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木蘭詩初中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詞語讀音。
唧唧 機杼 軍帖 可汗 鞍韉 轡頭 濺濺 燕山 胡騎 啾啾戎機 朔氣 金柝 策勛 阿姊 紅妝 霍霍 帖花黃 著 鬢
2.誦讀課文,抓住故事情節(jié),品味富有情味的詩歌語言,體會木蘭形象及其意義。
3.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在品讀過程中,通過再創(chuàng)造來使木蘭的形象更加豐滿。
4.體會木蘭形象的特點,更加熱愛我國古代文化,繼承中華民族無私質(zhì)樸、英勇無畏的傳統(tǒng)。
教學重點
1.把握情節(jié),品讀木蘭形象的魅力。
2.多方面理解民歌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木蘭形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交流預習內(nèi)容,關(guān)于作品出處、北朝民歌知識、《木蘭詩》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等。
1.《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它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
2.一般認為《木蘭詩》產(chǎn)生于北朝北魏統(tǒng)治期間(386~557)。當時北魏曾與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zhàn),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交戰(zhàn)地點。
3.北魏是鮮卑族人建立的政權(quán),鮮卑族當時已經(jīng)逐步漢化,所以詩中將皇帝既稱“天子”,又稱“可汗”。
4.北魏末期時分裂為東魏、西魏,西魏實行“府兵制”,應征從軍的人須自備鞍馬、弓箭等物品,因此詩中有“東市買駿馬”等。
二、誦讀課文
采取散讀、指名分節(jié)讀等方式,進行字詞正音、語句質(zhì)疑等。
三、概括情節(jié)
這是一首極富傳奇色彩的敘事詩,它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請你圍繞故事,說說從中讀出了怎樣的情節(jié),并加以精練地概括。
(第1~3自然段)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4自然段)十年征戰(zhàn)
(第5、6自然段)凱旋而歸
(第7自然段)附文贊頌
四、朗讀、品味語言的情味
1.朗讀第一部分。
(1)先設想這個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達后的困難處境。抓住“嘆息”“無所思”“無所憶”體會木蘭的神情、心理的變化,與家人關(guān)切的神態(tài)動作,展示她與親人的密切關(guān)系。
(2)木蘭置辦戰(zhàn)具后奔赴戰(zhàn)場一節(jié),要設想青年人紛紛置辦戰(zhàn)具的熱烈圖景和北方廣闊原野的畫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頭腦里出現(xiàn)木蘭策馬飛奔的英雄形象,體會木蘭的形象特點。
(3)“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兩個詩句,一面是親情,一面是戰(zhàn)情;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衛(wèi)國之情。木蘭毅然服從了后者,勇敢地奔赴前方。爺娘喚女的親切、關(guān)懷、熟悉的聲音與黃河水聲、胡騎鳴叫聲的陌生、凄厲、可怕形成鮮明的對比,深刻反映了木蘭復雜、矛盾的心情。“黃河流水鳴濺濺”寫自然環(huán)境的嚴酷,“燕山胡騎鳴啾啾”寫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嚴峻。
2.朗讀第二部分。
體會寫十年戰(zhàn)斗生活,為什么只寫戰(zhàn)場夜景而不寫木蘭作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通過兩處側(cè)面描寫,可以看出,無論是最高統(tǒng)治者還是普通戰(zhàn)士,都把木蘭視為出類拔萃的戰(zhàn)斗英雄。木蘭的英雄形象就變得更加鮮明了。
3.朗讀第三部分。
(1)面對“可汗”之問,木蘭答語樸實無華、自然平易,再現(xiàn)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為國效力,毫不居功自傲。
(2)家人親切歡迎,木蘭恢復女兒妝。要設想出家人迎接的具體圖景:理紅妝、殺豬宰羊,當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豈止爺娘?姊、弟、鄉(xiāng)鄰必當一同前往。還要設想木蘭家中居室的分布狀況。
(3)木蘭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兒情態(tài),表現(xiàn)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和對女兒妝的喜愛。
4.朗讀第四部分。
表達出歌者對木蘭的崇敬感情。
五、分析木蘭形象
1.想象木蘭形象前后的變化。
(1)參軍前的木蘭: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織布以外,也練習騎馬射箭,“褰裳逐馬如卷蓬”;她關(guān)心國家大事,體恤父母的艱難;她代父從軍,是經(jīng)過反復深思的。
(2)參軍后的木蘭:木蘭穿上戎裝,橫刀躍馬,英姿颯爽,與男兒無異。在行軍途中,她走馬如飛,夜晚宿營,她既思親又渴望參加戰(zhàn)斗,心潮澎湃如黃河流水。在戰(zhàn)場上,她左右馳突,劍動而敵奔。在朝廷的慶功會上,她顏色平易,毫無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愛,她只向天子陳述自己唯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邊。
(3)到家以后的木蘭:她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家庭里,她換上了女兒裝,依舊是父母膝下活潑可愛的女兒。
2.說說詩歌塑造這個形象的意義。
(結(jié)合思考與討論一)歷來對這個人物有不同評論,有人認為木蘭代表了一種精神力量,她的行動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舊觀念;也有人認為木蘭是一位抗御外侮的女英雄;還有人認為木蘭是一位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忠孝兩全的女子。
六、體會民歌語言的特點
說說本詩與以前讀過的文人詩歌相比,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討論明確。
語言上體現(xiàn)了民歌樸素無華、節(jié)奏鮮明、句式自由、手法多樣等特點。
全詩用口語寫成,生活氣息極濃,如“唧唧”“濺濺”“啾啾”“霍霍”這些擬聲詞的運用;“十二”“百千”這些夸張的數(shù)字;“阿爺”“阿姊”“可汗”這些新詞,都是俗文學的特色,不事雕刻而自然流暢。開頭四句自問自答的詩句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為了渲染歡快熱鬧的氣氛,運用了鋪敘、排比、對偶、反復等手法詳寫場面,將故事推向高潮,增強感染力。
七、寫作練習
將木蘭回家部分改寫成記敘文,采用電影語言形式,盡量展現(xiàn)情景。
附:學生作文
日已過午。大道邊,長亭旁。
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人群。
一對白發(fā)的老夫婦,互相攙扶著,望向大路來處的遠方。
一騎快馬揚起陣陣塵土,飛奔而來。一位英武的將軍,穿著重重的鎧甲,揮動著馬鞭,盯著人群,滿臉的急切。
終于,快馬融入人群,大道邊成了歡樂的海洋。將軍跳下馬來,那一對老人認出了來人:正是他們?nèi)账家古蔚呐畠耗咎m。木蘭奔向他們,倒身便拜,口中喃喃叫著阿爺阿母,多年的思念全化成串串珠淚,簌簌落在土地上。老母撫摩著木蘭的頭,竟泣不成聲。老父衣袖半掩著面頰,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當年俊俏的木蘭嬌嫩的面龐,出現(xiàn)了乖女兒手提衣裙在井沿打水的情景,出現(xiàn)了手捧文告沉思默想擰緊的眉頭,出現(xiàn)了穿上剛買的鎧甲跨上戰(zhàn)馬、飛奔向戰(zhàn)場的身影……
木蘭的面前是她早已老朽的父母啊!
歡樂的人群裹著這位得勝的將軍,緩緩移向內(nèi)城。
花家宅內(nèi)。一片節(jié)日的氣氛。
阿姊房內(nèi),午后的陽光從窗子斜射進來。阿姊正欲出門,匆忙間又折身回來,對鏡弄弄衣襟,拂拂鬢邊,鏡中的人兒喜氣溢在眉梢,似在對自己說:我那日夜思念的妹子啊,今番你得勝返鄉(xiāng),我怎么能蓬頭垢面地見你?聽到外面的喧嘩,她向外面張望。只見小弟提著一把尖刀,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著,發(fā)出霍霍的聲音,紅撲撲的臉上,汗珠在閃光。圈里的肥豬似乎已經(jīng)感到了危機,撞得木門咚咚地響。得意的笑意在臉上閃現(xiàn):大黑和小白啊,別看我平時是你們的豬倌,可關(guān)鍵時刻還要你們來幫忙,大將軍姐姐衣錦還鄉(xiāng),我要讓她品嘗家鄉(xiāng)的美味了。
遠處,鞭炮聲響起來,阿姊款步輕挪,出門迎接木蘭。
木蘭臥房里。裝飾一新。喜色飛紅了面頰的木蘭,咚咚地奔向東閣,打開檀香木門,撫摩著那古銅色的門脊,感到比手握戰(zhàn)刀柔軟得多,也溫馨得多。門下,織機依舊,恍惚間她仿佛又回到了從前。她離開織機又坐到墊著厚厚棉絮的床上,窗上的簾幕撩著她的臉,跟春風一樣醉人。就這樣,她從東閣到西屋,這里看看,那里碰碰,沒一樣不陌生又熟悉。衣架前,她脫下沉重的鎧甲,換上家人為她準備的盛裝。紫色的湘綺作為下裙,明黃的上襦襯得臉色明艷照人,烏黑的長發(fā)梳成倭墮髻。面對銅鏡,木蘭拈取花黃貼在鬢邊,于是,沒了英雄木蘭的身影,現(xiàn)出女兒木蘭的嬌羞之態(tài)。木蘭沐浴在周圍親人愛撫的目光中。
夕陽西下。宅門前。軍士齊集。一同歸來的軍士們在等待他們的將軍出來,最后告別,然后各自返鄉(xiāng)。院門響處,卻不見將軍的身影,唯見一個姑娘家,踩著輕盈的碎步走來。“將軍哪里去了?”有軍士問。卻見那個姑娘開口說話了:“感謝大家送我一程,我們后會有期。”接著施了一個禮,長裙下婀娜的身姿更給木蘭增添了萬般嫵媚。軍士們立刻睜大了雙眼,微張的嘴半天閉不上:真不敢相信,面前的這個女子竟是跟他們浴血沙場的木蘭將軍!他們臉上的神情明示著:十二年的出生入死,喬裝打扮的她該有多少聰明智慧?
【木蘭詩初中教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初中木蘭詩教案08-24
初中《木蘭詩》教學方案09-30
初中《木蘭詩》教學設計09-22
木蘭詩 教案教學設計10-28
初中木蘭詩教案3篇08-10
初中語文《木蘭詩》教案09-15
《木蘭詩》教案10-12
木蘭詩教案09-18
《木蘭詩》教案05-23
《木蘭詩》的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