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長恨歌與琵琶行的比較異同
《長恨歌》和《琵琶行》 是白居易在兩個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在我國是個史上評價很高的詩歌,歷來深為人們所喜愛。雖然對這兩首詩有很多的研究和賞析,但對它們進行比較研究還是不多的。
《長恨歌》和《琵琶行》相同之處
首先是這兩首詩的相同點。白居易在自己的詩進行分類時,將它們都分在了感傷詩中。這兩首詩都是詩人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的詩。詩中都以女性作為主角,雖然側(cè)重點有所不同,但都一定程度上抒發(fā)了詩人對古代女性問題的思考和對男權(quán)桎梏下女性沒有自主權(quán)的同情。不論是“老大嫁做商人婦”的琵琶女,還是高高在上集“三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她們的不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只能屈從男性的安排和選擇。
另外,這兩首詩也都屬于敘事詩。詩的情節(jié)曲折,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后呼應(yīng)。同時,這兩首詩的抒情筆調(diào)都較細膩,寫情入微.詩人更是將寫景、敘事、抒情交互穿插,用景造情,緣事生情,層層鋪墊,為點題蓄勢。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面烘托。音節(jié)和詩情的聯(lián)系很深,凡是轉(zhuǎn)到傷感的地方,必改用仄聲韻。全詩富有流轉(zhuǎn)和諧的韻律聲調(diào)。這兩首詩都善于側(cè)面的環(huán)境描寫,“峨眉山下”,“西宮南內(nèi)”,“夕殿螢飛”等把玄宗相思孤獨的心情襯托得相當突出;《琵琶行》三次描寫“江月”,也很好地襯托了全詩的氣氛。 雖然這兩首詩有一定的相同點,但它們還是有許多的不同點。
《長恨歌》和《琵琶行》不同之處
在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動機方面。《長恨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時作者35歲,任周至縣尉。陳鴻的《長恨歌傳》是這樣說起這次的創(chuàng)作原有的:當時詩人和陳鴻、王質(zhì)夫三人一起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間談到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這段悲劇故事,大家都很感嘆。王質(zhì)夫提議說“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于世。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做《長恨歌》詩一首,陳鴻做《長恨歌傳》一篇。當時詩人是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而授縣尉的,可以說在官場上有一定的作為。但與之相對的是《琵琶行》的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詩人因上書要求追捕刺殺武元衡兇手,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quán)貴,于是有人就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分。再加上有人給他羅織罪名,于是貶之為江州司馬。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是變相發(fā)配到某地去接受監(jiān)督看管的。可以說,《琵琶行》是詩人在官場失意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帶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感傷。
創(chuàng)作動機方面,有人說詩人作《長恨歌》,不僅是因為有感于李楊的愛情,更是因為從中想到了自己和湘靈的愛情悲劇。因此,此詩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男女之間的情感占主導(dǎo)。而《琵琶行》的創(chuàng)作動機主要是由他的“遷謫意”感同于琵琶女的身世引發(fā)的。他的“遷謫意”表現(xiàn)為孤獨和思鄉(xiāng)。
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之苦,一是由于故舊的疏闊、親知的乖隔、生活環(huán)境的不習慣等,這是淺層的孤獨。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huán)境的改變,這種孤獨會減輕。二是由于他突然被拋落在政治和事業(yè)的圈子之外,強烈的濟世情懷一時又無法消退,感到恬惶無依。這是深層次的孤獨,更使詩人痛苦萬分。 和強烈的孤獨感一樣,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始終縈繞于江州司馬的心頭,自春到夏,自秋及冬,無所不在,無時不至;而且感物傷懷,觸目驚心。思念故園,既有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想念,也有對精神家園的懷想。所以當遇到有著凄涼身世、不得志的琵琶女時,就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 其次是詩歌的主題,《琵琶行》一方面表達了對“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悲慘命運的同情,揭發(fā)出封建社會摧殘女性的罪惡,同時也寄托了對自己遭貶的郁悒、憤懣之情。這是歷來為人們所接受的主題。但《長恨歌》的主題的確定的比較艱難,學術(shù)界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大致有三種說法,即諷刺說、愛情說和雙重主題說。諷刺說認為這篇作品是諷刺唐玄宗迷于色而不悟,既是成國家的災(zāi)難,也造成個人的悲劇。愛情主題說認為這首詩描寫并歌頌李楊生死不渝的愛情的。作者對悲劇的主人公——李楊是同情的,對他們的愛情是贊美的。雙重主題說自然是結(jié)合了兩種說法。我比較贊同雙重主題說。詩人是個憂國憂民的人,特別是對底層百姓遭受苦難更是同情。而因為唐玄宗因沉溺于和楊玉環(huán)的纏綿悱惻,荒蕪國事,致使國家動亂,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所以詩人對李楊的這種只考慮到自己的感受而沒有擔負起責任的愛情有一定的諷刺意味。但同時,從人情和人性出發(fā),詩人對兩人的愛情又抱有同情和贊美的態(tài)度。他們兩人愛情的真摯是人間少有的,跟何況是在帝王家。詩人被他們的愛情所感動。又為他們最終不能夠在一起感到惋惜。而且從詩人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中,我們也能看出端倪。詩人與鄰家女子湘靈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但他們的愛情卻遭遇了門第觀念極重的母親的強烈反對,最終未能如愿。白居易一生中,曾幾度寫詩表達對湘靈的思念與愛戀以及不能與湘靈在一起的遺恨。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經(jīng)歷留給了他太多的傷痛與思索。
另外在藝術(shù)特色方面,《琵琶行》給人留下極深印象的是詩中對音樂的傳神描寫。從"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開始到"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結(jié)束,詩人用極富想象力的語言再現(xiàn)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術(shù),曲調(diào)未成情以先出,是對音樂氣氛的很好烘托,而彈的過程更是攆詞摘句,活用比喻來描寫音樂的進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仿佛使人能夠再次聽到琵琶聲一樣,"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更是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帶入到文字和音樂無法描述的空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可謂點睛之筆,從音樂和哲學角度表達了至高乃無的學問,短暫暫停之后便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由靜入動,如同萬匹野馬,同時出動,萬丈瀑布,瞬時傾瀉,"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觀眾還沉浸在意猶未盡的音樂中琵琶女已經(jīng)停止了演奏。
而《長恨歌》更長于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詩人對楊玉環(huán)的形象塑造就選取了典型化的肖像描寫方法,先用“天生麗質(zhì)”淡淡地勾畫一筆,給人一種淺淡而朦朧的美,進而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來描繪出其絕世之美。“ 侍兒扶起嬌無力,云鬢花顏金步搖”極寫其美麗嬌憨。“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描繪她死時的凄美動人。“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離別時的寂寞酸楚和久別重逢后的喜悅一起涌上心頭,這般楚楚動人讓人看了頓生憐憫和疼愛之心。這些肖像描寫著墨不多卻能細膩傳神。作者配合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關(guān)鍵時刻加以精彩的點化,從外形中傳遞出貴妃內(nèi)在的氣質(zhì),神韻,使肖像的描寫典型化。白居易對楊玉環(huán)外貌的描寫,既上承《詩經(jīng)》“蛾眉”、“凝脂”的細膩筆法,又能從肖像中傳遞出人物的風情神韻,使得一位驚為天人、色藝雙絕,同時又對愛情一如既往的楊貴妃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在對唐玄宗的心理刻畫方面,也可謂是細致入微。入蜀途中、回京路上及回京后對楊妃的刻骨思念,用了32句。 寫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nèi)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從此,這心中有了長久的離痛、長久的懷念、長久的悔恨,處處觸景傷情,夜夜對枕難眠。“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住在行宮,回想起當年與貴妃在此促膝賞月的情形,懷念之情油然而生。再想到她被絞死的情形,肝腸寸斷。“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兩句,寫盡了唐玄宗內(nèi)心的孤獨和思念。
當然,這兩首詩的而不同,不僅僅就在于以上內(nèi)容。另外,如題材方面,一個是歷史題材,一個是現(xiàn)實題材。作為白居易的兩首傳世之作,我們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去分析它們。
《長恨歌》和《琵琶行》獨到之處
最后,還有一些兩首詩的獨到之處。如《琵琶行》中,他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guān)。琵琶女敘述身世后,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后,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后,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長恨歌》在寫情方面:觸物傷情,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借景傳情,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融情入景。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寫作技巧方面,《琵琶行》成功地運用了“延宕”的寫作技巧, 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樂曲已然結(jié)束,可聽眾的心依舊沉浸在那還沒有結(jié)束的結(jié)束感之中。這里不僅是樂曲的停頓,而且是停頓造成的心理凝聚效果:在寧靜的月色下,在茫茫的寒江之上,詩人陶醉于琵琶女的演奏之中,琵琶女亦沉浸于自己演奏的余情里。此種寧靜的延長感,絕對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shù)魅力的積聚和張力,可詩人用一幅圖畫將其顯現(xiàn)出來,就讓讀者想象無限了。
這兩首詩都是白居易的輝煌之作,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歷來為人們所稱頌,以上只是從創(chuàng)作背景和動機、主題、描寫特色等方面做了一些比較,但還可以從更多的切入點去解析它們,從而得到更多不同的見解。這兩首詩中所蘊含的藝術(shù)信息是豐富的,需要我們慢慢去剖析。
【長恨歌與琵琶行的比較異同】相關(guān)文章:
賞析白居易的《長恨歌》與《琵琶行》12-22
《長恨歌》《琵琶行》哪個長11-22
白居易《長恨歌》兩種譯文的比較10-25
比較陶淵明、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異同06-09
劉禹錫與柳宗元散文的異同03-23
《長恨歌》03-27
琵琶行03-24
《琵琶行》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