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勃《落花落》譯文及賞析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勃《落花落》譯文及賞析相關內容。
落花落
王勃
落花落,落花紛漠漠。
綠葉青跗映丹萼,與君裴回上金閣。
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
落花飛,燎亂入中帷。
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綺閣青臺靜且閑,羅袂紅巾復往還。
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
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
與君落花院,臺上起雙鬟。
【譯文】
落花落了下來,紛紛擾擾悄無聲息地落了下來。
綠色的葉子、青色的花萼映襯著紅彤彤的花朵,伴隨著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輝煌的樓閣。
落花的影子輕拂過精心裝飾過的臺階和精美的筵席,香氣隨風飄過人們舞館門口插著茱萸華麗的帳幕。
落花隨風漫天飛舞,繽紛地飛入四周的帳幕中。
落花的時候正是仲春時節(jié),游春的人回來不回來啊?
落花輕輕飄落,濃郁的香氣圍繞著高高的樹木,
當花落的時候春天已經很繁盛了,游春的人都顧全不完。
華麗精美的樓閣,深綠色臺榭讓人覺得安靜閑適,眾多的美人來回穿梭其中。
青春年華一去不復返,人生頂點難以再次達到。
但可以再次試著白天暢游落花之中,夜晚住宿于落花之間。
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飄飛的院落里,樓臺上飛翔著成雙成對的朱鬟。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之作,有種春傷的情懷。所謂春傷,就是人在美好的意境中年華老去,回首還似在夢中的意思。人還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知青春已漸遠去。 亦是花兒落下變得冷漠無情!離人而去!
首先,詩人從最顯眼的色彩入筆,完全符合人的審美途徑,容易引起共鳴,“綠葉青跗映丹萼, 與君裴回上金合。”這兩句話,著重描繪色彩。詩中的色彩是鮮艷欲滴的,如:“綠葉”,“青跗”,“丹萼”。而且從“葉”,“跗”,“萼”,這三者次序依次上升,宛如你正在賞花,目光逐漸上移。然而畫不是靜態(tài)的,一副色彩鮮艷華麗會動的畫面。“映”字點出色彩的互襯互溶,暗示了花朵襯在綠葉里在風中搖曳。著這樣的如夢如幻意境下,作者和友人一起游賞金碧輝煌的樓閣。
“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玳瑁筵”,亦稱玳筵,指精美的筵席。“茱萸幕”指的是繪有茱萸或者插滿茱萸的幕簾。色澤上玳瑁筵和茱萸幕已經占盡優(yōu)勢。詩人再從動態(tài)上描述:“香飄”,“影拂”中香和影都是抽象的,需要心領神會的。飄和拂都是細微的動作,這些意動的描寫,體現了作者心神放松,神氣宜然。敏銳的捕捉到香氣和爛漫變換。
看著色彩艷麗的落花,讓人心情變得美好,于是將花叢的色澤實化為玳瑁筵,將花香說成是簾幕隨風舞動而成。從而在神態(tài)和形態(tài)上把握住了春天的內涵,達到了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
這種靈敏的詩性和楊巨源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是一樣的,但是詩人的描繪則更為鮮艷華貴,具有孩童般的率真,更帶有濃濃的春的氣息。
這里指的注意的是,每句詩中,作者都用的兩個動詞。若說飄和拂都是細微的,妝和舞則是徹徹底底在作者感受到春的神意后內心激動恣意狂放的喜悅了。妝和舞的是外物也何嘗不是詩人自己整束衣冠,載歌載舞呢?
落花落,落花隨風飛舞,漫天的花瓣,在風中舞得繚亂,顯現了千萬種舞姿,落花如癡如醉,如夢如幻,隨風飄進了屋子,在飄飄的帷幔中飛舞,又如人生終于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態(tài)。
“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歸不歸? 滿是疑問,其實早有了解答。 便如那歲歲榮枯的花,自有其歸宿。
“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那花樹一身香氣,如那人,滿襟的花瓣,一臉的春愁,令人陶醉。此時春已繁,繁到了極點,仿佛春花便要落盡。詩人便在這絢爛而憂傷的落花季節(jié),與知已友人一起了結同心。
擴展
思想方面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釋、道多種文化因子。他直接繼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張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濟世,雖然在宦海中幾沉幾浮,但最終難以割舍的依然還是何時濟世和如何濟世。從人格精神來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遠,勇于進取;才華橫溢,文采斐然;但同時也處事疏闊,缺少謀略。其次他還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視塵俗。王勃崇信佛教,認為佛教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詩歌方面
王勃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體來講,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或優(yōu)美靜謐、隱約迷蒙,如《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江邊月夜圖,畫面優(yōu)美迷蒙,讓人心醉;或重在抒發(fā)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別薛華》,整首詩并不著意抒寫惜別之情,而是時時處處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傷之痛。“煙霧”意象在王勃送別詩中出現頻率極高,是王勃對前途命運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現,如《秋日別王長史》中“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田野籠罩在濃濃的秋霧中,凄寒而朦朧,遠處的山峰在沉沉暮靄中聚斂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霧暮煙中顯得隱約迷蒙,似夢似幻。相思詩則抒發(fā)了千里之外羈客的情感: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如《羈春》,則通過寫景抒發(fā)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煉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并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遠游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郁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蘊深厚。
辭賦方面
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初唐賦體的繁榮。王勃的駢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風格(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內宮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內容與表達內容的諧調;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為主要句型運用,并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注以散行之氣,使文章于凝煉中見流暢),但又注以清新之風、振以疏蕩之氣,于是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創(chuàng)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臺階。與初唐同時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極善于在賦中抒發(fā)情感,表白心志,表現人品。具體表現為:他在賦中表露出急于人世的心理。當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時,他則在賦中表現了自己崇高的品質、美好的人格,抒發(fā)了心中的憂郁憤懣、磊落不平之氣。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對功名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如《春思賦》和《采蓮賦》。
王勃賦可認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實反映,是對理想和功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見證。王勃的游宴序寓性情于游宴、具有繪畫美、充滿豪放壯大氣勢,如《游山廟序》;贈序則視野開闊、諺足高遠、情景交融,文中充滿真情實感,如《秋日餞別序》。王勃在辭賦文章寫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于議論,哲理深刻,如《滕王閣序》中“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善于抒情,氣盛情深,如《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善于描寫,形象逼真,如《感興奉送王少府序》中“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緩帶,擬貯鳴琴,衣袖閥裁,用安書卷。”善于運用遞進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中“況乎泣窮途于白首¨引,白首非臨別之秋;嗟歧路于他鄉(xiāng),他鄉(xiāng)豈送歸之地!”
文學主張
王勃的文學主張表現為“立言見志”的創(chuàng)作思想、 “文章經國之大業(yè)”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則呈現出“高情壯思”與“雄筆奇才”相結合的雄壯美、“氣凌云漢,字挾風霜”的風格取向及其“感序緣情,登離寄賞”的表現方式。造成這種沖突的原因是王勃的文學思想雖然直接繼承其祖父王通的觀點,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則遵循了文學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王勃《落花落》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王勃《落花落》賞析08-16
王勃《滕王閣序》譯文賞析08-06
王勃落花落07-12
王勃《滕王閣序》原文譯文賞析08-17
王勃《滕王閣序》原文譯文注釋賞析08-15
王勃《滕王閣序》譯文10-13
王勃落花落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
王勃《落花落》原文鑒賞08-13
王勃《山中》賞析10-10
王勃《滕王閣序》原文與譯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