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賀新郎
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亭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1: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被罷,59歲,此詞仿陶氏《停云》“思親懷友”之意,閑居鉛山縣自造“停云堂”感懷而作。
(1)辛棄疾詞愛用典故,在宋詞中別具一格,請列舉此詞典故涉及到的人物?(3分)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句“知我者,二三子”的作用(3分)
(3)此詞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深沉的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李白、陶淵明、劉邦、孔子、張融(答對1個得1分,滿3分為止)
(2)結構:照應開頭(1分)
內容:進一步說明自己晚年知音稀少、孤獨的處境和寂寞心情(1分),悲涼的氣氛中又表現(xiàn)了豪放不羈的風格,引人沉思,意味無窮(1分)。
(3)(4分)
悲:年老體衰,知已零落,思親懷友,孤獨愁悶。1分;虛度歲月,壯志難酬的怨恨與狂放。(1分)。
喜:青山相伴,寄情山水(1分)。
憤:抨擊醉生夢死、沽名釣譽之人,抒發(fā)統(tǒng)一國土的豪情壯志(1分)。
二
【注】陶淵明有《停云》詩,寫飲酒與思念親友之事。
1.詞的上片,詞人感慨“衰矣”的原因有哪些?請加以概括。(4分)
⑵“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詞的下片,詞人表達了哪些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知交零落殆盡(交游零落)(2分);年華老去(1分);壯志未酬(1分)。
2.擬人(2分),對知交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對追名逐利者的譏諷之憤;積極進取,壯心不已的豪邁之慨。
三
(1)“白發(fā)空垂三千丈”,化用了李白《秋浦歌》的詩句“ 白發(fā)三千丈 , 緣愁是個長 ”表達了 蹉跎歲月的 感受;“我見青山多嬌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化用了李白“獨坐敬亭山”詩句“ 相看兩不厭 , 惟有敬亭山 ”表達了 物我兩相愉悅 之情。
(2)據(jù)岳珂《桯史·卷三》記:辛棄疾每逢宴客,必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嬌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足見辛棄疾對自己這二聯(lián)是很自負的,而岳珂批評他“前后兩腔,用語相似”。你同意岳珂的意見么?為什么?
答:不同意,這兩聯(lián)從句式特點上看有相似之處,但意境不同。上一聯(lián)是寫“物”與“我”的關系,下一聯(lián)是寫“古”與“今”的關系;上一聯(lián)為物我相融,下一聯(lián)為古今一體;上一聯(lián)是橫向的空間聯(lián)系,下一聯(lián)是縱向的時間聯(lián)系。
四
1.辛棄疾詞愛用典故,在宋詞中別具一格,請列舉此詞典故涉及到的人物?(兩個即可)(2分)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句“知我者,二三子”的作用(2分)并簡要指出此詞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深沉的感情。(3分)
參考答案
1.李白、陶淵明、劉邦、孔子、張融(答對1個得1分,滿2分為止)
2.結構:照應開頭(1分)內容:進一步說明自己晚年知音稀少、孤獨的處境和寂寞心情(1分),或悲涼的氣氛中又表現(xiàn)了豪放不羈的風格,引人沉思,意味無窮(1分)。
情感:悲:年老體衰,知已零落,思親懷友,孤獨愁悶。1分;虛度歲月,壯志難酬的怨恨與狂放。(1分)。喜:青山相伴,寄情山水(1分)。憤:抨擊醉生夢死、沽名釣譽之人,抒發(fā)統(tǒng)一國土的豪情壯志(1分)。
注釋
賀新郎:后人創(chuàng)調,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
邑:指鉛山縣。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后舉家遷之。
仆:自稱。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別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論語·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是孔丘慨嘆自己“道不行”的話(夢見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嘆自己的壯志難酬。
問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還有什么東西能讓我感到快樂。
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這兩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嫵媚:瀟灑多姿。
搔首東窗:借指陶潛《停云》詩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蘇南部一帶,此指南朝之東晉。
濁醪(láo):濁酒。[2]
云飛風起:化用劉邦《大風歌》之句“大風起兮云飛揚”。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引《南史·張融傳》的典故:“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
知我者,二三子:引《論語》的典故:“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參考譯文
我已經很衰老了。平生曾經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還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悵。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對世間萬事也慢慢淡泊了。還有什么能真正讓我感到快樂?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不論情懷還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詩,怡然自得。想來當年陶淵明寫成《停云》之時也是這樣的感覺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體會到飲酒的真諦?在酒酣之際,回頭朗吟長嘯,云氣會翻飛,狂風會驟起。不恨我不能見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見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還是那幾個朋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辛棄疾落職閑居信州鉛山(今屬江西)時的作品,是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題寫的,仿陶淵明《停云》“思親友”之意而作。辛棄疾“獨坐停云”,觸景生情,信手拈來,隨成此篇,反映了詞人落職后的寂寞心境和對時局的深刻怨恨。
據(jù)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考證,此詞約作于宋寧宗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此時辛棄疾被投閑置散已四年。
賞析
正如此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云》“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
詞的上片敘述詞人面對青山產生的種種思緒,感慨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落寞之情展露無遺。上片一開頭以“思親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況下,嘆“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此處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英雄遲暮的無奈,又凸顯他可以飲酒避害,與陶潛神交的快意。“悵”字寫出了詞人難覓知音的孤獨與迷惘,充分體現(xiàn)了詞作沉郁的意境。與此對應,“只今馀幾”與結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用以強調“零落”二字,同樣表現(xiàn)了詞人知交漸少的境遇和落落無為的半生坎坷。第三、四句連用典故,豪情在憂憤中顯現(xiàn)。無可奈何任白發(fā)空垂,詞人的`悲憤理所當然,可他仍能將“人間萬事”付之于“一笑”,這份豪情卻是無人能及!第四句詞人以設問開頭,又與典故中喜權欲的桓溫相比,引出詞人寄情山水的情志。“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人與青山互觀互賞,互猜互解。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詞人借此告誡自已要像青山那樣忘乎情感,才會跟青山一樣寧靜祥和、嫵媚動人、超然灑脫、充滿青春的活力。以下“情與貌,略相似。”兩句,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借飲酒抒懷,抒發(fā)清心淡泊的高尚節(jié)操和超凡脫俗的狂放個性。“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便是詞人對陶淵明《停云》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感嘆已是無人如陶淵明一般知酒。這里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當年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之中那些沉酣于酒的名士,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在這種污濁環(huán)境下,陶淵明知音難覓,詞人亦是如此。國勢衰微,詞人想起劉邦,“云飛風起”輕松的一筆,卻也寫出了無比豁達的心胸和愛國之情。由這一句起詩的意境大為開闊,詩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轉為沉靜,再轉為高蹈的靈魂歷險,從此,再不受凡俗的羈絆和誘惑。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借張融典故,以他之“狂”,顯示了詞人難覓知音而心中憤慨不平,道盡了詞人特立獨行的超逸豪放,點名了詞人胸中的慷慨激越。只有襟懷磊落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坦蕩不羈的句子,這并非小看古人,只為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于萬一。結句“二三子”與詞首呼應,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這“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不妨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內。他們都能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詞人“思親友”思的就是這“二三子”。
這首詞幾乎句句用典,卻能熟練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渾然天成,有千錘百煉之功。全詞在典故的層疊中抒發(fā)了詞人無人能及的豪放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