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望廬山瀑布的教學設計
二年級下語文教學設計-17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人教版新課標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重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識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收集李白的古詩、生字卡片。
教學類型:精讀課。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展示掛圖,教師以優(yōu)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即筋節(jié)“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想象畫面
1、創(chuàng)設情境初讀,激發(fā)讀大詩人詩作的熱情。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在當時稱之為“詩仙”,他漫游,祖國的山山水水,寫了許多著名的詩篇,你們讀過他的詩嗎?還想讀他的作品嗎?自由朗讀本課李白的古詩和回想以前所學過李白的詩篇。
2、欣賞課文插圖,幫助學生感悟詩意。
①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什么樣的景物。
②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相機指導,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③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看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chǎn)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象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I(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l、讓學生看圖讀問,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誦。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習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拔。
3、重點指導“流”字。
(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qū)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絕句》)
一、復習導入
1、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明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地方。
(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 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講面上的船)
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
(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釋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在自然美景時的心情。
(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四、 找對應的詞語,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一行廠黃鸝—白鷺、翠柳一青天、西嶺—東吳千秋雪一萬里船)
①師說生讀 ②讀詞連詩 ⑧情境背誦④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諜后練習
l、出示要求認識的字,引導學生交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嚴泊”、“柳”。
3、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把寫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二題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七、本課小結:
八、作業(yè)布置:
九、板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望廬山瀑布》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qū)W生: 小學
2,學科: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望廬山瀑布》
3,課時:第二課時
4,學生課前準備:
一、讀通,讀順古詩.
二、認識1個生字,會寫6個字.
三、讓學生自主收集有關李白的古詩.
四、準備自學卡片
二、教學課題
教養(yǎng)方面:1,理解”瀑”這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感悟詩情,重點體會”生””飛””掛””落”等詞的妙用.
3、填寫自學卡片,交流討論內(nèi)容.
教育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體會古詩的意境,理解朗讀古詩的節(jié)奏美.
發(fā)展方面: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望廬山瀑布》是小學二年級下冊文章。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佳作.全詩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并借景抒情.所以,在讓學生領會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
象力的同時,也應讓學生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望廬山瀑布》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教學重點是感悟詩情,重點體會”生,飛,掛,落”等詞的妙用.教學難點是體會古詩的意境美和古詩的韻律美。
四、教學方法
本首古詩語言精辟,朗朗上口.讀起來給人以氣勢恢宏之感.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全文。我在朗讀教學中采用了范讀、評價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開火車讀等等。讓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聽讀,自讀,帶著情感讀的提高過程。我在教學中還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語言意境,讓生自學古詩,并填寫自學卡。吟詩,誦詩.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很多學生都能讀出不同的感受來.通過這種感受進而來理解古詩詩句的意思,讓學生真正走進古詩的美好意境.
當討論交流完古詩詩意后,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一名學生朗誦古詩,其他學生想畫面.最后出示葉圣陶的現(xiàn)代詩<<瀑布>>來作較學習.設置了這樣一文本情境:當我站在瀑布腳下,我看到了____,想到了________.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理解古詩大意,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悟詩情,重點體會”生,飛,掛,落”等詞的妙用.
教學過程:
一、導學:
同學們,請拿出手跟老師寫一個生字,師板書:瀑.來吧,讀一讀,你怎樣能記住這個字.師解釋"瀑"的來歷(“瀑”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一個”暴”字,這個字有突然而又猛烈之意,那么這從山下突然而猛烈地流下來的水就形成了這”瀑”字.在自然界里,就是一大美景.瀑布.出示瀑布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瀑布的樣子.)今天,我們來學一首有關瀑布的詩,一起讀詩題《望廬山瀑布》
(教學意圖:通過“瀑”字引出瀑布這首詩,利用配樂范讀,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了解了瀑布的樣子。)
二、自學:一)整體感悟:老師來讀古詩,然后你評價一下老師的朗讀注意了什么?(生回答:注意了節(jié)奏,重輕音)畫出節(jié)奏,重輕音,生自已再讀古詩。(教學意圖:通過教師范讀來指導朗讀,并讓學生學習朗讀古詩需注意的問題.)
(二)出示自學問題:你看,我們都會朗讀古詩了,誰來美美地讀一讀。(生讀)但,讀古詩,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重輕音。更要讀出自已的感受,讀出自已的韻味。下面你就自已讀讀古詩,看看你能讀懂什么?找一找,劃一劃關鍵的字,詞,句。并把自已的感受寫在交流卡上。
生自學三分鐘,師巡視學生自學,指導填寫自學卡片。
(教學意圖:培養(yǎng)好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每一個教師必做的一項工作,指導方法更是如此。)
三、點學:
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通過自已的學習來了解這首詩的大意。下面,請同學們各抒已見吧!
A:我讀懂了“日照香廬生紫煙”,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霧。師問:這里描寫的景物有哪些,
生一邊說師一邊板畫。請同學們看黑板老師的畫,你認為這景色怎么樣?生:美麗,壯觀。師讓學生把自的感受送進去,讀一讀。師點撥:這里有一個“生”字,當什么講。為什么不用“升”這個字呢?
B:我讀懂了“遙看瀑布掛前川”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白練一樣掛在山的前邊。師點撥:詩人站的角度在哪?這里的“掛”字當什么講,可以換哪些詞?師演示“掛”,一個掛字把瀑布寫活了,一個掛字讓我們看到了這瀑布的壯美。請你再有感情地讀一讀。(生配樂朗讀)
C:我讀懂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崖上飛瀉下來。點撥:你認為這瀑布有哪些特點?水流快,瀑布很大。從哪些詞都看出來?生回答:“飛”字,師板書:飛。真的有“三千尺”嗎?生:沒有。作者把瀑布的大夸張化了。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夸張。請我讀出自已的感受來。
D:我讀懂了“疑是銀河落九天”讓你懷疑好像是銀何從九天上落下來。理解“九天”天的最高的一層。你認為這瀑布怎樣?讀出你的感受來。
總結:孩子們,你認為這廬山壯觀嗎?你認為這瀑布美嗎?那就請你閉上眼睛,我讓一名學生配樂讀詩,你們想像一下這美好的景色吧!
引出<<瀑布>>現(xiàn)代詩:(師配樂朗讀)還沒有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山路忽然一轉,啊!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瀑布的樣子了嗎?
設置情境:站在瀑布腳下,我看到了————,啊,——————真————————! 四:拓展延伸:同學們,學了這首詩,你們一定體會到了“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不僅如此,更感到作者運用了大膽夸張,比喻想像手法的精辟,快來看一看,李白的另外一首詩:<<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從這首詩里找一找作者都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來寫的?
五、總結:是啊,這詩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魂寶,這千百年來傳頌的佳作,讓我們賞心
悅目,而我們學古詩不僅要會讀,更要走進詩的意境,去畫,去寫,去誦,而且還可以把它唱出來,我們來聽聽吧!播放詩歌《望廬山瀑布》
六、板書: 望廬山瀑布
板畫廬山瀑布 生
飛
掛
落
六、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是一首古詩,在實際教學中,古詩教學是一個難點。講多了,意境沒了,講少了,體會不到意境之美。所以在這堂課中我主要以讀為手段來讓學生進行自學與匯報學習,并在匯報交流中,我點撥引導了重點的字,詞以及作者運用的精妙的手法。板書采用板畫形式并把重要的詞“生,飛,掛,落”寫在了板畫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通過板畫來理解詩意,更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用詞精妙。但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就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來不夠強,不能很好的說完整話,有時還帶有口頭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強調(diào)。而且還感覺到自已還有一點強勢,有時讓學生按照自已的思路去學習,破壞了他們自主思考的空間。
改進措施:
1, 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意境。
2, 在教學中應適當運用教學手勢來幫助理解內(nèi)容。
3, 注意強調(diào)學生說話時的完整性和流暢性。不要帶口頭語。
4, 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的自學方法應給予指導。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爐“、“銀”、“流”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1.認識4個生字,會寫“爐“、“銀”、“流”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教學難點:
1.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卡、掛圖、課件、錄音機。
學生:預習課文、讀《靜夜思》(李白)、搜集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復習李白《靜夜思》和《贈汪倫》。(課件《靜夜思》和《贈汪倫》) 導語:這是大詩人李白寫的詩,誰會背呢?今天,我們又學習一首李白寫瀑布的詩。
2.師引述:我國唐代有個詩人叫李白。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叫《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齊讀題、釋題。釋題后問:大家想知道他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出示掛圖)瞧,這就是李白作詩時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廬山風景片,解說其秀麗的風光)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過渡語:詩人究竟寫了些什么?我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自由讀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詩句。
3.出示生字卡(廬、瀑、爐、疑、銀、煙、流)誰會拼?(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同桌互讀互查)
4.讓學生觀察范字(銀、煙、流),交流識字寫字的經(jīng)驗。
5.有重點地指導識記(“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長于金字旁的豎提。板書生字)
6.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7.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課件《望廬山瀑布》)
8.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課件注釋)
9.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師巡回指導。
10.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中想像:古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nèi)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師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你最想說什么呢?
5.感情朗讀:(課件《望廬山瀑布》)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古詩。通過聽錄音讀、跟讀、范讀、賽讀、評讀、自由讀、同桌互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熟讀成誦,情境背詩
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小組背,表演背,齊背(配音古箏,師引述望廬山瀑布)
五、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李白寫的古詩,讀或背給同桌聽。課件 :早發(fā)白帝城
六、小結
是的,廬山瀑布以其雄偉壯觀吸引了我們,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那磅礴的氣勢。
七、布置作業(yè)
1.抄生字“銀、煙、流”每個寫一行。
2.背誦、默寫《望廬山瀑布》。
八、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見:香爐 紫煙 瀑布掛前川
聽:飛流直下三千尺對祖國山河熱愛
感:落九天
【古詩望廬山瀑布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熱門】《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12-20
【薦】《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12-18
【推薦】《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12-17
【精】《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12-17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推薦】12-17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16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合集15篇07-02
望廬山瀑布改寫12-23
改寫望廬山瀑布12-23
《望廬山瀑布》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