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詩經(jīng)可分為哪三部分

    時(shí)間:2023-07-10 10:46:43 智聰 詩經(jīng)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詩經(jīng)可分為哪三部分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jīng)》。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經(jīng)可分為哪三部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經(jīng)可分為哪三部分


    ▼目錄▼
    【1】詩經(jīng)可分為哪三部分【5】創(chuàng)作者
    【2】詩經(jīng)《風(fēng)篇》介紹【6】創(chuàng)作背景
    【3】詩經(jīng)《雅篇》介紹【7】傳承歷史
    【4】詩經(jīng)《頌篇》介紹【8】詩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詩


      【1】詩經(jīng)可分為哪三部分

      現(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又叫“毛詩”。《詩經(jīng)》中的詩,當(dāng)時(shí)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可分成“風(fēng)”、“雅”、“頌”三類。

      《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個(gè)部分。手法上分為《賦》《比》《興》。《風(fēng)》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jīng)》現(xiàn)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fēng)》《雅》《頌》三部分。

      《風(fēng)》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有對(duì)愛情、勞動(dòng)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fù)沓的手法來反復(fù)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gè)字不同,表現(xiàn)了民歌的特色。“風(fēng)”包括周南、召南、邶、庸、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fēng),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duì)現(xiàn)實(shí)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huì)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duì)于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huì)有很大價(jià)值。“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dòng)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拙,詩味不多。

      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jì)算在內(nèi)),《風(fēng)》的數(shù)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shù),常說“詩三百”。

      《詩經(jīng)》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diǎn)。孔子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公元前七世紀(jì),中國誕生了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其中史詩 、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zhàn)歌、頌歌、節(jié)令歌以及勞動(dòng)歌謠樣樣都有。盡管它不是一人所作,但卻比古希臘著名的《荷馬史詩》的產(chǎn)生要早數(shù)百年。

      返回目錄>>>

      【2】詩經(jīng)《風(fēng)篇》介紹

      《風(fēng)》包括了十五個(gè)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fēng)”,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風(fēng)”的意思是土風(fēng)、風(fēng)謠。

      十五國風(fēng)分別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風(fēng)19篇、鄘(yōng)風(fēng)10篇、衛(wèi)風(fēng)10篇、王風(fēng)10篇、鄭風(fēng)21篇、齊風(fēng)11篇、魏風(fēng)7篇、唐風(fēng)12篇、秦風(fēng)10篇、陳風(fēng)10篇、檜風(fēng)4篇(檜即“鄶”kuài)、曹風(fēng)4篇、豳(bīn)風(fēng)7篇。周南中的《關(guān)雎》《桃夭》,魏風(fēng)中的《伐檀》《碩鼠》,秦風(fēng)中的《蒹葭》《無衣》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3】詩經(jīng)《雅篇》介紹

      《雅》是周王朝國都附近的樂歌,共105篇。

      《雅》為周王畿內(nèi)樂調(diào)。《大雅》主要歌頌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厲王、幽王的暴虐昏亂及其統(tǒng)治危機(jī)。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貴族,謂高尚雅正等。舊訓(xùn)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74篇,創(chuàng)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厲、宣、幽王時(shí)期為多。《小雅》中一部分詩歌與《國風(fēng)》類似,其中最突出的,是關(guān)于戰(zhàn)爭和勞役的作品。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勞》,小雅有《鹿鳴》《采薇》《斯干》等。

      返回目錄>>>

      【4】詩經(jīng)《頌篇》介紹

      《頌》共有40篇。

      對(duì)于《頌》的釋義,最早見于《詩·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穎達(dá)《毛詩正義》說:“頌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詩集傳》說:“頌”與“容”古字通用。

      據(jù)阮元《揅經(jīng)室集·釋頌》的解釋,“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贊美“盛德”的舞蹈動(dòng)作。如《周頌·維清》是祭祀文王的樂歌,《小序》說:“奏象舞也。”

      鄭玄《毛詩傳箋》說:“象舞,象用兵時(shí)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討刺伐時(shí)的情節(jié)、動(dòng)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可以證明祭祀宗廟時(shí)不僅有歌,而且有舞,“載歌載舞”可以說是宗廟樂歌的特點(diǎn)。

      近代學(xué)者也多以為《頌》是宗廟祭祀之樂,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頌的名篇主要有《清廟》《維天之命》《噫嘻》等。

      【5】創(chuàng)作者

      相傳周代設(shè)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fù)責(zé)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占據(jù)詩經(jīng)的多數(shù)部分,如十五國風(fēng)。

      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gòu)成了詩經(jīng)的另一部分。《尚書》記載,《豳風(fēng)·鴟鸮》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xué)的一批戰(zhàn)國竹簡(清華簡)中的《耆夜》篇中,敘述武王等在戰(zhàn)勝黎國后慶功飲酒,其間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詩《蟋蟀》,內(nèi)容與現(xiàn)存《詩經(jīng)·唐風(fēng)》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guān)系。

      【6】創(chuàng)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農(nóng)業(yè),“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nóng)業(yè)而興盛,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促進(jìn)了社會(huì)的進(jìn)步。周在武王伐紂之后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lǐng)主的統(tǒng)治成為這一歷史時(shí)期的社會(huì)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shí)行奴隸制經(jīng)濟(jì)制度有關(guān)。西周建立以后,為緩和生產(chǎn)關(guān)系與生產(chǎn)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jí)斗爭,變奴隸制為農(nóng)奴制,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jiǎng)∮谝笾苤H……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zhuǎn)移。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于經(jīng)濟(jì)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huì)在精神文明方面產(chǎn)生飛躍性的進(jìn)步,作為文學(xué)代表的《詩經(jīng)》出現(xiàn)是時(shí)代進(jìn)步的必然產(chǎn)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jìn)了社會(huì)的文明進(jìn)步。

      【7】傳承歷史

      據(jù)說春秋時(shí)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后來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詩有目無詩)。孔子編纂詩經(jīng)之后,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他對(duì)詩的領(lǐng)悟力最強(qiáng),所以由其傳詩。

      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于三國魏,魯詩亡于西晉,韓詩到唐時(shí)還在流傳,而今只剩外傳10卷。現(xiàn)今流傳的詩經(jīng),是毛公所傳的毛詩。

      返回目錄>>>

      【8】拓展:詩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詩

      1、《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雎鳩圖》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3、《卷耳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í)。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4、《桃圖》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cuò)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cuò)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5、《方圖》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6、《鵲圖》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7、《草蟲圖》

      摽有梅,其實(shí)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shí)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8、《梅圖》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

      無感我?guī)溬猓?/p>

      無使尨也吠。

      9、《麇圖》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

      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10、《舟船圖》

      習(xí)習(xí)谷風(fēng),以陰以雨。

      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yuǎn)伊邇,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宴爾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發(fā)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淺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

      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爾新昏,以我御窮。

      有洸有潰,既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11、《葑圖》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12、《荑圖》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實(shí)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cè)。

      髧彼兩髦,實(shí)維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13、《舟圖》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cuò)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cuò)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4、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5、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16、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7、子衿

      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19、靜女

      先秦:佚名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20、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21、君子于役

      先秦:佚名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22、出其東門

      先秦:佚名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23、月出

      先秦:佚名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24、風(fēng)雨

      先秦:佚名

      風(fēng)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fēng)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25、無衣

      先秦: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26、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報(bào)之以瓊琚。匪報(bào)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bào)之以瓊瑤。匪報(bào)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bào)之以瓊玖。匪報(bào)也,永以為好也!

      27、擊鼓

      先秦:佚名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dú)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28、采葛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29、河廣

      先秦:佚名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yuǎn)?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yuǎn)?曾不崇朝。

      30、鶴鳴

      先秦:佚名

      鶴鳴于九皋,聲聞?dòng)谝啊t~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cuò)。

      鶴鳴于九皋,聲聞?dòng)谔臁t~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返回目錄>>>

    【詩經(jīng)可分為哪三部分】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分為哪三部分07-05

    詩經(jīng)分為哪三部分09-09

    詩經(jīng)包括哪三部分04-24

    詩經(jīng)共305篇可分為三部分12-24

    詩經(jīng)分為哪三類04-27

    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三大部分03-18

    賞析《詩經(jīng)》中的部分愛情詩篇09-09

    詩經(jīng)中諷刺剝削者的詩是哪首12-13

    三國殺詩經(jīng)01-04

    魯迅與《詩經(jīng)》10-09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和的一区二区区别是什么| 国产九九九全国免费视频| 最好看免费的视频| 亚洲最大av无码在线|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8848高清电视|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奇米| 国产美女精品a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