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學實錄
講《長沙》之前,讓學生看了單元知識——朱光潛的《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yǎng)》,告訴學生讀詩的一些方法,然后才上課。
師:詩歌怎么鑒賞,首先要重視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能品味語言。所以下面請大家放聲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要讀出味道來。
(生讀)
師:停!讓我們一起將這首詩從頭到尾讀一遍,包括標題和寫作時間。
(生齊讀)
師:剛才我聽大家很認真的讀了。我們再來聽聽配樂朗讀,我準備了兩個不同的朗讀,請大家仔細聽,哪一種讀法更好。
(多媒體播放朗讀,學生認真聽)
師:好,大家剛才聽了這兩種讀法,請大家做個評委,哪種讀法更好?
(生一致認為后一種更好)
師:為什么這樣認為呢?
生:第二種讀得有輕有重,有節(jié)奏感。
生:第一種太平淡了,沒有激情。
師:哦。大家分析得很不錯。讀詩必須是全身心的投入,把你的個人的情感、個人的理解融入到詩歌中去,并注意節(jié)奏和輕重音的變化,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也只有多讀,才能明白詩歌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那好,我們就跟著第二種讀法一起再讀一讀。
(放朗誦,學生跟著讀。在讀的過程中,有的地方范讀停頓了,而學生沒有停頓,于是出現混音,但學生努力在適應,讀了一遍后,感覺學生讀得不到位,于是又讓學生跟著讀了一遍,并在旁指導,說諸如“注意,慢下來”“停頓”“快,加快語速”等提示語。如此學生又讀了兩遍,感覺學生讀得差不多了。)
師:好的,我們跟著讀了好幾遍,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讀法了,那哪位同學來試著讀一讀?
(一生馬上舉手)
師:好,你來!
(生讀,看得出讀得很認真,讀完后,學生鼓掌)
師:真不錯,還有哪位來?
(一生又舉手,讀,鼓掌。之后舉手的學生越來越多,都極欲表現自己,我又點了幾位學生朗讀,再有學生舉手,就打住了)
師:好啊!大家都很積極,也讀得很不錯,還有很多同學想讀,但因為時間有限,就不再一一點名朗讀了,請大家課后再認真地反復地誦讀。那么下面我們跟著范讀讀一遍。
(學生再讀)
師:好的。剛才我們認真的誦讀了這首詞,下面我們來探究學習這首詞。我想大家像以往一樣,先研讀,在就不懂之處提出問題。
(生看了一陣,但無人提問)
師:沒有疑問了嗎?那就表明看懂了,我就請一位同學談談讀后的感受(我知道學生并沒有弄懂,雖然告訴了他們鑒賞詩詞的方法,但是沒有實踐過,肯定無從下手。)
(點名學生回答,果然不知鑒賞)
師:這首詞的表面意思弄懂了沒有?
生:沒完全弄懂。
師:那就再給一段時間,對照注釋和課后資料,仔細品讀。
(生開始自行研讀)
師:要注意作者在詞中究竟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為什么如此寫。
(師巡視)
師:看完了沒有?
生:看完了。
師:那好,我請幾位同學來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生:我覺得作者抒發(fā)了胸中的豪情壯志,如詩中說“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就體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生:作者有憂患意識,如“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句,就表明作者對國家的憂慮。
師:恩,說得不錯。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要深入詩詞,也應像散文一樣,先了解作者寫了些什么,我們首先看作者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么內容,然后再深入理解。
(師板書上片、下片,并要求學生總結出內容)
生:上片先寫景,后提問,下片寫回憶。
師:好,作者寫景寫了哪些景呢?
生:“看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競自由”
師:他怎樣寫的?可以根據詩詞內容想象一下,他此時在哪里?
生:站在秋風中,在橘子洲頭。
師:是的,他迎面看去的萬山是哪里?
生:岳麓山。(因為我們是長沙的,學生很清楚是怎么看的,這一點我們占了地利)
師:那是……
生:遠景。
師:后面“漫江碧透”呢?
生:近景。
師:再后面的鷹擊長空呢?
生:上面,高處的
師:怎樣才能看到?
生:抬頭,哦,是仰視。后面看魚是俯視。
師:是的。就是說詩人的視野很開闊,不僅有遠看近視,還有仰視俯瞰,所寫的景物空間范圍很大,后面又寫“萬類霜天競自由”。前面的可以說是特寫鏡頭,后面的“萬類”句則是將視野伸展開來,觸及到所有生物。我們學習散文時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當時的心情,這些景物實際是有意蘊的,我們一般提到秋天,會說它哪些特點?
生:蕭瑟、凄涼。
師:是的。秋天是白花凋謝、樹木枯木之時,但是此時作者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景象呢?
生:一片生機。
師:對,富有生機,而且是有色彩的。山是“紅遍”,水是“碧透”,這與一般寫秋的景色是不同的,如果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愁苦的,他不會如此寫,比如《天凈沙·秋思》……
(生背此曲)
師:正因為愁苦,才會描繪枯藤等物,而此處作者描寫的是萬山、層林,是在長空中搏擊的老鷹,那他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說明作者心胸開闊,有進取心。
師:我記得初中時學過曹操的《觀滄海》……
(生開始背誦)
師:你看,曹操說是去觀海,但他僅僅只是看海嗎?
生:不是,還看到“日月星辰”。
師:“日月星辰”與海的關系又怎樣?
生:大海包容了日月星辰。
師:這表明曹操怎樣的心胸。
生:包含宇宙的心胸。
師:所以他說“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什么志?
生:他的勃勃野心,想一統中國。
師:是的。那么我們來看毛澤東接下來的提問。蒼茫大地指什么?
生:中國。
師:那是什么意思?
生:誰來主宰中國的命運,民族的命運。
師:這個問題不是一般能提出來的,沒有雄心壯志的人不會這么說的,比如我們學過歷史,陳勝說過……
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師:他在耕作時說……
生:“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師:他最終成就了大事。再看本詞的作者,面對當時的時代,他看到那些有生機的景物,心中油然而生豪情,由此提出誰主宰國家民族命運的問題。
師:剛才我們分析下片是寫回憶,我們說提出了問題,就要——
生:回答。
師:但下片寫回憶,作者是不是沒有回答上片的問題呢?
(生討論)
師:好,停止討論!有哪位同學能說說自己看法嗎?
生:我認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回答了問題,說明是與作者一樣的有志青年、同學主宰命運。
生:我認為最后三句話指出了由誰來主宰,“浪”指的是全國人民,“遏”就是阻止,可以引申為控制,也就是說,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可以主宰國家命運。
生:我基本同意剛才那位同學的觀點,但我認為并不是“全國人民”,而是知識分子,有志氣的知識分子。
生:我認為下片并沒有具體指出是誰,下片的寫法比較含蓄,作者回憶了往昔的同學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指陳時敝,但具體誰能主宰國家民族的命運,作者并沒有說出來。
……
師:討論很精彩。總結一下大家的發(fā)言,有認為是有志青年,有認為是全國人民,有認為沒有直接說出來的。我們鑒賞詩歌,一定要立足原文。我們看回憶的對象是誰?
生:同學。
師:是和他一起求學的同學,作者回憶了他們那時哪些事情?
生:“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師:那是什么意思?
生:批評時局。
生:他們有志向,希望能干一番大事。
師:我們再看,“中流擊水”,一看到“中流”,我們會想到一個成語,是……
生:中流砥柱。
師:“中流砥柱”是什么意思?
(生齊答)
師:好,我們明白了中流砥柱的含義,那就應該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作者提了一個問,表明心中還有疑惑,再看,這首詞是什么時候寫的?
生:1925年。
師:是啊,1925年寫的。此時離他求學的時候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那時的同學有的沒有聯系了,作者也不知道他們現在的情況,所以用一個問句來結尾,表明他什么心情?
生:哦,可能有的同學志向改變了。
師:對!問句的用意就在這里。如果志向沒變,那么這些同學可能會成為國家民族的主宰,如果變了,可能就不是了。所以作者在此處還是含蓄的回答了上片的問題。好,對《沁園春·長沙》,我們就學習到這里,希望大家課后再仔細品讀,并能夠背誦。
本課時的教學,自我感覺不好。只有朗讀落實了,但后面的詩歌鑒賞,學生做得不好,我的引導也不很好,基本上學生是在我的提問下完成的,牽了學生的鼻子。
不過,可能剛進高中,要學生就有那樣高的鑒賞能力,是不實際的,我希望以后能好一點。
上面是在實驗班的基本的實錄,在我自己班上時,有一個小變動,就是要求學生自行研讀后,有學生提出問題,即不知道全詞最后三句話的,后面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過程與上面的基本相同。
【沁園春長沙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課堂實錄03-26
《沁園春·長沙》課堂實錄01-11
沁園春長沙課堂實錄04-20
《沁園春長沙》課堂實錄(精選11篇)03-24
沁園春長沙的教學設計12-29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5-27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12-24
沁園春·長沙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