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唐詩《村夜》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唐詩《村夜》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村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賞析: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濃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靜,行人絕跡。只有不知名的秋蟲在低低的吟唱。這里雖是純?nèi)粚懢埃瑓s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獨出門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zhuǎn)向田野;又是兩聯(lián)之間的轉(zhuǎn)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讀者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雪。
“月明蕎麥花如雪”,這是十分動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詩人暫時忘卻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不勝驚喜的贊嘆。這奇麗壯觀的景象與前面兩句的描寫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詩人匠心獨運地借自然景物的變換寫出人物感情變化,寫來靈活自如,不著痕跡;而且寫得樸實無華,渾然天成,讀來親切動人,余味無窮。《唐宋詩醇》稱贊它“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
對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寫的景物不同,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而興奮自喜的感情變化。詩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繪鄉(xiāng)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蘊含了濃濃的詩意。詩中描寫村夜,既有蕭瑟凄涼,也有奇麗壯觀,對比中構(gòu)成鄉(xiāng)村夜景。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霜草:被秋霜打過的草。
⑵蒼蒼:灰白色。
⑶切切:象聲詞,形容聲音凄切。
⑷行人絕:了無人跡。絕,絕跡。
⑸獨:單獨,一個人。
⑹野田:猶田野。
⑺蕎麥:一種農(nóng)作物,開白花,結(jié)黑籽,磨成粉可食用。
白話譯文
經(jīng)霜的野草秋色濃重蟲聲切切,夜晚村南村北路上行人已斷絕。
我獨自出門朝前面的田野跳望,見月光下一片蕎麥花開白如雪。
創(chuàng)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母親去世,白居易便回家為母丁憂,住在今渭南下邽的金氏村。這首詩就創(chuàng)作于此時。鄉(xiāng)村的夜晚寂靜無聲,詩人難以入眠,獨自徜徉于原野,面對鄉(xiāng)村秋夜的種種景色,寫下了這首詩。
名家點評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敕編《唐宋詩醇》: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唐代詩人。貞元年間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之后歷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xué)士、左拾遺等職。他從小聰明過人,具有非凡的才華。在詩詞方面,他與李白、杜甫并稱為“李杜白”,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他屬于現(xiàn)實派詩人,他的詩作題材比較廣泛,形式多種多樣,語言通俗易懂,著有詩集《白氏長慶集》。
【唐詩《村夜》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唐詩《楓橋夜泊》 賞析09-02
白居易《村夜》賞析10-28
唐詩《春夜喜雨》原文賞析01-20
白居易《村夜》詩詞賞析09-21
《羊欄浦夜陪宴會》唐詩賞析09-01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唐詩賞析05-18
陸游的《夜泊水村》賞析10-22
賞析唐詩《小雪》10-14
王昌齡經(jīng)典唐詩賞析09-17
母愛唐詩賞析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