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蘇軾列傳》原文以及譯文解析
蘇軾生十年,父洵游學(xué)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日:“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日:“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比冠,博通經(jīng)史。嘉祜二年,試禮部。以《春秋》對義居第一。后以書見歐陽修,修語梅圣俞日:“吾當(dāng)避此人出一頭地。”
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日:“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攻城。”驅(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日:“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日:“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dāng)效命。”雨日夜不止,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過金陵,見王安石,日:“大兵大獄,漢、唐滅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shù)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日:“二事皆(呂)惠卿啟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軾日:“在朝則言,在外則不言,事君之常禮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待上者,豈可以常禮乎?”安石厲聲日:“安石須說。”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須是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為,乃可。”軾戲日:“今之君子,爭減半年磨勘①,雖殺人亦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日:“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jìn)忘食,稱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選自《宋史·蘇軾列傳》,有刪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驗官員政績,以定升遷。
【參考譯文】
蘇軾十歲時,父親蘇洵到四方游歷求學(xué),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聽有關(guān)古今成敗的事,蘇軾都能馬上說出它們的要點。程氏讀東漢《范滂傳》,發(fā)出長長的嘆息。蘇軾問道:我如果做范滂,母親會應(yīng)允嗎?程氏說: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親了么?”等到二十歲的時候(行冠禮的年齡),蘇軾對經(jīng)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禮部考試。憑借對《春秋》的闡釋居第一。后來蘇軾寫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圣俞曰:“我應(yīng)當(dāng)避開,好讓此人出人頭地。”
(后來,)蘇軾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決堤,在梁山伯上泛濫,,城墻就要倒了,富民們爭著要逃出城避水。蘇軾說:富民們?nèi)绻汲隽顺牵裥木蜁⻊訐u,那我還和誰來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絕不會沖了城。”迫使富民們再次回到城中。蘇軾到武衛(wèi)營,將卒長叫出說:“河水將要毀壞城墻,事情很緊迫,即使是禁軍也暫且為我(守住徐州)盡點力。”卒長說:“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們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的下,蘇軾住在城墻上面,路過家門口也不進(jìn)去,讓官吏們分別守在各個地方,最終保全了徐州。
蘇軾路過金陵(今南京),拜見王安石,說:“大興戰(zhàn)爭和刑罰,是漢、唐兩朝滅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這些事。如今西邊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見停戰(zhàn),東南地區(qū)發(fā)生多起刑獄事件,您就不說一句話來解決這種局面嗎”王安石曰:“這兩件事都是呂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為官,怎么敢去進(jìn)言?”蘇軾說:“在朝做官就進(jìn)言,不在朝做官就不進(jìn)言,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禮節(jié)。皇帝用來對待您的是非同尋常的禮數(shù),您用來對待皇上的,難道可以是尋常的禮數(shù)嗎?”王安石大聲說:“我一定會向皇上進(jìn)言。”又說:“今天這些話從我的最里說出來,從你的耳朵聽進(jìn)去(意思是不要外傳,保密)。”又說:“做人必須知道,做一件不仁義的事,殺死的一個無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這才是可以的。”蘇軾開玩笑說:“現(xiàn)在當(dāng)官的人,都為了爭取減少半年的磨勘(相當(dāng)于磨合、試用期)時間,就算殺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沒有回答。
宋仁宗剛開始讀蘇軾、蘇轍的策論,回到后宮中高興地說:“我今天為子孫后代找到了兩個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歡蘇軾的文章,在后宮讀蘇軾的文章,太監(jiān)送來膳食也忘了吃,稱贊蘇軾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蘇軾也沒有得到重用。
【《蘇軾列傳》原文以及譯文解析】相關(guān)文章:
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09-28
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07-27
《宋史·蘇軾列傳》原文及翻譯09-18
水調(diào)歌頭蘇軾版的原文及譯文04-18
《韓愈集》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7-05
《新唐書·魏征列傳》的原文譯文及閱讀答案04-23
長恨歌原文以及譯文12-13
水調(diào)歌頭原文翻譯以及賞析蘇軾08-02
蘇軾《鳥說》原文及譯文賞析09-01
蘇軾寒食帖原文和譯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