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題西林壁》教案設計范例
導語:《題西林壁》是蘇軾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題西林壁》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題西林壁》的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背誦《題西林壁》。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蘇軾富有哲理的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并聯系生活從中獲得啟示。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具準備
PPT課件、廬山風景畫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祖國有著大好河山,大家交流一下,你都知道哪些風景呢?它們美在哪兒?
學生眾說紛紜
師:同學們說了不少,今天老師也想向大家介紹一處風景。(展示廬山風景畫) 師:看了以后,你覺得廬山怎么樣?
學生談感想
師:看來大家都覺得廬山很不錯,其實北宋的著名詩人蘇軾也很喜歡廬山,他還為廬山寫了一首詩,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題西林壁》(板書詩題)
(二)講解
1、解詩題,知作者
師:請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
題西林壁: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題:書寫; 西林:廬山有兩座寺廟——東林寺和西林寺,這里的“西林”指的是西林寺; 墻:墻壁)
師:誰知道蘇軾的生平?(生交流蘇軾的資料。)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過廬山時寫下的。
唐宋八大家:三蘇、韓愈、曾鞏、歐陽修、王安石、柳宗元
2、抓字眼,明大意
師:(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生讀
師: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你們從這句詩中讀懂了什么?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1)學習1、2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
遠近高低各(重讀)不同: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
(2)把握朗讀重音
讀出氣勢,有強弱對比,如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遠”強一些,“近”弱一些,“高”強一些,“低”弱一些。
(4)師: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為什么廬山在蘇軾的眼中,會有怎么多種變化嗎? (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
師: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在就面對著廬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說一句話嗎?
(5)學習3、4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不認識,看不清。面目:相貌,這里比喻事物所呈現的景象;緣:因為。)
“我”沒有認清廬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因為我站在廬山中
師:這一句里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呢?(“緣”字)讓我們一起來疏通一下筆畫。
(6)指名說全詩意思
3、多誦讀,悟詩情
(1)多誦讀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廬山?(作者喜愛廬山)作者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你們能不能把作者那贊美之情用優(yōu)美的嗓子朗讀出來?好,現在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
(2)悟詩情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有感情地朗讀了《題西林壁》。但老師有一個地方卻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為什么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說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嗎?(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是站在遠處看的,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則是身在廬山時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三)總結
師:《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業(yè)
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2。結合生活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意思。
六、板書
題西林壁
一解詩題,知作者:題:書寫
蘇軾
二抓字眼,明大意:嶺:連綿不斷的高山;峰:高而尖的山頭
三多誦讀,悟詩情
七、教學總結:
在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從《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引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簡介詩人,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古詩,通過一條主線引領學生去自讀、自悟,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在學習中,如果能把廬山在各個角度拍攝到的圖片展示給學生,會使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通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古詩《題西林壁》教案設計范例】相關文章: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設計范例05-24
古詩《題西林壁》優(yōu)秀教案設計05-24
《題西林壁》古詩10-13
古詩題西林壁07-28
《題西林壁》說課稿范例03-18
題西林壁古詩鑒賞05-24
題西林壁古詩注解05-24
題西林壁古詩分析05-24
題西林壁古詩原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