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賀《將進酒》解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賀《將進酒》解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李賀與李白的詩歌風(fēng)格同屬浪漫主義,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意境著稱,不過李白的浪漫里帶著豁達,而李賀的浪漫里則夾雜著厭世、避世的苦悶。在意境方面,李白天馬行空,常幻想自己直上云霄,而李賀則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所以后世稱李白為“詩仙”,李賀為“詩鬼”。兩人各有一首《將進酒》,最能代表各自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人生態(tài)度。
李賀《將進酒》解析
將進酒
【唐】李賀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緯繡幕圍香風(fēng)。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李賀自幼體弱多病,又仕途不濟,一生坎坷,英年早逝,在政壇毫無建樹,憑借詩歌在歷史留下名聲。在后世人心中,李賀的形象就如他的外號,一個詩鬼,吟詩的鬼魅。他嘔心瀝血地作詩,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所營造的意境中,因為現(xiàn)實的每時每刻對他來說都是難熬的。面對挫折,他不同于李白,他是悲觀的。他的詩歌中,多次提到到“死”和“老”,他以垂垂老者的心態(tài)去作詩,想要遠離這個讓他愁憤絕望的世界。
性格決定文風(fēng),李賀不似李白那么豁達豪爽,挫折對于李賀身心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但他又不會像李白那樣在詩歌里直抒胸臆,而通常以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gòu)造出波譎云詭、迷離撲朔的藝術(shù)境界,來抒發(fā)人生苦短,時光易逝的惆悵和感傷以及對這意境之外的世界的無聲反抗。這首《將進酒》集中體現(xiàn)了李賀的這種風(fēng)格。
這是一場豪華宴會上的祝酒詞,有好酒、美食、聲樂、歌舞,規(guī)格不同一般。但是李賀又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加了一系列的華麗的形容詞將這個宴會又上升了一個境界,使之宛如人間仙境。李賀描寫宴會沒有只是庸俗地描繪場面有多么熱鬧和喧囂,而是突出其中的特點意象來全盤構(gòu)造出一個華麗的場景。
酒杯是琉璃鐘
酒呢?有的似琥珀一般清澈濃郁,有的紅似真珠,想來是有白酒也有紅酒。有酒自然也得有下酒菜,估計那是相當(dāng)于今天的燒烤宴會,廚房就在身側(cè),因為烹制食物的聲音都能夠聽得見。
沒有炒菜的油爆之聲,而是“玉脂泣”。燒的是什么呢?烹龍炮鳳。自然沒有真龍真鳳來吃,不過也是人間之難得珍饈。宴會的場景布置呢?羅緯繡幕,也是相當(dāng)?shù)暮廊A,而且整個席間散發(fā)出一種高雅的香氣。喝酒行樂,聲樂歌舞是少不了。吹的是龍笛,擊的是鼉鼓,歌舞的美女明眸皓齒,細腰翩躚。種種宴會不可缺之物全部寫全,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樣一個歡樂場中。
如果僅是如此,僅是華麗辭藻的堆砌,那實在算不得好詩。真正打動讀者的詩必定作者心靈的陳述,其中飽含作者充沛的情感。這首詩的最后兩句筆鋒一轉(zhuǎn),李賀表達出了他的人生感悟,將心中的情感傾瀉而出。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紅如雨。青春,就像太陽落山一樣將要離去。春天也不例外,桃花像雨一般落下,再美好的事物都會消逝,什么都不是可靠的。李賀英年早逝,去世的時候不滿三十歲,算起來他的青春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遠去,可是他心中的青春早已伴著進士不第一去不回了。文人大都活在理想中,一旦精神支柱散了架,那真是生無所戀了。現(xiàn)實的打擊讓李賀對人世的一切美好都有種不安定感,似乎一切都是短暫的,他總是情不自禁地感概人生之苦短,因為他是悲觀的。
桃花代表青春,代表他心中的美好,可它落的時候卻是“亂”的,讓他不知所措,讓他無可奈何。若能隔著時空與李賀對話,我定要說,日落西山可還有東山再起時,今朝桃花落,來年仍可復(fù)開。又或許是我淺薄了,因為每個人生命只有一次,而此時此刻,李賀已經(jīng)死了。
是不是真有這場宴會無從考證,也無需繁贅,因為這并不重要,李賀寫這篇不是為了顯示宴會的豪華,而是最后一句的感悟。現(xiàn)實不如意怎么辦?喝酒。美好的時光太短暫怎么辦?及時行樂,珍惜每分每秒的快樂時光。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快喝吧,死了就喝不到了。古今中外的勸酒詞中,難找到像李賀說的這般沉重,這樣歡愉的場景中,居然提到了死。前面描寫的是那么的美好,但美好都是短暫的,每個人最后都要歸于塵土。被勸酒的或許會不開心,但李賀估計已經(jīng)是一臉潸然了。
李賀在勸酒,自己早已沈醉,醉后的他似乎異常的歡樂,他忘掉了一切的煩擾,變得放蕩豁達起來。所以他渴望的是終日大醉的狀態(tài),和李白的“但愿長醉不愿醒”一樣,這糟糕的世界他一刻都不想多待。不待,那就是死了。死固然是可悲的,但是李賀并不恐懼,他心中苦悶,甚至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求死之心。
晉代劉伶嗜酒,命仆人隨車帶著鋤頭,吩咐醉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生對李賀來說是無聊的,是可悲的,甚至比起死亡的悲哀來要更甚,因此李賀才說出最后那句曠達而悲觀的祝酒辭。但他想要表達的絕不僅僅是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他的酒杯中所摻雜的情感一言難盡。
李賀二十七歲早逝,體弱多病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他失意后的自暴自棄,為了作詩而嘔心瀝血,也消耗了他大部分的精力。死亡,對于他個人來說,也許并不算最壞的結(jié)局。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認為此詩當(dāng)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秋,當(dāng)時李白應(yīng)邀至嵩山元丹丘隱居之處,岑勛當(dāng)時也在那里,三人置酒高會,席間李白寫了此詩。郁賢皓《李白集》認為此詩約作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前后。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此詩于天寶十一載(752年)。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后,漫游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quán)貴的讒毀,于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yīng)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xiàn),常常借飲酒來發(fā)泄胸中的郁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fā)滿腔不平之氣。
名家點評
宋代嚴羽:一結(jié)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李太白詩集》)
明代楊慎:太白狂歌,實中玄理,非故為狂語者。(《唐詩廣選》引)
明代凌宏憲:轉(zhuǎn)折動蕩自然(“岑夫子”二句下)。(《唐詩廣選》)
明代唐汝詢:此懷才不遇,托于酒以自放也。(《唐詩解》卷上)
明代徐增: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干古無雙。(《而庵說唐詩》)
明代周珽:首以“黃河”起興,見人之年貌倏改,有如河流莫返。一篇主意全在“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兩句。(《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清代焦袁熹:“惟有飲者留其名”,亂道故妙,一學(xué)便俗。(《此木軒論詩匯編》)
清代王堯衢:太白此歌豪放極矣。(《古唐詩合解》)
清代吳烻:此詩妙在自解又以勸人。“主人”是誰?“對君”是誰?罵盡竊高位、守錢虜輩,妙,妙!(《唐詩選勝直解》)
清代王翼云:此篇用長短句為章法,篇首兩個“君不見”領(lǐng)起,亦一局也。(《唐詩合選詳解》)
清代吳汝綸:驅(qū)邁淋漓之氣(“人生得意”一句下)。豪健(末句下)。(《唐宋詩舉要》引)
日本近藤元粹:一起奇想,亦自天外來。(《李太白詩醇》)[15]
作者簡介
李白像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fēng)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賀《將進酒》解析】相關(guān)文章:
李賀的《將進酒》06-18
李賀犯諱解析04-12
李賀《將進酒》詩意欣賞06-14
李賀《將進酒》原文翻譯賞析06-08
李白與李賀兩首《將進酒》的比較05-13
李賀將進酒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
李白和李賀的《將進酒》闡述兩人風(fēng)格的差異07-20
李賀的資料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