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敦煌守護人的閱讀答案
敦煌守護人 陳小扁
從公元4—14世紀,古人花了1000多年才開鑿出南北長1680米的石窟群;從1944—2014年,敦煌研究所花了70年才把中古時代的旺角再現(xiàn)于世人面前。
王道士打開敦煌大門之后的40多年,敦煌就像一個巨大的旋渦,吸引著一批又一批人的到來。上虞人羅振玉,是中國最早從事敦煌學研究的學者;海寧人王國維,最早對敦煌俗文學作品進行研究;浙大教授姜亮夫,撰寫了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敦煌文獻及藝術的著作;杭州人常書鴻放棄法國優(yōu)越生活,回國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這批有識之士呼吁保護并致力于敦煌學的研究,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敦煌學。
常書鴻早年留學法國里昂與巴黎,出于法蘭西學院美術院院士、巴黎美術學院新古典主義畫家保羅·阿爾伯特·勞朗斯門下。1935年,他在法國學習油畫期間,無意在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上看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圖錄”,為敦煌藝術的高度成就感到驚異。在常書鴻眼里,敦煌藝術,不僅反映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和隋唐盛世的佛教美術以及當時的社會生活,還記錄了中國歷代的裝飾圖案、色彩運用和工藝技術。
1936年,常書鴻從法國回到北平,在國立北平專科學校教書。“七七事變”發(fā)生后,他隨學校一路南遷,輾轉幾個地方后,和妻子陳芝秀、女兒常沙娜安家在重慶。上世紀40年代,國民政府成立國立敦煌研究所,在好友梁思成的舉薦下,常書鴻擔任了籌委會副主任,在當年冬天先去蘭州“招兵買馬”,于次年2月奔赴敦煌,一行6人經(jīng)歷了1個月零4天的行程。
初到敦煌時,石窟的慘象令常書鴻感到辛酸:許多洞窟已被曾住在里面燒火做飯的白俄軍隊熏成漆黑一片,一些珍貴壁畫被華爾納用膠布粘走,個別彩塑也被偷去;大多數(shù)洞窟的側壁被王道士隨意打穿,以便在窟間穿行;許多洞窟的前室都已坍塌;幾乎全部棧道都已毀損,大多數(shù)洞窟無法登臨。
常書鴻與第一批成員只有十來人,常書鴻任所長,下設考古、總務兩個組。很快地,來了第二批成員,他們完成了清理洞窟積沙、修筑保護圍墻、測繪記錄石窟全景(內(nèi)景)、編排區(qū)位號碼等工作。
敦煌研究所的工作陸續(xù)展開之后,常書鴻回到重慶,把妻女也接過來。常沙娜回憶道:“1943年的秋天,我們開著卡車離開重慶,向蘭州前進。母親抱著兩歲的弟弟嘉陵坐在副駕駛的位置,我就待在卡車后面,上方有個氈布的篷子。我沒有覺得苦,只是好玩,沿途看到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景色。母親不習慣一路的顛簸和越走越寒涼的天氣,父親不斷安撫著母親的情緒。”
常沙娜還提到,母親篤信天主教,為了安撫她的情緒,常書鴻帶她到教堂做禱告,又花心思讓她改變之前在法國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再描眉化妝,把高跟鞋換成氈靴,原先款式時髦的旗袍也改換成樸素的棉袍。常沙娜還記得那時生活很艱苦,吃飯的筷子是河灘上折的紅柳枝制成的,配一碗厚面片、一碗顆粒很大的鹽,還有一碗醋,原因是“那里的水堿很大,倒在玻璃杯里都能留下一層白垢,每頓飯都要喝醋來中和”。
1945年,常書鴻的妻子離開了他和兩個孩子。所幸的是,1931年出生的常沙娜乖巧聽話,她中斷學業(yè)照料年幼的弟弟常嘉陵,同時協(xié)助父親臨摹壁畫。
如今80多歲的常沙娜清楚記得她在敦煌臨摹壁畫的情形:“太陽每天掛在天空有17個小時。那時的石窟都沒有安裝鋁合金的保護門,壁畫前也沒有玻璃屏障,借助烈日在石壁上的反光,不用電燈也能看清壁畫和塑像。白天我們會在洞窟里,盡量多地用筆在開本上勾勒出圖案的線條,旁邊標注出顏色,晚上在屋子里上色,在大多數(shù)的圖案旁都完整繪制了身著此圖案衣著的人像或神像。”
1948年,常沙娜離開敦煌去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院美術學院留學。這一年,常書鴻籌備“敦煌藝術展覽”,常書鴻的好朋友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也來了。常沙娜記得,林徽因當時已經(jīng)身患肺結核,但他們看了很久,“林徽因看到那些歷代壁畫的摹本很是興奮”。
1954年文化部專款為研究所購置了一臺發(fā)電機,使得美術組在夜晚也可以工作。1959年,經(jīng)過常書鴻帶領工作人員的整理和保護,莫高窟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
1994年,常書鴻去世,他的骨灰就埋在黃土飛揚的莫高窟,他是敦煌的守護神。
(節(jié)選自2014年4月15日《新周刊》)
[相關鏈接]
①1900年5月26日道士王圓箓在清理今編第16窟的積沙時,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塵封千年,有近5萬件文物的藏經(jīng)洞。但是,敦煌藏經(jīng)洞重現(xiàn)于世的40余年間,由于地域偏遠加之沒有專人細心看護與整理,使得大量敦煌文書、彩色絹畫、彩塑造像等稀世文物流失于英、法、德、俄、日、美等國。目前僅有8697件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
②常沙娜:我國著名的藝術設計教育家和藝術設計家、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51年初回國,先后在清華大學營建系、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美術設計系任教,有《敦煌歷代服飾圖案》及合編的《敦煌藻井圖案》、《敦煌壁畫集》、主編《常書鴻、呂斯白畫集》、中國現(xiàn)代美術全集《織繡印染集》及《常沙娜花卉集》、《中國當代織染刺繡服飾全集》等著作。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敦煌珍貴文物雖多,但破損、流失較多。如今歷經(jīng)敦煌“守護人”的搶救與保護,敦煌藝術之美終于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并經(jīng)有識之士創(chuàng)造了敦煌學。
B.敦煌藝術吸引了國內(nèi)大批的文學藝術家,他們從不同領域對敦煌藝術品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形成了敦煌學。
C.常書鴻留學期間,在老師的書攤中看到了“敦煌石窟圖錄”,給他以強烈的震撼,回國后便經(jīng)由他的好友推薦,直接招募成員奔赴敦煌進行研究。
D.常書鴻的妻子最終離開了從事敦煌學研究的丈夫,也足以說明敦煌研究既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挑戰(zhàn),又說明這里的研究更需要專業(yè)人士的加入。
E.妻子離開常家后,常書鴻的女兒只能中斷學業(yè)成為家中的支柱,這也說明常書鴻不僅要面對敦煌的困境,還要承受家庭的痛苦。
(2)為什么稱常書鴻為敦煌守護人?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3)敦煌的守護人都曾面臨過哪些困難?請結合文本分析。(6分)
(4)常沙娜也曾輟學在家照顧弟弟,而后來她卻成為專家。請結合文本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她的成長之路的。(8分)
參考答案
12.(1)A 3分,B 2分,E 1分 C“在老師的書攤中”、“直接”不當;D“又說明這里的研究更需要專業(yè)人士的加入”不妥,妻子的離開沒有這一層面的原因;E女兒中斷學業(yè),不單照顧家庭,還能協(xié)助父親臨摹壁畫。
(2)(6分)常書鴻在留學期間的意外發(fā)現(xiàn),使得他對敦煌石窟藝術有了關注;被推薦為國立敦煌研究所籌委會副主任后,帶領成員不辭辛苦開展研究工作,又攜帶家人到敦煌開展研究,經(jīng)過常書鴻與研究所成員不懈的整理、保護,使得敦煌石窟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他去世后,他的骨灰埋在黃土飛揚的敦煌,。所以稱他為“敦煌守護人”(敦煌守護神)。
(3)(6分)敦煌洞窟破損嚴重,難以開展工作;研究人員較少,工作任務繁重;環(huán)境極差,黃土飛揚,路途遙遠;生活條件也是極差的(環(huán)境包含在生活條件中也可以,單獨強調(diào)也可以,答出三個即可)
(4)(8分)一個是受到環(huán)境的熏陶,二是長期從事臨摹繪畫的實踐,三是要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專業(yè)的學習研究,四是要有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從事繪畫設計的教學與研究。
【敦煌守護人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守護人性閱讀訓練試題(附答案)06-22
等閱讀及答案05-20
閱讀選文閱讀及答案10-19
大明湖閱讀以及答案閱讀答案05-22
理性的閱讀閱讀及答案11-16
《母親給出的答案》閱讀答案07-31
《母親給出的答案》閱讀答案05-17
經(jīng)典閱讀題及答案09-11
《飯》閱讀答案08-17
善心閱讀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