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仙李白的古詩 推薦度:
- 李白《塞下曲》古詩賞析 推薦度:
- 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九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集合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1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非凡的自負和自信,狂傲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xiàn)了盛唐士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盛唐詩歌的氣象、情懷和神彩在李白的樂府歌行和絕句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充滿了發(fā)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氣勢浩瀚、變幻莫測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這里我們借學習《越中覽古》的機會,集中地對他的幾首懷古小詩作一番解讀,不僅可以體會李白小詩的意境,學習其藝術(shù)手法,同時對他的思想也會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臺由此得名。李白登臺懷古,但此時早是“鳳去臺空江自流”,由此想到昔日的吳國與東晉:繁華的吳國宮廷已經(jīng)荒蕪,倜儻的東晉才子們也早進入了墳墓。那一時的煊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么呢?只有青天外的三山仍舊碧綠,只有分割長江的白鷺洲依舊在把時光守候。
詩人不是看得很透了嗎?其實還沒有。請品味最后兩句:“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原來他心中正恨恨地生著“浮云”(小人)的氣,幽幽地滋生著不能近“日”(皇帝)的愁。這是他從翰林學士位上被排擠離開長安后的懷古之作,也許他心中仍想著要為皇上干一番事業(yè),哪怕(以便)以后“成古丘”。
蘇臺覽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蘇臺,即姑蘇臺,吳王夫差與西施行樂之外。早在《烏棲曲》里李白就專門“回憶”過吳王的荒淫,感嘆過歷史的.無情:“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蘇臺覽古》寫得更好:吳苑蘇臺早已荒廢,而楊柳又發(fā)新綠,船娘們競唱菱歌,春色宜人,春意盎然,除了西江明月而外,誰還記得吳宮往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問月》)
寫《蘇臺覽古》時,詩人已經(jīng)不去幻想“見長安”了。殘酷的現(xiàn)實讓李白更清楚了一點:后人也許連古人的“古丘”也不理,能記住的,恐怕也只有那“曾經(jīng)照古人”的明月了。
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從金陵到蘇州,從蘇州到越中,李白離長安越來越遠。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荒淫的吳王和曾經(jīng)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于功成名就的越王。越王雪了恥辱,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隆重班師回國。吞吳的三千越甲全換上了錦衣,如花的三千佳麗占滿了宮殿……多么繁盛,多么美好,多么熱鬧,多么歡樂!然而,才氣、成功、名利如浮云一般,轉(zhuǎn)瞬之間,一切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生者為過客”,“天地一逆旅”(《擬古十二首·其九》)還有什么呢?偶爾冒出幾只“過客”般的野鳥!其實,早在《梁園吟》中李白就曾表達過這種認識:“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云。梁王賓客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馀汴水東流海。”只不過那時可能只是認識而已,不像寫《越中覽古》時已近于看透了。
綜觀李白幾首寫于不同時期的懷古小詩,不難看出,李白對統(tǒng)治者的認識是逐步清晰,對自己的定位是漸趨客觀了。他最后的想法,正像他在《江上吟》里所寫的那樣:“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他不再想長安了。
藝術(shù)方面,構(gòu)思上,《登金陵鳳凰臺》是“現(xiàn)實──過去──現(xiàn)實”結(jié)構(gòu),《蘇臺覽古》是“現(xiàn)實──過去”結(jié)構(gòu),《越中覽古》是“過去──現(xiàn)實”結(jié)構(gòu),都以強烈的對比貫之,相映成趣 。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2
1.《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jīng)。
3.《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4.《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5.《關(guān)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6.《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7.《古風其十九》
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擴展閱讀:李白的詩詞風格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體裁結(jié)構(gòu)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觀現(xiàn)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xiàn)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xiàn)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nèi)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shù)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chǔ)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他的夸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jié)合,夸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夸張與鮮明的對比結(jié)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shù)反差,加強藝術(shù)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jié)構(gòu)。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zhuǎn)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jié)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3
1、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2、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3、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4、搖X女蘿枝,半掛青天月。
5、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6、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7、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
8、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9、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0、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1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2、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3、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懸玉鉤。
14、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1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16、月隨碧山轉(zhuǎn),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
17、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樹。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
1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19、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20、閑窺石鏡清我心,綠蘿開處懸明月。
2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2、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2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4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關(guān)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丁都護歌》
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5
“望廬山瀑布,日照……”教室里傳出了同學們的讀書聲。我不耐煩地拿著書,嘴巴一張一閉,假裝在高聲讀書。因為我昨晚看電視太晚了,所以今天無精打采,迷迷糊糊想睡覺。“呼……”我趴在桌子上睡著了,開始了夢游廬山。
我到了Q博士家,問Q博士:“最近有沒有發(fā)明有趣的東西?”Q博士抬了抬眼鏡,說:“我最近發(fā)明了一種時光機器,可以到你想去的時代。”我半信半疑的問:“真的嗎?”Q博士說:“當然是真的!我老Q什么時候騙過人。你想去哪個時代?”我說:“未來當然好!可是,我更想了解唐朝。”Q博士自信的說:“好吧!我就讓你去唐朝。”只見Q博士在一臺電腦上按了幾個數(shù)字,然后對我說:“把眼睛閉上。”我閉上了眼睛,心中緊張得像一只小鹿在跳。只聽見一陣狂風吹過,我連忙睜開眼睛。眼前沒有污水,沒有臭氣,沒有汽車,只有一些穿著袍子的男女。哇!我真的`到唐朝來了,該怎么玩呢?這時,一位穿著黑色袍子,背著個包的學生出現(xiàn)在我眼前。當時我還沒看出來,后來才想起古詩《望廬山瀑布》的那幅圖上的詩人和他長得一模一樣。我驚喜的叫起來:“他就是李白!”我心里嘀咕著:嘿嘿!正好可以讓他教我學古詩,順便讓他給我寫幾首詩,讓我也威風一下。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追上去,莊重地對李白說:“HELLO!李白詩人。”李白回過頭來,莫名其妙地說:“什么是‘哈羅’?你是誰呀?”我興奮地說:“哦!‘哈羅’就是你好的意思。我是21世紀的小學生。想讓您教我學您自己寫的一首詩。”李白為難地說:“我要去廬山了,沒時間。”我馬上說:“我也去!”到了廬山,我和李白站在橋上,只見遠處香爐峰在陽光下出現(xiàn)了紫色的煙云,遠處的瀑布像一條大河,那瀑布長如銀河一般。我這時正準備記李白的詩詞。李白見此奇景,詩興大發(fā),立刻吟出詩句:“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好詩!好詩!”我笑瞇瞇地說,“謝謝您教我!”
“張婧虹!張婧虹!”老師叫道。我被叫醒了,老師說:“你把《望廬山瀑布》這課背一遍,并說出詩意。”不知怎么的,我背得滾瓜爛熟,說得仔仔細細,老師也心服口服了。下課了,我望著那首詩,心里甜滋滋的。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6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唐代·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處舒展的樹林之上暮煙籠罩一片迷蒙,翠綠蒼碧的山色深到極致。夜色彌漫進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長亭連著短亭。
注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杜陽雜編》說:“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為菩薩蠻,當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 詞。”后來,《菩薩蠻》便成了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但據(jù)《教坊記》 載開元年間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詩經(jīng)·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毛傳:“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迷蒙貌。煙如織:暮煙濃密。
傷心:極甚之辭。愁苦、歡快均可言傷心。此處極言暮山之青。
暝色:夜色。
玉階:玉砌的臺階。這里泛指華美潔凈的臺階。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等候。
歸:一作“回”。
長亭更短亭:古代設(shè)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說明當時每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連”。
賞析
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物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物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物色彩,主物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物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的與景、主物與客物,又融闊一片。
“平林漠漠煙如織”,是寫游子眼中之景物。“平林”,不是“平地的樹林”;而是山丘上的樹林。林木依山而生,高低錯落,本不會“平”,而著一“平”字,不僅準確地寫出了游子自高樓下視所見之遠景,而且表現(xiàn)了闊大而高遠的意境。“如織”二字,一言煙霧密度之大,一是襯托游人離愁之濃。如果說這一句僅僅是的景交融的話,那么下一句詞人便把自己的主物色彩盡的地涂抹于景物之上,似乎已把大自然人格化了。這里的“傷心中”,語義雙關(guān),一是極言寒山之中,一是說寒山似乎因傷心而中透。山猶如此,人何以堪。秋天,本是文人墨客傷感的季節(jié),又加上寒山日暮,煙鎖霧封,所以游子的思歸之的已達極致。因此,接下二句“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中的“愁”字的逼出,自是水到渠闊。“暝色”,即暮色。暝色本不會動,而曰“入高樓”,不僅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夜色漸近的過程,而且似乎暗示隨著夜幕的降臨愁意也闖入了游子的心頭。以上是上片,主要是寫景,但景中有的。先寫自然之景,后寫人工建筑,最后寫樓中之人,由遠及近,極有次第。
這首詞通過描寫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歸的形象,抒發(fā)了游子思婦的兩地相思之的。此詞層次清晰,跌宕有序。移的于景,的景相生。既有鮮明的形象描寫,又有細致的心理刻另。句子簡約而不晦澀,文字質(zhì)樸而不平板,可為唐代文人詞中上乘之作。
下片立足于主物的感受上。在暮靄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階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另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結(jié)果。主物的緒并不是孤立存在著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飛的宿鳥與久立之人形闊強烈的對照。一方面,南宿鳥急歸反襯出人的落拓無依;另一方面,宿鳥急歸無疑地使抒的主人公的內(nèi)心騷動更加劇烈。于是,整個的緒波動起來。如果說上片的“愁”字還只是處于一種泛泛的心理感受狀態(tài),那么,現(xiàn)在那種朦朧泛泛的意識逐漸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鳥急歸導發(fā)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處是歸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尋求自己的.歸宿,來掙脫無限的愁緒。可是歸程在何處呢?只不過是“長亭連短亭”,并沒有一個實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連綿不斷的落拓、惆悵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間。征途上無數(shù)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jié)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云,“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短短的一首詞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靄、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借此移的、寓的、傳的,手法極為嫻熟,展現(xiàn)了豐富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活動,反映了詞人在客物現(xiàn)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惆悵的愁緒。
歷來解說此詞,雖然有不少論者認為它是眺遠懷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卻說它是羈旅行役者的思歸之辭。后一種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瑩《湘山野錄》所云“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一語的影響。以為既然題于驛樓,自然是旅人在抒思歸之的。其實,古代的驛站郵亭等公共場所以及廟宇名勝的墻壁上,有些詩詞不一定是即景題詠,也不一定是寫者自己的作品。
細玩這首詞,也不是第一稱謂,而是第三稱謂。有如電影,從“平林”、“寒山”的遠鏡頭,拉到“高樓”的近景,復以“暝色”做特寫鏡頭造闊氣氛,最終突出“有人樓上愁”的半身鏡頭。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場景變換。下片的歇拍兩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擬出另中人的心境。而且詞中的“高樓”、“玉階”,也不是驛舍應有之景。驛舍郵亭,是不大會有高樓的,它的階除也決不會“雕欄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另棟雕梁”形容一樣。同時,長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蒼茫中視野所能及。何況“長亭更短亭”,不知凡幾,當然只能意想于心頭,不能呈現(xiàn)于樓頭人的眼底。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7
此詩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時李白遭奸佞排斥、遠離京都、漫游齊魯,與杜甫相會。李白也在這年秋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詩云:“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這與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可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幸會于山東之時,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詩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guī)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于煉丹求仙,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實際上,杜詩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視權(quán)貴,拂袖而去,淪落飄泊,雖盡日痛飲狂歌,然終不為統(tǒng)治者賞識;雖心雄萬夫,而何以稱雄?雖有濟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贊嘆之余,感慨萬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將自己的憤懣之情,訴之筆端,乃至于運用反詰的語氣,發(fā)出似在埋怨、實則不平的詢問。他的感慨既是為李白而發(fā),也是為自己而發(fā)的。
此詩突現(xiàn)了一個狂字,顯示出一個傲字。傲骨嶙峋,狂蕩不羈,這就是杜甫對于李白的寫照。在七絕《贈李白》中,正突現(xiàn)出狂與傲的風采、骨力、氣度,顯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精神,這正是此詩的詩眼和精髓。它不僅同杜甫歌詠李白的其他詩篇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氣質(zhì)特征。
這首七絕,沉郁有致,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詰口吻,把全詩推向了潮。清初錢謙益在評注此詩時,獨注“飛揚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論,可謂獨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詩中的重要價值:“按太白性倜儻,好縱橫術(shù)。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故公以飛揚跋扈目之。猶云平生飛動意也。舊注俱大謬。”(《錢注杜詩》卷九)是說從新的角度和側(cè)面頌揚了李白的豪俠精神,并突出“飛揚跋扈”的'飛動性。仇兆鰲注云:“飛揚,浮動之貌。跋扈,強梁之意。考《說文》:扈,尾也。跋扈,猶大魚之跳跋其尾也。”(《杜詩詳注》卷之一)此雖就字注字,就詞注詞,但在《贈李白》中,卻是用來象征李白豪放不羈的精神。
此詩言簡意賅,韻味無窮。為了強化全詩流轉(zhuǎn)的節(jié)奏、氣勢,則以“痛飲”對“狂歌”,“飛揚”對“跋扈”;且“痛飲狂歌”與“飛揚跋扈”,“空度日”與“為誰雄”又兩兩相對。這就形成了一個飛動的氛圍,進一步突現(xiàn)了李白的傲岸與狂放。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8
原文: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月化五白龍,翻飛凌九天。
胡沙驚北海,電掃洛陽川。
虜箭雨宮闕,皇輿成播遷。
英王受廟略,秉鉞清南邊。
云旗卷海雪,金戟羅江煙。
聚散百萬人,弛張在一賢。
霜臺降群彥,水國奉戎旃。
繡服開宴語,天人借樓船。
如登黃金臺,遙謁紫霞仙。
卷身編蓬下,冥機四十年。
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浮云在一決,誓欲清幽燕。
愿與四座公,靜談金匱篇。
齊心戴朝恩,不惜微軀捐。
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
譯文:
月亮化為五條白龍,飛上了九重云天。
范陽叛軍如胡地黃沙飛離北海,閃電一般橫掃洛陽。
胡虜?shù)募暌话闵湎驅(qū)m闕,皇帝的車駕逃往四川。
英明的王子秉受朝廷的謀劃,執(zhí)掌兵權(quán)靖清南邊。
軍旗漫卷,如大海波濤;武器森列,似江上的云煙。
一人指揮百萬大軍,張弛聚散,號令森嚴。
御史臺來了眾多英賢,在南方水國,舉起了軍旗。
繡衣御史宴集一起,杰出的永王借給樓船。
好似登上黃金臺,謁見紫霞中的神仙。
我藏身于茅屋里面,不問世事四十年。
豈知隱居草澤的人,腰里有著鋒利的龍泉;
一劍揮去,劈開浮云,發(fā)誓要掃清幽燕。
如今很想與諸位御史.靜心討論金匱兵書。
大家都感謝王子的恩德,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所希望的是平定叛亂,功成身退,追隨魯仲連。
注釋:
1.“月化”句:《十六國春秋·后燕錄》載,后燕慕容熙建始無年,太史丞梁延年夢月化為五白龍。夢中占之曰:“月,臣也;龍,君也。月化為龍,當有臣為君。”比喻安祿山稱帝。
2.皇輿:皇帝坐的車,代指唐玄宗。播遷:流亡。
3.英王:指水王李璘。廟略:指朝廷的謀劃。
4.秉鉞:持斧,借指執(zhí)掌兵權(quán)。
5.霜臺:御史臺,御史職司糾彈,嚴肅如霜,故名。此處借以贊美永王幕府諸侍御。
6.戎旃(zhān):軍旗。奉戎旃,謂參加永王軍隊。
7.繡服:指傳御。
8.天人:才能杰出者,謂永王璘。
9.黃金臺:又稱金臺、燕臺,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北易水甫。戰(zhàn)國時,燕昭王筑此臺,置千金于臺上,延請?zhí)煜沦t士。
10.編蓬:編結(jié)蓬草以為門戶,喻平民居處。
11.冥機:息機,不問世事。
12.龍泉:即龍淵,古代傳說中著名鑄工歐冶子干將所造的利劍。
13.決:劈開。《莊子·說劍》:“上決浮云,下絕地紀。”
14.幽燕:今北京市、河北北部以及遼寧西部一帶,是安祿山的根據(jù)地。
15.眾匱篇:兵書名。《隋書·經(jīng)籍志》有《太公金匱》二卷。
16.旄頭:即昂宿,胡星。旄頭滅,指平定安史之亂。
17.魯連:即戰(zhàn)國時魯仲連。曾為趙國退秦軍,事后不受趙國賞賜,功成身退。
賞析:
奚祿詒日本篇:“首序祿山之亂,次入永王,次入諸侍御,次自序,末勉諸公以報國。”正道出了全詩的.結(jié)構(gòu)及其主題。
開頭六句敘寫安史叛軍的囂張氣焰及其叛亂的主要過程。其中“胡沙驚北海”、“電掃洛陽川”、“虜箭雨官闕”等句對當時的形勢做了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皇輿播遷”四字則道出了唐王朝腐敗,不堪叛軍一擊的可悲情況。詩句間詩人的愛憎感情是很鮮明的。
接下六句敘寫永王承朝廷委任,率軍南下的情景。“云旗卷海雪,金戟羅江煙’’兩句,是描寫永王的旌旗舒卷有如海濤,武器羅列有如江煙的雄壯氣勢。“聚散百萬人,弛張在一賢”兩句是對永王璘的熱情贊美。
再下六句贊揚諸侍御才華出眾,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身赴宴會“如登黃金臺,遙謁紫霞仙”的暢快心情。
再下六句是抒寫自已的愛國之志。表明他盡管是一個“草間人”,但是他的腰下卻有“龍泉”寶劍,意在強調(diào)自己有非凡的才干,“浮云在一決,誓欲清幽燕”兩句是緊承上面四句,作一收束,直抒胸臆,表達自己愿為國家平定叛亂的雄心壯志。這幾句寫得詞情慷慨,意氣揮放。
最后六句勉勵四座諸公要齊心協(xié)力,不惜微軀,盡力報國。這幾句既是勉勵大家,也是激勵自己,所以最后又歸結(jié)到自身上來,表明自己平素所懷的功成身退的理想。全詩共分五層,每六句一轉(zhuǎn),結(jié)構(gòu)井然,氣韻流動,有力地抒發(fā)了愛國的豪情。詩中先敘安史之亂,次述永王的率軍平亂;再次贊美諸侍御的清正嚴明;最后表明自己渴望為平定叛亂貢獻出一切力量,并勉勵大家盡力報國,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愛國思想。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9
1、《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3、《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6、《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7、《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8、《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9、《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0、《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10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難點:體會詩句含義,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的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發(fā)言)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qū)W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出示節(jié)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及古詩的韻律。
◎指名讀,全班齊讀。
◎出示作者介紹。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
明確:中斷,從中間割斷;出:聳出來;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詩的意思。
明確: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zhuǎn)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教師范讀,學生閉眼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天門山的雄偉、有氣勢;青青的水、綠綠的水;兩岸的青山相對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蕩蕩悠悠。
◎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
明確:
(1)“天門中斷楚江開”——“中斷”一詞寫出了天門山的氣勢,令人向往。
(2)“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寫了水的清秀。
(3)“兩岸青山相對出”——“青山”寫出了山的秀美與雄偉。
(4)“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話寫出了天門上景色的清幽。
◎畫一畫天門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樣壯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呢?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jié)。
作業(yè):◎背誦詩歌◎讀一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五、板書設(shè)計
六、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赴江東途中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歌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望天門山的情景,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又寫出了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在教學中雖然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天門山景色的壯闊,但是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天門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夠深入,需要教師拓展資料,激發(fā)學生的想象。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11
一、《望天門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zhi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二、《望廬山瀑布》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三、《早發(fā)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譯文
清晨告別白云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于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五、《贈孟浩然》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譯文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六、《靜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七、《贈汪倫》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八、《客中行》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2、譯文
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xiāng)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xiāng)?
九、《宣城見杜鵑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2、譯文
在遙遠的故鄉(xiāng),曾聽過子規(guī)鳥凄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xiāng)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
子規(guī)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鳥鳴花開之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鄉(xiāng)三巴。
十、《蘇臺覽古》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2、譯文
山上荒臺與殘破的宮墻對著新綠的楊柳,山下采菱人的歌聲中一派春光錦繡。
當日這里的歡歌盛舞到何處去尋?只有那曾照吳王宮里人的西江月依然如舊。
李白著名古詩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12
汨羅江畔騷客淚,采石磯上青蓮魂。古人江月依舊在,濁浪滔滔斷天門。
桃花艷時春已去,夏潮方至兩岸平。停舟獻酒問君意,何留千載待柳生?
但是木秀遭人妒,由來客清蜮射沙。嬉笑怒罵由爾意,我且青門自種花!
順江直下三千丈,李白墳前再舉觴。憐君報國付一夢,夜郎城外斷愁腸。
青天白月千層浪,重山疊嶂已是秋。三十年來繁雙鬢,一萬天逝怨皆休。
不為長安騎御馬,我曾怒焚天子船。今日昭昭尤承誤,他年冥冥伴誰眠?
天地自有芻狗嘯,灞橋奈何蹇驢詩。我與翰林共美酒,醉后狂言君更癡。
從此夜夜我同在,清風明月照采薇。一千載前君獨寐,一千年后我亦歸。
七月十五黃泉路,揚子江心散青煙。我踏潮來君逐浪,江心弄月一帆懸。
不求來年封侯事,但愿清江容我身。舉袖難拂如雨淚,借酒一醉不沾塵。
異日誰為余浩嘆,惟有野草亂荒墳。仰天大笑揮淚去,卻是狂生夢弄文。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13
采蓮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注】,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注】
游冶郎:風流少年。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采蓮女隔著荷花與人談笑風生,給人一種似有似無的朦朧之美,正如王昌齡所寫的“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B、頷聯(lián)勾勒了一幅清新明麗的采蓮圖,節(jié)奏輕快,活潑自然,寫出了采蓮女內(nèi)心的歡樂,讓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機。
C、岸上的游冶郎三三五五地在垂柳下駐足,他們?yōu)榘哆厓?yōu)美的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不愿離去。
D、尾聯(lián)寫詩人騎著紫騮,馬兒嘶鳴。眼前落花紛紛飛去,詩人不免搔首踟躕,愁腸空斷,一種對時光飛逝、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油然而生。
2、后人評價本詩“彌補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與虛飾”,請簡要分析詩人是如何塑造采蓮女的形象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他們?yōu)榘哆厓?yōu)美的的自然景色所吸引”理解錯誤,游冶郎實際上是愛慕采蓮女而不愿離去。
2、詩人采用正、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塑造了活潑、大方、明艷、嬌美的.采蓮女的形象。(2分)詩人直接描寫采蓮女的笑聲、新裝與香袖,表現(xiàn)出采蓮女內(nèi)心的歡樂,突出采蓮女的活潑、明艷和大方。(2分)又用岸上游冶郎的駐足,從側(cè)面襯托出采蓮女的嬌美和明艷。(2分)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14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15
《關(guān)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樂府古題要解》:“《關(guān)山月》,傷離別也。”屬古樂府鼓角橫吹曲。李白這首詩,便是通過戍邊戰(zhàn)士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殷切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的心理痛苦。
前四句寫邊關(guān)景色,中間四句是對歷史的回顧,末四句則是現(xiàn)實的憂思,從而形成由景到事,由事到情的'發(fā)展線索,而在這一線索中充當主角的,不是詩人,而是“戍客”,景是戍客所望,事乃戍客所想,情為戍客所發(fā),令人讀來,如身臨其境,真切可感。
先看邊關(guān)景色:“明月”、“天山”、“玉門關(guān)”,從上到下,從西到東,組成了一幅遼闊無比的邊塞圖景,而在月與山之間,雜有蒼茫的云海;在山與關(guān)之間,卷動著萬里長風。這里的云,決非“云破月來花弄影”之纖云,而是帶著蒼茫之色的如海之云;這里的風,亦決非“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小風,而是橫跨萬里、氣勢勁健的長風。這樣的風,這樣的云,配上高懸的月,巨大的山,遙遠的關(guān),真是雄渾極了!而且“雄渾之中,多少閑雅”!(胡應麟《詩藪》)
然而,往下看去,氣氛驟變:“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這不是懷古,而是對歷史的深思。“下”,指出兵。“白登”,山名,位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當年漢高祖率兵北進,曾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于此。“青海灣”,即今青海湖,唐儀鳳、開元年間,曾多次遣軍與吐蕃在此一帶攻戰(zhàn)。“攻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攻野以戰(zhàn),殺人盈野”(孟子語),試想想,在這血雨腥風的征戰(zhàn)之地,能有幾人活著返回故鄉(xiāng)呢?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相關(guān)文章:
李白的古詩12-01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11-17
李白的古詩05-17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05-19
李白的經(jīng)典古詩03-21
李白古詩06-11
李白的古詩01-25
詩仙李白的古詩10-23
李白秋天的古詩04-22
李白的古詩匯編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