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劉長卿
劉長卿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亂后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下面是他的《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
作者:唐·劉長卿
清川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
鳥向平蕪遠(yuǎn)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
【注釋】
①詩題全詩校:“一作答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見集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六言。”苕溪:在湖州烏程縣南。兩岸多生蘆葦,故名。見《寰宇記》九四。梁耿:中唐書法家。見《書史會(huì)要》五。
②此句全詩校:“一作清溪落日初低。”
③落日:全詩校:“一作惆悵。”解攜:猶言分手。
④向:全詩校:“一作去。”
⑤前溪:湖州烏程縣有前溪,自銅觀山流入縣境。
⑥惆悵:全詩校:“一作獨(dú)恨。”長沙謫去:用賈誼事。
⑦芳:全詩校:“一作春。”
【翻譯】
一個(gè)晴朗的日子,斜陽低掛在天邊,一葉孤舟載著友人離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悵!鳥兒在平曠的原野上遠(yuǎn)近地飛翔,好似人隨流水各奔東西。
愿白云將自己的思念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輪明月載著我的愁思隨著溪水帶到友人的身邊。友人貶謫去的苦恨讓人難以言狀,就如那江邊繁茂的春草一樣雜亂而無際。
拓展閱讀:《將赴嶺外留題》劉長卿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yuǎn)公院
竹房遙閉上方幽,苔徑蒼蒼訪舊游。
內(nèi)史舊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葉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遷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賞析】
首聯(lián)概寫游寺開始的印象。先是掩映在竹叢里的幽靜禪房,門內(nèi)延伸著一條滿布蒼苔曾經(jīng)踏過的舊路,今昔不同的感慨油然而生。次聯(lián)描繪寺內(nèi)的重點(diǎn)文物。寺院創(chuàng)建人蕭內(nèi)史的故居(舊山)正冷落在夕陽里,而當(dāng)年種植的古木如今也以蕭瑟的秋容與人相對了。“空日暮”,“向人秋”兩句的'凄涼景象,寫景中融注感情色彩,反映出詩人此時(shí)悲苦落寞的心境。既是重游,又屬雅土,寺僧定然相識,少不了一番款待。腹聯(lián)便轉(zhuǎn)寫主客酬對的場面和詩人感情起伏的心態(tài)。上句寫在桂花飄香、月明如素的禪房里,擺設(shè)齋宴,賓主洽談,談?wù)撊松老唷⒏≡聘毁F一類話題,詩人原本沉重的心情,暫得寬解。“天香”,是指桂花,或受自駱賓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詩句的啟發(fā),也與秋的時(shí)令吻合。然而,在短暫“快然自足”之后,詩人又回到現(xiàn)實(shí),意識到自己畢竟是獲罪遭譴之人,王命催促,身不由己,很快就要被迫走上遠(yuǎn)謫嶺外的艱苦征途,不免將當(dāng)晚的“天香月色”禪房宴聚同明夜“葉落猿啼”的孤舟旅況對比,想到這倍覺傷感,怨憤之思,不能自已,凝成了尾聯(lián)婉而多諷的詩句:“此去播遷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播遷”,即流放遠(yuǎn)謫之意。明明是被誹謗,蒙冤遭貶,卻還要說是,明主的恩遇,其中的不滿與諷刺顯而易見。“白云”是借用梁人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的詩意,陶詩拒絕梁武帝詔他出山,后來竟獲恩準(zhǔn),而詩人此時(shí)眷戀白云,卻欲留不得。“何事欲相留”,是問白云,問寺院中與塵俗的僧友:“這是為什么呢?”詩人心中有數(shù),白云、僧友也未必不清楚。“明主意”三字,也帶有幾分忠愛之思,說明詩人心中還有一定的儒家“詩教”影響,因此能將內(nèi)心無可奈何的憤懣情緒,用溫婉含蓄的語言道出,更覺悱惻動(dòng)人。
此詩前兩聯(lián)寫景,是融情入景;后兩聯(lián)敘事,是即事抒情。寫景清秀多姿,敘情真摯動(dòng)人,語言淡雅有致,婉而多諷。宋榮總評劉詩的風(fēng)格說:“感情強(qiáng)烈,克制怨憤,寫不遇之感清詞妙句,令人一唱三嘆。”(《漫堂說詩》)聞一多先生評此詩說:“寫得情深意厚,怨而不怒,深得溫柔敦厚之旨,開大歷十才子之端。”
【《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劉長卿】相關(guān)文章:
劉長卿《謫仙怨·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10-12
劉長卿《謫仙怨·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賞析10-12
劉長卿《謫仙怨·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閱讀答案及賞析10-13
劉長卿 酬李穆見寄11-26
《酬李穆見寄》 劉長卿11-24
《酬李穆見寄》劉長卿03-07
劉長卿《酬李穆見寄》11-02
酬李穆見寄 劉長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