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9-24 11:05:40 望廬山瀑布 我要投稿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6篇)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1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6篇)

      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翻譯

      萬丈湍飛的瀑布從山間落下,望去像是從遙遠的天空降臨。

      奔騰直瀉沖擊著一片片雜樹,噴灑濺落穿透了一層層浮云。

      陽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樣絢爛,天氣清和時像風雨一樣可聞。

      靈異的山峰多具有秀麗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霧靄一片氤氳。

      注釋

      洪泉:指水豐勢強的瀑布。

      迢迢:形容瀑布之長。

      紫氛:紫色的水氣。

      雜樹:瀑布巖壁邊雜亂的樹木。

      重云:層云。

      虹霓:陽光射入竄的水珠,經過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現象。

      天清:天氣清朗。

      聞:聽到。

      靈山:指廬山。

      秀色:壯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

      氤氳:形容水氣彌漫流動。

      賞析

      第一句中“萬丈洪泉落”,萬丈有多高,實在讓人難以想象,詩人要表達的正是心中那種不可確鑿道出的對匡廬飛瀑雄奇險壯之氣勢的深深折服與崇愛之情。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為泉,詩人以泉喻瀑,言飛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將泉跟倒置了過來,任其泉水噴涌而下、源源不絕,所述情狀極為形象,令人嘖嘖生嘆。“迢迢半紫氛”一句狀寫的則是伴隨著瀑布飛落而升騰起的縹緲水氣。李白七絕《望廬山瀑布水》開篇就說高峭挺拔的香爐峰在旭日紅光的映照下紫氣蒸騰,煙霧繚繞,如同幻境一般,張九齡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這種“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神奇氣象。迢迢,寫霧靄之高;半,寫紫霧似將色瀑截斷。高高漂浮的水霧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萬丈的源頭,自然是深隱于一派迷蒙與虛無之中了。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第二聯著重于展現瀑布飛瀉云天的動感之美。廬山峰青巒秀,嘉木成陰,噴雪鳴雷般的銀瀑從幾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蕩著嶙峋的山巖,穿越過層疊的古木,義無反顧地墜入深密的澗谷,這壯景所帶來的強烈視覺震撼富有藝術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瀟灑的超凡手筆令人欽佩。廬山有景如此,無怪乎自古就贏得”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了。

      第三聯意在描繪飛瀑在陽光照耀下呈現來的奇幻風采,“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轉寫瀑布的色彩和聲響。瀑布本如素練,但在晴日陽光的照射下,卻幻化出虹霓般七彩繽紛的顏色,絢麗瑰奇;天清氣朗之時,本無風雨,但萬丈洪泉直瀉而下時發(fā)出的巨大聲響,卻使人有急風驟雨雜沓的'聽覺感受。詩人繪聲繪色,以自己獨到的感受營造出那亦真亦幻、瑰麗迷人的美妙畫面。在湖口遠望廬山瀑布,是否真能聽到它所發(fā)出的巨大聲響,并不重要,關鍵是詩人從萬丈洪泉直瀉而下的氣勢中,仿佛聽到了風狂雨驟般的雜沓聲響。句末的“聞”字與上句的“似”字對舉互文,本身就包含了“似聞”的意蘊。這是一種似真似幻的聽覺感受,其傳神處正在亦真亦幻之間。若認定“聞”字是幾十里外清晰聽到瀑布的巨響,反而拘泥而失語妙。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最后一聯以山水總括之筆收束全篇。詩人喜愛廬山之毓秀鐘靈,故以“靈山”稱謂之。“空水”一句由南朝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一詩化用而來。謝詩云:”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意指空氣和水色都清澄新鮮,詩人此處易“澄鮮”一詞為“氤氳”,重在凸顯廬山水瀑霧氣繚繞、與晴空漫成一片的融融氣象。“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易經·系辭》),廬山水正是乾坤交合而孕育出來的人間勝境。

      總起來看,詩中所寫瀑布水,來自高遠,穿過阻礙,擺脫迷霧,得到光照,更聞其聲,積天地化成之功,不愧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詩人遭遇和情懷,所以他在攝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選擇什么語言,表現什么特點,實則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懷來取舍的。這也是此詩具有獨特的藝術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詩人自我化身,則比喻與被比者一體,其比興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鑿痕跡。

      相對于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水》而言,張九齡的這首五律有著四十字的篇幅,其鋪展才思的空間更大。詩人善于運用繁筆,其言瀑布之雄險,以巍峨“靈山”為背景。先直抒“萬丈”“迢迢”之豪嘆,后輔以“雜樹”“重云”為襯托;其言瀑布之絢麗,先描繪“洪泉”“紫氛”的真實所見,后生發(fā)出“虹霓”隱隱約約的奇妙幻覺;不僅如此,詩人還以“天清風雨聞”壯其聲威,以”空水共氤氳”顯其渾然。濃墨重彩而又繁簡得當,毫不繁冗,正是詩人技法嫻熟的體現。

      作為一首山水詩,這首詩的藝術是獨特而成功的。這首詩表面上只是在描寫、贊美瀑布景象,有一種欣賞風景、吟詠山水的名士氣度。但其中蘊激情,懷壯志,顯出詩人胸襟開闊,風度豪放,豪情滿懷,其藝術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詩言志”,山水即人,這首山水詩是一個成功的例證。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張九齡出任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之時。唐玄宗開元十一四年,詩人被貶。旋即,又遷為冀州刺史,唐玄宗準他“改為洪州都督,俄轉桂州都督”,張九齡因獲玄宗恩遇對朝廷感恩戴德,因自己的才華和德行獲得皇帝的肯定而壯志滿懷。懷著這樣的心情,張九齡寫下了這首詩。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2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兩首詩,其一為五言古詩,其二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都緊扣題目中的“望”字,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夸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后細致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zhèn)ゾ跋螅扔须鼥V美,又有雄壯美;后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原文

      望廬山①瀑布水二首

      【其一】

      西登香爐峰②,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③,噴壑數十里。

      欻④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⑤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⑥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⑦照還空。

      空中亂潈⑧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樂⑩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其一的解釋:

      ⑴廬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qū)境內,聳立于鄱陽湖、長江之濱,江湖水氣郁結,云海彌漫,多蠅巖、峭壁、清泉、飛瀑,為著名游覽勝地。

      ⑵香爐峰:廬山北部名峰。水氣郁結峰頂,云霧彌漫如香煙繚繞,故名。南見: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噴壑”句:意謂瀑布噴射山谷,一瀉數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閃的樣子。飛電:空中閃電,一作“飛練”。隱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種出現在霧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謂快如閃電而來,隱似白虹而起。

      ⑸河漢:銀河,又稱天河。一作“銀河”。“半灑”句:一作“半瀉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謂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顯得更加清澈。

      ⑻潈(zōng):眾水匯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謂瀑布在奔流過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處飛濺,沖刷著左右青色的山壁。

      ⑼穹(qióng)石:高大的石頭。

      ⑽樂:愛好。樂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閑:寬廣的意思。

      ⑾無論:不必說。漱:漱洗。瓊液:傳說中仙人的飲料。此指山中清泉。還得:但得。一作“且得”。塵顏:沾滿風塵的臉。洗塵顏:喻指洗除在塵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⑿諧:諧和。宿:舊。宿所好:素來的愛好。“且諧”二句:一作“集譜宿所好,永不歸人間”,又一作“愛此腸欲斷,不能歸人間”。

      其二的解釋:

      ⒀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

      ⒁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⒂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⒃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名句釋義:

      歘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①歘(xū):同欻。欻忽,如電火光之一現,言其迅速。 ②隱:隱約。

      這兩句是說,瀑布從山上迅速墜落,欻忽一現,如飛電之光自天而下;隱隱約約,又像是白虹起自天空。詩句將瀑布飛落的形象寫得形象、傳神、逼真,美不勝收。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①空:明凈。

      這兩句是說,瀑布任海風勁吹也不能吹斷,在江月映照下顯得更加清澈。形容瀑布噴流不斷及明凈清澈之狀態(tài),措詞形象、傳神。

      譯文

      【其一】

      從西面登上香爐峰,向南望見瀑布高掛在山前。

      水流直下達三百丈,沿著山谷奔涌前行幾十里。

      速度快如風馳電掣,隱約之中宛如有白虹騰空。

      乍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下,彌漫飄灑在半空中。

      仰觀瀑布那氣勢真雄奇啊,這是神靈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風也吹不斷,江上月光卻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飛濺,沖刷著兩側青色的石壁。

      飛騰的水珠散發(fā)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騰。

      我本來就最愛游賞名山,面對此景心胸更寬廣。

      不必像服瓊漿一樣成仙,此水已足以蕩滌塵俗。

      遁世歸隱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辭人間。

      【其二】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詩一般認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吳小如教授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容也有一部分重復,疑非一時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入長安以前(開元年間)所作。另有人認為第二首七絕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年)李白到廬山的夏秋之交。

      賞析:

      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絕,內容也有部分重復。第二首詩流傳很廣,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題作“望廬山瀑布”。

      第一首詩是五言古詩。此詩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只有末一層言志抒懷,屬情語。前三層也各有重點:第一層從正面描寫瀑布的主體實景;第二層從虛處更深更細地描繪瀑布;第三層,從上下四旁來烘托瀑布之動態(tài)。最后一層先擒后縱,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廬山瀑布水”的立足點和所“望”的方向。接著十四句用各種形象從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壯偉氣勢和詩人的贊嘆。所謂“掛流三百丈”,“初驚河漢落”,亦即第二首的“飛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簡練和生動。末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愿望。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詩講究興寄,直抒胸臆,質樸真切,氣象渾成。詩人的感情起伏與詩的節(jié)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樂府和歌行,常以他橫空出世,駿馬絕塵的非凡才力,將樂府、歌行作為表達他飛騰的想象,縱橫的才思,不羈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適的藝術形式,這些詩寫得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勞勞于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壯美闊大。詩人寄情于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寫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風吹不斷,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說明詩人尋求的是一種“閑”情,也體現李白的飄逸之風。在廬山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質樸真切,但仍能感染讀者。第一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四:“然余謂太白前篇古詩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磊落清壯,語簡而意盡,優(yōu)于絕句多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二:“以余觀之,銀河一派,猶涉比類,未若白前篇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鑿空道出,為可喜也。”韋居安《梅硐詩話》亦謂此二句“語簡意足,優(yōu)于絕句,真古今絕唱”,并認為“非歷覽此景,不足以見詩之妙”。

      第二首詩是七言絕句。此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詩說,“壯哉造化功!”正是這“造化”才能將這巨物“掛”起來,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Φ馁濏灐5谌溆謽O寫瀑布的動態(tài)。“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fā)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第一首五古因篇幅無限制,所以詩人任意揮灑,寫“海風”,寫“江月”,寫“穹石”,寫得大起大落,大開大闔,轉折如意,揮灑自如,一氣呵成。第二首七絕因篇幅較小,詩人用夸張的比喻把景物升騰到更高的境界,達到寫瀑布的極致,極為夸張,但又清新自然,淺顯生動,同時具有動蕩開闊的氣勢,飛動流走的章法,跳躍騰挪,縱橫捭闔,亦有歌行的氣勢和特點。

      兩首詩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廬山秀麗的山水之中,更顯詩人標名之靈氣。其想象豐富,奇思縱橫,氣勢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騰,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風清,其詩歌的審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無拘無束的自由美。這兩首詩歌都具有這樣的審美特征。

      歷史評價

      古人曾對《望廬山瀑布水二首》的第二首七言絕句作出極高的評價:“入乎其內,發(fā)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zhèn)洹!?/p>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3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張九齡〔唐代〕

      原文

      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陽光映照下的萬丈瀑布從山間落下,四周呈現半紅半紫的霧氣。飛流而下的瀑布奔騰著流過層層雜樹,飄飄灑灑穿過重重云煙。陽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樣絢爛,在這晴朗有天氣里,又好像聽到風雨的聲響。這廬山的景色多么的壯美,煙云與水氣融成一片。

      注釋

      湖口:即鄱陽湖口,當時歸洪州大都督府管轄。湖口遙對廬山,能見山頭云霧變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閃耀的色彩。廬山,在今江西省。紅泉:指陽光映照下的瀑布。迢迢(tiáo):形容瀑布之長。紫氛:紫色的水氣。雜樹:瀑布巖壁邊雜亂的樹木。重云:層云。虹霓(ní):陽光射入竄的水珠,經過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現象。天清:天氣清朗。聞:聽到。靈山:指廬山。秀色:壯美景色。空:天空中的云。氤氳(yīn yūn):形容水氣彌漫流動。

      賞析

      第一句中“萬丈洪泉落”,萬丈有多高,實在讓人難以想象,詩人要表達的正是心中那種不可確鑿道出的對匡廬飛瀑雄奇險壯之氣勢的深深折服與崇愛之情。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為泉,詩人以泉喻瀑,言飛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將泉跟倒置了過來,任其泉水噴涌而下、源源不絕,所述情狀極為形象,令人嘖嘖生嘆。“迢迢半紫氛”一句狀寫的則是伴隨著瀑布飛落而升騰起的縹緲水氣。李白七絕《望廬山瀑布水》開篇就說高峭挺拔的香爐峰在旭日紅光的映照下紫氣蒸騰,煙霧繚繞,如同幻境一般,張九齡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這種“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神奇氣象。迢迢,寫霧靄之高;半,寫紫霧似將色瀑截斷。高高漂浮的水霧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萬丈的源頭,自然是深隱于一派迷蒙與虛無之中了。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第二聯著重于展現瀑布飛瀉云天的動感之美。廬山峰青巒秀,嘉木成陰,噴雪鳴雷般的銀瀑從幾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蕩著嶙峋的山巖,穿越過層疊的古木,義無反顧地墜入深密的澗谷,這壯景所帶來的強烈視覺震撼富有藝術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瀟灑的超凡手筆令人欽佩。廬山有景如此,無怪乎自古就贏得”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了。

      第三聯意在描繪飛瀑在陽光照耀下呈現來的奇幻風采,“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轉寫瀑布的色彩和聲響。瀑布本如素練,但在晴日陽光的照射下,卻幻化出虹霓般七彩繽紛的顏色,絢麗瑰奇;天清氣朗之時,本無風雨,但萬丈洪泉直瀉而下時發(fā)出的巨大聲響,卻使人有急風驟雨雜沓的聽覺感受。詩人繪聲繪色,以自己獨到的感受營造出那亦真亦幻、瑰麗迷人的美妙畫面。在湖口遠望廬山瀑布,是否真能聽到它所發(fā)出的巨大聲響,并不重要,關鍵是詩人從萬丈洪泉直瀉而下的氣勢中,仿佛聽到了風狂雨驟般的雜沓聲響。句末的“聞”字與上句的“似”字對舉互文,本身就包含了“似聞”的意蘊。這是一種似真似幻的聽覺感受,其傳神處正在亦真亦幻之間。若認定“聞”字是幾十里外清晰聽到瀑布的巨響,反而拘泥而失語妙。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最后一聯以山水總括之筆收束全篇。詩人喜愛廬山之毓秀鐘靈,故以“靈山”稱謂之。“空水”一句由南朝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一詩化用而來。謝詩云:”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意指空氣和水色都清澄新鮮,詩人此處易“澄鮮”一詞為“氤氳”,重在凸顯廬山水瀑霧氣繚繞、與晴空漫成一片的融融氣象。“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易經·系辭》),廬山水正是乾坤交合而孕育出來的人間勝境。

      總起來看,詩中所寫瀑布水,來自高遠,穿過阻礙,擺脫迷霧,得到光照,更聞其聲,積天地化成之功,不愧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詩人遭遇和情懷,所以他在攝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選擇什么語言,表現什么特點,實則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懷來取舍的。這也是此詩具有獨特的藝術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詩人自我化身,則比喻與被比者一體,其比興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鑿痕跡。

      相對于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水》而言,張九齡的.這首五律有著四十字的篇幅,其鋪展才思的空間更大。詩人善于運用繁筆,其言瀑布之雄險,以巍峨“靈山”為背景。先直抒“萬丈”“迢迢”之豪嘆,后輔以“雜樹”“重云”為襯托;其言瀑布之絢麗,先描繪“洪泉”“紫氛”的真實所見,后生發(fā)出“虹霓”隱隱約約的奇妙幻覺;不僅如此,詩人還以“天清風雨聞”壯其聲威,以”空水共氤氳”顯其渾然。濃墨重彩而又繁簡得當,毫不繁冗,正是詩人技法嫻熟的體現。

      作為一首山水詩,這首詩的藝術是獨特而成功的。這首詩表面上只是在描寫、贊美瀑布景象,有一種欣賞風景、吟詠山水的名士氣度。但其中蘊激情,懷壯志,顯出詩人胸襟開闊,風度豪放,豪情滿懷,其藝術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詩言志”,山水即人,這首山水詩是一個成功的例證。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4

      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瀑布好似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1.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煙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

      2.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3.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說法,不是實指。

      4.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賞析

      這是作者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景色,反映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似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似一條巨大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瀑布。

      詩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高峻。

      這樣寫作者覺得還沒把瀑布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與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確是狀物寫景與抒情范例。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5

      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6

      望廬山瀑布二首

      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古詩簡介

      《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兩首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都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都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夸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后細致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zhèn)ゾ跋螅扔须鼥V美,又有雄壯美;后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翻譯/譯文

      其一

      從西面登上廬山的香爐峰,看見南面瀑布高掛在山前。

      瀑布高高懸掛達到三百丈,噴涌出的溪水有數十里長。

      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閃電般,時隱時現恰如空中升白虹。

      初看以為銀河從九天垂落,河水從云天高處半灑而下。

      抬頭仰觀那氣勢更加雄偉,大自然造化之功多么壯闊!

      海天之風吹不斷瀑布水練,江上明月照來又如同空無。

      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濺亂射,沖洗著兩側青色的山石壁。

      水珠飛濺猶如輕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滾。

      我平生素來喜愛游覽名山,面臨此瀑布更覺心里閑逸。

      不必說可吸飲如瓊液之水,還可以用來洗去途中塵顏。

      還是與舊友相攜一道到此,在這里隱居永遠辭別人間。

      其二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注釋

      ⑴廬山:又名匡山,中國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qū)境內,聳立于鄱陽湖、長江之濱。

      ⑵香爐峰:廬山香爐峰有四。此指南香爐峰。因煙云聚散,如香爐之狀,故名。關于香爐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種說法。

      ⑶南見: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噴壑”句:意謂瀑布噴射山谷,一瀉數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謂快如閃電而來,隱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約《八詠詩·被褐守山東》“掣曳寫流電,奔飛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飛電,空中閃電。一作“飛練”。隱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種出現在霧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漢:銀河,又稱天河。一作“銀河”。

      ⑻“半灑”句:一作“半瀉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創(chuàng)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謂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顯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謂瀑布在奔流過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處飛濺,沖刷著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眾水匯在一起。

      ⑿穹(qióng)石:高大的石頭。

      ⒀樂:愛好。樂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閑:寬廣的意思。

      ⒂無論:不必說。漱:漱洗。瓊液:傳說中仙人的飲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還得:但得。一作“且得”。洗塵顏:喻指洗除在塵世中所沾染的污垢。塵顏,沾滿風塵的臉。

      ⒄“且諧”二句:一作“集譜宿所好,永不歸人間”,又一作“愛此腸欲斷,不能歸人間”。諧,諧和。宿所好,素來的愛好。一解為舊友。宿,舊。

      ⒅“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⒆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⒇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極言天高。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一作“半天”。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詩一般認為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吳小如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容也有一部分重復,疑非一時之作。詹锳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于開元年間入長安之前所作。

      賞析/鑒賞

      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絕,內容也有部分重復。第二首詩流傳很廣,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

      第一首詩是五言古詩。此詩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只有末一層言志抒懷,屬情語。前三層也各有重點。

      第一層八句,其實是平鋪直敘。開頭二句,詩人先點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掛流”二句。運用夸張手法描寫瀑布的縱橫之勢。“欻如”二句,寫瀑布來勢之迅猛如天際白虹,即上面“噴壑數十里”一句的形象化。而“初驚”二句,則又是“掛流三百丈”一句的注腳。這八句四十字,作者在下一首七絕中乃以二十八字復述了一遍。至此,瀑布的主體實景,已從從正面寫完。第二層四句全是虛寫。“仰觀”句繳足題面的“望”字;而所謂的“勢轉雄”“造化功”,只是抽象的贊語,并無足奇。奇在“海風”二句全從作者幻覺而出,以烘托手法來刻畫瀑布的雄奇壯偉。詩人說這從天而降的瀑布連海上颶風也吹它不斷,假如時值皓月當天,則照在瀑布上便成為一片空明,與月光渾融為一。有此二句,則上文的“雄”“壯”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這四句用透過一層的寫法以傳瀑布之神,用筆雖虛,卻使瀑布更為形象化了。第三層四句寫得很細,卻是從側面即從上下四旁來勾勒刻畫。“空中”二句寫水珠在空中四濺,沖洗左右的山壁。“青”字下得十分斟酌。一是說瀑布沖刷石壁,愈洗愈凈,顯得愈加青蒼可愛;二是說山壁之所以“青”,正緣久為瀑布所浸潤,石上可能生長了苔蘚一類的植物。“飛珠”句寫瀑布在日光中飛散,故如輕霞;“流沫”句寫瀑布在穹石上掠滾而下,故著一“沸”字以形容其翻騰之狀。這四句是寫瀑布之動態(tài),而以附近諸物之光彩色澤映襯之,由深寫其神而細寫其形,然后瀑布之形神備矣。第四層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愿望,亦非泛說。非“名山”不能得見此奇景,故先言“樂名山”;“對之心益閑”者,面對瀑布乃愈覺內心寧靜悠閑也。“無論”二句一開一合,先縱后擒。意謂服瓊液以求仙畢竟是遙遠的事情;但在山中遇到奇景,足以蕩滌塵俗,這倒是比較現實的。然后歸結到隱居遁世,詩人說這本為自己夙愿;果真能永辭人間,久居林泉之地,固所愿也。收束得自然平易。

      五言古詩講究興寄,直抒胸臆,質樸真切,氣象渾成。詩人的感情起伏與詩的節(jié)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樂府和歌行,常以他橫空出世,駿馬絕塵的非凡才力,將樂府、歌行作為表達他飛騰的想象,縱橫的才思,不羈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適的藝術形式,這些詩寫得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勞勞于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這首五古《望廬山瀑布》正是如此。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壯美闊大。詩人寄情于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寫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風吹不斷,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說明詩人尋求的是一種“閑”情,也體現李白的飄逸之風。在廬山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質樸真切,但仍能感染讀者。第一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南宋胡仔、葛立方、韋居安等。

      第二首詩是七言絕句。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詩說,“壯哉造化功!”正是這“造化”才能將這巨物“掛”起來,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Φ馁濏灐5谌溆謽O寫瀑布的動態(tài)。“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fā)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五言古詩因篇幅無限制,所以詩人任意揮灑,寫“海風”,寫“江月”,寫“穹石”,寫得大起大落,大開大闔,轉折如意,揮灑自如,一氣呵成。七言絕句因篇幅較小,詩人用夸張的比喻把景物升騰到更高的境界,達到寫瀑布的極致,極為夸張,但又清新自然,淺顯生動,同時具有動蕩開闊的氣勢,飛動流走的章法,跳躍騰挪,縱橫捭闔,亦有歌行的氣勢和特點。

      兩首詩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廬山秀麗的山水之中,更顯詩人標名之靈氣。其想象豐富,奇思縱橫,氣勢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騰,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風清,其詩歌的審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無拘無束的自由美。這兩首詩歌都具有這樣的審美特征。

      名家點評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四:然余謂太白前篇古詩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磊落清壯,語簡而意盡,優(yōu)于絕句多矣。

      宋代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二:徐凝《瀑布》詩云:“千古猶疑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或謂樂天有賽不得之語,獨未見李白詩耳。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故東坡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以余觀之,銀河一派,猶涉比類,未若白前篇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鑿空道出,為可喜也。

      元代韋居安《梅磵詩話》:李太白《廬山瀑布》詩有“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二句“語簡意足,優(yōu)于絕句,真古今絕唱”,“非歷覽此景,不足以見詩之妙”。……有“疑是銀河落九天”句,東坡嘗稱美之。

      明代高棅《唐詩品匯》:劉云:奇夐不復可道。又云:以為銀河,猶未免俗耳。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蘇軾曰:仆初入廬山,有陳令舉《廬山記》見示者,且行且讀,見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詩,不覺失笑。開元寺主求詩,為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為徐凝洗惡詩。”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非身歷其境者不能道。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云:亦是眼前喻法。何以使后人推重?試參之。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望廬山瀑布》原文、賞析10-25

    望廬山瀑布原文賞析02-26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08-27

    《望廬山瀑布》的原文及賞析09-15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10-20

    望廬山瀑布原文、賞析06-01

    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07-18

    李白《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02-23

    李白《望廬山瀑布》原文賞析02-26

    李白望廬山瀑布原文及賞析05-16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久久伊人热精品老鸭窝| 青丝影院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码亚码在一线A|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蜜桃| 久久黄色视频|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