裂荷焚芰、接武曳長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鄉(xiāng)安穩(wěn)處。生忘形,死忘名,誰論二豪、初不數(shù)劉伶?

      這首詞也是一篇以詠史來詠懷的作品,但所詠史事,并非某一歷史事件,而是一種在古代社會中帶有普遍性的歷史現(xiàn)象;所詠懷抱,也并非與這一歷史現(xiàn)象相契合,而是與之相對立,所以與多數(shù)的詠史即詠懷的作品的格局、命意都有所不同。

      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和貪欲,總是不斷地爭城奪地,至少也是爭名奪利。這種爭奪的結(jié)果,不但使廣大人民遭殃,也使統(tǒng)治階級中某些道德和才能出眾的成員受到壓抑和排斥。賀鑄就是其中的一個。他這類的作品,就是針對這種普遍存在的歷史現(xiàn)象而發(fā)出的不平之鳴。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對于那樣一些統(tǒng)治者及其幫忙、幫閑們的鄙視,是有其進步意義的。但由于階級性和世界觀的限制,他又只知道向“醉鄉(xiāng)”中逃避,即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這種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思想感情又顯示了這種進步意義的局限性很大。

      以憤慨、嘲諷的口吻來描寫歷史上那些一生忙著追求權(quán)勢和名利的人,占了這首詞的大部分篇幅。但起筆卻從人事無常寫起,這樣,就好比釜底抽薪,把那些熱衷于富貴功名的人都看得冷淡了,從而為下文揭露這些人的丑態(tài),埋下伏線,同時,也為作者自己最后表示的消極逃避思想埋下伏線。

      自然界的變化,一般比人事變化遲緩。如果自然界都發(fā)生了變化,那人事變化之大就可想而知了。滄海桑田的典故,就是說的這種情況。本詞一上來六句,也是就自然與人事兩方面合寫這個意思。詞句用顧況《悲歌》“邊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時流水今人家”,而略加增改。前三句寫陸上之變化,墓已成田(用《古詩》“古墓犁為田”之意),有人耕;后三句寫水中之變化,水已成陸,有人住。下面“黃埃”二句也從顧況《長安道》“長安道,人無衣,馬無草”來,接得十分陡峭。看了墓成田,水成陸,人們該清醒了吧,然而,不。他們依舊為了自己的打算,不顧一切地奔忙著。函谷關(guān)是進入長安的'必由之路。關(guān)開關(guān)掩,改朝換代,然而長安道上還是充滿了人渴馬饑的執(zhí)迷不悟之徒。歇拍用一問句收束,譏諷之意自見。

      過片兩句,“六國擾”,概括了七雄爭霸到秦帝國的統(tǒng)一,“三秦掃”,概括了秦末動亂到漢帝國的統(tǒng)一。“初謂”四句,是指在秦、漢帝國通過長期戰(zhàn)爭而完成統(tǒng)一事業(yè)的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被卷進去了。是不是也有人置身局外,即沒有在這種局勢中為自己作些打算的人呢?詞人說,他最初還以為商山中還留下了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這四老。誰知道經(jīng)過統(tǒng)治者寫信派車敦請以后,就也撕下了隱士的服飾,一個跟著一個地穿起官服,在帝王門下行走起來了。(商山四皓最初不肯臣事漢高祖,后被張良用計請之出山,保護太子,見《史記·留侯世家》。南齊周彥倫隱居鍾山,后應(yīng)詔出來做官,孔稚珪作《北山移文》來譏諷他,中有“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之語。又漢鄒陽《上吳王書》中句:“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這四句專寫名利場中的隱士,表面上很恬淡,實則非常熱中。隱居,只是他們的一種姿態(tài)、一種向統(tǒng)治者討價還價的手段,一到條件講好,就把原來自我標(biāo)榜的高潔全部丟了。上面的“初”字、“遺”字和下面的“裂”字、“焚”字、“接”字、“曳”字,不但生動準(zhǔn)確,而且相映成趣,既達到嘲諷的目的,也顯示了作者的幽默感。不加評論,而這般欺世盜名的人物的丑態(tài)自然如在目前。

      “高流”以下,正面結(jié)出本意。《醉鄉(xiāng)記》,隋、唐之際的王績作,《酒德頌》,晉劉伶作,都是古來贊美飲酒的著名文章。在《記》中,王績曾假設(shè)“阮嗣宗、陶淵明等十?dāng)?shù)人并游于醉鄉(xiāng),沒身不反,死葬其壤,中國以為酒仙。”在《頌》中,劉伶曾假設(shè)有貴介公子和搢紳處士各一人,起先反對飲酒,后來反而被專門痛飲的那位大人先生所感化。高流,指阮、陶、劉、王一輩人,當(dāng)然也包括自己在內(nèi)。末三句是說,酒徒既外生死、忘名利,那么公子、處士這二豪最初不贊成劉伶那位先生,又有誰去計較呢?肯定阮、劉等,也就是否定“長安道”上的“倦客”、“裂荷焚芰”的隱士。(“生忘形”,用杜甫《醉時歌》:“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死忘名”,用《世說新語·任誕篇》載晉張翰語:“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均與“高流端得酒中趣”切合。)方伯海《〈文選〉集成》評《酒德頌》云:“古人遭逢不幸,多托與酒,謂非此無以隱其干濟之略,釋其悲憤之懷。”這首詞以飲酒與爭權(quán)勢、奪名利對立,也是此意。

      張耒《〈東山詞〉序》曾指出賀詞風(fēng)格多樣化的特點:“夫其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袂,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覽者自知之。”這首詞和前幾首截然不同,也可證明此點。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出,蘇軾的作品在詞壇出現(xiàn)以后,其影響是相當(dāng)廣泛的。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4

      《將進酒》李白原文

      原文: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釋:

      【將進酒】這首詩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將(qiāng)進酒,樂府舊題。將,請。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黃河?xùn)|流入海,不會倒流回來。

      【高堂】父母。

      【悲白發(fā)】為鬢發(fā)斑白而傷感。

      【朝如青絲暮成雪】形容時光匆促,人生短暫。青絲,黑色的頭發(fā)。暮成雪,到晚上黑發(fā)變白。

      【得意】指心情愉快,有興致。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意思是金錢不足貴,散去還會來。

      【會須】應(yīng)該。

      【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朋友岑勛、元丹丘。

      【側(cè)耳聽】側(cè)著耳朵聽,形容聽得認真、仔細。側(cè),一作“傾”。

      【鐘鼓饌玉】代指富貴利祿。鐘鼓,古時豪貴之家宴飲以鐘鼓伴奏。饌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寂寞】默默無聞。一說“被世人冷落”。

      【陳王昔時宴平樂】陳王,指三國時魏詩人曹植(192~232),封陳王。宴平樂,在洛陽的平樂觀宴飲。

      【斗酒十千恣歡謔】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錢,指酒美價昂。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斗,盛酒器,有柄。恣歡謔,盡情尋歡作樂。謔,喜樂。

      【徑須】只管。

      【五花馬,千金裘】五花馬,指名貴的馬。千金裘,名貴的皮衣。

      【將出】拿出。

      【萬古愁】綿綿不盡的.。愁。

      翻譯: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fā)。

      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暫)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yīng)當(dāng)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yōu)槲覂A耳細聽: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dāng)年宴設(shè)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

      那些什么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

      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5

      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賞析

      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的詩如其人,以飄逸聞名天下,豐富奇特的想象,雄健奔放的風(fēng)格,瑰瑋絢麗的色調(diào),清麗自然的語言。令多少文人墨客擲筆長嘆。然而,這些都是李白詩歌的外在表現(xiàn),要想當(dāng)真領(lǐng)略詩人的絕對情操和內(nèi)在風(fēng)骨,非得探索詩人的思想發(fā)展的軌跡不可。《將進酒》是詩人的名篇之一,完全體現(xiàn)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從中我們可以窺睨到一些什么呢?

      《將進酒》這個題目是樂府《鼓吹曲辭·漢鐃歌》的舊題,主要是表達喝酒放歌時的情感。李白將之運用到詩歌中來,表達他喝酒時的愁緒,卻能揮酒自好!淋漓盡放,這和他廣泛吸取民間文學(xué)的營養(yǎng)有關(guān)。民間文學(xué)特別是樂府時,由于是廣大勞動的人民的口頭文學(xué),因而顯有淺顯易懂自然,不受羈絆的特點、而李白情感是如此激昂,律詩的那種嚴格的韻律、平仄要求嚴重地束縛了他的發(fā)揮,因此李白用《將進酒》來表達情感,真是天馬行空,隨興新欲,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同是表達人生短暫的愁思,任何其它詩歌格式都無法象《將進酒》這樣盡興盡意,“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這首詩的.情思跳躍性比較大,有時前后兩句根本是相對的,但讀來卻沒有突兀的感覺。整體上看,按照情感的波動我們可把詩歌分為三個層次:從起首到“莫使金樽空對月”為第一層;第二層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到“會須一飲三百杯”;其余的為第三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多么憾人的寬廣、深邃的意境啊。詩歌一開始就把讀者置放到了一個高古深遠的意韻中去,詩人還沒有表達他的思想,但不管是什么思想,悲哀抑或高興,這樣的意韻都能把這種思想擴大到一個無限深遠的背景中去,展現(xiàn)出思想的高古深奪取之美。詩人馬上又用下面的一個對比來表達出他的思想,“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強烈的對比,強烈的夸張將詩人對人生短暫的喟嘆推向極限,以至詩人自之都無法經(jīng)受這銷金蝕骨般的無奈,油然拋出一句“人生得意盡歡,莫休金樽空對目;”何必!何必!算了吧!

      但是,獲如忽臨萬丈絕壁,詩人的情感陡轉(zhuǎn)急迴,立刻以那種消極無奈中掙脫出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種極其強烈的反差簡直令人受不了,剛才還是那般無奈,現(xiàn)在卻猛地將調(diào)下一拖萬丈。了解李白的經(jīng)歷和心情的人卻不得不為這句詩拍案叫絕,這正是要白的傲骨精神最潛在、最自然的表現(xiàn),顯現(xiàn)出一種瑰偉雄奇的奇崛美。胸懷大志的李白,由于受權(quán)貴的排擠,今天卻落到如此光景,白發(fā)令人凄涼,那是歷史無奈的見證,但我李白就此罷休,就此拉倒了嗎?不,不,不,孤傲的心理使詩人不悲反笑,進而狂歌:“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丁點小事算得了什么呢?來,先喝三百杯再說,詩人那種狂傲放肆的形象在這句詩中表達得栩栩逼真。

      且聽之詩人的歌詞吧,在第三層中、以李白一連呂激昂奔放的表白直抒胸臆,什么金銀寶貝,我都不要,只要整日里沉浸在酒的醇青中,真正的圣賢能人都是會喝酒的,看看當(dāng)年的陳王是何等倜儻風(fēng)流,盡情地歡娛戲蟾。滿腔的悲憤哀愁如同洪水泄閘,一傾萬里,幾多波瀾,幾多漣漪,盡在不言中。然而,感情的長何能向河處流呢?作者最后一句描寫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如同一曲經(jīng)久不衰的苦噲長嘆,久久縈繞于天地間,李白這個愁,可真是愁煞了千古愁人,萬種悲思,本是一句無奈的愁怨,讀來當(dāng)真蕩回腸,雋永無盡,高曠久遠。

      很久地沉浸于那奔放奇特絢麗的詩境中,蘇醒過來,我卻不禁要問,李白的愁到底解決了嗎?沒有,那是一種萬古悲,要經(jīng)過萬古的沉寂后方能消去。李白的悲實際是一種極其強烈的反差,即遠大的社會理想和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反差。詩人在這種反差間找不到出路,而流露出一種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但李白太偉大了,能把這種復(fù)雜的思想表達得如此富有魅力,這就是李白留給后人的無奈!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6

      將進酒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翻譯/譯文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再往回流。

      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白發(fā),

      早晨還是滿頭的黑發(fā),怎么才到傍晚就變成了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暫)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yīng)當(dāng)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今天)一次性痛快的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yōu)槲覂A耳細聽: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dāng)年宴設(shè)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

      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錢不多?

      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

      那些什么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

      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注釋

      (1)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

      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fā)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書法將進酒。

      ⑶高堂:高大的廳堂。青絲:黑發(fā)。此句意為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發(fā)而悲傷。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

      ⑹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側(cè)耳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

      ⑾不復(fù)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縱情任意。謔(xuè):戲。

      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干脆,只管。沽: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季深業(yè)書法《將進酒》季深業(yè)書法《將進酒》

      ⒃爾:你。銷:同“消”。

      賞析一: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題目意譯即“勸酒歌”。《宋書》: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有《將進酒》曲。《樂府詩集》:《將進酒》古詞云:將進酒,乘大白,內(nèi)容多寫宴飲游樂,詠唱飲酒放歌的事。宋何承天《將進酒》篇曰:“將進酒,慶三朝。備繁體,薦佳肴。則言朝會進酒,且以濡首荒志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陽輕薄子,但敘游樂飲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本詩為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fā)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蕩,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講飲酒,字面上詩人是在宣揚縱酒行樂,而且詩中用欣賞肯定的態(tài)度,用豪邁的氣勢來寫飲酒,把它寫得很壯美,也確實有某種消極作用,不過反映了詩人當(dāng)時找不到對抗黑暗勢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個人反抗的興**,有了酒,像是有了千軍萬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劑,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這些都表現(xiàn)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

      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dāng)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出色的藝術(shù)成就。《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賞析二: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shù)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dāng)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fā)。

      詩篇發(fā)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tài)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

      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應(yīng)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tài)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zhuǎn)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dāng)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xiàn)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yīng)“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dāng)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jié)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dāng)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fēng)變滅”的結(jié)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xué),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dāng)之。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7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譯即“勸酒歌”。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曾用此題詩,為其代表作之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詩歌: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文解釋】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會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fā)?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時,理應(yīng)盡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梁之材,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cè)耳為我細細聽。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并不值得珍貴,但愿永遠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來那些圣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主人啊,你為什么說錢已經(jīng)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tǒng)統(tǒng)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詞語解釋】

      青絲:指黑發(fā)。

      雪:指白發(fā)。

      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

      岑夫子:指岑勛,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指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精美的飯食。

      【詩文賞析】

      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乎對酒詩情,揮灑個淋一漓盡致。詩人的`情感與文思在這一刻如同狂風(fēng)暴雨勢不可擋;又如江河入海一瀉千里。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喜、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激憤、再轉(zhuǎn)狂放,最后歸結(jié)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全詩五音繁會,句式長短參差,氣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驚天地、泣鬼神,是詩仙李白的巔峰之作。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8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飽復(fù)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解】:

      1、將(qiāng):請。

      2、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

      3、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處。他也是一個學(xué)道談玄的人,李白稱之為“逸人”,并有“吾將(與)元夫子,異姓為天倫”(《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及“故交深情,出處無間”(《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語,可見李白和他的友好。

      4、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揮金留客坐,饌玉待鐘鳴。”饌:吃喝。

      5、陳王:三國魏曹植,曾被封為陳王。

      6、平樂:平樂觀。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為“勸酒歌”。這首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當(dāng)時,李白與岑勛在嵩山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做客,三人登高飲宴。當(dāng)時,作者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于是借酒抒情,進行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fā)。

      詩人李白和朋友相聚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于是借黃河水起興。“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涌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fā)?早晨還是滿頭青絲,晚上已變得如雪一般。”可以說,前四句詩人滿懷深情地寫歲月流逝,用最好的表現(xiàn)形象和最適宜的放歌節(jié)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水流逝表示時間的流逝。這兩句寫景,描繪黃河洶涌澎湃的氣勢,顯然是隱用其意,仿佛是詩人狂放性格的寫照。同時又是起興,以“不復(fù)回”象征歲月易逝。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樣流逝了,再不會回來。滔滔河水,橫貫大野,源頭直接天際,有似從天而降,向大海流去,這形象特別加強了奔騰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詩人寓目生心,馳騁想象,自由創(chuàng)造能夠酣暢抒情的形象。這兩句起勢猛疾,神采飛動。后兩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強烈的對比,強烈的夸張將詩人對人生短暫的喟嘆推向極限,以至詩人自知無法經(jīng)受這銷金蝕骨般的無奈,油然拋出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但是,詩人的情感陡轉(zhuǎn)急,立刻從那種消極無奈中掙脫出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種極其強烈的反差簡直令人受不了,剛才還是那般無奈,現(xiàn)在卻猛地將調(diào)向下一拖萬丈。了解李白的經(jīng)歷和心情的人卻不得不為這句詩拍案叫絕,這正是李白的傲骨精神最潛在、最自然的表現(xiàn),顯現(xiàn)出一種瑰偉雄奇的奇崛美。胸懷大志的李白,由于受權(quán)貴的排擠,今天卻落到如此光景,白發(fā)令人凄涼,那是歷史無奈的見證,孤傲的心理使詩人不悲反笑,進而狂歌:“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詩人那種狂傲放肆的形象在這句詩中表達得栩栩如生。

      接下來,詩人的狂放之情趨于高潮,“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酒筵上勸酒的場面與話語,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而放聲高歌,又把詩情推入高潮,詩人終于找到了一個情感的出口,激情終于似火山噴發(fā)。醉矣!此時的李白才是一個真實的自我,此時的言語才是真正的“肺腑之言”!“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人期盼“封侯拜相”,但并不是貪圖榮華富貴,而是想建功立業(yè),“濟蒼生”、“安社稷”。而一旦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就寧愿長醉不醒。因為只有這樣,才不至于使自己面對國家命運和理想時,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淵。而這所有的'一切,又有誰能理解呢?李白是寂寞的,可自古以來寂寞之人又何止李白一個?“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想想陳王的遭遇,不妨在有生之年喝個痛快!何必去想那些讓人心痛又心碎的事呢?那樣只會加重自己的痛苦!“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讀到此處,真是讓人肝膽欲裂!此語寫盡了李白內(nèi)心的痛楚,把一種絕望之感推向了極致!詩篇落腳一個“愁”字,把所有勃發(fā)之情都凝聚成“愁”了,這也正是李白對自己一生追求的一個真實反映。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生幾何,及時行樂,圣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但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是詩人對自我價值的自信,同時也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和渴望積極入世的思想感情。詩歌深沉渾厚,感情悲憤狂放,語言豪縱沉著。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jié)奏快慢多變,詩人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抒發(fā)。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9

      將(qiāng)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zūn)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huán)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qiú),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2]

      【將進酒】:將,(音qiāng),愿也;進酒,飲酒;將進酒,意即,請飲酒,等同于今言“干杯”。

      注釋

      ⑴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qiāng):愿,請。

      將進酒(9張)《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

      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dāng)時,他跟岑勛曾多次應(yīng)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nèi))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見:你沒有看見嗎?是樂府體詩中提唱的常用語。君:你,此為泛指。

      天上來:黃河發(fā)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譯為父母。

      朝:早晨。青絲:黑發(fā)。此句意為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fā)。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須:應(yīng)當(dāng)。盡歡:縱情歡樂。千金:大量錢財。還復(fù)來:還會再來。且為樂:姑且作樂。會須:應(yīng)當(dāng)。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譯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譯作“側(cè)耳聽”。傾耳:表示注意去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

      饌(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復(fù)醒”。(現(xiàn)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詩歌散文欣賞中是----但愿長醉不愿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

      平樂:平樂觀,宮殿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

      恣(zì):放縱,無拘無束。

      謔(xuè):玩笑 。

      ⒀言少錢:譯作“言錢少”。

      ⒁徑須:干脆,只管,盡管。

      沽(gū):通“酤”,買或賣,這里指買。

      《將進酒》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價值千金的皮衣。將出:拿去。

      ⒃爾:你們,指岑夫子和丹丘生。

      銷:同“消”。萬古愁:無窮無盡的愁悶。

      ⒄圣賢:一般指圣人賢士,又另指古時的酒名。

      18不用:一作“不愿”,一作“不復(fù)”。

      19金樽:酒杯的美稱。

      賞析: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就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并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顯現(xiàn)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

      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來突出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此時郁郁不得志。“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時候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再到“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其二》),古時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jīng)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長安,權(quán)貴們并不把他當(dāng)一回事,李白借馮諼的典故比喻自己的處境。這時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這一天總會來到的,應(yīng)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過去)游維揚,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

      與此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氣氛,詩句豪壯。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tài)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zhuǎn)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dāng)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李白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稱自己有管仲之才,諸葛亮之智卻沒人相信,所以說古人“寂寞”,同時表現(xiàn)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夢死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

      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三國詩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寫洛陽飲宴時說:“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曹植被稱為才高八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盡管身懷利器,抱負不凡,卻在政治上受到來自親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擊,郁郁不得志。“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yīng)“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dāng)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jié)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dāng)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fēng)變滅”的結(jié)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畫和雕鑿能學(xué)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達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10

      作品簡介《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非常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非常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fā)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蕩,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講飲酒,字面上詩人是在宣揚縱酒行樂,而且詩中用欣賞肯定的態(tài)度,用豪邁的氣勢來寫飲酒,把它寫得很壯美,也確實有某種消極作用,不過反映了詩人當(dāng)時找不到對抗黑暗勢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個人反抗的興奮劑,有了酒,像是有了千軍萬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劑,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這些都表現(xiàn)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于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fā)泄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xiàn)實。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dāng)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具有出色的藝術(shù)成就。

      作品原文

      將進酒⑴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⑵,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⑶。

      人生得意須盡歡⑷,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⑸。

      岑夫子,丹丘生⑹,將進酒,杯莫停⑺。

      與君歌一曲⑻,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⑽,但愿長醉不復(fù)醒⒄。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⑿。

      主人何為言少錢⒀,徑須沽取對君酌⒁。

      五花馬⒂,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⒃。

      詞句注釋

      ⑴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

      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夸語。天上來:黃河發(fā)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高大的廳堂。青絲:黑發(fā)。此句意為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發(fā)而悲傷。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

      ⑹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側(cè)耳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

      ⑾不復(fù)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縱情任意。謔(xuè):戲。

      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干脆,只管。沽: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⒃爾:你。銷:同“消”。

      ⒄也有說法作“但愿長醉不愿醒”。

      白話譯文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大海,從從此不再往回奔流。

      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衰老的白發(fā),早晨還是滿頭的黑發(fā),怎么才到晚上就變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yīng)當(dāng)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我們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即使是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請二位快點喝酒吧!舉起酒杯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yōu)槲覂A耳細聽: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dāng)年宴設(shè)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錢不多?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

      那些什么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11

      【摘 要】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tǒng)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本文從文章整體、名句、情感、李白與酒等方面進行賞析。

      【關(guān)鍵詞】將進酒;詩詞;賞析

      一、整體把握

      (一)這首詩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寫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但又表現(xiàn)出對理想和事業(yè)的自信。作品起筆即感嘆時光流逝,一去不復(fù)返,人很快就會由年輕變?yōu)樗ダ稀R驎r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負良辰美景,有興致的時候應(yīng)該及時飲酒盡情行樂。但是筆鋒一轉(zhuǎn),“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雖然是詩人的自我安慰之詞,但不難看出,詩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這種及時行樂中虛度自己短暫的一生,他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

      第二部分(從“烹羊宰牛且為樂”至“惟有飲者留其名”),寫痛飲狂歌,但又表現(xiàn)出不慕功名富貴,憤世嫉俗的精神。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不慕富貴,藐視功名利祿;后一句將“古來圣賢”與“飲者”做比,進一步否定了功名與富貴,在痛飲狂歌之中表現(xiàn)出一種“浮云富貴,糞土王侯”的氣概。

      第三部分(從“陳王昔時宴平樂”至篇末),寫要以盡情飲酒來消散心中的憂愁,同時又表現(xiàn)了在黑暗現(xiàn)實中的苦悶。詩人不惜一切代價買酒痛飲的情狀與氣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極。詩人以一個“愁” 字結(jié)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現(xiàn)了作品的主題。

      (二)兩處用典:

      1、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

      2、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

      (三)三種主要心態(tài):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自信之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愉悅之心。(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quán)貴,盡吐郁積在胸的憤懣不平之心。(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二、名句賞析

      名句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賞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這不是李白的獨創(chuàng),早在春秋時代問世的《論語》就有“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記載;漢樂府《長歌行》有詩云:

      “百川東入海,何日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獨傷悲。”告誡世人:

      光陰易逝難回頭,莫讓年華付水流。

      名句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賞析:

      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我安慰之辭。但在唐代,李白初進長安,確實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信心。

      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寫《行路難》,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時候,那時“千金”尚未“散盡”雖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幻想還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寫《將進酒》時,當(dāng)年“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夢想已化為泡影,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實際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謂“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實際上并不見來。

      由此可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表面豪爽,暗藏憂愁。

      名句三: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賞析:

      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鐘鼓”本是一種樂器,在這里是擊鼓作樂之意,“饌玉”是指精美的食品。意指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那閑情逸致沉溺于聲色犬馬的生活。李白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權(quán)貴們的一種蔑視,這是封建社會的讀書人最可寶貴的性格。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dāng)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nèi)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這就是《將進酒》中的李白!

      三、情感賞析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一)感傷之情:

      如“君不見”兩句。

      (二)歡樂之情:

      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

      (三)憤激之情:

      如“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恣歡謔”。

      (四)狂放之情:

      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fù)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diào)卻是悲。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dāng)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zhuǎn)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jié)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fù)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xiàn)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

      “主人”句至結(jié)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種狂放,從實質(zhì)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xiàn)

      四、李白與酒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fā)胸中郁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縱觀李白的一生,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表現(xiàn)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xiàn)實社會中的權(quán)貴和墨守成規(guī)者,蔑視封建權(quán)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內(nèi)核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fēng)發(fā),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biāo)。然而道家思想中順應(yīng)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12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以李白的性格和創(chuàng)作風(fēng)格而論,說《將進酒》是他的代表作,恐怕不會有疑義。

      《將進酒》本為樂府《鼓吹曲·漢鐃歌》舊題,郭茂倩《樂府詩集》對此題解釋說:“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內(nèi)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感。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李白的豪飲是無與倫比的。如果說,在一生中詩是他的靈魂與追求,那么,酒則是他的動因與靈感。詩酒相伴,酒詩相生,詩借酒膽,酒助詩興,一生中,留下了無數(shù)的酒和詩的佳話與杰作。這篇《將進酒》與其說是詩的藝術(shù),莫不如說是酒的精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噴涌而出的激情,宏偉壯觀的氣勢,一漲一消的感情落差,昂首天宇的無窮悲慨,猶如天風(fēng)海雨般的迎面撲來。這已不是理智的傾訴,也不是清醒的描摹,更不是常語的夸張了,而是一個詩酒之仙面對蒼茫宇宙,無限時空而發(fā)出的一串浩嘆。詩人是爛醉的,在他眼中,源遠流出的黃河不是從青藏高原發(fā)源的,而是從天上落下來的,并且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永不復(fù)返;詩人又是清醒的,他感到:歲月易逝,人生易老,在整個宇宙的時空概念中,人之一生是倏忽即逝的,高堂明鏡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華發(fā),是多么的悲哀。面對短促的人生,映現(xiàn)出了一個搔首顧影,徒呼無奈的形象。這兩句詩一寫空間范疇,一寫時間范疇,兩相對照,既有比意——以黃河之水一去不返比喻為人生易逝,永不再來;又為襯意——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反襯人生的渺小卑弱。這種具有宇宙意識的比照,將人與自然的落差扳回到了本原的位置,不是嗎?“朝如青絲暮成雪”,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是“朝”、“暮”之間的事,這似乎太過于短暫和殘酷了,實際上人之一生和整個宇宙的發(fā)展比起來,也確乎如此,這只不過是一種巨人式的.感傷,一種更為豁達,更為清醒的意識。這其中所蘊含的對人生的深刻感悟與體察,所充滿的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都足以令人驚嘆。李白的一生與黃河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筆下,黃河顯出了從未有過的壯闊與雄渾:“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瀉入胸懷間。”(《贈裴十四》)后人也寫黃河天來之勢,諸如:“黃河九曲天邊落,華岳三峰馬上來。” (明蕭镃《送李佐之赴陜西參議》)盡管變化,但終不能類比。只有李白這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似乎才算是黃河之美的真諦,從而贏得后世的千古傳誦。

      感喟人生,大約也是人之常情,對于敏感的詩人們來說,或許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和強烈。即使是豪放飄逸的李白,也始終未能擺脫這一問題的困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詩人對此是非常清醒的,所以他悲而不傷,充分利用“得意”之時而盡情歡樂,開懷暢飲,絕不讓金樽空對明月,而辜負了“得意”之時。正如他在另一首詩中所說:“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人生得意須盡歡”,看上去是一種及時行樂的頹放思想,但實際上是詩人展示的一種表面現(xiàn)象,是沉淪下僚者所發(fā)出的憤激之語。“人生得意”,李白得意過嗎?“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shù)ぱ┬匾堋:雒砂兹栈鼐肮猓鄙锨嘣粕鹨怼P遗沱[輦出鴻都,身騎飛龍?zhí)祚R駒。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駕去溫泉后贈楊山人》)看似確曾得意過,然而那只不過是一場短暫的幻夢。他終于還是帶著“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的憤憤不平仗劍遠游去了。他何嘗有過“得意”?有的只是失意與憤慨。世界上,真正得意的人是不會大談“人生得意”的,只有失意的人,才會揀起這個話頭。此時的李白,可以說正在失意之中,他所謂的“得意”只不過幾個老友相聚,互訴衷腸,縱酒狂歌,盡抒胸中不快而頗具興致而已。這兩句詩一個肯定,一個否定。肯定的盡情盡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否定的運用雙重關(guān)系(“莫使”、“空”)代替直陳,更加增強了“須盡歡”的熱烈氣氛。朋友之間難得這樣的良辰美景,諸位不舉杯痛飲還等待什么呢?……

      氣氛是如此熱烈,興致是那樣瀟灑。詩人盡管失望,盡管憤慨,但卻絕不消沉與頹唐。他樂觀而自信地向世人宣布:“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且“必”,這是對人生價值的肯定,這是自我意識的強化。至此,在一種貌似消極頹放的現(xiàn)象中顯露出了一位懷才不遇而又真正渴望積極用世的充滿浪漫氣質(zhì)的詩人形象。我們從中也體會到了在那個自負與進取的時代里充滿青春旋律的盛唐精神。在這種精神鼓舞下,人也是豪爽不拘,仗義輕財?shù)摹D憧矗娙苏f得多么輕松,又多么充實:“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他平生驅(qū)使金錢但卻不為金錢所使,而是充分相信人的價值。他這絕不是酒中醉言,而是確有行動。“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此等豪舉不是一般酒興所能支使的。它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的心理氣質(zhì)和豪爽精神,所以他不惜金錢“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罷休。此時的詩人,已經(jīng)將所有不愉快的事統(tǒng)統(tǒng)丟開,只顧和朋友開懷痛飲,暢快淋漓。

      至此,詩人的興致已經(jīng)越來越高,狂放無拘,連杯豪飲,感情更加熱烈,宴會達到高潮,詩的句式也變得短促,旋律也更加快捷:“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這幾句,不僅表現(xiàn)了詩歌節(jié)奏的變化,并且也酷有宴席上相邀痛飲的口吻。“岑夫子”即岑勛,南陽人。“丹丘生”即元丹丘。兩人都是李白的好友,李白在詩中曾多次描寫到二人。其中一首詩這樣寫道:“……憶君我遠來,我歡方速至。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我情既不淺,君意方亦深。相知兩相得,一顧輕千金。且向山客笑,與君論素心。”(《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看來這三位老朋友是頗得“開顏酌美酒”,“一顧輕千金”之樂的。酒到高潮,情至濃處,眼花耳熱之中,詩人不禁狂歌起來,而且還直率地要求朋友為之“傾耳”靜聽。這種朦朧醉意中的忘形要求,神情畢肖地畫出了醉仙的狂態(tài),也表現(xiàn)了老朋友之間無拘無束、盡傾肺腑的真摯友情。

      酒后吐狂言,酒后也吐真言。當(dāng)酒使人失去理智,難以控制自己的時候,歡樂與悲愁,欣喜與幽憤,千頭萬緒便都會襲上心頭,人的表現(xiàn)才能便會得到充分展露,一腔心事皆盡傾出。此時的李白所要訴說的就是幽憤痛苦和帶有反抗意識的不平:“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鐘鼓饌玉”,這里用作功名富貴的代稱。“鐘鼓”指權(quán)貴人家的音樂。“饌玉”形容飲食的精美和享受的侈豪。梁戴暠曾有“揮金留客坐,饌玉待鳴鐘”(《煌煌京洛行》)的詩句。但是,這些在李白看來也是不足為貴的,他的愿望是常在醉鄉(xiāng),不想醒來,因為醒來更覺無路可走,那將是最痛苦的了。這種意識表現(xiàn)了詩人對豪門權(quán)貴奢侈享樂生活的極大輕蔑。人世間的污濁與丑惡使他憤慨,他寧愿長留醉鄉(xiāng),也不愿用清醒的目光去看取痛苦的人生,流露出一種追仙求逸的道家思想。所以,他才認為:自古以來圣者仁人都默默無聞地逝去了,只有那些狂歌醉酒,憤世嫉俗的高潔志士才留下了不朽的名字。說到這些“飲者”,詩人舉出“陳王”曹植為代表。曹植曾受封為陳王,他有《名都篇》,描寫了一位英俊青年馳騁打獵,以美酒在平樂觀大宴賓客的情形,借以發(fā)揮其壯志難酬的憤懣。李白在這里化用了《名都篇》中的“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歷史上,酒徒千千萬,李白為何偏舉“陳王”呢?這是與李白的志向和崇尚分不開的。李白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偉大詩人。他的志向是“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心目中的榜樣是高潔之士,在這些人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且遭遇又有某種相同之處,因此,他便用曹植一擲千金買酒取醉的豪情來安慰自己。這樣,就與前邊的自信口吻和千金一擲的豪舉相連起來,文氣貫通,理寓其中。

      接下,詩人進一步說酒,且興致更狂:主人家,你不要說我錢少,應(yīng)該毫不猶豫地將酒買來。既照應(yīng)前邊的“千金散盡”,又進一步表明朋友之間無所顧忌的親情。但詩人也并不是慷他人之慨,“千金散盡”,自己還有更值錢的名貴之物——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五花馬”,一種名貴的馬。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社會上最考究馬的裝飾。凡有名馬,常把鬃毛剪成花瓣形。剪三瓣的叫三花馬,剪五瓣的叫五花馬。(見《圖畫見聞志》卷五)“千金裘”,即價值千金的皮袍。這一句,不僅僅是以名馬、名裘換取一醉的豪爽,最主要的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氣氛,又跌起了一個高潮。在這里,詩人酩酊放浪,反客為主,你看他:高踞一席,氣使頤指,令人牽出名馬,拿出名裘,典來所有名酒,大有喝盡天下之勢。豪邁知交,無拘形跡,朋友之間到了這種地步,可謂死而無憾了。詩至此,興情已盡,難再下筆,可詩人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突兀而來,戛然而止。既突然,又自然;既與開篇之“悲”相關(guān)合,又為結(jié)尾瘋狂般的以物換酒找到了落點。唱嘆有致,深沉渾涵,在浩茫愁思之中,回蕩著不盡的慷慨與不平。

      盛唐時代,每個士人都想建功立業(yè),李白也是奮其智能,愿為輔弼,曾一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但只是作了一個點綴升平的詞臣,不久便被讒放歸。一次長安之行,徹底打破了李白用世寰宇的幻想,所帶來的只是痛苦與憂憤,他的詩也染上了濃重的理想、自信與社會時代相矛盾的悲劇色彩。《將進酒》便集中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感情,它在虛無消沉、冥冥長醉之中了卻一切的放浪形態(tài)里,表現(xiàn)了一種鄙棄世俗、蔑視富貴的自負與自信的傲岸精神。元人蕭士赟在《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卷三中曾評價這首詩說:

      此篇雖似任達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慰解之詞耳!

      這話是相當(dāng)中肯的。

      這首詩的藝術(shù)感染力特別強,詩中那鮮明的、極富個性的抒情形象,那充沛豪邁、汪洋恣縱的激情;那天風(fēng)海雨、大起大落的氣勢,確實具有震動古今、懾人心魄的美感力量。

      李白的抒情詩,比較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后人對他那種狂放不羈、豪邁飄逸的印象都是從他的詩中得到的。這方面,《將進酒》大概是最具代表性和表現(xiàn)最突出的了。在詩中,詩人通過直接抒寫自己的感情和間接的幾筆敘事描繪了一個縱酒狂歌,不拘形跡的詩人形象。他悲觀、頹放、自負、自信、誠摯、豪爽、矛盾、憤慨,忽而悲嘆人生,幾至落淚;忽而肯定自己,充滿信心;忽而舉杯狂歌,但愿長醉不醒;忽而又冷眼現(xiàn)實,胸懷萬古憂愁。就是這樣一個極富個性的矛盾的綜合體,一個借酒澆愁的清醒者。通過他,我們不僅認識了做為詩人的李白,也進一步認識了詩人所生活的那個社會。

      全詩感情充沛壯觀,抒寫淋漓盡致,確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一瀉千里,奔涌浩蕩之勢。宋代嚴羽曾說這首詩:“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摘賞。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真所長。” (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引)確乎如此,全詩情極悲憤,而語卻極豪縱;感情沉著,而形態(tài)卻極狂放。這就造成了形與實的逆反,感情更為強烈,令人感到詩的背后,酒氣深處正涌動著潛波暗流般的郁勃之情,處處都欲噴薄而出,勢不可擋。

      在詩的氣勢布局上,《將進酒》筆酣墨飽,五音繁會。全詩文勢大起大落,節(jié)奏激蕩跳躍,詩情忽翕忽張。以悲開篇,積郁難抑,順流而下;以憤貫中,如大河奔流,九折而東;以愁作結(jié),戛然而止,涵淡回蕩。其中悲樂相加,狂憤相轉(zhuǎn),憂愁相交,曲折縱橫,回環(huán)往復(fù),確有鬼斧神工之妙。在具體手法上不惜使用巨額數(shù)目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來增強詩的豪壯氣勢。又普遍以七言為主,間或三、五、十言,參差變化,錯落有致,無疑增強了詩的美學(xué)效果。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13

      將進酒原文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注解:

      ⑴將進酒:屬漢樂府舊題。將(qiāng):愿,請。

      《將進酒》選自《李太白全集》。

      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dāng)時,他跟岑勛曾多次應(yīng)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nèi))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見:你沒有看見嗎?是樂府體詩中提唱的常用語。君:你,此為泛指。

      天上來:黃河發(fā)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譯為父母。

      朝:早晨。青絲:黑發(fā)。此句意為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fā)。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須:應(yīng)當(dāng)。盡歡:縱情歡樂。千金:大量錢財。還復(fù)來:還會再來。且為樂:姑且作樂。會須:應(yīng)當(dāng)。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勛。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側(cè)耳聽”。傾耳:表示注意去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

      饌(zhuàn)玉:美好的食物[4]。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復(fù)醒”。(現(xiàn)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教科書———中國古代詩歌詩歌散文欣賞中是————但愿長醉不愿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

      平樂:平樂觀,宮殿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

      恣(zì):放縱,無拘無束。

      謔(xuè):玩笑。

      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干脆,只管,盡管。

      沽(gū):通“酤”,買或賣,這里指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價值千金的皮衣。將出:拿去。

      ⒃爾:你們,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銷:同“消”。萬古愁:無窮無盡的愁悶。

      ⒄圣賢:一般指圣人賢士,又另指古時的酒名。

      《將進酒》翻譯:

      你難道看不見?

      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不掉頭返回。

      你難道看不見?

      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白發(fā),早晨的滿頭青絲,怎么才到傍晚就變成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時應(yīng)當(dāng)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將進酒》

      請你們?yōu)槲覂A耳細聽: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長駐醉鄉(xiāng)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dāng)年宴設(shè)平樂觀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錢不多?

      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

      什么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都讓令兒拿去換美酒來吧。

      讓我們共同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將進酒》是一首樂府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時李白在政治上失意之后,離開長安,漫游梁宋,在嵩山與友人元丹丘和岑勛相會。此時,詩人在政治上受到打擊和排擠,找不到出路,心中充滿悲憤和苦惱,常借酒澆愁,發(fā)泄心中的積郁,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不滿。兩句中前句表現(xiàn)了對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并非大言不慚,而是積極進取精神的自然流露,是為壯志;后句顯示為了實現(xiàn)抱負,廣結(jié)有識之士,為朋友慷慨解囊,輕財仗義,揮金如土,是為豪情。在豪邁曠達氣概下,透露“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悲慨。氣勢雄渾,感情奔放,語言平易自然,顯出深厚的功力,為后世傳誦之千古名句。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這兩句詩表現(xiàn)了李白懷才不遇、仕途蹭蹬的憤慨情緒。世之所重也,李白之所輕,詩人在這里對圣賢表示了大不恭。他說,自古以來的圣賢,都已變得默默無聞,非常寂寞,他們生受尊榮,死受冷落,只有善于飲酒的寫詩人,死后才能留下盛名。詩人的憤懣情緒升華到如此程度,說明了他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緒十分強烈,這是封建社會對人才壓抑的結(jié)果。情發(fā)于衷,滿紙不平,一語千鈞,氣度豪縱。

      《將進酒》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詩人李白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本文作于天寶十一年(752年)。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8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yīng)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以抒發(fā)滿腔不平之氣。

      《將進酒》賞析一:

      《將進酒》題目的意思為“勸酒歌”,是漢樂府短簫饒歌舊題,多數(shù)寫的是飲酒高歌之事,李白在此借古題“填之以申己意”。這首詩舊說是李白遭到誹謗離開長安后寫的,時間大概是天寶十一年(752年)。后經(jīng)今人考證,應(yīng)該是開元間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所作。當(dāng)時李白正和友人岑勛在嵩山潁陽隱居的好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人經(jīng)常登山宴飲。借助酒興和詩意,李白以奔放的激情表現(xiàn)了自己蔑視世俗,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昂氣概和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堅定信念。

      本詩以頗有氣勢的排比句開始。上句寫大河的來勢不可阻擋,去勢不可回轉(zhuǎn)。一來一回,有強烈的反復(fù)詠嘆的味道。下句悲嘆人生短促,但詩人在寫法上別出心裁,用一句“高堂明鏡悲白發(fā)”勾勒出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tài),從而感嘆時光易逝。另外,詩人將從年少到年老的人生過程比喻成“朝”“暮”之間的事,以此感嘆人生的短暫。上句從空間的角度進行夸張,而下句則從時間的角度進行夸張。縱觀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又有反襯。具體而言,以河水一去不復(fù)返比喻人生匆匆易逝,此為比意;以黃河的永恒奔騰襯托人生命的脆弱,此為反襯。從寫作筆法上看,這個開篇雖悲壯,卻具有震懾心魄的藝術(shù)力量。

      但下面兩句卻一轉(zhuǎn)悲涼的情調(diào),變得歡快起來:從“人生得意”到“杯莫停”,詩人的情緒漸漸高昂起來,詩情逐漸變得豪放灑脫。詩人認為應(yīng)該盡情歡樂,生命才沒有遺憾。而行樂必須有酒。該句的“金樽”、“對月”雖沒有直接寫酒,卻將飲酒詩意化。雖然沒有寫如何痛飲,但“莫使金樽空對月”中的雙重否定詞,卻使詩意更濃。從“人生得意須盡歡”一句,讀者可以看出,詩人似乎主張及時行樂,但這并不代表詩人主張沉淪,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兩句詩透出了詩人樂觀、自信的品格。接下來,詩人描寫了一場盛大的宴席。大家都整頭地“烹羊宰牛”,非要喝個“三百杯”才罷休。而下面“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的一組短句,讓人如聞詩人勸酒高聲的同時,也使詩歌的節(jié)奏起了變化,生動別致。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描寫了酒逢知己之時,詩人要對友人高歌的情形。之后的八句就是詩人的歌中內(nèi)容。在詩人看來,“鐘鼓饌玉何足貴”,他還想“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到此,詩人開始酒后吐真言,情緒也從豪放轉(zhuǎn)到激憤。下面兩句好像詩人在進行自我安慰,其實是通過說古人“寂寞”來說自身的“寂寞”。所以,他寧愿長醉不醒。接下來,詩人將“陳王”曹植作為“留其名”的“飲者”代表。雖然曹植的例子看似和政治無關(guān),但其實包含著詩人內(nèi)心因政治上受挫而產(chǎn)生的沉重憂憤。

      剛剛袒露完心情,詩人又開始說酒,并且越來越狂妄,不僅要慷慨地散盡“千金”,甚至還要用“五花馬”、“千金裘”來換美酒,且“呼兒”的語氣十分之大。這里,詩人“不可一世”的情態(tài),不僅表現(xiàn)出了他的“醉意”,也讓讀者看到了他真率的個性及與友人深厚的友情。之后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在意猶未盡的詩情中又凸現(xiàn)詩人情感的'奔流激蕩。

      本詩堪稱千古佳作,起伏跌宕,非大手筆無法成就。

      《將進酒》賞析二: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shù)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dāng)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fā)。

      詩篇發(fā)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tài)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應(yīng)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tài)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zhuǎn)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dāng)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xiàn)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yīng)“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dāng)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jié)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dāng)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fēng)變滅”的結(jié)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xué),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dāng)之。

      拓展閱讀:《將進酒》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14

      《將進酒》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解】:

      1、將:請。

      2、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

      3、岑夫子:岑勛。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處。他也是一個學(xué)道談玄的人,李白稱之為逸人,并有吾將(與)元夫子,異姓為天倫(《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及故交深情,出處無間(《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語,可見李白和他的友好。

      4、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揮金留客坐,饌玉待鐘鳴。饌:吃喝。

      5、陳王:三國魏曹植,曾被封為陳王。

      6、平樂:平樂觀。

      【韻譯】:

      你沒看見嗎?

      黃河之水是由天上而來。

      波濤滾滾奔向東海,永不回頭。

      你沒看見嗎?

      可悲的是高堂明鏡照見了白發(fā),

      早晨如青絲般烏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

      別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處,

      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來。

      烹羊宰牛,且圖眼前歡樂,

      應(yīng)該痛痛快快一口氣喝它三百杯。

      岑勛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進酒吧,杯兒不要停!

      讓我為你們唱一曲,

      請你們側(cè)耳仔細聽:

      鐘鳴鼓響飲食如玉,何足珍貴?

      我只愿長醉享樂,不愿醒來受罪!

      古來圣賢,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們卻芳名永駐。

      古時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宴飲尋歡,

      斗酒十千不嫌貴,任性地享樂一番。

      主人呵,為何說我少銀錢?

      直接沽取醇酒,咱對飲個醉意綿綿,

      這一匹名貴的五花馬,

      這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兒們拿去換美酒吧,

      我與你喝個大醉,同消萬古長愁。

      【評析】: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圣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愿在長醉中了卻一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復(fù)重返,如此,應(yīng)及時行樂,莫負光陰。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圣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并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結(jié)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

      詩深沉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沉著,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jié)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15

      杜甫曾贊李白的詩說“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十分自負地說“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州。” 而奔騰不息的《將進酒》,揮灑著李白的詩酒大自在,與其說這是一首勸酒歌,不如說它是李白對自己一生追求的一次總結(jié)。 叔本華說,“使我們生存充滿煩惱與苦痛的.東西,無一不是出自時間無休止的壓迫。”于是,有歷史情懷的李白就在時間無休止的壓迫中唱出了生命的絕望之歌——《將進酒》。 青絲白發(fā)悄悄交替著,時空流轉(zhuǎn)的記憶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悲而能壯,哀而不傷,這就是巨人式的傷感,飲著,唱著,感嘆著,卻不見頹廢,詩如其人,千金以買一醉是何等豪舉!情感與詩句的結(jié)合,生動詳細。

      得意與悲壯既矛盾又統(tǒng)一,在這種矛盾與統(tǒng)一的交織中,顯出詩人只有對看美酒與知己時才會意興揚飛,強烈的抗議和憤怒的撕吼化入字里行間,擊動人們的心弦。難怪有人說道,這使人感到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沖向封建黑暗勢力,沖向黑暗勢力加在人才頭上的像磐石一樣的重壓。 干杯,干杯,還要一連干它三百杯!沒有比飲酒更為歡暢的人生,為何不傾其所有以盡今日之歡?在極度痛苦之中,他的自信與狂傲,依然故我,千古一人……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李白的情感。 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里,一葉輕舟,惟見長江天際流。《將進酒》,李白揮灑著靈魂的筆觸把一個真實的自我寫進了歷史。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06-20

    (經(jīng)典)將進酒賞析07-15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05-13

    《將進酒》賞析精選07-25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07-07

    [經(jīng)典]《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06-27

    將進酒賞析07-03

    將進酒賞析09-12

    《將進酒》的賞析10-22

    將進酒經(jīng)典賞析10-26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BD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AV|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自拍户外极限露出视频| 久一线产区二线产区三线产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天然素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