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短哲理寓言小故事3則
寓言教會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以下是應屆畢業(yè)生文學網(wǎng)小編帶來的寓言故事,歡迎閱讀!
寓言故事一:買合約
黃楚九是上世紀初上海的商界奇人。
他開了一家中法大藥房,經(jīng)營各種藥品,生意相當好。這一天,他推出一種“安神健腦滋補劑”。為了擴大影響,他利用上海人比較信賴洋貨的心理特點,有意取了一個洋名字,叫“艾羅補腦汁”,還特意在藥瓶上畫了一個洋人頭像,用英文標明,這是美國醫(yī)學博士艾羅。
上海人果然被蒙蔽,紛紛前來購買,在藥店前排起長隊。他賺進大把的鈔票,十分高興。
不料,一個洋人走進藥店,聲稱自己是艾羅博士的兒子,指責他濫用艾羅博士的名字,必須給予賠償。
艾羅博士是黃楚九虛構的,世上并無此人,哪會冒出一個艾羅博士的兒子?
面對這個騙子,黃楚九知道,不能拆穿這個騙子,否則,“艾羅補腦汁”將自毀聲譽,后果十分嚴重。
他想,為什么不把騙子利用一番呢?
于是,黃楚九大擺宴席,請來商界同仁作陪,熱情款待這個假冒的小艾羅。酒足飯飽后,他送給小艾羅1000塊大洋,并請小艾羅寫下一張合約,把“艾羅補腦汁”的專利轉讓出來,由黃楚九獨家經(jīng)營。
合約到手,黃楚九大張旗鼓地宣傳了一番,把“艾羅補腦汁”吹得神乎其神,更把一貫崇洋的上海人,哄得暈頭轉向,人們紛紛前來搶購。
寓言故事二:誰是盲人
由于天生雙目失明,我看不到自己的樣子,只能通過別人的眼睛來塑造自己的形象。遺憾的是,在別人眼里,我的形象似乎更殘缺。
有些人認為既然我看不見,當然也就聽不見。于是經(jīng)常有人扯著嗓門兒和我講話,把每個字都咬得十分清楚;還有人當著我的面兒竊竊私語,認為我聽不到。例如每當我去機場,請機票代理幫我登機時,他(她)總會拿起電話叫服務員,并低聲說:“喂,這兒有位老人需要幫助。”他們不使用“盲人”這個詞,似乎是不想讓我知道這個我以前也許沒有意識到的可怕事實。
還有的人認為,盲人當然能聽到別人講話,只不過自己不會說話。例如當我和妻子出去吃飯時,侍者經(jīng)常會問她:“他想來一杯嗎?”這時我就會搶著回答:“他確實想來一杯。”
但最夸張的例子還要屬我在英國的一次經(jīng)歷,當時我正在牛津大學進修法律。一天我生了病,被送到醫(yī)院里。我坐在輪椅上,被護理員推向X光室。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我是憑聲音判斷的———問護理員:“他叫什么名字?”
“你叫什么?”護理員問我。
“哈羅德·克倫茨。”我回答。
“哈羅德·克倫茨。”他重復道。 “他何時出生?”“1944年11月5日。”我答。
“1944年11月5日。”護理員重復道。
這個過程大約持續(xù)了5分鐘,直到我那圣人般的耐心終于用盡了。“嘿,”我脫口說道,“這簡直太荒唐了。的確,我看不見東西,但你們沒發(fā)現(xiàn)我根本用不著一位翻譯嗎?”
“他說他不需要一位翻譯。”護理員向那位女士報告說。
但最令我痛苦的偏見莫過于由于我失明,人們認為我“無法勝任”工作。先后有40多家律師事務所拒絕了我的求職申請,盡管我的履歷中包括一份哈佛大學的優(yōu)等成績通知單。不停地有人告訴我盲人不能當律師。根本不考慮我的能力,僅僅因為我失明就把我拒之門外,是我遇到的最殘酷的現(xiàn)實。
幸運的是,1976年4月16日美國勞工部頒布法令,規(guī)定殘疾人享有與健康人同等的就業(yè)權利,殘疾人的就業(yè)前景才變得樂觀起來。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雇主們會用當年一個小男孩那樣的眼光來看待身有殘疾的雇員。當時我們一家住在斯卡斯戴爾,我和父親經(jīng)常在后院打籃球。由于我看不到籃板,我倆就制定了游戲規(guī)則:父親站在籃筐下面,他一喊我就向那個方向投籃。
有一天,隔壁一個5歲的男孩帶著他的伙伴來到我家后院。“他是個盲人。”男孩輕聲對朋友說,但我和父親都聽到了。這時父親投籃不中,我也沒有投中。父親再投,他投了個“三不沾”———籃球哪兒也沒碰到。我再投,球碰到了籃圈。“哪一個是盲人?”男孩的朋友問男孩。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當一位工廠經(jīng)理巡視生產(chǎn)線、領班向他介紹工人中有位殘疾人時,經(jīng)理在觀察一會后能夠發(fā)問:“哪一位是殘疾人?”
寓言故事三:斑馬總是斑馬
有這么一則童話,說的是斑馬埃里克在一次逃避獅子的襲擊中,本能地向后一踢,恰好踢中獅子的額頭,獅子應聲倒地,一會兒功夫就命歸西天。于是斑馬群中就流傳著埃里克是上帝派來的保護馬群的天馬。在大家的推崇之下埃里克成了草原上斑馬的領袖,獅子們也知道它們同伙中一名驍將就命喪于它的鐵蹄之下,自然誰都不敢貿(mào)然主動前去找埃里克的麻煩。
一年后,埃里克在幸福安逸中發(fā)福了。龐大的體形配上油光發(fā)亮的毛皮,讓大家一眼就知道這是“馬中之尊”,加上慢悠悠的走路姿態(tài),十足的領袖身份。
一天,一頭從外地流浪到此的獅子,見到斑馬群早已垂涎三尺。它決定用擇其弱者一口定乾坤的捕食原則。主意已定,它搜覓了一下斑馬群,見弱者不少,但不是骨瘦如柴,就是小如羔羊,實在不值得填自己的獅口。正猶豫不決時,它的眼睛突然一亮,一匹體態(tài)臃腫、油光發(fā)亮,走路勝似閑庭信步的斑馬鉆進它的視野。憑它的斷定,這匹馬雖不年邁,但絕對沒有奔跑力。想到這里,這頭流浪獅子喜自心出,于是一縱身向那匹它看好的斑馬襲去。埃里克也已發(fā)現(xiàn)這頭獅子向它襲來,除了加快速度奪路逃竄之外,還使出它曾經(jīng)踢死一頭獅子的歷史經(jīng)驗,抬后腿頻頻向獅子踢去,可這頭獅子狡猾地一偏頭躲過去了,并趁斑馬放慢了速度之際,一口咬斷了它的喉管。眾斑馬見它們的領袖被一頭很一般的獅子未費多大力氣地捕獲了,個個停止奔跑瞪起驚奇的眼睛。
草原上斑馬領袖埃里克成了一頭很一般獅子的口中美味,作為低等動物的斑馬,未必能找出真正的癥結所在,但作為高等動物的人來說,再找不出癥結所在可能就是笑話了。作為斑馬埃里克一蹄踢死一頭獅子是大家無需爭辯的事實,應當算是絕妙無比的成功,但也得承認,埃里克那次絕妙的成功是偶然所得,并非必然結果。假如埃里克比較聰明的話,既然大家推崇自己當了領袖,就要以此為開始,苦練奔跑能力和求生技巧,而絕不能不自量力地貪圖安逸,自高自傲。
編者按:
斑馬總是斑馬,經(jīng)不起一丁點兒的尊貴誘惑,自己幼稚地養(yǎng)肥了膘,用生命早早地填飽了獅子的肚子。但斑馬埃里克的悲慘結局卻給作為人類的我們豎起了很好的參考標桿。它從反面告訴人們:一次偶爾的絕妙成功算不了什么,真能耐,真本事還得靠自己在生存的過程中,不間斷地總結經(jīng)驗,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這樣才能夯實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不然的話,一次偶爾的絕妙成功一定會導致自己永遠的失敗。
【簡短哲理寓言小故事】相關文章:
寓言哲理小故事07-03
寓言哲理小故事及感悟10-27
必讀哲理寓言小故事07-02
簡短勵志寓言小故事08-21
人生哲理寓言小故事09-26
寓言小故事 關于管理的寓言小故事04-13
兒童簡短寓言小故事50個06-08
寓言小故事06-15
精選寓言小故事10-09
寓言小故事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