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
教材分析:
在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記承天寺夜游〉〉就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給人帶來心靈的寧靜與明澈,淡定與安詳。《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4個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啊?只有“閑”著的蘇軾才能讀懂它,只有達觀灑脫的人才能讀懂它,只有閑情逸致的人才能讀懂它。月因人而格外美麗淡雅,人因月又倍增瀟灑而達觀,二者交相輝映。因此,我覺得這篇精美短文主要扣住兩個詞:一個是“月”,另一個就是“閑”。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2、能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體味其意境,并能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2、能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體味其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蘇軾的兩首詞,還記得嗎?(《浣溪沙》、《水調(diào)歌頭》)。我們一起來背誦里邊的名句并復習它們的表達作用。(《浣溪沙》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勸告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可見其熱愛生活,曠達樂觀。《水調(diào)歌頭》中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否定離愁別緒,以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發(fā)出對人生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元豐六年,是蘇軾被貶謫到黃州的第四年,他寫了《記承天寺夜游》,他還會有這種曠達樂觀嗎?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記承天寺夜游》。
二、誦讀課文
1、自由誦讀。要求:找出生字,利用頁下注釋解決,并利用老師教過的方法來斷句。
2、聽范讀。要求:注意生字的讀音,注意范讀的'語調(diào)、節(jié)奏和重音,用筆劃出朗讀節(jié)奏。
3、齊讀。要求:讀準生字讀音,讀出課文的節(jié)奏、語調(diào)和重音。
三、自主探究
學生借助頁下注釋和資料,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要求:翻譯時必須字字句句落實,為即將到來的比賽作好準備。
四、“我和月亮有個約會”小組競賽
競賽規(guī)則:全班分為甲、乙、丙、丁四個小組,競答各關的題目。題目分為搶答題和必答題。搶答競賽時,搶先展示本組答案的小組視為搶到了答題的權利。注意:每次闖關都必須是不同的人。
(一)第一關相約蘇軾
1、出示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二)第二關尋賞月人
1、出示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三)第三關攜手懷民
1、每組選擇一個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四)第四關庭中步月
1、每組選擇一個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比賽結束,老師總結,表揚優(yōu)勝小組)
五、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并體會其意境
1、找出描寫月色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1)你的圖中出現(xiàn)了哪些景物?
(2)把自己的大腦當做電視機,讓畫面更細致、逼真,使畫面動起來,在大腦中放映特寫鏡頭。
(3)讓畫面連貫起來,同桌之間把大腦電視機中的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給對方聽。
3、出示一張圖畫,要求學生結合剛才的想象,品析句子的妙處,并體會畫面的意境。
明確:“積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一池春水的靜謐感;“藻荇交橫”比喻月光下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創(chuàng)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
4、這段景物描寫突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疏影搖曳,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朗讀呢?(欣賞、欣悅)請大家用自己的聲音把月光之美表現(xiàn)出來。
過渡語: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段景物描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冰清玉潔、寧靜淡雅的世界,它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
六、體會作者的心境
在最后一段,作者因景抒懷,惋惜無人賞月,在結尾連發(fā)兩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意思很明確:月色常有,竹柏常有,只不過像我們這樣賞月的“閑人”卻不多啊!我們眼中的“閑人”指的是哪種人?
教師引導:
1、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
寫作背景: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誹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十二月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
2、聯(lián)系最后三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和“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來理解。
由此可知,“閑人”有兩層意思:
①、被閑置的人。(貶謫的悲涼,失意的寂寥)
②、具有閑情雅致的人(有閑賞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達觀)。
2、老師小結。
七、背誦
1、按提示背誦。
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背誦時可按什么思路進行背誦呢?可以按照作者所交代的要素。如:
記承天寺夜游
(時間)解衣欲睡,(起因)念無與樂者,遂至(地點),尋(人物)
(經(jīng)過)
庭下,水中,蓋。(經(jīng)過)
何夜?何處?但少。(經(jīng)過)
2、背誦全文。
八、作業(yè)
板書:
積水空明貶謫的悲涼
寫景抒情自我排遣的達觀
藻荇交橫有閑賞月的欣喜
(清澈透明
意境
疏影搖曳)
皆
景語情語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2
教學目標:
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教學重點、難點
4.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5.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件展示
二、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三、跟隨課件朗讀課文,糾正重點詞語(投影)欣然:高興地念:思考、想到相與:一起遂與外人間隔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遂至承天寺蓋竹柏影也但聞屏障中尺一響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二、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diào)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研習課文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地點: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張懷民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
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繪景修辭作用特點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板書設計
6、小結《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7、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8、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9、作業(yè)課件展示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3
【課程標準】
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
【評價設計】
1、通過對不同形式句子的朗讀,落實學生文言文誦讀能力的積累。
2、通過對品讀、分析重點詞語、句子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3、通過三個設問檢測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情況,落實情感目標。
【教學設想】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寫的一篇小短文,意蘊豐厚,字字有玄機。本設計試圖引導學生立足文言之“言”,抓住重點詞語敲擊文本,以期走進蘇軾細膩豐富的心靈,感悟蘇軾空明的心境,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境界。本設計不強調(diào)課前的自主預習,讓學生對文本保持適度的陌生感,圍繞真實問題閱讀文本,用自己的思維實實在在地一點點掘進文本,走近蘇軾。
【教學目標】
1.理解文意,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波瀾,掌握幾個重點文言詞語。
2.解讀“樂”“閑”兩字的豐富內(nèi)涵,走進蘇軾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品讀關鍵詞、句,走進蘇軾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樂”和“閑”的內(nèi)涵;
難點:對“念無與為樂者”中“樂”的理解。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蘇軾,做好解讀文本的相關鋪墊
1.請學生談自己對蘇軾的了解。
2.引導學生關注課下注釋1,同時補充相關資料,初步感受蘇軾的生活態(tài)度。
(PPT補充:蘇軾被貶的有關資料及《臨江仙》(上闋):夜飲東坡醉復醒,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請學生齊讀并談談對詞意的理解。
二、感知文章大意,掌握部分重點文言詞語
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教師從能否讀準字音、讀通句讀、讀懂文意三個方面檢查朗讀情況。
1.指名不同層次學生朗讀,檢查能否讀準、讀通。
①引導理解三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用不加標點的課文檢查學生節(jié)奏把握情況。
2.檢查學生能否讀懂文意。
①請學生嘗試用一個主謂短語簡潔概括文章所寫的這個生活片段。
②檢查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
引導學生注意詞語間的聯(lián)系。(PPT出示:重點詞語:欣然 戶 念 遂至 寢 步 蓋 )
(PPT出示:句子大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念無與為樂者)
引導學生注意兩句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生成下一步教學的基礎性資源。
三、理解蘇軾,感受作者精神境界
(一)品“樂”之內(nèi)涵。
通過設問一學習文章記敘部分:
我認為,這里的“為樂”,不僅僅是課下所注釋的“交談取樂”,還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不知道同學們意見如何?請同學們依據(jù)文本討論對這個“樂”字的理解,有理有據(jù)的陳述你的觀點。
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體會:“樂”之多重含義,這份快樂藏在“欣然”“遂”“亦”“步”四個字眼里。
齊讀記敘部分,體會蘇軾的'這份賞月之樂,分享之樂, 讀出幾個關鍵字所傳達的快樂。
(二)探“閑人”心境。
1.通過設問二學習寫景部分,感悟景物寫法及特點:
我認為作者在這句話中漏了一個主語:“月色”。我補出來了,同學們認為是補出來好還是不補好呢?
(PPT出示:庭下( 月色 )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想象體驗:請同學們試著在這句話的空白處填兩個感嘆詞把作者的情感波瀾補出來。
齊讀(背)寫景句:讀出一份發(fā)現(xiàn)的快樂,讀出一種恍然大悟的味道。
2.通過設問三學習議論部分,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
我認為蘇老夫子這兩問實在太絕對。昨夜無月,我校即無竹柏嘛。怎么理解這句話呢?
追問:“閑人”如何理解?
齊讀(背)議論部分,讀出作者內(nèi)心的感慨,一點自嘲,一點自賞。
追問:哪個詞透露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呢?
司馬遷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就是說,世俗之人庸常之人大都被瑣碎或者欲望淤塞了心靈,窮者奔波于生計,滿臉愁苦,富者追逐于利益,腸滿腦肥。只有從種種生活的瑣碎中超脫自己,才能擁有空明之心。
齊讀(背)全文,體會蘇軾的心境。
四、總結歸納文章內(nèi)涵,深化認識。
蘇軾確實是擁有生活藝術、生活能力的人,不僅能于敲門不應之時倚杖聽江聲,更能于貶謫之境遇看見如水月色。這有賴于他豁達超脫的人生境界。這才是更重要的財富。
最后還是把蘇東坡的這句話送給大家:
(PPT出示: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蘇軾《東坡志林?臨皋閑題》)
愿同學們在未來的歲月里,也能耳聰目明,擁有閑情雅致,做江山風月之主人。
齊背全文。
五、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為樂——賞月之樂,分享之樂,心有靈犀之樂
閑人——閑情雅致,自嘲、自賞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4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和寫景語句。
2、品味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豐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品味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樂”,獲得閱讀的快樂。
【教學難點】“閑人”句中蘊含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誦讀法、比較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林語堂先生說“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猜一猜他是誰?
對,他就是多才多藝的蘇軾、蘇東坡。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他在黃州寫的一篇游記小品文《記承天寺夜游》。
二、識其人。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題目中提到的“承天寺”。
1、解題——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黃岡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其規(guī)模僅次于開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月臺”兩字,故又名月臺寺。
2、作者簡介。
下面我們共同來回顧蘇軾的相關資料。比比看誰掌握的好。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
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朱德這樣來評價:“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法國《世界報》這樣評價他,“居廟堂之高,心憂黎民,勤于政務;處江湖之遠,盡職盡責,為善一方。在朝期間,他直言敢諫,不懼權貴;在貶期間,他抗洪滅蝗,賑貧救孤。他俯仰無愧于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無數(shù)傳世杰作。”
這樣一位俯仰無愧于天地,領略無限江山風月的風流人物是在怎樣的境遇下寫下這篇文章的?讓我們了解一下本文背景。
三、品蘇軾小品。
1、背景介紹。
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謫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為被人指出用詩歌來誹謗新法,其政敵以“訕謗朝政”的罪名把蘇軾投進監(jiān)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審訊歷時五個月,在多方營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憐惜其才,蘇軾幸而死里逃生,被貶往黃州,充黃州團練副使(宋代閑散不管事的官職),但不準擅離該地,并無權簽署公文,沒有薪俸。他租數(shù)十畝荒地經(jīng)營,筑水壩,建魚池,移樹苗,種植稻麥和蔬菜,并在坡邊自筑茅屋,號“東坡居士”。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xiàn)了二人即他和張懷民的深厚友誼和無限感慨。
2、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找生字、讀準音
(2)看斷句、品節(jié)奏播放《高山流水》,品味古典意境。
3.看注釋、通文意
4.測一測,你記住了嗎?
5.試一試,你能行。翻譯下列句子:
6.全文譯文:
四、與蘇軾對話。
1、第一段閱讀過程中你讀出了哪些信息?產(chǎn)生了哪些困惑?
資料鏈接一:寫作背景
元豐二年,蘇軾由于和當時主張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差,于是他在郡城舊營地的東面開荒種地,有時游樂于山水間,詠唱江山,感懷英雄,抒發(fā)郁悶心情。
資料鏈接二:政治上失意的蘇軾
蘇軾政治上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蘇軾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因譏諷朝政被貶任杭州通判;歷徙湖州、黃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師,任中樞舍人、禮部尚書。后又與司馬光面爭新法“不可盡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哲宗親政啟用新黨,他又被一貶再貶,直至貶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北返時在常州逝世。
資料鏈接三:
張懷民:名夢得,清河人,他于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初到時寓居在承天寺。曾筑亭于住院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縱覽江山的勝概,蘇軾名之為“快哉亭”,并寫了一首《水調(diào)歌頭》詞贈他,詞中有“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名句。蘇軾之弟蘇轍也為他寫了一篇《黃州快哉亭記》,文章中說張懷民雖然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他心地坦然,不把遷謫放在心上,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一位有過人的自制力和性格倔強的人。
共同賞月的人應當是志同道合之人,有著高雅志趣,浩然正氣,心胸坦蕩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勢利之徒,是不配來與自己共同賞月的。作者只尋張懷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另一方面也暗示其處境,無人敢與之交往。
五、與蘇軾共賞月色
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全班齊背誦讀。
承天寺庭院之中真的有這樣一汪水塘嗎?沒有。你從哪一個關鍵詞得出的結論?那么這里主要采用的是什么寫法?比喻
將月色比作積水,將竹柏比作藻荇,突出怎樣的特點?空明交橫
此外還采用了怎樣的寫法呢?從描寫的角度來看采用的是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從景物的狀態(tài)來看是動靜結合的手法。從而進一步突出怎樣的特點?
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
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也曾有非常經(jīng)典的描寫月光的句子,你還記得嗎?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小結:《水調(diào)歌頭》句,用擬人的手法把月光擬人化,使其有了人的性情,真切感人;善解人意,輾轉陪伴無眠之人。
本文寫月而不見月,以“積水”“月色”,用水的“空明”展現(xiàn)月的“皎潔”“空明”;僅此還不夠,又以“藻荇”襯托水的真切,烘托月光。動靜結合,如此層層設喻,別出心裁,將這清美的月光寫到了極致。
難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樹,就沒有其他植物嗎?
蘇軾《于潛僧綠筠軒》中有這樣的句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蘇軾很喜歡竹子,寧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對居住環(huán)境都有相當高雅的品味,這是對竹的高度評價,自古就有梅,竹,菊,蘭歲寒四友。把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著超凡脫俗,清新高雅。居住的地方必須有竹子生長,哪怕那里離鬧市太遠而沒有肉吃;沒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點力氣,而沒有竹子的居所就會令人落入俗人之列。由此細節(jié)也可見作者的人生的追求。
六、覓蘇軾知音。
過渡: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在夜游期間作者的心情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夜游期間,作者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參考語句分析。
小組討論。
你認為“閑人”是指什么樣的人?“閑人”指誰?為何自稱“閑人”?
“閑人”二字表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復雜情感?
明確:
1、貶謫的悲涼:一個“閑”字,反映了作者當時身為“閑”官的現(xiàn)實,有一種惆悵、悲哀之意;
2、賞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閑適自得得以賞此美景;
3、人生的感慨:作者對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負了美景的慨嘆,
4、漫步的悠閑:自己安閑自適,能夠安然賞此美景;
作者品過人生百味,抒發(fā)無盡的人生慨嘆,最終淡然處之。
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他漸漸習慣于淡泊和靜定。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不得不親自墾荒種地,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這一切,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蘇軾《臨皋閑題》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蘇軾《西江月》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蘇軾《臨江仙》
這就是蘇軾蘇東坡:
他率性自然,敢于袒露真性情;他詩意面對逆境、智慧面對得失;他超然于世俗名利、擁有空明自的心靈;他始終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身在俗世卻能發(fā)現(xiàn)別人即便在天堂也無法感到的美……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的一生!
讓我們背熟全文,用一生去慢慢體會他那如汩汩清泉流瀉而出的美妙情感,那如空明月色傾瀉而下的快樂!
請用現(xiàn)代漢語描繪此句所呈現(xiàn)出的畫面,以此指導學生如何使描寫形象生動。寫法要點:
1、恰當?shù)男揎椪Z;2、準確的修辭手法;3、適時的聯(lián)想與想像;4、作者的主觀感受等。
參考示例:
皎潔的月光如水般傾泄而下,灑滿了整個庭院,鋪了一地銀白。微風徐來,翠竹舞動,柏枝搖曳,又恰似那水中的藻荇。好一個靜美的月夜,怎不叫人癡迷留戀?又怎能讓人忍心入睡?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5
第二課時 學習《記承天寺夜游》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月亮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懷,你能列舉一些詠月的詩句嗎?……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些詩句表達了思鄉(xiāng)、傷己、念友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記承天寺夜游》在詠月詩文中別具一格,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遂(suì) 寢(qǐn) 相與(yǔ) 藻(zǎo) 荇(xìng)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念:考慮,想到。
相與: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蓋:大概是。
3.古今異義。
但古義:只是
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古義:助詞,相當于“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戶古義:多指門
今義:窗戶、人家
念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思念、讀
4.詞類活用。
相與步于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5.朗讀指導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時,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黃州。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為“三蘇”,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他被貶,謫居湖北黃州之時。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課文注釋,了解大意。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翻譯全文。
(二)整體理解
1.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點撥】一是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點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你認為“閑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交流點撥】清閑的人。
4.“閑人”二字表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復雜情感?
【交流點撥】一個“閑”字飽含著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文本精讀 賞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并說說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交流點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交流點撥】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最后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夜游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四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蘇軾遭遇“文字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nèi)心的郁悶,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表現(xiàn)了坦蕩、曠達、笑對人生的生活信條。學習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時,更感受到了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
積累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佳句。
①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
③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
⑤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
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⑦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
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唐·杜甫)
【附:板書設計】
描繪庭中月色貶官謫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觀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6
教學目標: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4.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5.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展示
二、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
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三、跟隨課件朗讀課文,糾正
重點詞語(投影)
欣然:高興地念:思考、想到相與:一起
遂與外人間隔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尺一響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二、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diào)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三、研習課文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
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
繪景修辭作用特點
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板書設計
6、小結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7、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8、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9作業(yè)
課件展示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7
【教學目標】
結合文本內(nèi)容及寫作背景,總結出“閑”字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出示學習目標。
二、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再次熟悉文本。
師:在文章中最后一句引出了“閑人”,我們先看“閑”字本身,在小篆文中“閑”是一個會意字
三、請同學們再讀文章,在文本中劃下蘇軾這位“閑人”在月夜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要求:一定要在文本中找原話。時間1分鐘)
生:看到“月色入戶”“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做的“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相與步于中庭”
師:所以在此處的閑人的情感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四、請大家看補充的兩個背景,并思考相關的兩個問題:
背景1.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說蘇軾以詩訕謗新法,八月,將他逮捕入獄。他被長時間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十二月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本文寫于元豐六年,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
政治上遭受打擊、不被重用的閑官,會有怎樣的'心情?
生:……
師:郁郁不得志的悲涼,以“閑”自嘲。
背景2.蘇軾以犯人的身份被貶黃州,無薪俸,故租五十畝荒地經(jīng)營。有詩云“不令寸土閑,饑寒未知免。”“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草堂,日炙風吹面如墨”“自笑平生為口忙”。
生活如此艱難忙碌,為何還稱自己是“閑人”?
生:……
師:“自笑”“欣然”可以看出他熱愛自己的生活,懂得自我排遣自我釋放。
五、小結:
“閑”字的情感: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自我排遣的達觀。
六、板書設計
閑人:即清閑的人。
①賞月的欣喜
②漫步的悠閑
③貶謫的悲涼
④自我排遣的達觀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8
教學目標:領略文中月色之美。
領悟作者的特殊心境,感受作者胸懷的曠達。
教學重點:學習景物描寫,感受月色之美。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曠達的心境,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
一.導入同學們,古往今來,月亮在我們中國人心中一直是美好的象征,許多文人墨客也對月亮情有獨鐘,關于月亮,耳熟能詳?shù)脑娋溆泻芏唷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我們初一曾學過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詞、詩和散文中很多都涉及到月亮,在他作品中提到的月亮都有他自己獨到的象征和意義,所以我們稱蘇軾作品中的月亮稱為“蘇月”。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蘇軾一起走進承天寺的月夜,再次感悟“蘇月”的魅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翻到127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教師糾正字音和節(jié)奏。教師范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大意。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結合注釋,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含義,理解句子的意思。個人完成后學生分組討論,相互幫助解決問題。
四.比一比學習的成果,從字詞到句子。加點字搶答:請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遂至承天寺
念無與為樂者
相與步于中庭
懷民亦未寢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搶答:翻譯下列句子
1、念無與為樂者。
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庭下如積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積水一樣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那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五.品味語言(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句話被稱為神句,那么它神在哪里?請大家一起賞析一下。(修辭描寫角度寫作手法)
作者在短短的一個句子里不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還結合運用了正面?zhèn)让婷鑼懞蛣屿o描寫,將那一晚的月色寫得如詩如畫,營造了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讓人心馳神往,但卻未出現(xiàn)一個月字,真是神了!蘇月真是魅力無限!讓我們一起朗讀一遍。
板書:景美
六.走進作者的心境(境)
承天寺美妙的月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何以看到這么一副月夜圖的呢?或者說什么樣的機緣巧合讓他來到了承天寺?請用原文告訴我。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請說說什么意思。
在一個清冷的夜晚,蘇軾原本打算睡覺,但被迷人的月色吸引,欣然起行,蘇軾是愛月亮的,他怎能錯過那么美好的月色,同時他又想與友人分享,于是乎找到了張懷民,似乎沒有經(jīng)過什么思考就想到了這個人,那么這位與蘇軾共同賞月之人到底是何許人也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張懷民介紹
蘇軾寫《記承天寺夜游》背景介紹烏臺詩案
四.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他不再是當時的大明星,不再是要事纏身的大官員了,他在文中自稱是什么人?“閑人”那么文章當中,哪里表現(xiàn)了這份閑呢?
夜,解衣欲睡——生活無聊月色入戶——門庭冷落
念無與樂者——交友之稀
板書人閑
五.蘇軾在面對這樣的人生挫折時,有著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情)
樂觀曠達灑脫熱愛生活……
六.討論:“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現(xiàn)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
憤懣不平安閑自適自我排譴豁達灑脫樂觀
板書情逸
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他當時的感情是非常復雜的,但重要的是,他在郁悶的同時能夠自我安慰,自我排譴,最終能夠樂觀曠達地面對人生逆境,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的時候,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如何面對?
要樂觀不能悲觀
要有勇氣和信心面對難題
要熱愛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好……
七.三讀課文讀出感情。
今天,我們跟隨著蘇軾一起欣賞了承天寺美好的月夜,從蘇月的魅力中又感受了蘇軾超凡灑脫的人格魅力。記承天寺夜游寫于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今天恰巧是乙未年十月十二日,讓我們一起穿越到900多年前的這天,把自己當成蘇軾,有感情地朗讀《記承天寺夜游》
八.作業(yè)(拓展)看一篇好文章《蘇軾與月亮》
教學反思:《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散文,短短84個字,實際包含了蘇軾微妙又復雜的情感,我的教學目的是品味精美的景物描寫和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上這堂課我安排了兩條線,
1:讀。一讀感知,二讀解意,三讀感情。
2:從景物描寫分析開始,到文章的敘事部分引出作者的境遇,再從作者的境遇分析人物的情感,簡而言之就是從景——境——情。上一次聽了程悅生老師的《人琴俱亡》,他設計的從一篇文章了解一本書一個時代,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我也想讓學生通過學習《記承天寺夜游》從一篇文章了解蘇軾這個人,繼而學習蘇軾這種豁達,樂觀,隨緣自適的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當然,在上課的過程中,關于寫景的分析還是有些生硬,不夠有美感,對學生的朗讀,點評還不到位,希望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進!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9
教學目標:
1、讀通文意。
2、領悟心境。
3、賞析美景。
教學重難點:
1、賞析月景的特點及寫法。
2、領悟作者復雜的心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競比法、質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計:計算機課件
教學步驟:
一、設置情景導入課文。播放一組月色圖讓大家欣賞。
導語:人們常說:“月色如畫”,在攝影家、畫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筆下也毫不遜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古代散文《記承天寺夜游》欣賞一下散文大家蘇軾筆下的月色圖。
二、簡介作者。
請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作者的信息,用多媒體展示蘇軾的生平,讓學生摘要做筆記。
三、讀熟課文。
自讀課文,就難讀的'詞或句子進行圈點,小組討論解決,如仍有疑問則向老師提出,多媒體展示重點詞句,讓學生當堂鞏固。然后熟讀課文(可按下列步驟進行:個別朗讀——學生評說——再聽范讀——一起朗讀)
四、讀懂課文。
1、請學生結合注釋和已學過的知識,或查閱工具書自瀆理解,有疑問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2、請一個同學用現(xiàn)代語言表述文章大意。
五、讀課文,欣賞月景。
1、這篇散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話概括。
2、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劃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多媒體展示“賞月圖”)
3、這一句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4、這些景物都是客觀實景嗎,體會“藻荇交橫”的妙處。
5、討論如將“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改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表達效果一樣嗎?
6、學生用詩意化的語言描述這幅月色圖。
7、有感情的朗讀此句,當堂背誦。
六、感悟作者復雜的心境。
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蘇軾與張懷民漫步在這冰清玉潔、寧靜淡雅、如詩如畫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瀏覽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達他此時心境的一個字。并結合文章中的詞句加以品析。
2、作者為什么會如此清閑、悠閑呢?我們來看作者是在何時何地寫的這篇散文?(多媒體出示文章的寫作背景)
3、他遭受冤屈而被貶謫,成了有職無權的“閑官”,按照常理,遇到這樣的打擊,他的心情應該如何呢?
4、但他卻表現(xiàn)得那樣的灑脫、安閑,可見其是一個怎樣的人?
5、作為一代大文豪、一個大政治家,他想不想做一個閑人呢?
6、朗讀最后一句話,讀出感慨萬千的語氣,體會作者復雜的情感。
7、一邊欣賞優(yōu)美的月色圖,一邊配樂有感情朗讀全文。
8、開展背誦競賽。
七、拓展延伸。
月亮在詩人的眼中是一個有情之物。回憶我們讀過的有關月亮的古詩文,用下列句式進行賞析。
“我欣賞詩(文)的
一句,它寫出了月亮,
表達了詩人情感。”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貶官黃州所作。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學習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本課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4、領悟作者簡潔精妙的寫景抒情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以至成誦,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體味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時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tài)。
【學習重點】
1、朗讀,把握文意。
2、體會寫景的妙處,領略作者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無論是在得意還是失意時都喜歡以風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懷,蘇軾也不例外,在他被貶黃州抑郁不得志時就借用月光將自己的感情釋放了出來。
出示課題(幻燈片1)
──為了大家在學習時有跡可尋,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給大家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總體要求。
出示學習目標(幻燈片2)
──在大家明確了這一節(jié)課的目標后,我要向大家發(fā)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大家敢于應戰(zhàn)嗎?
挑戰(zhàn)第一關──蘇軾知多少(幻燈片3)
(自查資料,將有關蘇軾的資料展示給我們,以達到資源共享。)
──好,同學們查找資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請看
挑戰(zhàn)第二關──看誰讀得好(幻燈片4)
二、配樂朗讀(幻燈片5)
三、自學指導(古文閱讀方法 幻燈片6)
古文閱讀三字經(jīng)
讀一遍,找生字。讀兩遍,斷句子。
讀三遍,看注解。讀四遍,握文意。
(自由讀齊讀賽讀)
──第二關同學們過得很容易,下一關就沒有這么容易了。
挑戰(zhàn)第三關──改寫之中理文意(幻燈片7)
四、自學指導(即幻燈片8)
1、改寫課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詩分列句式,將課文內(nèi)容改寫成幽默、趣味、口語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籠蓋全篇文意。
2、共同欣賞講評。
五、班內(nèi)交流
品評范文(幻燈片9~12)
──到此為止,大家已經(jīng)過了三關《三國演義》中關云長千里護送皇嫂,出五關斬六將,看來大家過關斬將的本領也不錯嗎?我的給大家設個難關。
挑戰(zhàn)第四關──看誰做得好(幻燈片13)
1、喜歡文中寫景的句子嗎?主要寫得是哪種景物?如果喜歡說說理由。(幻燈片14)
討論交流。
2、我們身邊有許多閑人,文章中的閑人與他們一樣嗎?(幻燈片15)
六、創(chuàng)新作文(幻燈片16)
月總是文人墨客的愛物,詠月文章數(shù)不勝數(shù)。課文作者寢而見月,見月而起,起而尋友,尋友賞月,以水喻月,最后寫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對人生哲理的領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是啊,何夜無月。請以月為話題寫一篇700字的作文。
七、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大家快樂嗎?還有什么疑問嗎?有疑問就對了,因為一節(jié)課的結束就是同學們探索的開始,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將會有無限的樂趣等待著你。
〖板書設計
記成天寺夜游
月景
閑人
(清澈透亮)(閑情雅致)
豁達胸襟
(不得志的郁悶)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1
教學案例:
景福德
為了提升教研能力,營造教研氛圍,我執(zhí)教了蘇軾名傳千古的美文《記承天寺夜游》。用這篇課文上公開課的老師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不乏許多大家,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執(zhí)教了這篇課文,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那怎樣才能上出自己獨特的味道呢?批注式閱讀,這種教學方式在現(xiàn)代文的教學中取得不錯的效果,決定采用批注式這種傳統(tǒng)而不乏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來執(zhí)教這篇課文。我把課堂的著力點放在“學生自主批注——學生合作交流——學生展示批注”上,讓學生解讀批注文本內(nèi)外所蘊含的一切內(nèi)容。
教學流程;師生互相問好后,進入簡單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采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來學習蘇東坡的這篇僅有84個字的美文。經(jīng)過七年級階段對現(xiàn)代文的學習,我想同學們對批注式閱讀應該有所了解,哪位同學來給我們總結一下現(xiàn)代文的批注式有哪些方法?
學生:語句和修辭的角度。
學生:我覺得可以分為四種,一種是感想式的,一種是重點字詞的批注,還有一種是質疑式,還有一種是關于課文內(nèi)容的。
教師:我們來總結一下兩位同學的方法。關于批注式閱讀,若是現(xiàn)代文可以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批注,對重點字詞從寫法的角度批注,還有從情感的角度批注,這是最基本的批注方法,當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做質疑式的批注,學貴質疑嘛,最后一種即感悟式批注。文言文的批注和現(xiàn)代文批注相差無幾,但文言文有自己很重要的一條,叫做對重點字詞含義的批注,這也是疏通文義的第一步。
(課件投影批注重點詞的含義(區(qū)別于現(xiàn)代文)批注文章的內(nèi)容;批注字詞的寫法;批注文章的情感;質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
教師:下面我們根據(jù)這幾種方法來批注蘇東坡名傳千古的美文《記承天寺夜游》,請大家自己靜靜地讀文章,把你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批注在課文旁。
簡單的一番話導入?yún)s點明了本節(jié)課的教法、學法和學習內(nèi)容,進而讓學生根據(jù)已掌握的現(xiàn)代文閱讀的批注方法過渡到文言文批注的方法,并點明文言文只有一項方法即對文言字詞的解釋是不同于現(xiàn)代文閱讀的批注方法的,這化解了學生對文言文批注方法的疑惑。
學生自主批注10分鐘,我在巡視查看學生的批注時,發(fā)現(xiàn)基礎較差的學生很難批注除了重點字詞含義以外的內(nèi)容,部分學生在課前預習時也只是照搬參考資料書中的內(nèi)容,而缺少個性解讀質疑,造成這結果的部分原因是我沒有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之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幾遍課文和課文下的注釋,于是在此過程中我提醒學生細讀文本,做到字字可品,句句可賞,并對文本做質疑式批注進行了適當引導,此時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發(fā),這也為后來的合作交流做了鋪墊。
教師:自主學習時間到此結束,我想集體的智慧是大家所共同期待的,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交流合作討論出你所發(fā)現(xiàn)的美點。
學生合作交流接近10分鐘,此時我參與傾聽了各個小組的交流,并對學生的疑問進行了引導,發(fā)現(xiàn)集體交流后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碰撞,思路逐步拓展了,每個小組都對文章的不同之處進行了個性化的批注,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
師:同學們,停下來,我剛剛發(fā)現(xiàn)很多小組賞析的點很好,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下面我們進入第一段的批注,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師:對這一段哪位同學來給我們第一個批注。
生:我想問個問題,“月色入戶”可以改成“月色敲門”嗎?
生:當時作者被貶官了,所以他得心情應該是有一點憂愁、悲傷,“月色入戶”的“入”字可以體現(xiàn)出淡淡地寧靜的氣氛,如果改成“敲門”那太過于歡快了,這和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不相符合。
師:這也就是說和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不相符。關于作者貶官,大家請看這則資料。
生齊讀助讀資料: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隨后被流放至黃州。(課件投影)
師:這則資料能更好地幫助大家了解蘇軾,解讀課文,下面請同學們接著展示批注。
生:我的問題是文章僅有84個字卻用了10個字來寫時間。
師:的確哦,古人應該是惜字如金,但作者卻耗費10個字來寫時間,這說明這個時間對作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生:這時間交代了事情發(fā)生在夜晚,營造了凄清寧靜的氛圍,時間接近十五日,說明月亮比較圓,為下文美麗的月色做鋪墊。
師:你是解答了交代時間在文中的作用,還沒有回答出為什么用10個字來寫時間。
生:我覺得應該是作者對這件事情非常的重視,因為她覺得這是他人生的一個折點,他從被貶黃州的那種人生的低潮,經(jīng)過這一夜欣賞月色,把所有的事情都看開了,對人生有了感慨。
師:回答的太好了。(師生鼓掌)還有同學對第一段批注賞析了其它句子嗎?
生:第一句話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夜游的起因,“欣然”看出了作者心中的興奮和喜悅,“欣然”這個重點字詞翻譯為“高興地樣子”。
師:作者在這樣的夜晚,是否最開始就很高興呢?
生:不是,“解衣欲睡”流露出的是作者的憂愁,因為作者被貶官了。
生:我覺得“月色入戶”和后面“欣然起行”有點聯(lián)系,月色淡淡的,有寂寞的氛圍,這把作者空虛寂寞的心情引出來了,看到月色很美所以他的心情變得高興,就想出去走一走來平息下自己的心情。
師:也就是說他想通過欣賞月色來解除心中的孤獨寂寞之情。
生:其實我覺得“解衣欲睡”更加直白地體現(xiàn)作者的孤單,因為此時的家家戶戶都一起進入夢鄉(xiāng)了,而作者一個人卻孤孤單單的只好睡覺。
生:我有補充,我重點賞析的是“月色入戶”,月亮什么時候才會把屋子里面照的非常明亮呢?說明當時的月亮真的'是非常的亮,沒有云層遮擋,作者用的是“入”,而不用其它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照進來的動態(tài)美,然后,一般來說,那些達官貴人的屋子都是遮蓋的嚴實,月亮不會那么輕易地照進來,這就說明當時蘇軾的房子并不是那么好。
師:也就是說他得房子比較簡陋,那么我就想問大家“戶”指的是“窗戶”嗎?
生齊答:不是,指的是“門”。
對于文章第一部分的批注,同學們既有對文言字詞的批注,如“欣然”、“戶”,又有對情感波瀾的批注,既有對文句內(nèi)容的批注,也有對字詞從寫法角度的批注,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能站在全篇的高度,提出深刻的問題如“為什么用十個字來寫時間”,而同學能妙語解讀出“這是蘇軾人生的折點”來說明強調(diào)這個時間的重要性,他們還能通過想象從“月色入戶”讀出蘇軾屋子簡陋的狀況,這其中有些問題是我在備課時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的問題,可見之前的個性化自主批注和小組交流是非常成功的,也說明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師:同學們批注地非常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第二段,請大家齊讀一遍。
生齊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課件投影)
師:這一段緊承上文,哪位同學來展示批注?
生:我想問個問題,為什么作者馬上就會想到張懷民而不去找其他的人?
生:因為當時的張懷民和作者一樣,也是被貶到黃州了,兩個人都抑郁寡歡,所以兩個人的心是相同的。
師:我們用一句詩歌來形容就是
生齊答:同是天涯淪落人
師:關于張懷民,老師這里也有一則資料來幫助大家理解,大家請看。生齊讀:張懷民,元豐六年被貶黃州,居住在承天寺,張懷民雖擔任小官,但心胸坦然,公務之余,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課件投影)
師:關于這一段,還有同學賞析其它的字句嗎?
生:古代的人,不是都喜歡在坐在一起賞月嘛,當時的月亮也非常的圓而明亮,那為什么作者要和張懷民一起走在中庭,而不與張懷民一起賞月呢?
師:作者和張懷民走在中庭是去干嘛呀?生齊答:賞月。
師:那老師有個問題,他們是怎樣去賞月的?
生:散步,“步”字體現(xiàn)出來了。“步”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清靜的,沒有被貶黃州的時的憂郁。
生:我想提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為什么作者不一個人孤行而要去找張懷民呢?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張懷民睡著了,后文會怎樣發(fā)展?
生:因為作者本來就覺得很寂寞,他想找個人來聊天散步,這樣可以抒發(fā)自己的被貶黃州的抑郁寡歡之情。
師:也就是說把一個人的痛苦分擔給另外一個人,那么痛苦則減少一半。
生:因為此時的月色是非常美麗的,作者突然興起,想找人與他分享這美景。
師:也就是說把一個人的快樂同另外一個人分享,則變成了兩個人的快樂。第二個問題誰有見解呢?
生:我想他還會去找其他的人。
生:我覺得可能會像上個問題一樣,蘇軾會一個人在那散步賞月。
生:我覺得他會坐在椅子上,喝著酒,靜靜地抒發(fā)心情。
師:你認為他會把酒問青天。看來后文的發(fā)展是無可預料的。
學生的質疑式批注可以說是這部分批注的亮點,由這一兩個問題而把內(nèi)容和情感都解讀出來了,不足的是對于重點字詞“遂”和“相與”沒有提醒學生注意,處理最不好的一環(huán)是關于學生提出“張懷民睡著了后文該如何發(fā)展”的問題時,我有點措手不及,只是純粹地順著學生的思路走,而沒有逆向引導學生,反問一句“張懷民會睡著嗎,如果張懷民不是和作者有共同遭遇的人,蘇軾會馬上就想到他嗎?”,以此來證明蘇軾是找對了人的,進而說明兩個人志同道合。
師:作者在這中庭見到了怎樣美麗的月色,請大家齊讀原文。
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課件投影)
生:這句話用了比喻的手法,“積水空明”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出了竹柏的清麗淡雅,渲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也與前文蘇軾要欣然起行相照應。
師:空明是什么意思?
生:水的清澈,這里形容月光的澄澈。
生:我覺得這一句寫出了他們真的是無事可做,也說明了他們被貶心情的憂郁和淡淡的哀愁,體現(xiàn)了下文的“閑”字。
生:我覺得這一段最好的地方就在于無一字寫月,但它所有的比喻都寫出了月光的美麗、澄澈、空明。他省略了本體“月光”。
師:作者這時發(fā)現(xiàn)了月光了嗎?
生:應該還沒有,可能是他低著頭走著走著,后來看到竹柏的影子,才發(fā)現(xiàn)是月光。
師:如果我把這句改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那也是在寫月光啊,可不可以呢?
生:它有一個“蓋”字,說明作者是恍然大悟才發(fā)現(xiàn)是月光的,可能開始作者低著頭走以為踩到了水,結果發(fā)現(xiàn)不是,所以才抬頭發(fā)現(xiàn)是月光照耀下呈現(xiàn)出竹柏的影子。
生:承天寺應該是有很多植物的,為什么作者只寫竹柏這兩種植物呢?
生:我覺得竹子光禿禿的,可以體現(xiàn)作者的空虛寂寞之情。
師:這似乎沒有理解到位,想想竹柏象征著什么?
生:我覺得這里作者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因為竹柏是非常的堅強,有一句話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想拿松柏來比喻自己不慕名利,追求悠閑淡雅的生活。
在這部分,學生對重點字詞“空明”進行了批注,并從寫法的角度賞析出了比喻的妙處,在我的引導下,讀出了“蓋”字的意味,還通過想象猜測作者由低頭散步到抬頭望月這一微妙動作的轉換。學生通過引用《論語》里寫松柏的句子,感悟出作者選竹柏二景的深刻含義。不足的是對于基礎稍差的學生來說,應該讓他們準確地把這句話翻譯出來,那樣理解起來可能更容易一點。
師:看到這美麗的月色,作者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呢?請大家齊讀最后一部分。生齊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課件投影)
師:這一句可謂筆力千鈞,哪位同學對此進行賞析了呢?
生:每一個夜晚都會有著美麗的月色,竹柏也是隨處可見的,但是像作者和張懷民這樣被貶官,但心境依然高雅、淡泊名利的閑人卻很少見,他們本來都處于不好的環(huán)境之下,但他們一直都有良好的心態(tài),對未來都抱有希望,所以這句話中的“閑”字能體現(xiàn)他們的豁達。
生:我想賞析“但少閑人”四個字,如此美好的夜晚卻很少有像作者這樣的閑人去賞月,側面看出大多貶謫的人都是熱衷名利,被世俗之事所困,所以很少有人出來賞月。
師:作者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心情。
生: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閑。
師:也就是說一個“閑”字包含著復雜的感情。
生:我想問個問題,那時是晚上,很少人會去工作了,都是閑在家里,為什么作者還說很少人閑著呢?
師:也就是說怎樣理解“閑”,字?
生:清閑。
師:那是不是所有清閑的人都可以看到這美麗的月色呢?
生:應該有不追逐名利的性情,他會拋開雜事去賞月,而那些熱衷功名的人都去處理繁忙的公務了,所以作者被貶了還有會閑情雅致去賞月去發(fā)現(xiàn)美。
師:也就是說不僅僅要有閑的時間,還要有閑的心境去賞月。總結一下這篇文章,同學們從語言、情感、寫法來對文章進行了批注式閱讀。
這一部分的難點為對“閑”字的理解,也就是學生問到的問題,“明明大家在晚上都不用工作,閑下來了,為什么作者還說少閑人”。可見閑不僅僅指政治上的清閑,還指的是閑情雅致。“閑”字不僅包含悠閑、欣喜,還有被貶的淡淡悲涼,但更多的是作者面對挫折的豁達樂觀。學生能理解到這樣的深度,那整篇文章的難點也突破解決了。如果我此時強調(diào)一下重點字詞“但”為“只是”的含義,可能學生更能理解那種嘆息的意味。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讀了一篇美文,解讀了蘇軾這個人,而且了解了蘇軾的豁達、樂觀以及他被貶的悲涼和排遣悲涼的自我方式,最后請同學大聲地朗讀課文。生朗讀課文,下課。
課后反思: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批注式閱讀是一種以問題研究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核心的傳統(tǒng)的但非常有效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處于動態(tài)之中,他主動地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設身處地與文本進行廣泛深入和全方位的解讀,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釋、發(fā)現(xiàn)和點評,并直接在課本上圈點勾畫,注明自己的思維軌跡,打上自己的認識烙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在這篇文言文的教學中,我第一次嘗試運用批注式閱讀方式進行教學實踐,在課前的3分鐘內(nèi),讓學生根據(jù)現(xiàn)代文批注的感悟總結出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并指出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閱讀不同的一處,即對文言字詞含義的批注來疏通文義,這打消了學生心中對文言文批注的疑慮,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些方法的提示來自主批注。接著用了整整十分鐘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質疑、賞析,這是批注式閱讀的基礎。接著又用了將近十分鐘讓學生小組交流談論,這是批注式閱讀的展示環(huán)節(jié)做進一步的鋪墊。這樣一來,一方面以學生的自讀自主批注為基礎,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一方面注重學生間的互動,充分開展合作、交流與分享的討論活動,從而在理解認同文本的基礎上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從而提升文本的價值,使文本解讀能更深刻,以期達到超越文本的目的。
整堂課用了二十分鐘讓學生展示批注。我把課文分成了四個部分,邊朗讀邊展示批注。學生有對重點字詞的批注,這樣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有發(fā)言權,對文章內(nèi)容的批注讓學生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課文所寫的內(nèi)容,對“解衣欲睡”、“欣然”、“步”等字解讀出了作者情感的變化,對“入”、“蓋”以及寫景之句,學生從寫法的角度進行了更深入的批注,能解讀出文本以外的信息,初步超越了文本,最精彩的是學生的質疑式批注,可謂驚喜連連。從“為什么用十個字來寫時間”解讀出這個時間為蘇軾人生的折點,到“月色入戶可否改成月色敲門”解讀出文章以淡淡哀愁為感情基調(diào),再到“蘇軾為什么馬上就會想到張懷民”解讀出兩人有相同的遭遇。從“可否去掉蓋字”解讀出作者賞月時由低頭到抬頭這一恍然大悟的情景,到“為什么只選擇竹柏這兩種植物”解讀出蘇軾的堅強和淡雅心境,再到“為什么大家晚上都閑下來了,但蘇軾卻還說閑人很少”解讀出閑字不僅指政治上的清閑,還指心中的閑情雅興。盡管作者被貶官卻還有這種閑情雅興,說明作者的樂觀豁達。學生的種種批注可以說是源于文本但又超越了文本,讀出了文本沒寫出來的眾多信息,對文章的精美之處、對蘇軾的閑情豁達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整堂課也符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精神,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這節(jié)課上,我也留下了許多遺憾,首先是面臨學生提出我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時,缺少應有的教學機智,如學生拋出“如果張懷民睡著了,后文該如何發(fā)展時”,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不會以此反向證明蘇軾是找對了人,說明蘇軾和張懷民是志同道合之人。這提醒自己以后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時,解讀文本要更細致更全面,做到心中有數(shù)。其次是這堂課缺少學生自由讀書背書環(huán)節(jié),如果在自主批注前,給三分鐘讓學生自由讀,那更多基礎較差的學生能收獲更多,在課文批注展示完后,節(jié)省出兩到三分鐘,讓學生自由背誦這短小精煉的文字,那全班同學的收獲會更大。
總之,在文言文中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方式,能讓課堂更生動,能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能讓文本的解讀更深刻,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吧。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2
學習目標:
1、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并背誦課文。
2、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1、自讀課文,看注釋,查工具書,正音正字,順暢誦讀。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寫作次文時的處境。
(2)教法學法:
1、注重誦讀教學。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逐漸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展開討論、解釋疑難,教師作必要的點撥和適當?shù)闹v解,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準備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走近蘇軾
宋代有個大詩人叫蘇軾,你們可曾讀過他的詩文?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曾學過他的一首詞,叫《浣溪沙》。哪位同學還能背誦?(指名背誦這首詞)這位大文豪才華橫溢,但他的命運卻不太好。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脫,與友人張懷民一起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筆下,顯得澄澈透明,如詩如畫。現(xiàn)在讓我們與這位大詩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書課題作者)
二、展示學習目標(投影)
三、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章內(nèi)容
(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讀課文,看注釋,查工具書,互相解決疑難。
2、聽錄音:聽清生字讀音及難讀句的節(jié)奏,標注在書上。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
4、組織學生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集體讀。
(二)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
1、學生再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并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先小組交流,共同討論,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學生當堂筆譯。
四、走進蘇軾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出示投影:
1、文章最后一句說:“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你認為這句話寫出
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2、作者在文章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哪些詞語可以表現(xiàn)出來?
a。學生思考、討論,解決疑難。(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b。教師結合進行板書。
c。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散文。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給人以美感和熏陶。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并理解作者心境的?
2.月光,曾激發(fā)過無數(shù)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杰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讀成誦。
2、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結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2、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時數(shù)]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調(diào),或表現(xiàn)一片心境。本篇課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單純寫景,實則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尋味。
2、導語
從文章的標題來看,是記敘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經(jīng)歷。那么我們事先推測,這篇文章會不會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二、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子停頓。
如: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庭下/如積水空明
念/無與為樂者水中/藻荇交橫
三、翻譯理解
通過翻譯課文,深入理解文意。
補充解釋:欣然:高興地遂:于是蓋:原來是
相與:一起但:只是無與為樂者:沒有人與我同享快樂
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閑人
參考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脫衣準備安睡,看見月色射進門來,很高興地想出去走走。考慮到周圍沒有什么人能夠一起領略月夜樂趣。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溜達。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積滿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種水草交錯縱橫,那是竹子和柏樹影子啊!
哪天晚上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是沒能清閑的人像我們倆而已。
四、賞析
思考問題:
1、作者為什么會想著夜里去寺廟游玩?
因為月色很美,去寺廟尋張懷民一起賞月。
2、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
發(fā)揮奇特的想象,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橫。
3、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
月色皎潔,空靈。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文章的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作者最后這一句慨嘆,看似平淡,意在點睛。這句話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鉆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xiàn)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五、小結
這篇短文,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譯文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
1、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兩天教學文言文的老師在這一點上都無一例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味古人的情感。
2、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成效只有通過學生才能體現(xiàn)出來。衡量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肯定離不開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掌握了些什么。這次活動是將八上的內(nèi)容放在初一學生中教學,這就更需要考慮學生接受能力了。有人曾用“死于章句,廢于清議”來概括現(xiàn)在文言文教學的極端。當教師努力落實文言知識的時候,課堂成了語法分析課;而當教師極力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取向時,教學又有浮于表面之嫌。如何合理處理兩者關系?當我看到錢夢龍先生回憶改變?nèi)松囊还?jié)課——《愚公移山》教學的時候,他介紹自己的文言文教學主張:一般都在學生自讀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而不是離開了具體的語境去孤立地解釋字詞的知識。這個主張就是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的表現(xiàn)。試想一下:教學創(chuàng)意再完美,但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接受能力,那么正如陳小英老師所言:“再好的創(chuàng)意也只會成為學生心中永遠的創(chuàng)影。”
3、課堂時間有限,一節(jié)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一點要舍得舍棄。按照傳統(tǒng)的教法,《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jīng)歷,探究“閑人”的內(nèi)蘊……但在45分鐘時間內(nèi)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么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最初我本想通過探究“閑”的含義來把握蘇軾豁達的心境,繼而領悟其人生態(tài)度。但試上了之后卻很難把握,課堂給人的感覺就是思路混亂,成了一鍋糨糊。教研組的老師馬上給我指出了這個問題,告訴我一堂課的思路必須有條理,否則課堂重點就不突出了。在歷經(jīng)幾次調(diào)整之后,我就把重點定位在賞析景語,體會情語。
總的一點感覺,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對我而言,我要說一句:本想收獲一縷清風,而你卻給了我整個夏天!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4
【教材分析】
《記承天寺夜游》是第三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這篇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余字的文言文,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
【教學目標】
1、誦讀:熟讀成誦,欣賞文章的語言風格,讀出文章的韻味。
2、積累:積累文言字詞,學習寫景手法。
3、感悟:探究關鍵字詞,感受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欣賞文章的語言風格,讀出文章的韻味。
2、積累文言字詞,學習寫景手法。
教學難點:探究關鍵字詞,感受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朗讀課文,走近蘇軾。
1、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隨后被流放至湖北黃州。他的“東坡居士”號就是在黃州種田時起的,這個地方叫東坡,現(xiàn)在聽起來是一個雅號。這篇文章就是寫于作者貶官期間。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古韻。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自學指導:結合課文下注釋,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老師范讀,拖音讀“念”、“蓋”、“但”這三個字。
“念——無與為樂者”,有一點寂寞之感;“蓋——竹柏影也”,有一點興奮;“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有一點感慨之情。這三個字把它們的音節(jié)拖長一點,文言的味道就出來了。
3、學生齊讀課文,模仿老師的`語音處理方式。
(二)再讀課文,讀出寧靜的氛圍
第一:語速緩一點;
第二:音調(diào)低一點。輕聲地朗讀,注意那三個字的拖音仍然要保持。
三、品讀課文,對話文本
1、文言積累
結合注釋翻譯課文,劃出不懂的。同桌交流。全班提問,共同解決。
重點詞匯報積累:
戶:單扇門木蘭當戶織。——《樂府詩集·木蘭詩》
步:名詞作動詞散步
蓋:大概是蓋以誘敵——《狼》
但:只是但當涉獵————《孫權勸學》
2、品讀析文
讀標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預設:為什么要夜游?和誰一起游?夜游時看到了什么?這次夜游給作者帶來怎么樣的思考。他為什么要寫下這篇文章?
通過以上的問題,需要落實:
(1)夜游的原因:月色優(yōu)美
(2)和誰一起游:張懷民
補充張懷民的簡介:1083年被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雖屈居主簿之類小官,但心胸坦然,決不掛懷遷謫之事。公務之余,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3)夜游時所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品析景物描寫的妙處。
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皎潔,空明給人以無限的想象)“蓋”的妙處。(疑惑—恍然大悟—欣喜)
四、合作探究,分析情感
作者的思考: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全班討論“閑人”的韻味。
2、同學各抒己見,老師予以點撥。
閑人:勾連“閑敲棋子落燈花”“人閑桂花落”“偷得浮生半日閑”可感受到兩人夜游時的心境:空靈自在,悠游自如。
閑人:勾連兩人的政治處境,作為貶謫之人,無職無權(閑置),清閑無比(空閑),內(nèi)心悲涼無可訴說。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隨后被流放至湖北黃州。蘇軾所任職的黃州團練副使無職無權,只是一個虛名。
雖是“閑人”,為何會有一個“但”字?表轉折,表明兩人超拔不群,迥異流俗之意。
請在理解的基礎上美讀“何夜無月……”。重點“閑人”,“但”。
五、拓展延伸,溫故知新
1、想想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探究作者復雜的心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2、“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分享你接觸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詩詞文章。
3、走進蘇東坡,背誦全篇。
六、附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閒——閑
志同道合悲涼心境閑情雅致
七、教學反思得與失:
黃枝秀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5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詞句,讀出文章的韻味;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象和作者的思惟感情,以至熟讀成誦。2、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關環(huán)境,進一步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惟感情。
[重點難點]:1、重點:聯(lián)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2、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課時數(shù)]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聞名的思想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軾有不少隨記式的散文,大都選取材料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味,或表現(xiàn)一片情懷。本篇課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純真寫景,實則是有寄意的,要耐心尋味。
2、導語:是記敘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經(jīng)歷。那么我們事前猜測,本文會不會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會是如何的?
二、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子擱淺。
如: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庭下/如積水空明念/無與為樂者水中/藻荇交橫
三、傳譯理解:通過傳譯課文,深入理解文意。
補充解釋:欣然:高興地遂:于是蓋:原來是
相與:一起但:只是無與為樂者:沒有人與我同享快樂
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閑人
參考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脫衣準備安睡,看見月色射進門來,很高興地想出去逛逛。思量到周圍沒有什么人能夠一起領略月夜樂趣。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院落里溜達。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積滿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種水草交錯縱橫,那是竹子和柏樹影子啊!哪天晚上沒有月亮?哪一個處所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沒能清閑的人像我們倆罷了。
四、賞析:
思考問題:1、作者為什么會想著夜間去寺廟游玩?(因為月色很美,去寺廟尋張懷民一起賞月。)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闡揚奇特的想象,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橫。)3、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如何的感受?(月色皎潔,空靈。)4、文中哪一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那邊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5、文章的結尾句流露出作者如何的情緒?("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作者最后這一句慨嘆,看似平淡,意在點睛。這句話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鉆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xiàn)了作者安閑自適的情懷,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效忠的抱怨。)
五、小結:
這篇短文,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情懷。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3-24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6-08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秀教案06-22
《記承天寺夜游》說課稿教案03-30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04-16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案范文09-15
《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秀教案03-29
記承天寺夜游優(yōu)秀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