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注音版
《錢塘湖春行》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提供了《錢塘湖春行》拼音版,一起來看看吧!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gu shan si bei jia ting xi ,shui mian chu ping yun jiao di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ji chu zao ying zheng nuan shu ,shui jia xin yan zhuo chun ni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luan hua jian ru mi ren yan ,qian cao cai neng mo ma ti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zui ai hu dong xing bu zu,lu yang yin li bai sha di
譯文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云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筑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錢塘湖春行》簡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
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tài)天容。頷聯(lián)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頸聯(lián)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lián)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lián)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xiàn)鶯燕新來的動態(tài);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于他寫出了季節(jié)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lián)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lián)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fā)”,(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xiàn),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體現(xiàn)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shù)闷鹨陨显u語的。
知識舉要
云腳
“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撐,如椅腳、桌腳。還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腳、墻腳。又可指殘余的滓末,(現(xiàn)代漢語中有“下腳料”之類的詞語)由此引申為末端。如日腳、雨腳,杜甫《羌村三首》:“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本詩“水面初平云腳低”中的“云腳”,指云層的最低處。
初
“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常指動作行為的第一次或發(fā)生后最初的那段時間。
1.常用在動詞前,有時用在形容詞前,可譯為“開始”“乍”,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jì)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本詩“水面初平云腳低”。(初:乍)
2.用在動詞前,表示事情是頭一回這樣做。如《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稅畝”。
3.用在句子(或短語)開頭,表示對往事的追溯。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初,亮自表后主”。
4.表示“從來”“素來”一類意思。如《漢書·蓋勛傳》:“群臣初無是言也”。(初:素來,從來。)
漸
“漸”在古漢語里常用作副詞,意思是“逐漸”,表示情況的逐漸變化或程度的逐漸加深。可譯為“逐漸”“越來越”“漸漸”。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即用此義。
“漸”用作動詞時有“加劇”“疏導”“沾濕”等許多義項。如《書·顧命》:“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漸:加劇。)《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漸:疏導。)《詩·衛(wèi)風·氓》:“淇水湯湯(shāngshāng),漸車帷裳。”(漸:沾濕。)
【《錢塘湖春行》注音版】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之錢塘湖09-25
錢塘湖春行反思09-30
《錢塘湖春行》古詩05-06
《錢塘湖春行》詩句11-10
《錢塘湖春行》鑒賞11-10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11-09
《錢塘湖春行》解析11-08
錢塘湖春行作文11-06
賞析錢塘湖春行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