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抒情散文
散文是一種文學體裁,很多作者喜歡用散文的形式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抒情散文,歡迎參考!
《窗臺》抒情散文
又站在窗前,外面剛剛下過雨,天上還烏云密布,還常常看到一道道長長的,白紫色的閃電,可卻久久聽不到,轟轟的雷聲。我在想,那閃電到底有多遠,我分明沒有看見云與云的碰撞。閃電雖常常給人一種可怖之感,可又總覺得閃電極美,有時覺得它便是帶刺的玫瑰。
不去想,那么遠了吧,眼前的火龍果的花要開了,另還有三四多粉紫色的小花,兩三點雨露,片片幽綠的葉,這是以前沒有的。之前小小的,稀稀疏疏的那叢蘆薈現(xiàn)在長得極茂盛了,密密麻麻,郁郁蔥蔥。雖然沒種什么帶有香味兒花兒,可我卻似乎嗅到了淡淡的茉莉花香。
記得,以前我曾買了一盆茉莉回來,常常可以嗅到茉莉花的馨香,總讓人心曠神怡。尤其是四五月份,清明時節(jié)常有雨露,淡白的茉莉,雨中飄曳,吐露芬芳,姿態(tài)柔美。可,不記得,什么時候它不在了,竟自高中以來我對它的沒關注便越來越少,煞是自愧,我竟曾忽略、忘記了它。
又想起,還是孩提時的模樣,幽幽綠藤爬滿窗臺前的'防盜網(wǎng),好似它們就是它的天然的柵欄一般,只種一株,它便可以爬滿一片。順藤而上,順藤而下,那么有靈性,那么蔥郁,綠綠的樣子又是那么可愛。我和弟弟都十分喜愛它,它是舅舅給我們的一顆種子,很大,像是放大了的紅豆般,直至今日我還未能得知它的名姓,只記得當時舅舅說它是蠶豆,看起來也的確像,是在外婆家的藤蔓上的豆瓣里摘出來了的,從外婆家把它帶到了自己家,便隨意種下,并未有多少期盼,但自它發(fā)芽起,便日日澆水,輪流施肥,每天都盼著它快快長大。它的生長能力極強,一兩個月便攀爬得滿滿。為了更好地照顧它,我和弟弟日日中午、傍晚都為它澆水降溫,幾乎片片葉子,條條藤蔓都親自淋上清水。天下雨了,我覺得我們比能喝到“天水”的綠藤更高興。它終于可以喝飽喝夠啦!終于可以不被烈日折磨啦!……
窗臺上還有盆桂花,年年可聞桂花的香甜,尤其是中秋時節(jié),濃濃的花香,熱熱鬧鬧的團圓景象,自然少不了月餅的油膩之氣和濃茶苦甘之味,自此,桂花便會一直飄香到十一月份才漸漸凋落消散。幾年之后,桂花漸漸凋殘敗落了,每年中秋也愈來愈不熱鬧了,從一大群人慢慢地就只剩下我們一家人,以前都是一群人,親戚朋友一起吃飯,吃月餅,在天臺賞月,吹風,看一個又一個明晃晃的像是橙黃的月的,載著滿滿的愿望的孔明燈慢慢地被風吹著漂然而上,在空中失去方向,沒有人知道它們會去哪里。印象依然還在當年,建國60周年時,群燈飛舞,竟在風中飄然而成六十狀,我仍無法忘卻自己當時心中的那份激動。
漸漸地,長大便像一把利鋸,隔斷了長線,中秋便連自己也只能獨在異鄉(xiāng),倍思親,更何況其他的親朋呢。無端想起龍應臺的比喻,兄弟姐妹,不過是同根生的一棵雨樹的兩端,一個在東,一個在西,雖隔開數(shù)十米,但同樹同根,日夜開合,會看同一場雨,與樹雨共老。雨,又開始下了起來,我在念想著何時再栽種綠藤,何時又聞茉莉,又觀桂花……
不經(jīng)意間,又到了秋天。
《生命之燭》
窗臺梧葉飄飄,細風不絕如絲;天外浮云悠悠,高空凈藍似水;城郊四野茫茫,山色層林盡染。這樣的天氣里,或徒步郊外,或登山臨峰,或垂釣池邊,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卻沒有這樣的心情,因為大伯的生命,已如秋葉搖搖欲墜。
大伯從查出罹患肺癌到病情暴發(fā),再到昏迷,僅僅二十天。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我們這些侄子原以為能略盡孝道,給操勞一生的他些許安慰,但現(xiàn)在卻沒有辦法了,正應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那句古話。
大伯為我們整個大家庭吃了很多苦。我爺爺在與奶奶定婚之后即患嚴重風濕關節(jié)病,喪失勞動能力。奶奶認為這是她的命,不愿悔婚,不顧父母勸阻,毅然與爺爺成婚,含辛茹苦為我們這個大家庭操持了一生。大伯自七、八歲時就幫助奶奶勞動,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那樣苦難的歲月里,一個小腳女人守著殘疾丈夫,領著一群幼兒在家族的歧視和鄰里的白眼中過活,作為家中的長子,該受多少磨難呢!我小時候,常聽家人說起大伯的辛苦,說他為了蓋房子曾一天之內去離家近五十里的地方拉石頭跑過兩個來回,每車石頭千多斤;說瘦弱的他干活時像根鐵條;說他在三年困難時期帶領全家人討飯時被人當作偷雞的關了一天一夜,見到奶奶后大哭不止。每到此時,我仿佛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討飯孩子在過掙命的生活,身后則是單薄的母親和一群年幼的弟妹。
大伯只是一個最普通的農(nóng)民,他的一生,沒有偉大的事業(yè),有的就是為了一個大家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靠著他的辛苦勞作,二伯上大學參加了工作,三伯參軍,五叔也學習至高中畢業(yè)。我們這個大家庭在七、八十年代曾多次榮獲山東省菏澤地區(qū)五好家庭,于我們是很珍貴的榮譽。后來叔伯們各自成家,生活都變的好起來,大伯和眼有殘疾的伯母還是過著清苦的日子。大伯母偶爾會心理不平衡地對其他人說起大伯對整個大家庭的貢獻,但是大伯每天喝烈酒、抽土煙,樂呵呵地生活,從來沒有抱怨過什么,從來沒有主動要求過大家對他接濟。他淳樸善良,樂于助人,村里的喜事喪事總是積極幫忙。他對于后輩們慈愛關懷,像爺爺、奶奶一樣。在他將近昏迷時,我告訴他二伯父就要從外地回來看他,他還說不叫回來,沒什么事。
奶奶臨終時,最不放心的就是大伯,怕辛苦一輩子的大伯晚景凄涼,這是奶奶對吃苦受累最多的孩子的歉疚和牽掛。對于大伯,叔伯們和我們做侄子的都有養(yǎng)老之心,可是沒想到大伯的病情發(fā)展這么快,雖然說得了這樣的不治之癥能少受點痛苦,但我們連床頭進藥之孝都沒能盡到,則更為此悲傷哀痛。
或許,大伯就是一支生命之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卻不愿給人留下一點蠟痕!
【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抒情散文精選08-01
經(jīng)典抒情散文06-26
抒情散文經(jīng)典10-19
經(jīng)典抒情散文10-28
以物抒情散文08-21
抒情散文范文07-30
林徽因抒情散文06-09
抒情散文《牽掛》07-13
林清玄抒情散文08-03
優(yōu)秀抒情散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