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物《簡盧陟》
韋應物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閑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
簡盧陟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弄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初讀之下,韋應物這首詩可能可以理解為:你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而世人大多只能欣賞下里巴人,因此沒有人賞識你。結果你棲棲遑遑,流落行伍。兵役結束回來后,繼續(xù)沒著沒落,在淮海之濱蹉跎歲月,不能有所作為。于是,你棲居山澗,日日看帶著朝雨的春樹、聽鳥的歡快鳴唱。來吧,我這里備有酒酌,歡迎你前來。我們把酒言笑,你應能忘懷眼前的失意,在詩酒快意中重新領會生命的意義。
韋應物詩寫得平淡而高古,簡樸而情深動人。這首詩每一句都不啰嗦,可謂平淡而簡樸,但是馀意不盡。末尾兩句更是情在言外,深摯而淡雅。順便說到,以結尾這兩句為端緒加以續(xù)寫,是可能接續(xù)韋詩深遠意趣的。
不過,以上的理解只是在“不求甚解”的方法下得出的。實際上,這種解讀未必完全正確。主要涉及到此詩的寫作背景,以及題中的“盧陟”。通讀《韋蘇州集》,可知,韋應物寫到盧陟的有五首詩。第一首是:
簡陟巡建三甥
忽羨后生連榻話,獨依寒燭一齋空。
時流歡笑事從別,把酒吟詩待爾同。
根據(jù)這個題目,陶敏和王友勝在《韋應物集校注》中認為,題中的“陟”即是盧陟。那么,盧陟應是韋應物的外甥(姐姐的兒子)。題中另兩人為盧巡、盧建。奇怪的是,南宋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此詩題作“簡二甥”,《全唐詩》所收此詩,題同韋即,但在“三”字下加校語,云:“一作二。”
這里可從取名的角度研究這三個字。“巡”“建”部首在書寫時相近,如“巡”字王羲之有近似廴旁的寫法,“建”字歐陽詢也有近似辶旁的寫法,如下:
加上《說文解字》曰:“廴,長行也。”可見,這兩個字字形、字義都很近,所以,巡、建為親兄弟是自然的。“陟”字查字典,要查“阝”部(《康熙字典》此字收在“戌集中”的“阜部”),從部首看,與上兩字遠,或許前人以為他可能與巡、建二人可能不是親兄弟。但實際上,“陟”是會意字,《說文解字》對其字形的解說是“從阜從步”,這與“從辵川聲”的“巡”字意義相關(倒是與“從聿從廴”,取意為“立朝律也”的“建”字意較遠)。所以,綜合考慮各個因素,三人同為韋應物甥的可能性較大。但是,韋應物這位姐姐及其丈夫情況難以考明。盧陟、盧巡、盧建的事跡都沒有記載。但憑這首《簡盧陟》,盧陟身世沉淪的情況還是看得出的。
又,根據(jù)陶敏和王友勝注,《簡盧陟》作于唐德宗興元元年(784)秋,時韋應物閑居滁州西澗。如此看來,“澗樹”兩句則更可能是韋應物本人生活環(huán)境(即滁州西澗)的描寫,暗寫自己的閑居。意有:我雖閑居,但能好好領受自然之美。我的這種心態(tài),對你或有一些幫助吧。
從體式看,《簡盧陟》似古似律。但從筆觸的隨意、閑淡看,此詩不像是故意造成的拗體(杜詩之拗多有意為之),而應該是受陶淵明、孟浩然詩影響而寫成的以意為主,不拘格律的古詩。所以,末尾兩句所用句型都是仄起句,上句為仄起仄收,下句為仄起平收。以這兩句為引緒續(xù)寫,自然就沒法寫成地道的近體詩了。
附:韋應物寫給盧陟的其他幾首詩
與盧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齋
密竹行已遠,子規(guī)啼更深。
綠池芳草氣,閑齋春樹陰。
晴蝶飄蘭徑,游蜂繞花心。
不遇君攜手,誰復此幽尋。
寄盧陟
柳葉遍寒塘,曉霜凝高閣。
累日此流連,別來成寂寞。
西澗即事示盧陟
寢扉臨碧澗,晨起澹忘情。
空林細雨至,圓文遍水生。
永日無馀事,山中伐木聲。
知子塵喧久,暫可散煩纓。
拓展閱讀:韋應物身世背景
京兆杜陵韋氏,是關中的世家大族。所以,有關韋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較豐富。韋應物墓志所記敘其先祖至逍遙公韋夐,與史籍及歷年所出韋氏家族墓志所載基本相同,不再贅述。關于韋應物五代祖韋世沖。韋應物墓志載:“逍遙公有子六人,俱為尚書。五子世沖,民部尚書、義豐公,則君之五代祖。”而《新唐》表四卻說:“夐字敬遠,后周逍遙公,號逍遙公房。八子:世康、洸、瓘、頤、仁基、藝、沖、約。”這就是說,《新唐》表四所記逍遙公的兒子比墓志所載多了二人。韋應物五代祖韋世沖是第五子,而新表卻記為第七子。這條材料是以前所未曾見到過的。
關于韋應物的高祖韋挺,新、舊《唐書》皆有傳,所載官職與墓志大體相同。但韋應物墓志對韋挺因居官失職,被貶為象州刺史一職未提。志文說:“皇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黃門侍郎、扶陽公(挺),君之高祖。”筆者推測,很可能因“為尊者諱”而有意不提。另,墓志所記韋挺任刑部尚書,而非《新唐》傳中所載曾任吏部侍郎,應以墓志為準。
韋應物的曾祖韋待價,新舊《唐書》有傳,武后時任宰相,與墓志所載相同。韋應物的祖父韋令儀,《新唐》表四說曾為宗正少卿,《元和姓纂》則記為司門郎中。宗正少卿,從四品上;司門郎中屬刑部,從五品上。韋應物夫人元蘋墓志載:“祖銀青光祿大夫、梁州都督,襲扶陽公諱令儀。”韋應物墓志也說:“皇梁州都督令儀,君之烈祖。”銀青光祿大夫,散官從三品。梁州,唐時為山南西道所轄,后因“梁”與“涼”聲相近,曾幾次改名(見《新唐書》卷四十地理志),梁州所管戶數(shù)三萬七千多戶,應為中州,梁州都督應為中都督,正三品。
韋應物的父親韋鑾,《姓纂》與《新表》均未載其官職。據(jù)傅璇琮先生考證,韋鑾在當時是一位善畫花鳥、山水松石的知名畫家,韋應物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富有藝術修養(yǎng)的家庭(見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韋應物系年考證》)。韋應物、夫人元蘋、子慶復三方墓志均稱韋鑾官“宣州司法參軍”,彌補了史料的不足。唐時宣州屬江南西道所轄,管戶十二萬多,轄八縣。按唐制,上州司法參軍,從七品下。宣州即今安徽省宣城、涇縣一帶,歷來是較富庶之地,盛產(chǎn)文房四寶,著名的宣紙就是因宣州而得名。韋鑾的品階雖然不高,但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畫家,當在情理之中。
關于韋應物的排行。據(jù)《新唐》表四,韋鑾只有應物一子。但據(jù)韋應物志文:“君司法之第三子也。”由此可以確知,韋應物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還有兩個兄長。
關于韋應物有幾個子女。《新唐》表四載,韋應物有子二人,長名慶復,幼名厚復。但據(jù)韋夫人元蘋墓志載“一男兩女,男生數(shù)月,名之玉斧,抱以主喪。”韋慶復志文說“公諱慶復,字茂孫,少孤終喪。”如果未理解錯的話,“玉斧”應為慶復的乳名。而韋應物志文也只字未提其原配夫人病逝后再婚生子的事情。由此帶來一個問題:韋應物到底有幾個兒子?從志文看,韋應物只有一子慶復,而《新表》卻載有兩個兒子,還有一子名厚復。這個問題牽涉到晚唐時期著名詩人韋莊的世系。按《新表》,韋莊的曾祖就是韋厚復。如果厚復非韋應物之子,則韋莊的世系就成為一個有待研究的難解之謎。當然,墓志上沒有提及韋應物再婚生子,并不等于事實上的不存在。從墓志志文可知,韋妻卒于大歷11年(776),韋應物于貞元七年(791)葬,其間有15年時間。我們不能排除在此期間韋應物有再婚或蓄妾的可能。唐代世家大族擇婦多重門第族望,或許因為此等原因而不便于記入志文,也未可知。
據(jù)韋應物志文:“長女適大理評事楊凌。次女未笄,因父之喪同月而逝。”可知,楊凌是韋應物的女婿,未成年的二女兒與父同月而喪。韋應物曾幾次贈詩給楊凌,并與楊凌互有唱和。其中一首是《送元錫楊凌》(見《全唐詩·韋應物四》),從詩意看,這首五言詩是楊凌結婚時所贈。韋詩中還有一首為后人所稱道的五言詩《送楊氏女》,詩意表達父親送女出嫁時難以別離的復雜心情。情真意切,讀后令人感動。詩中自注:“幼女為楊氏女所撫育。”此前不知楊氏女是何許人,現(xiàn)在確知,楊氏女乃韋應物長女,因嫁給楊凌,故稱“楊氏女”。楊凌在當時就很有文名(《新唐書》卷一六○楊憑傳:“與弟凝、凌皆有名,大歷中,踵擢進士第,時號‘三楊’)。”傅璇琮先生據(jù)《柳河東集》考證,柳宗元是楊凌兄楊憑之婿。柳宗元對楊凌的文章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全唐文》卷五七七柳宗元《大理評事楊君文集后序》:少以篇什著聲于時,其炳耀尤異之詞,諷誦于文人,盈滿于江湖,達于京師。……學富識達,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風,與時增加。由此可知,韋應物擇婿,既重門第,又重才學。楊凌是弘農(nóng)楊氏望族,又有文學才能,真可謂佳婿。
【應物《簡盧陟》】相關文章:
韋應物《簡陟、巡、建二甥》原文及注釋10-21
韋應物《西澗即事示盧陟》閱讀答案11-11
奉寄韋太守陟古詩文試題06-27
盧戰(zhàn)卡經(jīng)典語句05-14
盧照鄰唐詩精選10-12
素簡散文05-31
詩經(jīng)簡談05-17
簡媜散文07-14
吊盧殷詩詞原文07-03
答盧仝結交詩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