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鑒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鑒賞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譯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
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xiāng)。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
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首聯(lián)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fā)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lián)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lián)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xù)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鑒賞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鑒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韻譯】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一知己朋友,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濕衣襟。
【賞析】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輔”,輔佐,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于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于幾席,覽千春于瞬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開頭如千尺懸瀑,從云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氣象闊達,志趣高遠,表現(xiàn)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有的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采用第二種手法結尾的。欣賞古代詩歌,特別是象五律這樣既嚴整又短小的詩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還要領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頓挫、騰躍,變化和發(fā)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詩也如此。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初唐是我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xiàn)了高峰。延續(xù)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fā)展是以初唐為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xiàn)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艷的詩風。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該詩一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曾使那時的讀者耳目一新。這種詩風爾后就大大發(fā)展起來,成為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以五言律詩為例,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fā)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鑒賞07-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鑒賞及翻譯06-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7-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鑒賞11-19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鑒賞10-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詩詞鑒賞11-23
少兒唐詩及詩詞鑒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1-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賞析06-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鑒賞5篇06-1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鑒賞(5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