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荊軻》賞析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詠荊軻》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詠荊軻》
年代: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馀情。
賞析
《詠荊軻》是較長的一首詩,全詩30句,詩云:“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發(fā)指危冠,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義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大意是“燕太子丹善于收養(yǎng)門客,志向是到嬴姓的秦國報仇。要從招募的壯士中百里挑一選杰出的,年深日久后選中了荊軻。君子漢愿為知己者死,荊軻決定離燕國京都赴秦為太子丹報仇。荊軻啟程前隨行的白色駿馬在路上嘶鳴,周圍都是一片為其送行的慷慨激昂之氣。荊軻的怒發(fā)撐起了高高的帽子,豪猛之氣沖擊著系帽的長絲帶。在易水河邊為荊軻擺酒設(shè)宴以壯行色,周圍坐席上都是英雄壯士。琴師高漸離以名為‘筑’的樂器奏出悲壯的樂曲,勇士宋意則高唱激人的歌聲。岸邊上哀風蕭蕭,易水中寒波淡淡。樂聲中的‘商’調(diào)使人悲痛流涕,‘羽’調(diào)的高亢激越則使壯士動容。心中清楚這是一去不歸的征程,但會將英明流傳于后世。荊軻登車的時候果敢得沒有回頭后看,高速奔騰的馬車朝秦國而去。快速行駛了萬里之遙的路程,途中漫長曲折經(jīng)歷上千座城池。當向秦王晉獻燕國地圖時匕首一現(xiàn)就自然暴露出了刺殺一事,這使秦王嬴政大吃一驚而怔在那里。可惜荊軻的劍術(shù)不夠精熟,這一舉世奇功沒能實現(xiàn)。荊軻這個人雖然死去了,但人們對他的懷念之情卻會千載流傳。”
譯文
燕國太子喜歡收養(yǎng)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 他到處招集有本領(lǐng)的人,這一年年底募得了荊卿。 君子重義氣為知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 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 個個同仇敵愾怒發(fā)沖冠,勇猛之氣似要沖斷帽纓。 易水邊擺下盛大的別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漸離擊筑筑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云。 座席中吹過蕭蕭的哀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 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 他明知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jīng)何止千城。 翻完地圖忽地現(xiàn)出匕首,秦王一見不由膽顫心驚。 可惜呀!只可惜劍術(shù)欠佳,奇功偉績終于未能完成。 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遠激勵后人。
注釋
①荊軻:戰(zhàn)國時期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朝歌(今河南淇縣)人,好讀書擊劍,入燕,燕之處士田光亦善待之,后受燕太子丹所遣,入秦刺秦王嬴政。
②燕丹:燕國太子,名丹。姓與國同,是戰(zhàn)國時燕王喜之子。士:門客。戰(zhàn)國時期,士有多類,有文士、策士、俠士等。
③報:報復,報仇。強嬴(yíng):強秦。嬴指秦王嬴政,即后來統(tǒng)一六國始稱皇帝的秦始皇。《史記》載:燕太子丹曾質(zhì)于趙,嬴政生于趙,交往甚歡。后燕太子丹質(zhì)于秦,秦王嬴政待之不善,丹怨而逃歸。后,秦蠶食諸侯國,將至燕,燕君臣俱恐。故有“志在報強嬴”之句。
④百夫良:意即許許多多武士中的杰出者。百,成數(shù),泛指。
⑤荊卿:即荊軻。荊軻祖上是齊人,本姓慶,至衛(wèi)而改姓荊。卿,猶“子”,是燕人對他的尊稱。
⑥死知己:為知己而死。
⑦燕京:燕國的都城,在今北京地區(qū)。
⑧素驥:白色駿馬。《戰(zhàn)國策·燕策三》:“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色是喪服色,白衣冠以示同秦王決一死,以壯荊軻之行。此處用“素驥”,就表達這層意思。廣陌:寬闊的干道。
⑨慷慨:情緒激昂。
⑩雄發(fā)指危冠:怒發(fā)直指,沖起高高的帽子。雄發(fā),怒發(fā)。冠,帽子。《戰(zhàn)國策·燕策三》:“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纓(yīng):繩。此處指系帽子的絲帶。
飲餞:飲酒送別。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源出易縣境。
漸離:高漸離,燕國人,與荊軻友善,擅長擊筑。《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位,旁若無人者。”這里是指送別的擊筑。筑:古擊弦樂器,形似箏。
宋意:當為燕太子丹所養(yǎng)之士。《淮南子·泰族訓》:“荊軻西刺秦王,高漸離、宋意為擊筑而歌于易水之上,聞?wù)吣徊_目裂眥,發(fā)植穿冠。”
蕭蕭:風聲。淡淡:水波搖動的樣子。《戰(zhàn)國策·燕策三》載荊柯臨行時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陶詩此二句即從《易水歌》第一句變化而來。
商音:古代樂調(diào)分為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商音調(diào)凄涼。
羽奏:演羽奏調(diào)。羽調(diào)悲壯激越。《戰(zhàn)國策·燕策三》:“至易水上,既祖(餞送),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且:將。名:指不畏強暴、勇于赴死的名聲。
登車何時顧:反詰句,是“一上車就不回頭”的意思。《戰(zhàn)國策·燕策三》:“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謂決心己定,義無反顧。
飛蓋:車子如飛般疾馳。蓋:車蓋,代指車。
凌厲:意氣昂揚,奮起直前的樣子。
逶(weī)迤(yí):路途彎曲延續(xù)不絕的樣子。
圖窮:地圖展開至盡頭。《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取圖奏之,秦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事自至:行刺之事自然發(fā)生。
豪主:豪強的君主,指秦王。怔(zhèng)營:驚恐、驚慌失措的樣子。《史記·刺客列傳》:荊軻以匕首刺秦王,王驚而拔劍,“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環(huán)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
劍術(shù)疏:劍術(shù)不精。《史記·刺客列傳》載:秦王以佩劍斷荊軻左股,荊軻坐地“引匕首以擿(zhì)秦王,不中,中銅柱”。結(jié)果荊軻被殺,行刺失敗。《史記·刺客列傳》:“魯勾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于刺劍之術(shù)也!’”
奇功:指刺秦王之功。遂:竟。
其人:指荊軻。沒:死。
余情:不盡的豪情。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同《詠三良》《詠二疏》是陶淵明三首著名的詠史詩,三篇體制大體相當,當為同一個時期的作品。但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大致有兩說:一說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之后不久,約在永初三年(422),陶淵明五十八歲;一說約在東晉安帝義熙十年(414),當時陶淵明五十歲,與《雜詩十二首》寫作時間相近。關(guān)于荊軻之事,《戰(zhàn)國策·燕策》與《史記·刺客列傳》都有記載,其基本情節(jié)是相似的。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每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詠荊軻》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詠荊軻》原文翻譯及賞析08-24
陶淵明《詠荊軻》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2-21
詠荊軻(陶淵明)04-11
古詩詞:陶淵明《詠荊軻》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4-14
詠荊軻陶淵明拼音版教學08-28
詠綿竹詩歌賞析06-12
詠萍原文及賞析11-12
古詩荊軻歌原文賞析02-06
浣溪沙·詠橘原文及賞析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