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沁園春·長沙》原文和譯文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的詞作。此全詞風格豪放,用典貼切,景物壯麗,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沁園春·長沙》原文和譯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注釋:
1、沁園春:詞牌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
2、橘子洲:在長沙附近的湘江中。
3、舸(gě):大船。
4、同學少年:毛澤東于1913年至1918年就讀于湖南第一師范學校。1918年毛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5、遒(qiú):強勁。
6、遏(è):阻止。
7、獨立:典出《九章·橘頌》:“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說是寒秋。
8、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靈川縣南的海洋山,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jīng)過長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說是湘江北去。
9、萬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許多山峰。
10、層林盡染: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jīng)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盡染,此處化用王實甫《西廂記》中“曉來誰染霜林醉”句意。
11、漫江:滿江。漫,滿,遍。
12、“鷹擊”二句:鷹在廣闊的天空里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擊,搏擊。這里形容飛得矯健有力。翔,本指鳥盤旋飛翔,這里形容魚游得輕快自由。
13、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都在秋光中競相自由地生活。萬類,指一切生物。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14、悵(chàng)寥(liáo)廓(kuò):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悵,原意是失意,這里用來表達由深思而引發(fā)激昂慷慨的心緒。寥廓,廣遠空闊,這里用來描寫宇宙之大。
15、蒼茫:曠遠迷茫。
16、主:主宰。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沒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長,這里指興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魚,仰看飛鷹,納悶地尋思(“悵”)究竟是誰主宰著世間萬物的升沉起伏。
17、攜來:挽,牽。來,語氣詞,無實義。百侶:很多的伴侶。侶,這里指同學(也指戰(zhàn)友)。
18、崢嶸歲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崢嶸:本指山的高峻,此處意謂不平凡、不尋常。稠:多。
19、恰:適逢,正趕上。同學少年:毛澤東于1914年至1918年就讀于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18年毛澤東和蕭子升、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20、風華正茂:風采才華正盛。風華,風采,才華。茂,豐滿茂盛。
21、書生:讀書人,這里指青年學生。意氣:意態(tài)氣概。
22、揮斥方遒(qiú):熱情奔放,勁頭正足。揮斥,奔放。《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方,正。遒,強勁有力。
23、“指點”二句:評論國家大事,用文字來抨擊丑惡的現(xiàn)象,贊揚美好的事物。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指點,評論。江山,指國家。激揚,激濁揚清,抨擊惡濁的,褒揚清明的。
24、糞土當年萬戶侯:意思是把當時的軍閥官僚看得同糞土一樣。糞土,作動詞用,視如糞土。萬戶侯,漢代設置的最高一級侯爵,食邑萬戶。此借指大軍閥,大官僚。萬戶,指侯爵封地內(nèi)的戶口,要向受封者繳納租稅,服勞役。
25、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擊水:作者自注:“擊水:游泳。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里引用祖逖的“中流擊楫”典故。這里指游泳。
翻譯:
在深秋一個天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座山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滿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雄鷹敏捷矯健,在遼闊的藍天里飛翔,魚兒輕快自如,在明凈的水底里時沉時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爭求自由。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起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
回到過去,我和我的朋友,經(jīng)常攜手結(jié)伴來到這里漫游。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shù)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達官貴人,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大家是否記得,當年我們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駛而來的船?
創(chuàng)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于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xiāng)韶山,去廣州途中,途經(jīng)長沙,重游橘子洲時所作。長沙是毛澤東早年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11年,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長沙長達12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1914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1918年4月,毛澤東與蕭子升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學友,在長沙市榮灣鎮(zhèn)劉家臺子蔡和森家成立了新民學會,蕭子升被選為總干事,毛澤東和陳書農(nóng)被選為干事。1919年起,毛澤東先后在長沙修業(yè)小學、湖南一師附屬小學等校任教。“五四”運動時期,他組織領(lǐng)導了湖南的學生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接著,他領(lǐng)導了“驅(qū)張運動”。1920年9月,毛澤東與何叔衡在長沙建立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次年7月,他和何叔衡作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0月10日,他們在長沙建立中共湖南支部,毛澤東為書記。不久,又組建中共湘區(qū)委員會,也任書記。1923年4月,他離開長沙,到上海、廣州等地參加中共中央和國民黨中央的領(lǐng)導工作。9月,又返回長沙,領(lǐng)導反對湖南省省長趙恒惕的斗爭,并開展工農(nóng)運動。1925年2月,他帶著妻兒回到韶山養(yǎng)病,并領(lǐng)導開展農(nóng)民運動。8月28日,趙恒惕電令湘潭縣團防局逮捕毛澤東。毛澤東得到消息后,秘密潛入長沙。在趙恒惕追捕下,他卻在長沙待了一二十天,會見了中共湘區(qū)、省工團聯(lián)合會、文化書社的負責人。9月上旬,他奉命赴廣州參加國民政府工作,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離開長沙前夕,毛澤東重登岳麓山,重游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lián)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整體賞析
《沁園春·長沙》是青年毛澤東的一篇力作,是一篇游故地而觀秋景、憶同窗而思往事、勵斗志而抒豪情的壯美詞章。縱觀全首詞,寫景、述事、抒情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無論是數(shù)詞還是動詞的選用,呈現(xiàn)的都是一種豪邁的氣勢。寫秋景而不衰颯,憶往事而不惆悵,景、事、情緊密交融,大氣磅礴,實開臨秋撫事詞篇之大觀。
詞的上闋是借秋景抒發(fā)革命激情。“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寒秋”一詞給人一種寒氣撲面、秋風凄厲之感,既點明了作者到達長沙的時間,更是作者對自己生命處于危險之中的切膚感受。“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給人一種大河之中、小洲之上的空曠感。接下來一個“看”字,總領(lǐng)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這幅秋景異常壯美而富于活力,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作者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xiàn),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作者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jié)合,對照鮮明。作者描繪這幅生機盎然的秋景圖,不是信手拈來,極目所及,而是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賦之以主觀情感的,把作者積極樂觀的心志寄寓在景物之上。面對如此壯美的秋景,作者不禁心動神馳,噴出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把自然風景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生物作了高度的概括,深刻揭示秋景之奧秘,揭示人生之哲理。“悵寥廓”三個字,表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慮。面對如此多嬌的祖國,反觀人民不能當家做主的殘酷現(xiàn)實,迫使他在悵惘中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氣壯山河的詰問。這一詰問道出了作者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他的博大胸懷,由寫景直接轉(zhuǎn)入抒懷,自然帶出下闋的抒情樂章。
詞的下闋側(cè)重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以“憶”字為統(tǒng)領(lǐng),以情為線,帶情敘事,抒寫昂揚的意氣和豪邁的激情。“攜來百侶曾游”點明作者過去常和志同道合的學子來橘子洲游覽,為下文做鋪墊。“崢嶸歲月稠”正是“曾游”時的時代特征。一個“恰”字打開記憶的窗口,“同學少年”是“百侶”的年齡特征;“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是“百侶”的素質(zhì)特征;“揮斥”“指點”“激揚”,表達“百侶”的革命氣勢與革命豪情。“糞土當年萬戶侯”,典出《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這里的“糞壤”是楚懷王左右的親信,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百侶”撰寫激濁揚清的文章,反對弊政、提倡革新。在熱血青年們眼中,那些毫不顧及國家和民族前途的達官貴人,如同封建時代的萬戶侯一樣,為人不齒,糞土不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是一種令人興奮神往的景觀,表面上是在回憶游泳經(jīng)歷,似乎也隱指作者和“百侶”在“五四運動”中激流勇進,勇于革命,同時也隱喻作者在歷史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希望昔日的“百侶”同自己一道“到中流擊水”,以掀起中國革命的新高潮。這表現(xiàn)了作者和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上闋“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這首詞脫盡自古文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全詞無論寫景、憶舊、議論、記事,都緊緊系于變革現(xiàn)實的思想主線,主題鮮明,羽翼豐盈。詞中景物之壯麗,人物之英俊,事跡之卓絕、情感之豪邁,四者格調(diào)一致,相互輝映,建構(gòu)渾成,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一個世紀偉人的臨秋情懷。整首詞意境雄偉瑰麗,革命理想崇高。吟之,其情動人,思之,其理感人。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lǐng)導人。工詩詞。著有《毛澤東詩詞》《毛澤東文集》等。
《沁園春·長沙》教案
教學目的:
一、抓住關(guān)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二、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三、了解詞的結(jié)構(gòu)及有關(guān)知識,培養(yǎng)詩詞鑒賞能力。
重點與難點:
詩詞欣賞與評價。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法指導:
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lián)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毛澤東,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二十世紀的中國又出現(xiàn)了一位獨領(lǐng)一代風騷的大詞人——毛澤東。他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xiàn)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xiàn)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現(xiàn)在,就讓咱們充滿激情地追尋著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板書課題)
2、簡介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有詞牌,又稱詞調(diào)。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題目。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二、誦讀鑒賞
1、誦讀欣賞
①結(jié)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②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guān)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lǐng)字,兩字后要稍停頓,突出領(lǐng)字作用。"看"字所領(lǐng)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恰"字所領(lǐng)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lǐng)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力求背誦全篇。
2、整體感知
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3、鑒賞評價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們還要深入體會,具體把握情感特征。
①聯(lián)想設疑,制造懸念:
前3句的正常語序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詩歌語言常用變序,這里將“獨立”置前,增強了表現(xiàn)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發(fā)讀者生發(fā)種種想象與聯(lián)想: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李白“獨坐敬亭山”閑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隱逸,晏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超脫,那么詩人“獨立”橘子洲頭,又要表達怎樣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圍中,聯(lián)系“長沙”、“湘江”,我們會想見屈原“哀秋冬之緒風”,宋玉“悲哉秋之為氣”,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審言“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詩人南下——廣州接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深情
要深入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們有必要了解詩詞的抒情方式常識。(參見練習三提示:抒情詩詞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過寫景、狀物、記事、寫人來抒發(fā)感情。)就《長沙》的內(nèi)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懷人憶事抒情。那么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懷人憶事抒情?
明確:上闋“看”統(tǒng)領(lǐng)的7句是借景抒情,“悵”、“問”是觸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闋的“攜”、“憶”、“記”表明是懷人憶事抒情。
“看”統(tǒng)領(lǐng)的借景抒情寫到哪些景物?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萬類。
體會到怎樣的意境?
討論提示:紅葉、綠水、鳥飛魚躍,這些景物單獨看上去也很平常,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一些詩文名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吳均《與朱元思書》)
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從唐僧玄覽詩中化出的名句,見初中課文《鳥飛魚躍的聯(lián)想》)但詩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組合有序,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總。并從數(shù)量(萬、百)、范圍(遍、漫),色彩濃度(盡染、碧透),運動力度(爭、擊、競)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如果讓你用一個四字短語來概括毛澤東眼中的秋景的特點,應該怎么說呢?(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美不勝收)
明確: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是一幅色彩瑰麗的圖畫,晚秋靜穆的偉大中律動著勃勃的生機,掃盡千古悲秋之氣。
從這壯闊的深秋意境中,我們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個消極悲觀的詩人,面對同樣的景物,可能是這樣的感嘆:
山如人意懶,石似我心空;
水流無情,逝者如斯;
黃葉飄零,生命終結(jié);
蒼鷹孤獨地盤旋,小魚無力地漂游;
不是萬類競自由,而是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
明確: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對大自然中萬類生物的激情關(guān)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家國命運的由衷關(guān)懷。(板書:詩人、關(guān)懷天下)
朗讀提示:要想象畫面,進入意境,讀出關(guān)注熱愛的積極情感。(板書:讀出關(guān)注)
討論:“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guān)系親密團結(jié)。
“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fā)有為。
“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zhì)稟賦、精神狀態(tài)和戰(zhàn)斗行動。
“糞土”形象不美,表現(xiàn)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lián)想到“中流砥柱”。
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lián)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斗士(板書)。
朗讀提示:要讀出情志(板書)。
三、整合小結(jié)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fā)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鑒賞方法:誦讀入境,
抓關(guān)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征。
依據(jù)朗讀提示,朗讀全詞,讀出感情。
四、賞讀結(jié)束
放投影片毛澤東詩詞手跡,聽配樂朗誦帶。
請朗誦水平好的同學朗讀全詞,要求讀出感情
五、練習
1、全詩的"詩眼"是什么?
明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2、煉字煉意(體會下列詞句中加點字的好處。)
①、獨立寒秋
"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②、層林盡染
"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③、鷹擊長空
"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④、魚翔淺底
"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⑤、萬類霜天競自由
3、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今天教完了《沁園春·長沙》,感覺不如意。首先是覺得不能實踐新課標的理念,與過去教學沒有什么區(qū)別:老師講得過多,學生活動不充分,不知道學生在學過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收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把握意象,我是這樣處理的,導入后讓學生說詞中哪能句話最能表現(xiàn)毛澤東偉大的政治抱負,學生說出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就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引發(fā)詩人毛澤東的這一追問,有學生說“萬類霜天競自由”,我就進一步地引導思考學生“萬類”是哪些,“競自由”的表現(xiàn)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預習題“詞中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點是什么?這些意象組合成的畫面給人什么感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最后總結(jié)出了:詞的上片寫了一幅色彩鮮艷、生氣勃勃的湘江秋景圖,正是這壯麗的秋景讓毛澤東心潮澎湃,發(fā)出了“誰主沉浮”的哲理追問。這里回憶起來思路很清晰,線條很流暢,但在教學過程中花費時間過多,主要是老師講解過多,比如對意象特點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師講解的老習慣。講完上片就快下課了,對下片只提出了問題:上片所問“誰主沉浮”,下片作出了回答嗎?學生回答:“同學少年。”便下課了。下片的教學法用了三十分鐘的樣子,其余時間讓學生做練習。
本來用一課時教完的,結(jié)果卻用了兩課時,還有一個原因是導入用得時間過長,我從章士釗評價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有帝王氣象”說起,說到了朱元璋的《詠雞鳴》、黃巢的《題菊花》然后說到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其實也有帝王氣象,問“哪句話最能表現(xiàn)毛澤東的帝王氣象”,由于所引用的詩學生不熟悉,我在黑板上板書,用時較多,所以花多了時間。我一上課叫學生朗讀,有一個學生就說那女生的朗讀聲音太小不能表現(xiàn)毛澤東的偉大政治抱負,其實我本該揪住這“偉大政治抱負”提問的,但當時就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備課內(nèi)容,造成時間浪費。這就關(guān)系到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預設,但也不能被預設捆住手腳,當然有時也有“顯擺”的心理在,這也就是教學觀念的問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要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要顯示自己的才學。
【《沁園春·長沙》原文和譯文】相關(guān)文章:
《沁園春長沙》的原文08-18
沁園春長沙原文08-11
沁園春·長沙原文01-27
《沁園春 長沙》原文及翻譯賞析06-20
沁園春雪原文譯文09-10
沁園春 長沙06-25
沁園春·長沙12-28
沁園春·長沙03-07
《沁園春·長沙》的賞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