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石潭記》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石潭記》教案1
教學目標 :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詞的含義。
2.學生熟悉課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體會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分析:
學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散文,本課教學準備通過誦讀和展示畫面引導學生感知美,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文章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
探究式 合作學習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 一 課時
教學內容:
學生自讀,掌握文中字詞的含義,教師帶領學生疏通文意,熟悉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第 二 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二、教師范讀課文(放錄音,出示畫面)
三、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提問:小石潭給人的印象如何?(用一個字概括)
2、學生回答,教師引出“美”。
四、研讀課文,分析品味
(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勝收,你讀了文章后頭腦中浮現(xiàn)出了哪些美麗的畫面?你能選擇一個景點和大家說說嗎?
2、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作幾句小結。
(二)、理解人物的“樂”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讓人為之陶醉,如果你身處其中,會產生什么感受呢?
2、引導結論:樂
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樂趣呢?
4、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現(xiàn)場出示)
(三)、體會人物的“憂”
1、過渡:
小石潭的美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也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郁,哪一句顯出了作者的憂郁之情?
明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解釋)
2、作者的憂從何而來呢?
①、朗讀第一段的一、二兩句及第四段。
②分析:小石潭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偏僻,人跡罕至,雖然景色奇美,但過于幽靜冷清,時間長了,讓人感到寂寞難耐,悲從中來。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也是與作者當時的心境分不開的。
3、作者背景簡介。(屏幕出示)
4、學生嘗試著將情與景結合起來,解釋作者心情憂傷的原因。
5、教師小結:
作者是被貶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傷,本來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悶,小石潭的美景使他驚嘆不已,流連其中,得到了不少樂趣,暫時忘記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風景雖美卻過于幽靜冷清,游玩的時間一長,寒氣透骨,難免觸景生情,不由得憶起了自己的坎坷命運,憂郁、悲涼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來。
五、總結全文。
六、拓展練習:
觀察自己的學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板書設計 :
景色美 樂在其中
偏 貶
遠 謫
幽靜冷清 觸景生情 抑郁憂傷
景 情景交融 情
《小石潭記》教案2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詞語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體會文章按照游蹤移步換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5、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寫作特點 。
6、激發(fā)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目標2、目標4、目標6
教學難點:
目標2、目標5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走近柳宗元
1、由唐詩導入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想起了唐人李白讓風兒帶去對友人的安慰這首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想起了曾被貶謫到(距我校僅四公里)龍標尉--現(xiàn)貴州錦屏隆里古城,世稱王龍標的王昌齡 。(古代文人多磨難)
2、轉換并引入作者
出示柳宗元像和《江雪》。(同學們認識這個人嗎?)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想畢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吧?讓我們先一起讀讀這首詩。大家說說,這首詩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字,談談理由?
明確:是“孤”和“獨”。在一個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個人在“釣寒江雪”,這個人就是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三蘇(洵、軾、轍), 曾鞏 王安石。〉
“遠在江湖礪心志,古來貶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寫于被貶時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記》、《捕蛇者說》等名篇。《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之一。
第二環(huán)節(jié):走近小石潭:
1、整體感知:歷史上很多文人都熱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其中寫山水散文游記藝術成就最高的應該就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風格的就是這篇《小石潭記》。(板書:小石潭記)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指名朗讀)
(要求:其他同學在文中圈出讀錯的字和難讀的字。)
(2)、聽錄音朗讀。
(3)、上下桌討論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A、看看作者都寫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水、石、樹、魚、源、岸、環(huán)境)
B、請同學們用一個字來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為題,說說你對小石潭的印象。(靜、清、綠、美……)
C、試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上題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點。并引用原文說說你的理由,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你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嗎?
填充: 這是一個 的小石潭。
例:這是一個環(huán)境凄清的小石潭。我是從“坐潭上……悄愴幽邃”這些詞語、句子看出來的。(怪石嶙峋、 樹木青蔥 、群魚戲水、水清見底 、源頭曲折、 岸勢崎嶇…… )
第三環(huán)節(jié):走進文本
1、結合注釋,討論探究。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3)、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2、小組探究、引導討論--發(fā)現(xiàn)小潭:(小組朗讀第一自然段)
A、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潭,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明確: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B、這一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明確: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用的是"移步換景"的寫法。
3、小組探究、引導討論--潭中景物:(小組朗讀第二自然段)
A、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B、潭水和游魚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清和樂。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C、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采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4、小組探究、引導討論--小潭源流:(小組朗讀第三自然段) 問: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運用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兩個比喻,一靜一動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小組探究、引導討論--潭中氣氛:(小組朗讀第四自然段) 問: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透露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里去,一切景語皆情語,寫出了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延伸
1、總結全文。從眾多的古代詩文中,我們知道,人因景而生趣,景因人而生情。“以自身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面對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感情;面對不同的景物,同一人也會產生不同的感情。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游記里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鑒。
2、拓展延伸: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文人、騷客競相詠”,在浩瀚的古代詩文海洋中,出現(xiàn)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寫景名篇。請說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寫山水的名篇名句,并選一兩句加以賞析。
3、作業(yè)設計:
A.把我們上課賞析的古詩文寫景名句寫到摘抄本上,并積累下來。
B.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請拿起你手中的筆把我們苗鄉(xiāng)侗寨一處景致記下來吧!
《小石潭記》教案3
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江山多嬌。入選的課文都是描寫壯麗山河的,讓學生體會江山的美麗多嬌。《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言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被貶失意時的悲涼、凄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畫意。
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yōu)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的積累,對于景物的描寫以及抒情方式的`表達有一定的基礎,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初步讀懂課文,對文章的分析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所以教學時側重于對文言詞匯、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講解,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被貶之后寄情于山水的那種凄涼、憂傷的情感。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時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2、能夠運用所學的文言詞匯閱讀淺顯的文言文。
二、過程與方法:采用合作、討論、教師點撥等方法,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文中常用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被貶之后寄情于山水的那種凄涼、憂傷的情感。
《小石潭記》教案4
目標與要求
1.通曉文章大意并背誦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記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與導設計
①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內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詞不大好認,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過文字關,理解各個字同、各個句子了含義,做到能夠通澤全文。然后把重點放在對作者的抑郁憂傷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憂傷之情,在文中哪些語句中得到體現(xiàn)。同時,還要學習本文的寫法,本文先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這種特寫鏡頭與總寫景相結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明確: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明確: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走了,往來很快。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明確: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凄涼,寒氣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二)引導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明確: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本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明確:用的是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發(fā)現(xiàn)小潭篁竹—一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隔——聞——伐——取——見(動詞準確) (移步換景的寫法)
(三)討論下列問題:
(1)第二自然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2)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3)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采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亻臺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常活躍,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魚、陽光、影子
側面描寫水的清澄:游魚亻臺然不動亻叔爾遠逝(動靜結合)
(四)討論以下問題:
1.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明確: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著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滅可見
岸勢犬牙差互——參差不齊
(四)討論以下問題:
1.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進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凄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總結全文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游記里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鑒。至于篇末表現(xiàn)出來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和身世遭遇所造
成的,那樣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的陳跡,跟我們今天的偉大時代完全不合了,對這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四、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游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xiàn),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于這地方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小石潭記》復習指導
一、字句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關鍵字:西:向西。行:走。篁竹:成林的竹子。樂:以……為樂。因為……而感到快樂(對……而感到快樂)。之:代詞,指(聽到)如鳴佩環(huán)的水聲。
句譯: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流聲,好像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那樣清脆悅耳),我心里為此而感到很快樂。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關鍵字:伐:砍伐。取:取得,這里指開辟。道:路。下:往下(走)。見:看見。尤:尤其,特別。清洌:清澈。
句譯:我們砍伐竹子,開辟出一條小路,往下走便看見一個小水潭,水特別清澈。
3.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關鍵字:全石以為底:以全石為坻。全:整個。以:把,用。為:作為。卷石底以出:“以”,相當于“而”。出:露出。為:成為,形成。
句譯:小潭用整塊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石頭(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形狀。
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關鍵字:蒙:覆蓋。絡:纏繞。搖:搖動。綴:連結。
句譯:(岸上)青翠的樹木、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披拂,隨風飄蕩。
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關鍵字:可:大約。許:表示數(shù)目不確定,上下,左右,光景。若:好像。空:在空中。
句譯: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條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
6.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關鍵字:徹:透過,穿過。布:原為“分布”之意,這里可解釋為映現(xiàn)。佁然:愣住的樣子。
句譯: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現(xiàn)在石上,呆呆地,一動不動。
7.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關鍵字:俶爾:忽然。遠:距離遠(同“近”相對)。逝:離去。翕忽:迅速。樂:逗樂。
句譯:魚忽然又遠遠地游開了,來來往往,輕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樂。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關鍵字: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七星那樣。折: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明亮。滅:暗,看不見,常與“明”連用。
句譯:我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
9.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關鍵字:其:它的。勢:形狀。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互:相互交錯。差:交錯。知:知道。
句譯:溪流兩岸的形狀像狗牙一樣互相交錯,也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里。
10.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關鍵字:環(huán):環(huán)繞。合:合攏,合抱。寂:寂靜。廖:冷清,冷落。凄:使……凄楚。寒:使……寒透。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
句譯:坐在潭邊,四面竹子樹木環(huán)繞合攏,寂靜冷落沒有旁人,那種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這地方真是寂靜幽深,使人感到憂傷。
1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關鍵字:以:因為。其:它的。境:環(huán)境。過:過于。清:冷清。居:停留。之:代詞,指當時的情景。去:離開。
句譯: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我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開了。
12.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
關鍵字:隸:跟隨。從:跟從。小生:年輕人。生:對讀書人的尊稱。
句譯:作隨從跟著來的人,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二、內容理解
1.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并稱“韓柳”,同為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此文寫于其被貶謫到永州期間。當時柳宗元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本文為其中的第四篇。
2.第一段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和小石潭的概貌。
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充滿了探奇的情趣,而水清、石奇、樹美的自然景觀則更寫出了小石潭景致的美妙。作者發(fā)現(xiàn)美景的喜悅自然流露于其中。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寫魚,動靜結合,“似與游者相樂”,又用擬人手法寫出游魚的活潑和怡然自得,表現(xiàn)作者暫時陶醉于自然美景的快樂。游魚、日光、影子等側面寫出水清。
第三段寫小石潭曲折的溪流和岸勢。比喻形象。
第四段寫潭的氣氛和作者的感受。
小石潭環(huán)境冷清,勾起作者內心憂傷凄苦之情,以至匆匆離去。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全文按作者游蹤來寫(移步換景)。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隨景而變,從“心樂之”(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快樂心情),到“似與游者相樂”(觀活潑游魚,陶醉于美景的快樂),再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苦悶凄苦的心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抒發(fā)作者被貶后(想要寄情山水卻)難以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
中心歸納:本文記述了作者游覽小石潭的經過,含蓄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想要寄情山水卻)難以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記》教案5
教學目標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細致描摹的方法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體會這些寫法的妙處,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2.能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與虛詞,掌握其音與義,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特點,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藝術手法。
教學重難點
1.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怎樣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教學準備
文章以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教師可以導游的形式,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課文內容。輔之以多媒體手段,將配樂范讀、錄像畫面結合起來,增強直觀效果。設計思路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特別是對小石潭秀麗景色的描寫,細膩而生動,讀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的《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雖是游記,卻不能當作一般游記來讀。試想,作為一個貶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當如何?恐怕是苦中作樂者多。本文最大的特點不在于景色寫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義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聞水聲固然能使作者心樂之,游魚的往來翕忽也能讓作者獲得與之相通的快樂,但是,作者的身份和處境,卻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覺與內在心靈的感受的異步和反差。越是優(yōu)雅清靜的環(huán)境,越讓作者感覺到難以承受的冷清與孤寂。因美景而生感傷,于高潮處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觸動,使作者幾乎要逃離剛剛還帶給他快樂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否則,便無法解讀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復雜內涵。當然,這不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但卻是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這位作家是誰?(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
(彩屏顯示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彩屏顯示。)
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3.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聲屏顯示朗誦錄像。要求學生認真觀看畫面,聽準字音和語氣語調。
2.檢查預習,落實字詞。
(彩屏顯示。)
l(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 )
A.篁竹(huang2)清冽(lie4)為坻(di3)
B.為嶼(yu3)為堪(kan1)怡然(yi2)
C亻叔 爾(chu2)翕忽(燈)差互(cha1)
D.寂寥(1iao2) 悄愴(chuang4) 幽邃(sui2)
(2)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做底。
B.潭中魚可百許頭:潭中的魚可以數(shù)出有百多條。
c.怡然不動:(魚影)呆呆的一動不動。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
3.齊讀課文。
四、引導討論,完成目標
(彩屏顯示以下問題。)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明確: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明確: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走了,往來很快。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明確: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凄涼,寒氣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彩屏顯示。)
明確: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全文。
2.翻譯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課文內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記中的名篇,歷來膾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樣寫景抒情的,他是怎樣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qū)的美好風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目標。
(彩屏顯示。)
學習目標:
1.學習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二、學習討論,完成目標 、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引導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明確: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本段寫景用了
了什么寫法?
明確:用的是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彩屏顯示。)
發(fā)現(xiàn)小潭
篁竹-一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隔--聞--伐--取--見(動詞準確)
移步換景的寫法
3.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4.點一個小組讀第二自然段。
5.討論下列問題:
(1)第二自然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2)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彩屏顯示錄像:潭水、游魚畫面。)
明確: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3)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采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亻臺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常活躍,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彩屏顯示。)
潭中景物:潭水、游魚、陽光、影子
側面描寫水的清澄:游魚 亻臺然不動 亻叔爾遠逝
動靜結合特寫鏡頭
6.全班齊讀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8.討論以下問題:
(1)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么特點來描寫?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里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明確: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著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彩屏顯示。)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滅可見
岸勢 犬牙差互--參差不齊
9.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0.教師范讀第四自然段。
11.討論以下問題:
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進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彩屏顯示。)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凄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文章結尾是記錄同游者,是游記常用的一種格式。
三、總結全文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游記里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鑒。至于篇末表現(xiàn)出來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和身世遭遇所造
成的,那樣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的陳跡,跟我們今天的偉大時代完全不合了,對這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文。附總板書:
小石潭記
見小石潭:隔、聞、伐、取、見.........移步換景
|
潭中景物.......................................特寫鏡頭
潭水:清澄,側面描寫
游魚:動靜結合
|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勢:參差不齊
|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
記錄同游者......資料鏈接
1.柳宗元,字子厚(7xx_8xx),原籍河東(今山西省城、運城一帶)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稱柳河東。曾任唐朝禮部員外郎,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晚年居官柳州。
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發(fā)布政令,革其鄉(xiāng)法,使已淪為奴婢的人,仍可出錢贖回。家甚貧者,柳宗元自己出錢助贖;重視農業(yè)生產,曾親自組織農民開荒種地,植竹栽樹。
柳宗元著述之盛,名動于時。他寫的《天說》《地對》《非國語》以及被貶后續(xù)成的《貞符》等,都是哲學論著,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給當時的神教學說以猛烈抨擊,且創(chuàng)立了生人之意為歷史前進的動力,否定天和圣人創(chuàng)造歷史的觀點。 2.柳宗元在文學上的貢獻尤為突出。他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并稱韓柳,被后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捕蛇者說》揭露社會矛盾,尖銳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筆鋒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詩文,被劉禹錫匯編成《柳河東集》,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小石潭記》教案6
教學目的:
1. 誦讀全文,體會作者情感
2. 按照游覽順序,分析課文內容
3. 掌握情隨景生,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重點:
1. 背誦全文
2.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方法:
導讀-點撥-背誦-拓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想:
本課內容較多,教參建議兩課時學完,我設想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能調動起學生借助多種感官接受知識的特點,特擬定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進程:
一、導課:
以“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驢》導入寫景散文《小石潭記》的學習。(.課件展示:“驢不勝怒,蹄之……”的畫面)
二、預習情況檢測:
1.解釋(.課件展示)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 以其境過清
2.理解(.課件展示)
全石以為底 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件展示:朗讀錄音)
四、分析課文內容:(朗讀――思考―討論――分析――點撥相結合)
(.課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2.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點?)
五、分析寫景順序:(.課件展示)
小結:景色特點:
石奇樹美 水清魚樂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寫景順序:
按照游覽的順序,即:游蹤
發(fā)現(xiàn)――近觀――遠望――感受
六、體會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寫法:
思考:(.課件展示)
1、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情語皆情語。”那么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
2、瀏覽重疊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
3、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境?
小結: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才會有發(fā)現(xiàn)小石潭時心樂之,觀魚時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的愉悅心情;但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便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學生自讀、齊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及作者情感。
八、檢查學習效果:(.課件展示)
背誦向導
從小丘-隔-聞-如鳴佩環(huán)-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坻-嶼-青樹翠蔓……潭中魚-皆若-日光-影-佁然-俶爾-似與……
潭西南-斗折-其岸勢……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愴-以其境-不可……同游者……
九、小結全文:
本文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
十、知識遷移(.課件展示:景物圖片)
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再嘗試用語言描繪,注意學習作者的寫法。
十一、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景美 情凄
情景交融
《小石潭記》教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語句,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凄涼的心境。
【教學重點】
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憶導入
出示柳宗元的詩《江雪》(同學們熟悉這首詩嗎?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多少?)齊讀詩,找出詩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字,并談談理由。
明確:是“孤”和“獨”。在一個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個人在“釣寒江雪”這個人就是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他曾官至禮部員外郎,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這里他寄情山水,寫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記文章,叫《永州八記》,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記》。
二、揭示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語句,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凄涼的心境。
三、 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有學生談自己所查的關于作者的資料,教師總結補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并稱“韓柳”。與韓愈、劉禹錫為同朝為官,由于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貶永州司馬。從此柳宗元在荒遠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四年后,病魔無情地奪去了他年僅四十七歲的生命。 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借山水,欣賞大自然來排遣心中的愁悶. 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有名的《永州八記》文稿由劉禹錫編為《柳河東集》。柳宗元,貞元初年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zhí)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憑著一股積極的熱情和出色的才能進行政治活動。中年以后的處境更加悲苦,但這卻使得柳宗元有機會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歷史,從而使他成為一個卓越的散文家和詩人。
柳宗元的詩,數(shù)量較多的是抒寫個人抑郁的心情和離鄉(xiāng)去國的悲哀。
四、題解:《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歷史上很多文人都熱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寫山水散文游記藝術最高的應該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風格的就是這篇《小石潭記》
1、檢查預習:出示課文內容,(課文沒有標點,讓學生讀,檢查并練習學生讀文言文停頓情況)出示字詞注音: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坻(chí) 為嶼(yǔ) 為嵁(kān) 佁然(yǐ)俶爾(chù) 翕( xī)忽 差(cī)互 悄愴(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龔(ɡōnɡ)古
2、聽錄音,出示課文(重點字詞注音)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搖綴(zhuì),參(cēn)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3、仿讀課文,模仿錄音來讀課文,注意字詞讀音、句子的停頓、作者的感情。
4、指名讀。了解學生讀的情況。邊讀邊評。
5、齊讀:我們來齊讀一下文章,注意體會作者感情
六、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根據(jù)課文注釋和自己的理解,試著翻譯課文。
2、小組展示,全文分為五段,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講解,并點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3、思考: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七、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全文。
2、翻譯課文,用現(xiàn)代漢語寫一篇介紹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了解作者所寫之景,學習作者寫景之法,感悟作者所抒之情。在學習新課之前,先來檢查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
1.齊讀課文,重溫內容。
2.給紅色的字注音(幻燈片2)
篁竹( ) 清冽( )為坻( ) 為嶼( )
為嵁( ) 佁然( )俶爾(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愴( ) 幽邃( )
3.重點詞、句積累(幻燈片3、4、5、6)
實詞積累檢測(幻燈片3)
青樹翠蔓 為坻 潭中魚可百許頭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似與游者相樂 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 乃記之而去 水尤清冽
(幻燈片4)1、乃記之而去 2、佁然不動:
3、崔氏二小生: 4、不可久居
(幻燈片5)1、從小丘西行聞水聲 2、如鳴珮環(huán)
3、心樂之 4、下見小潭
5、皆若空游無所依 6、日光下澈
7、斗折蛇行 8、其岸勢犬牙差互
9、凄神寒骨
(幻燈片6)翻譯下列句子: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幻燈片7)“記”的有關常識。
二 、走近文章
1、讀課文思考:請用一個字來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 !”為題,談談你對小石潭的印象。(靜、清、綠、美……)
2. 再現(xiàn)小石潭的寫作思路。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交代同游者
三、走進文章
柳宗元不愧為文學大家,他用寥寥數(shù)筆就為我們描繪出了小石潭的獨特景色,讓我們也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我們來進一步感受它的美,體會作者的寫法。
1. 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學生讀文章,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讀)
明確:“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潭中水聲悅耳動聽,引起作者好奇于是“伐竹取道”,“下見小潭”,發(fā)現(xiàn)了小石潭。(所用方法: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的“移步換景”的寫法)
2、小石潭有什么特點?用原文說說作者是如何發(fā)現(xiàn)這些特點的?
明確:——“石底”、“水尤清冽”
3、作者依次描寫了那些景物?用的是哪些寫法?各有什么特點?
明確:特寫鏡頭。潭水:清 魚:樂
怎樣描寫?水:側面描寫 魚:動靜結合 溪:曲折、蜿蜒 岸勢:參差不齊(運用比喻修辭)
石→樹→ 魚 → 水 →溪身→ 岸勢→ 四周
↓ ↓ ↓ ↓ ↓ ↓ ↓
奇 美 樂 清 曲折 參差 幽寂
其實,文章景物中無不透著“石”的氣息,請找出。(學生找出并且讀出來)這才是小石潭。
4、找出文中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字句,體會作者情感。(學生先讀課文,找出對應的句子,再來讀)
明確:——“心樂之”、“似與游者樂”(體現(xiàn)作者觀賞小石潭奇景奇趣后暫時的輕松和快樂)
——“以其境過清”(環(huán)境凄清,作者被貶后寂寞凄苦、悲涼的心情。)
明確:作者用的是“寓情于景“的寫法
小結:景物:潭、樹、魚、水、源頭、岸勢
潭:“全石以為底”、“水尤清冽”
情:“樂”、“清” “凄”
四、疑難探討: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也就是說作者到底是“樂”還是“憂”?
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小結:柳宗元因政治原因被貶到永州,一貶就是十年,政治的`失意,使他不得不寄情山水,但眼前的景色,即使再美,也不能真正解他心中的憂愁,因為他是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憂國憂民的偉大的人,他時刻牽掛著天下的黎民百姓,他怎能有心情來享受著大自然的美景呢?
五、感情體悟
作者借小石潭的美景來抒發(fā)怎樣的情感呢?(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小組討論,自由發(fā)言)
明確: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和抑郁憂傷之情。
六、總結全文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在文章中,我們不僅學到了作者寫景的方法(移步換景、正側結合、動靜結合,運用修辭、寓情于景),更讓我們看到了《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水彩畫(寓情于景的寫法);也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樂曲(抑郁寡歡的情感);更是一篇讓我們難以忘懷的優(yōu)美篇章(山水游記的名篇)。
七、學以致用、運用文中所學寫景方法,寫一段景物。(十分鐘后讓學生讀)
八、布置作業(yè)
1、 背誦全文。
2、積累古詩文中寫景的名句。
3、讀柳宗元《永州八記》的其他篇章。
《小石潭記》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⑵通過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詞語與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細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
⑴預習課文,根據(jù)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⑵反復朗讀課文,合作交流探究課文景物的特點和寫景方法。
⑶結合文章背景,分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熟讀成誦,學習文章精準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體會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自然風光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
2、導語:高山流水的曠遠讓我們深深陶醉其中,我們不得嘆服大自然的神奇。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現(xiàn)在,就由我?guī)е蠹乙黄鹑ヌ皆L一處曾名不見經傳的小石潭,讓我們一起見證一種遠離俗世的美。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生齊讀課題,明確文章文體。
記:古代一種文體,主要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東集)《永州八記》等留存,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記》,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被后人譽為“刻畫山水的圣手”“ 游記散文的宗師”。
3、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指導:知文意,準字意,曉節(jié)奏。
①指名學生朗讀。集體評定
②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篁竹(huáng) 卷石底(quán) 為坻(chí)
為堪(kān) 參差披拂(cēn cī) 佁然(yǐ)
俶爾(chù) 往來翕忽(xī) 悄愴(qiǎo chuàng)
③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讀,聽準字音和語氣語調后分男女生比賽讀,最后齊讀。
(三)合作交流,研讀賞析
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濃濃的香茶,光讀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同心情去慢慢的品味,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小石潭那如畫的世界,去欣賞小石潭優(yōu)美景色。(方式:小組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題:課文寫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么樣描寫的?
2、學生合作探究,任選角度發(fā)言展示(提示:生在回答時用“__________就把(景物)的_________的特點概括出來了”的句式回答)。
3、師點撥明確:作者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景物特點:水清、石奇、樹美、魚樂、溪身蜿蜒、岸勢參差,展現(xiàn)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①文中的“鏡頭”與“畫面”
點撥明確: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聞聲繪形”“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在移動變化中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狀的石頭,青翠蔥郁的樹,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寫潭水、游魚,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只用了四十個字,就下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生活靈活現(xiàn)寫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游魚的活潑可愛。
②文中的“動”與“靜”
點撥明確:除了游魚動靜相宜一會“怡然不動”一會“俶爾遠逝”生動活潑外。就小溪本身來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用了這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
③文中的“對比”與“烘托”
點撥明確: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魚的活潑。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這狀具有實感。
4、思考:你覺得此處取名“小石潭”恰當嗎?
①生合作探究,指名匯報。
②師點撥明確: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說明這個“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蘊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
5、重點知識的鞏固練習:
①請你來幫忙:結合課文內容,為小石潭里的優(yōu)美景點,寫一則廣告或一篇導游詞。(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②同桌之間先互相做導游,選擇優(yōu)秀者給全班匯報展示,集體評定。
(四)品讀課文,體會情味。
1、一切景語皆情語,欣賞著如詩如畫的美景,作者的心情怎樣?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
2、生讀課文,找出“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明確情感由樂轉為憂。
3、師補充交待作者寫作背景,給學生解惑,讓學生有更深的情感體驗。
寫作背景:作者寫作此文時(唐順宗永貞元年)因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當時永州地處荒僻貧瘠,人煙稀少,生活十分艱苦。到永州后,朋友被殺,老母去世,自己不斷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陷害、恐嚇。作者當時剛三十出頭,正值施展才華之時,卻一貶十年,后又被貶到更為偏遠的柳州。這讓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
點撥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寄情山水為了擺脫被貶的抑郁憤懣,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這種寫景方法是寓情抒情。
5、配樂齊讀:要求學生聲情并茂,讀出感情來。
6、穿越時空,對話柳宗元。(讓學生說出勸解柳宗元的話)
(五)課外拓展
1、請搜集有關古代文人被貶官后創(chuàng)作的詩文作品。
2、模仿本文手法,寫一篇景物描寫的短文。(300字左右)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在一起的交流學習,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柳宗元當時的不幸與無奈,也就是這不幸和無奈成就了一代文學大師。感謝上蒼,如果沒有被貶的柳宗元,中國文化也就少了一篇傳誦千古的經典名作,如果沒有被貶的柳宗元,在我們失意的時候,也就少了一個安放心靈的地方。一千多年過去了,那曾經顯赫一時的權貴早已無人知曉,真正被記住的名字是柳宗元,是那個踏遍山水的柳宗元,讓我們一起記住失意成就永恒的經典吧!
《小石潭記》教案9
【教學目的】
1.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氣與堅韌。
2.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資料。
3.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資料。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設計理念】
1.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
2.啟迪思維,透過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預習】
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文下注釋,解決初讀中遇到的疑難,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①給下列字詞注音。
A.篁竹( )清冽( )為坻( )
B.為嶼( )為嵁( )佁然( )
C.俶爾( )翕忽( )差互( )
D.寂寥( )悄愴( )幽邃( )
②翻譯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以前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同學們猜猜看,這位作家是誰?這天我們一齊來學習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板書課題。)
一提起“藝術”呀,我們總覺得它特高雅,很高深……但藝術也在我們身邊。其實我們接觸過很多形式的藝術,譬如音樂、美術、電視、電影、舞蹈……對,別忘記了文學,我們語文課接觸到的文學作品也是藝術,藝術的形式真多,但藝術是相通的,為什么?──因為藝術都是抒寫人的內情緒感的。這天我們就嘗試一下,用其它的藝術形式來解讀我們的文學作品。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有時我們讀一篇好的作品時,從心靈深處就會響起一首曲,隱隱約約,腦海中會閃現(xiàn)相關的畫面,朦朧或者清晰?
二、整體感知。
1.試讀。
2.悟情。
探究:透過試讀,你感悟到字里行間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他是想寄情山水,優(yōu)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的確讓他忘記了憂愁,但畢竟是短暫的,空寂的環(huán)境、冰涼的石頭,讓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明確后繼續(xù)試讀,盡可能把感情韻味讀出來。)
3.范讀。
播放中央電臺播音指導方明的朗誦。揣摩朗誦者在節(jié)奏、輕重、語氣上的處理。
4.仿讀。
探究:如果給朗誦配上音樂,你認為選取怎樣的音樂?
──配古箏音樂,很緩很低的古箏樂曲……
教師帶給音樂背景,學生朗誦玩味。
──比較古典,有歡樂,但并不歡快。淡淡的喜,濃濃的愁,緩緩地流淌出抑郁哀怨。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態(tài)透過文字顯現(xiàn)出來了。音樂幫忙我們解讀了文學作品的情感基調。
三、虛擬聚焦。(慢慢的描)
活動設計:
假如你就是一位錄像師,請你把文章展現(xiàn)的景物重現(xiàn)畫面、聲光,把文字符號轉化成可感知的視覺聽覺形象。
活動要求:
自行設計,不必拘泥于課文的描述,能夠拓展,進行潤色、加工。
小組活動:
內部討論。(教師巡回。)
成果展示:
由小組發(fā)言人語言展示錄制的設計和資料。
──《小石潭記》是一幅畫,濃郁的愁、清雅的'景,融匯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有水、石、樹、竹、魚、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簡潔的文筆就把豐富的景給寫出,譬如,“蒙絡搖綴”四個字,就寫出了樹蔓的自然生長態(tài)勢,或茂盛、或自然,或靜態(tài),或動態(tài),給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而且作者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鳴佩環(huán)”,那種由水聲帶來的快樂也躍然紙上。文中這種例子實在很多。
四、多角品讀。(細細的理)
(一)自主完成(投影顯示)下列問題。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清脆聲音,我的情緒也歡樂起來。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走了,往來很快。
4.作者是怎樣描述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凄涼,寒氣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這些句子寫了“石”。(明寫)“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其岸勢犬牙差互”(暗寫)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說明這個“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構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僅僅摹出了兩岸的形,而且描繪出了兩岸的神。“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優(yōu)傷、悲涼的心境。
6.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清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投影顯示)
(二)教師提出各種專題,供五人學習小組選取,并引導討論。
1.濃郁的愁、清雅的景,怎樣融匯成了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
2.描述的視角轉換(“鏡頭”與“畫面”)。
3.文中的“石”與文章的命題立意。提示:注意暗寫。
4.文中的“水”。
5.文中“動”與“靜”的配合。
6.文中“比較”與“烘托”的運用。
7.短句與濃郁的愁、清雅的景(“景”與“情”)。
8.文中“樂”與“凄”的關系。
9.文中“清”含義。
10.描繪的角度。
五、熟讀成誦。
老師不是攝影師,只是從網上下載了一些相近的圖片,就讓我們在音樂中,在圖片的變換中,根據(jù)提示,試著背誦全文。
《小石潭記》教案10
教學目的:
1.誦讀全文,體會作者情感
2.按照游覽順序,分析課文內容
3.掌握情隨景生,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重點:
1.背誦全文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方法:
導讀-點撥-背誦-拓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想:
本課內容較多,教參建議兩課時學完,我設想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能調動起學生借助多種感官接受知識的特點,特擬定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進程:
一、導課:
以“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驢》導入寫景散文《小石潭記》的學習。
(課件展示:“驢不勝怒,蹄之……”的畫面)
二、預習情況檢測:
1.解釋(課件展示)
潭中魚可百許頭,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以其境過清
2.理解(課件展示)
全石以為底,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件展示:朗讀錄音)
四、分析課文內容:(朗讀――思考―討論――分析――點撥相結合)
(課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2.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點?)
五、分析寫景順序:(課件展示)
小結:景色特點:
石奇樹美,水清魚樂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寫景順序:
按照游覽的順序,即:游蹤
發(fā)現(xiàn)――近觀――遠望――感受
六、體會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寫法:
思考:(課件展示)
1、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情語皆情語。”那么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
2、瀏覽重疊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
3、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境?
小結: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才會有發(fā)現(xiàn)小石潭時心樂之,觀魚時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的愉悅心情;但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便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學生自讀、齊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及作者情感。
八、檢查學習效果:(課件展示)
背誦向導
從小丘-隔-聞-如鳴佩環(huán)-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坻-嶼-青樹翠蔓……潭中魚-皆若-日光-影-佁然-俶爾-似與……
潭西南-斗折-其岸勢……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愴-以其境-不可……同游者……
九、小結全文:
本文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
十、知識遷移(課件展示:景物圖片)
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再嘗試用語言描繪,注意學習作者的寫法。
《小石潭記》知識點歸納
一、文學常識: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代表作有《黔之驢》、《捕蛇者說》、《永州八記》及絕句《江雪》等
二、主旨:
本文描寫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獨特風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應政治上受打擊,懷才不遇的憤恨不平。
三、一詞多義:
1、清:A、水尤清冽(清澈) B、以其境過清(凄清) 2、見:A、下見小潭(發(fā)現(xiàn)) B、明滅可見(看見)
3、從: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B、隸而從者(跟隨,隨從)
4、可:A、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約摸) B、明滅可見(能夠,可以)
5、差:A、參差披拂(長短不一) B、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
6、環(huán):A、如鳴佩環(huán)(玉環(huán)) B、四面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繞) 7、道:A、伐竹取道(道路) 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8、居:A、不可久居(停留) B、居十日(過) 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
9、樂:A、心樂之(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B、似與游者相樂(逗樂,形容詞用作動詞)
10、而:A、乃記之而去(不譯,表順接關系。) B、隸而從者(不譯,表并列關系) C、潭西南而望(不譯,表修飾關系)
11、游:A、皆若空游無所依(游動) B、同游者(游覽)
12、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玉環(huán)) (2)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繞))
13、為:A、全石以為底(做為) B、為巖(成為)
四、詞類活用:
1、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接近
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凄涼,使……寒冷”的意思)
5、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6、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7、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8、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9、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10、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11、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爬行)那樣。
12、如鳴佩環(huán)。鳴: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音。
13、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14、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著。
五、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青年,后生。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今義:常用義為“往”。
3、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今義:住。
4、聞:古義:聽到。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可以。
6、布:古義:映。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古義: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現(xiàn)在用法的“來”。今義:允許。
六、詞語解釋:
【篁(huáng)竹】竹林。 【尤】格外。 【清冽】清涼。冽,寒冷。 【以為底】把,用【卷(quán)】彎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嶼】小島。 【嵁(kān)】不平的巖石。 【蒙】覆蓋,遮掩。 【絡】纏繞。
【綴】連結。 【參(cēn)差(cī)】長短高低不齊。 【披拂】隨風飄動。 【隸】隨從。 【從】跟從。
【許】表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 【依】依靠。 【澈】穿透。 【布】照映,分布。【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俶(chù)爾】忽然。 【逝】去,離開。 【翕(xī)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明滅】忽明忽暗,又指時隱時顯。 【差(cī)互】參差不齊。 【源】源頭。 【環(huán)合】環(huán)繞。
【寂寥】靜寂。 【悄(qiǎo)愴(chuàng)】憂傷的樣子。 【幽邃(suì)】幽靜深遠。【境】環(huán)境。 【乃】于是,就。
七、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huán)(正確語序:如佩環(huán)鳴)好像玉環(huán)玉佩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這番景致”)于是記下這番景致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的岸邊”)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蜿蜒。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
1、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2.抒發(fā)作者抑郁憂傷之情的一組句子是: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3.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如何理解這“一樂一憂”?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擺脫這種抑郁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4.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小石潭記》教案11
內容預覽:
《小石潭記》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識記下列文言(常見)詞語的意義或用法:
寂寥 幽邃 居 隸(實詞) 以 可 以為(虛詞)
理解下列語句中文言詞的活用:
心樂之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2.感受小石潭獨特的自然景物美和作者游樂的心情體驗,體會作者寫景狀物的準確傳神。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寫景狀物的準確傳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坐小石潭上“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心理感受。
四、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五、預習要求
1.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主要作品。
2.誦讀課文(不少于三遍),借助注釋口譯全文,發(fā)現(xiàn)標記疑難詞句,并試行索解。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方法一:本文寓情于景,可誦《江雪》導入,賞析詩中的景與情,引導學生領會柳氏的詩和游記景中寓情、寄情山水的特點,便于學生把握課文中的景與情。
方法二:本文抒發(fā)的是作者遭貶后的心情,可適當從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及有關詩文(如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導入。
二、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或示范,重點是對長句朗讀節(jié)奏的把握和感情的處理。
3.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討論解答。著重理解以下重點詞句:
(1)“以”的用法:全石以為底(作為,成為) 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過清(由于)
(2)名詞、形容詞的活用:
斗折蛇行(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一樣蜿蜒而行。
凄神寒骨(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心神凄涼,令骨子感到寒冷。(或按課文注解譯)
心樂之(意動用法):心里以之為樂(或:心中為此而高興、心中感到高興)。
⑶根據(jù)“教學目標2”,指導學生準確、流利地通譯全文。
⑷整體感受全文的感情脈絡:作者因遭貶失意而到山水中尋求解脫,發(fā)現(xiàn)潭水便感到高興,水之清、魚之樂又帶來了片刻歡愉,但凄清的環(huán)境又勾起自己謫居生活的悲涼心境,感情由“樂”而“凄”。
三、課后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你認為文中哪些描寫最具特色,特別精彩?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完成課后“閱讀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揣摩品味
1.根據(jù)上一課布置的“練習2”進行匯報交流。
2.根據(jù)學生的匯報交流進行講評,重點歸整出以下內容:
第一段:①聽覺:未見水先聞聲,喻以玉響,清脆悅耳。
②視覺:清;觸覺:洌;精練傳神。
③視覺:石奇,形雜,樹木青翠,富于變化。寫石寫樹,都襯托水之“清”,全段寫發(fā)現(xiàn)水潭之樂,句式整散結合,用語簡潔自然,節(jié)奏張馳有致。
第二段:①“空”:如無水之境,突出“清”。
②光與影:亦見水清。
③靜與動:游魚忽靜忽動,悠然自得,可愛之至;
④“樂”:擬人。全段以魚寫水,既寫出魚之可愛,也寫出水之清澈,又寫出人之歡愉。
第三段:寫溪之曲折,比喻巧妙,生動形象,特征鮮明。“斗”與“蛇”,一靜一動,光線或明或暗,突出其曲折;“犬牙”比喻岸石,突出其參差錯落。
第四段:寫四面環(huán)境,突出“寒”、“清”的特點,寄寓作者心境之寂寞。
第五段:交待同游之人。
二、熟讀背誦
要求學生熟練而有表情地朗讀,有可能再將全文抄寫一遍。當堂背誦課文。
三、比較拓展
1.根據(jù)“練習8226;探究”一:討論本文與《與朱元思書》、《水經注》中寫水寫魚的異同。
理解:三文都以魚寫水之清,吳文、酈文都直接寫水,柳文則作側面描寫,不著水字,卻處處寫水,以魚、石、影的清晰可見反襯水的清澈見底。柳文還移情于物,以魚之樂表現(xiàn)人之樂。
2.有條件,還可以和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同寫遭貶后的心態(tài)作比較,談談看法。
可以見仁見智,各抒己見,不必統(tǒng)一認識。
四、課后作業(yè)
1.選擇完成《伴你學語文》中相應練習。
2.閱讀《課外閱讀》(八上)中元結的《右溪記》一文,比較兩文寫法上的異同。
《小石潭記》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文體。
2、通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字詞。
3、理清課文內容,并背誦。
二、學法指導:
1、讀 2、找關鍵詞語 3、找關鍵句子
三、指導自學
1、默讀閱讀提示和注釋
2、聽師范讀。
(1)注意字的讀音。
(2)句子間的停頓。
3、自讀課文,做下列練習。
(1)注音:
篁( ) 佩( ) 洌( ) 坻( ) 嶼( )
嵁( ) 佁( ) 俶( ) 翕( ) 差( )
愴( )
(2)釋詞:
篁竹: 清洌: 嶼: 嵁: 佁: 俶爾: 斗折: 蛇形: 明滅: 悄愴: 邃:
4、自由閱讀課文,做下面練習:
(1)對照注釋,疏通文意。
(2)第一段寫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作者又是如何描寫潭上的景物的?(用課文原話來答)
(3)第二段中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用文中的原話來答)
(4)第三段寫小石潭的什么?又寫了潭上的什么?(用自己的話來說)
(5)四五兩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的什么及什么?(用自己的`話來說)
5、自由朗讀課文,試著背誦全文。
B 、可依據(jù)黑板上的板書。
b、關鍵詞語提示法。
四、當堂達標
1、給下列字注音:
篁( ) 嶼( ) 俶( ) 寥( )
洌( ) 翕( ) 愴( ) 邃( )
2、釋詞:
斗折
蛇行:
明滅:
3、翻譯句子:
近岸,卷石底以出。
其岸勢犬牙差乎
4、默寫句子
(1)寫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句子:
(2)寫潭水非常清的句子:
《小石潭記》教案13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實詞和短語;
2、通過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詞語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學習重難點】
通過推敲、揣摩、細細品味文中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輕松預習】
一.學生根據(jù)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積累字詞。
自測:
1.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魚可百許頭⑵m爾遠逝
2、說明句中加橫線詞的詞類現(xiàn)象。
⑴皆若空游無所依空:
⑵斗折蛇行斗:蛇:
⑶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凄:寒:
3、用原文的語句回答下面的問題。
⑴說明小石潭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無所依”跟上文哪句話相呼應:
⑶描寫潭中魚靜態(tài)的一句是:。寫其動態(tài)的一句是: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記的一大特點。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5、文中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游覽到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
【課堂學習】
1.交流預習內容。質疑交流解決疑難。
2.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交流回答。
發(fā)現(xiàn)小石潭-----------------------
3.精讀文章,品味寫法: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
提示:(1)先聲奪人。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xiàn),采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環(huán)”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后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點,用比喻。寫潭的構造形態(tài),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為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后用比喻“為坻,為嶼,為,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
(3)正面描寫。寫岸上景物,則采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tài),寥寥數(shù)語,寫得宛如圖畫。
(4)正面、側面相呼應。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游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
4.品讀課文,指導朗讀。
剛才同學們用非常精煉的語言概括了小石潭景物的特點,對文中的重點詞句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當年,柳宗元滿懷壯志地參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貞革新”運動,不幸失敗,被貶到偏遠荒涼的湖南永州,那種心境不言而喻。你能體會文章所傳達出的作者的情感嗎?試著談一談。
5.背誦全篇
【拓展訓練】比較閱讀
(一)閱讀甲乙兩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問題。
〔甲文〕《小石潭記》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①之形;其旁,堡塢②,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③,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④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勞而無用。(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注釋〕①梁(lì):屋的正梁。②堡塢: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數(shù)(cù):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經歷。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畫一處)。
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2、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乃”與“良久乃已”中的“乃”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C、乃不知有漢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甲乙兩文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描繪,表達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甲乙兩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問題。
〔甲文〕《小石潭記》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②。兩岸悉皆怪石,③嵌④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節(jié)選元結《右溪記》)
〔注釋〕①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唐時偏僻荒涼,元結曾在此為官。②合營溪:匯入營溪。
③:傾斜。④嵌:凹陷(又作“張開”)。⑤逸民退士:遁世隱居的人。⑥置州:設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寫的內容是;乙文中描寫溪水的語句是。
2、解釋下面加橫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魚可百許頭可:⑵以其境過清清:
⑶南流數(shù)十步南:⑷不可名狀名: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4、面對美景,乙文作者為什么會產生“悵然”的情緒?
附參考答案:
【閱讀訓練一】
1、①大約②忽然2、①名詞作狀語,在空中②名詞作狀語,像北斗那樣曲折;名詞作狀語,像蛇那樣蜿蜒爬行③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3、①伐竹取道②水尤清冽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m爾遠逝,往來翕忽4、文章著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愴的氣氛,借以抒發(fā)了作者在失意苦寂處境中悲涼凄愴的情感。5、觀魚時的心情:“似與游者相樂”,在這種環(huán)境中,作者暫時忘卻了自身的煩惱,產生了與魚同樂的情趣。游覽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浸透著作者凄苦悲涼和壓抑的心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是寫觸景生情,憂傷至極,從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悶的心情,但又最后無法解脫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拓展比較閱讀】
(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2、B3、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碳水清澈透明),魚兒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動,四周什么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頭上。4、欣賞自然美景的喜悅和貶居生活的孤凄悲涼(二)1、潭水和游魚;清流觸石,洄懸激注2、⑴大約、大概⑵凄清、冷清⑶向南⑷說出3、⑴那石岸的形狀想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⑵秀美的樹木,奇異的竹林,垂下的陰影相互遮蔽。4、這里景色優(yōu)美卻無人賞愛,觸發(fā)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記》教案14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樹環(huán)合__________以其境過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明滅可見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點的字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6.下面各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為為坻為嶼B之乃記之而去
為宮室器皿余聞之也久
C乃乃記之而去D爾爾遠逝
乃不知有漢惟手熟爾
7、閱讀下列語段,完成相關練習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為,為,為。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連。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在文中的橫線上填寫所缺的語句。
2.下列帶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
A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B斗折蛇行(像蛇一樣)
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
3、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意思
(1)青樹翠蔓______________ (2)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______
(3)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明滅可見__________________ (6)乃記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突出地表現(xiàn)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
6.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游覽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么特點?用的什么寫法?好處是什么?
8.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寫“悄愴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畫出文中的比喻句,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對本文的分析,其中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采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環(huán)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筆墨經濟,語言優(yōu)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從各個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動。
D、 本文所寫景物,透出作者與同游人的高興愉悅的心情。
《小石潭記》同步練習
參考答案: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略
3.①抒情議論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記《永州八記》
4、(1)玉環(huán)、環(huán)繞(2)清涼、凄清(3)大約、可能、可以、能夠
5、C
6、B
7、
1.略2.C 3、略4、略
5、游覽的先后順序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huán)境凄美
6.作者瀏覽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歡快的,但一經凄清環(huán)境觸發(fā),憂傷、悲涼隨之而來。
7.清、澄。側面描寫,通過寫游魚、陽光、影子描寫潭水。無一字寫水,但無處不在寫水。
8.因為作者參與改革失敗后被貶,心中憤懣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調。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但歡樂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huán)境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9.略
10、D
《小石潭記》專題閱讀(附答案)
《小石潭記》專題閱讀(附答案)?
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答: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答: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答: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寫小石潭周圍景物的句子)
答: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5.《小石潭記》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暫時忘憂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與游者相樂。
6、寫游魚自由輕靈游動的姿態(tài)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7、表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使作者內心憂傷凄涼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8、久坐潭邊游人會有怎樣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9、文章的點睛之筆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10、小石潭的氣氛用兩個字概括為:凄清
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為底、潭水清澈、竹樹環(huán)合:幽靜
12、“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凄清寂靜寂寞憂傷
13、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氣氛,又含蓄表達作者悲涼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14、文章第一段“全石以為底”句有什么作用?
答:交代小石潭“全石以為底”的特點,說明小石潭命名的'緣由。
15、文章開篇落筆不凡,未見其景先聞其聲,把水聲寫得清脆悅耳,不同凡響,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產生了這種效果的原因?
答:“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16、作者由“聞水聲”到“伐竹取道”,才“下見小潭”,其中的“聞”“伐”“見”幾個動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既交代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過,又表現(xiàn)了作者探幽、訪奇的情趣。
17、“伐竹取道”說明什么?
答:一方面說明作者的游興之盛,另一方面說明小石潭環(huán)境寂靜,人跡罕至。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小石潭記家庭作業(yè)題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小石潭記家庭作業(yè)題20xx
1、該文選自《 》,作者,唐朝著名。
2、注音:
篁( )洌( )翕( )邃( )坻( )
3、直接寫潭水清的語句是;借石潭的形狀寫潭水清的句子是。
4、下列詞用法不同的是( )
A、聞:隔篁竹,聞水聲余聞之也久
B、許: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潭中魚可百許頭
C、其:以其境過清不可知其源
D、差:參差披拂犬牙差互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⑴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⑵皆若空游無所依(依:)
⑶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悄愴幽邃:)
⑸隸而從者(隸:)
6、課文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游覽到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
7、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8、第二段對潭水的描寫,分別從、 、等角度去點染,整段文字沒有一個字寫到,卻又無處不在寫。
9、抒發(fā)作者抑郁憂傷之情的一組句子是( )(多選)
A、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B、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C、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D、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E、斗折蛇行,明滅可見F、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G、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10、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 )四面竹樹環(huán)合( )
⑵清:水尤清洌( )以其境過清( )
⑶可: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
11、摘出有關寫“魚”的句子:
⑴寫魚靜態(tài)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寫魚動態(tài)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寫魚情態(tài)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時節(jié)出游,天氣涼了B、游的時間長了,接近黃昏,下了寒氣
C、小石潭四周沒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涼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小石潭記》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小石潭記 教案示例。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lián)系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①掌握記敘的順序。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fā),學生回答。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lián)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jù)教師展示的畫面,細致觀察,然后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七、教學步驟
導語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小石潭記 教案示例》。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jù)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xiàn)、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第五段,寫作者游覽感受。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寫景的優(yōu)美文字,找出欣賞點,講明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蒙、絡、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特寫游魚,游魚空游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4)“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寫魚的情態(tài)。“佁然”“俶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樂”字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xiàn)的'狀態(tài),寫得真切、形象。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對象。
(7)“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凄、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致描寫事物的?
(1)先聲奪人。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xiàn),采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珮環(huán)”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后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點,用比喻。寫潭的構造形態(tài),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為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后用比喻“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
(3)正面描寫。寫岸上景物,則采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tài),寥寥數(shù)語,寫得宛如圖畫。
(4)正面、側面相呼應。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游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xiàn)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對比描寫。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tài)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能顯出魚的活潑。
(6)擬人。“似與游人相樂”,采用了擬人的修辭筆法,更把游魚的神情寫活了。
5.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讓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寫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貶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到了偏遠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懷恐懼,這種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滲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樹環(huán)會的境界,別人身臨其境也許會感幽美宜人,流連忘返;而對他來說則是“湊神寒骨,悄愴幽邃”,認為不可久居。《小石潭記》結尾部分的感情調子的低沉,原因就在這里。
(二)總結、擴展
總結: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小石潭結構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通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擴展:優(yōu)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tài),溪流時隱時現(xiàn)、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寫景抒情散文。
八、布置作業(yè)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2)青樹翠蔓
(3)日光下徹
(4)其岸勢犬牙差互
【《小石潭記》教案】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教案04-11
小石潭記教案12-22
[精選]小石潭記教案06-10
《小石潭記》教案11-15
小石潭記教案06-08
《小石潭記》教案設想04-19
小石潭記教案課件03-26
柳宗元小石潭記教案03-26
柳宗元 小石潭記 教案03-22
《小石潭記》教案(人教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