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兩則課件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準備好課件,有趣的課件,使得課堂不再枯燥無味。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課件起輔助教學的作用,快來參考課件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兩則課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言文兩則課件 1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
“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xiàn)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⑴誰學下棋?
⑵怎么學下棋?
⑶學得結果怎么樣?
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lián)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中的經(jīng)歷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qū)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戰(zhàn)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
⑴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
⑵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們?yōu)槭裁礌庌q?
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
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⑴理解課題,提出問題。
⑵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⑶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⑷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⑸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⑴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①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②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⑵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①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②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③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xiàn)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jù)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譯文如下:孔子到東方去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⑴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⑵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
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jù)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jù)形狀大小來判斷的。
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jù)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jù)溫度來判斷的。
⑶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⑷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
(引導學生積極發(fā)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
①遠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
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xiàn)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
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
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jīng)隹欤恢形纾柕臒岫日丈涞降孛嫔希愿械綗帷?/p>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⑴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
⑵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⑴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學生分組表演故事。
⑶學生背誦課文。
文言文兩則課件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握相關的文言字詞,翻譯并背誦課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疏通文意以學生運用輔導資料自己把握課文與教師點撥相結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字詞以及背誦課文。
難點: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誦法、講授法、自主合作與探究法。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根據(jù)作者簡介導入文章。
2、新課講授:誦讀課文,分組對課文進行翻譯,講解課文。
3、鞏固練習:通過問題,鞏固學生對這篇課文的了解。
4、 小結作業(yè):
小結:閱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者而從制,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好的,今天的課程就告一段落。
我們的課后作業(yè)是:借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盡量做到語言優(yōu)美。
講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是《陋室銘》。上課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劉禹錫。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播放幻燈片)
他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這篇名文流傳說是被“氣”出來的。劉禹錫熱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失敗后被貶到和州當刺史。按規(guī)定,他應得到三間三廂的房子。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故意刁難。僅半年,連搬三次家,最后一次,竟搬到了城中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劉禹錫想,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氣得知縣啞口無言,《陋室銘》由此產(chǎn)生。
(二)新課講授:
師:教學千法讀為本,學習文言文,誦讀尤為重要。首先請同學們自由地誦讀全文。一要讀準確,二要讀出節(jié)奏,三要讀出感情。
師:下面聽老師再誦讀一遍,然后4人一個小組,一邊讀課文一邊根據(jù)課文注解疏通文意;(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師: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下這篇文章里的字詞和一些特殊用法。
1、在(zài):在于,動詞。
2、名(míng):出名,著名,文中指因……而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3、靈(líng):名詞用作動詞,有靈氣。
4、斯是陋室(lòu shì):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斯:這。是:表示判斷。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惟:猶“以”,強調原因。吾:我,這里是指住屋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的痕跡蔓到臺階,蒼翠碧綠;青草的顏色映入竹簾,一片青蔥。
7、鴻儒(hóng rú):即大學問家,這里指學識淵博的學者。鴻:大。
8、白丁:本義指平民,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
9、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里指彈奏(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0、金經(jīng):古代用泥金書寫的佛經(jīng),這里泛指佛道經(jīng)籍。
11、絲竹: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12、之: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3、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14、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15、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16、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17、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全句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呢?
師:現(xiàn)在,老師會挑選幾位同學來翻譯這篇課文。很好,同學們翻譯的都很棒。
(三)鞏固練習:
師: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短文,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鮮明,構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流傳百世,顯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哪兩個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
師: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品性是什么樣的?
師:高潔傲岸,安貧樂道。剛才還有同學引用了前篇課文里的:出淤泥而不染。非常好。
4、作者的這種通過對陋室的描繪而表達志向的寫法叫做什么?
師:托物言志。之前我們學過的很多文章都采用了這種寫法。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閱讀古人的作品,要擇其善者而從制,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xiàn)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好的,今天的課程就告一段落。
我們的課后作業(yè)是:借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盡量做到語言優(yōu)美。
文言文兩則課件 3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到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2.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穿越時空去與一位古代的偉人對話,他就是孟子。誰能說說你對孟子的了解。(生舉手答)今天我們一同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
(板書課題:學弈)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你們知道“學弈”是干什么嗎?(學下圍棋)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對,看注釋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有疑問的地方可在書上做記號。
2.指名讀課文,師相機正音。
3.課件出示本課易讀錯的字詞,學生齊讀。(誨、惟、鴻鵠、弓繳、弗、矣、與,強調“為”是個多音字)
4.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分小組自學,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
2.理解句意。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國下圍棋最好的人。)
(2)使弈秋誨二人弈。(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3)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誨。)
四、品文明理,提升感悟
1.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呢?
(第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而第二個人在學習時卻三心二意,所以結果不同。)
2.請同學們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任何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
3.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五、指導背誦
1.讓學生根據(jù)課件出示的停頓提示,反復誦讀。
2.教師引導學生先將課文分層次,然后根據(jù)提示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講述一個關于孔子的小故事。
2.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讓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3.老師出示孔子的畫像課件,并簡單介紹孔子。
孔子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博學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1.請同學試讀,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字,請圈出來,與同桌交流。
2.指名同學分小節(jié)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錯的'語句。
3.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語速、語氣)
4.全班放聲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義
1.舉日——“象”的觀照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請隨著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太陽的樣子。
早晨,太陽慢慢地出來了,圓圓的,紅紅的,大大的;中午,太陽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圓圓的,小小的,亮亮的。看到了嗎?
(2)請你們回憶一下課文中的詞語,選擇兩個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太陽的樣子,一個形容早晨的太陽,一個形容中午的太陽。然后,把這兩個詞語默寫到本子上。(板書:車蓋盤盂)
(3)請大家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提示,繼續(xù)想象太陽。
師設置情境: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會有什么感覺?中午,太陽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強烈的陽光下,你的身體熱起來了,不斷地熱著,不斷地熱著,都快熱得受不了了。感覺到了嗎?那么,也像剛才那樣,從課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形容你對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早上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中午太陽的感覺。請把這兩個詞語默寫到本子上。(板書:滄滄涼涼探湯)
(4)理解“滄滄涼涼”“探湯”
(5)齊讀詞語。
2.擇日——“理”的尋思
引導學生探究“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每組詞語之間的關系。
(1)師:大家注意看,我在這兩個詞語之間畫一條線,在那兩個詞語之間也畫了一條線(板書: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畫?這里有些什么名堂?學生自由舉手回答。
(2)教師引讀相關語句,指導學生讀出“一大一小,一冷一熱”的感覺。最后學生齊讀。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3.辯日——“趣”的體驗
(1)師:一個說早上近中午遠,一個說早上遠中午近。兩小兒各說各的觀點,各說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誰也不肯善罷甘休。用書中的一個詞來說,就叫——(辯斗)
(2)理解“辯斗”(辯論,爭論)
(3)請同學們找出兩小兒“辯斗”的句子,同桌之間分好角色,然后大聲朗讀兩小兒的辯斗。(同桌之間分角色朗讀“辯斗”,教師巡視傾聽。)
(4)師提示“辯斗”語氣、神態(tài)、動作要逼真。可在原文語句前創(chuàng)造性地加上“此言差矣”“非也”等反駁的言辭,還可以賦予兩小兒動作,盡量還原兩小兒激烈“辯斗”的場景。
4.決日——“知”的分享
(1)師:他們爭執(zhí)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不能決也)(生回答,師板書)
(2)通過用“決”組詞的方式理解“決”在文中的意思。
(3)學生自由舉手表演“問孔子”的情景。
(4)師創(chuàng)設“解疑”情境1:那依你之見,是日始出時去人遠,還是日中時去人遠呢?請小先生不吝賜教。
(5)師創(chuàng)設“解疑”情境2: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又是為什么呢?哪位高人愿意指點迷津?
5.悟日——“智”的啟迪
(1)師: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是一個科學常識,并不太難。但擱在兩千多年前,卻是一個難題。不但難倒了兩個愛思考、愛辯斗的小兒,也難倒了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
(2)齊讀最后一段。(板書:知)這里的“知”怎么理解?“孰為汝多知乎?”用現(xiàn)在的話怎么說?
(3)師: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請你寫一寫。可以用白話文來寫,那就用“孔子說”開頭;如果你對文言文感興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
四、通讀課文,領悟道理
老師小結:《兩小兒辯日》是一則生動的民間故事。采用“問答式”的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并闡明道理。作者將抽象的自然現(xiàn)象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講述出來,讓人感受到了兩小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聰明機智、天真可愛的形象,也體會到了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
[教學板書]
14.文言文二則
學弈
一人專心致志
另一人思鴻鵠將至
結果:雖與之俱學 弗若之矣
道理:做事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
兩小兒辯日
日初出日中
一兒近(大)遠(小)
另一兒遠(涼)近(熱)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學反思]
在《學弈》一文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讀通并理解課文之后,我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中的兩位年輕人學習的結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導致結果不一致的原因。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由于文章內容并不難懂,學生都說得很好。
在《兩小兒辯日》一文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解疑”的情境,極大限度地發(fā)掘了學生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答疑難的能力,創(chuàng)造了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但不足之處在于沒有讓學生多朗讀課文,今后再教授文言文時,還是會多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文意。
文言文兩則課件 4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7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曝”、“湯”,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釋,結合資料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伯牙鼓琴》故事。
4.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特點,懂得關注生活、真誠待人。
【教學重點】
1.學生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把握整個故事情節(jié)。
2.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故事。
【教學難點】
1.品味語言,明確“知音”的真正內涵,且能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2.抓住關鍵句子,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7個生字,熟讀文言文。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課文內容。(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tài)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伯牙鼓琴圖》。
同學們,我們看圖畫中左邊這位正聚精會神挑指彈琴,有奴仆侍奉左右,一看則知他必是俞伯牙了,而右邊這位身著粗布大衣,拈須靜聽,滿臉沉醉的必是鐘子期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讓這二人如此醉心的音樂是什么嗎?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課文《伯牙善鼓琴》去細細聆聽吧!
二、相關資料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nóng)、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主要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 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善哉 巍巍乎 絕弦 錦囊玉軸 曝曬 謬矣
(重點指導生字 “哉”為平舌音;“軸”為翹舌音。)
(2)學習多音字:曝(pù bào)
練 ①讀句子,找發(fā)現(xiàn)。
今天中央電視臺曝光了一家違法煉油的黑作坊。
②讀一讀:烈日曝(pù)曬下的她,那張臉早已黑紅黑紅的了,卻仍然要尋找最佳拍攝角度,生怕曝(bào)光。
(3)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伯牙鼓琴》文章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書戴嵩畫牛》講杜處士曬著名畫家戴嵩的畫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
四、學習“會寫字”
哉 巍 弦 軸 錦 曝 矣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軸、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巍”上下結構,上小下大。“哉”半包圍結構。)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半包圍結構的字“哉”和左右結構的字“曝”,學生練寫。
哉:半包圍結構,土字扁寬、下橫要長,斜鉤在下橫的靠右位置、要長、右上角有一點。
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邊日字要窄小、右上邊日字要扁窄,中間是個共,下邊與水字不同。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學習《伯牙鼓琴》
(一)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學生先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翻譯,畫出文中遇到的自己不理解的重點字、詞或短句,提出并在班上解答。(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發(fā)揮學生互幫互助的學習方法)。
2.教師再出示文中重點字詞,請學生解答。(出示課件,并將重點字詞以紅字突出)
3.以四人為一小組,合作討論翻譯,小組長做好記錄。
4.抽查兩個小組班上翻譯,再出示譯文參考。
(二)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1.再次齊讀課文,思考文章中有一個詞說明了俞伯牙和鐘子期在音樂上均有造詣的是哪個字,這個字出現(xiàn)在文中哪一句?
生:善(擅長、善于)。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俞伯牙善于彈琴,并且琴藝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現(xiàn)在哪里呢?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生:他能通過琴聲把自己心里想的東西表達出來。
3.那么樵夫鐘子期“善聽”,又表現(xiàn)在哪里呢?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生: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琴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4.那么文中的哪些句子直接道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呢?
生: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5.“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其中的“念”與文中哪個字意思相同,具體是什么意思呢?
生:“志”,意思都是意念,想。
師:是的,這句話就是說伯牙的所志所念所想,鐘子期都能領會。那么鐘子期是通過什么領會的呢?
生:琴聲。
師:對,是琴聲,那他究竟從琴聲中聽到了什么呢?同學們請看(出示圖片——泰山)
老師引讀: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誰能告訴老師泰山有什么涵義嗎?
生:志向,抱負。
師:非常好!是的,高山是志向的象征,大家還記得那首詩吧,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師:子期從高山中聽到了伯牙的志向,又從流水中聽到了什么呢?我們來看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江河是指胸懷。
師:非常好,江河是“洋洋”的,盛大的寬廣的,如同一個人的胸懷,這讓我們不禁想到那個東臨碣石的英雄曹操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感嘆:
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師:這是多么寬廣的心胸!而俞伯牙隱藏在琴聲里的心意就這樣被鐘子期心領神會,大家說他們是不是知音?你認為什么是知音呢?同桌討論一下。
明確: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小結:“朋友滿天下,知音無一人”,俞伯牙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知音鐘子期,也正是如此,那一曲高山流水才得以流傳千古。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出示《伯牙絕弦》最后一段: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俞伯牙失去知音鐘子期的悲痛心情,感悟世上知音的難得。
2.出示伯牙在鐘子期碑前留下的短歌,引導學生朗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3.了解文章出處《列子》一書;
4.讀一讀與“知音”有關的古詩句(出示課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六、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讀熟了課文,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并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學完《伯牙鼓琴》,讓我們知道了《伯牙鼓琴》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贊揚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表達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時還向我們展現(xiàn)了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通過學習感受到伯牙與子期間的真摯情誼,明白“知音”的真正涵義,樹立正確友情觀。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下面我們復習一下這些詞語,請同學們來看看,這些詞語你都會讀嗎?
鼓琴善哉巍巍乎志在流水湯湯破琴絕弦
終身錦囊玉軸曝曬
2.昨天我們掌握了生字,學習了課文《伯牙鼓琴》。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文言文第二則《書戴嵩畫牛》。
下面我們復習一下這些詞語,請同學們來看看,這些詞語你都會讀嗎?
鼓琴善哉巍巍乎志在流水湯湯破琴絕弦
終身錦囊玉軸曝曬
二、學習《書戴嵩畫牛》
(一)小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組學習要求。
(1)小組內合作對照注釋,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
(2)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讀邊在難懂的字詞旁邊做注釋。
(3)小組內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
2.小組內交流字詞句的含義。
3.呈現(xiàn)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
預設1:“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中“好”的意思。
師:“好”這里讀hào,是喜愛的意思。
預設2:“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中的“尤所愛”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師:“尤所愛”是“尤其珍愛”的意思。通過這個詞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
預設3:“一日曝書畫”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師:“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曬太陽。
4.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借助課文注釋,小組內合作,試著翻譯全文。
小組成員匯報,師適時出示: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jīng)常隨身帶著。
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畫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設計意圖】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學生在組內解決疑難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呈現(xiàn)組內“不能理解的.問題”,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解釋全文的意思,就變得容易多了。
(二)練講故事,言語實踐。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意思。指名說,教師隨時補充。
2.小組內練講故事。
3.班內展示。請兩名同學上臺講,提出要求,盡量變成自己的話說出來,加上動作和表情。
【設計意圖】講故事是學生對文本言語再現(xiàn)的過程,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了解文言文大意”的目標就落到了實處。
(三)精讀課文,感受人物
1.默讀課文,思考: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見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發(fā)言。
師出示課件呈現(xiàn)戴嵩《牛》圖,并適時呈現(xiàn):
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
2.處士面對牧童的話有什么表現(xiàn)?由此可見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指名發(fā)言。
師適時出示:
表現(xiàn):處士笑而然之。
可見處士是一個敢于應戰(zhàn)、樂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方法指導: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獲得深刻的印象。
運用:結合鍾子期的語言,走進人物內心,想象的畫面,體會音律美。讀一讀《書戴嵩畫牛》牧童的評價畫作的語言,想象場景。
3.帶著感情朗讀,讀出牧童的語氣。
全班齊讀: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繼續(xù)重視對文本的研讀,著重對短文中的兩個關鍵人物進行評價。尤其讓學生通過讀牧童的話,感受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此環(huán)節(jié)也為進一步探究文本蘊含的道理做好了鋪墊。
(四)再讀課文,領悟主題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師適時呈現(xiàn):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課文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4.師:課文學到這里,誰能試著說說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
這篇文言文通過講述一個牧童指出大畫家戴嵩的《牛》畫得有錯誤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的道理。同時也告誡人們要因事求人,不要做憑空想象的外行人。
【設計意圖】
課文簡短精悍,但卻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回味無窮的故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問題做牽引,激發(fā)學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內涵,教師的點撥引領,不僅讓學生層層深入,更體會到了短文蘊含的深刻道理,最后在此基礎上概括主題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學習寫作方法
1.學一法:運用通感寫感受
通感就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也就是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2.舉一例:
本文“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說像大山一樣高峻,心目中有泰山的形象;“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時,耳中既有流水聲,眼中也有流水形,所以在以聲寫聲時兼有以聲喚起流水形的感覺。
3.練一練:反復誦讀后,我們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參考: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你笑得真甜!(笑聲是聽覺印象,笑的樣子是視覺印象,而“甜”是味覺印象。)
四、當堂檢測(選做)
本課推薦閱讀《兩小兒辯日》《“知音”馬思聰》。
板書設計(略)
課后反思
《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是第七單元的兩篇文言文。在閱讀和理解方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人曾說: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對話的一個過程。現(xiàn)將反思總結歸納如下:
一、老師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
老師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備課,這是教學之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越是充分,課堂教學就越是精彩。一堂精彩的課,老師的精心準備,老師與文本的充分對話,老師對文本的獨到理解是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二、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最主要的是就是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了解文本,形成他們對文本的獨到理解和認識。在這一堂課中,老師幾次設計了學生“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先是初讀,大致熟悉一下文言文,讓他們說說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時的感受。學生的回答不盡相同,但老師卻抓住對他們有利的一面進行引導,告訴他們文言文其實很有意思,學起來會很容易,很有趣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是讓學生邊讀邊理解,接下來老師告訴他們讀文言文的方法,應該如何斷句,應該怎么讀出輕重緩急來,師進行范讀,甚至領讀。最后讓學生模仿讀,學著讀。一堂課下來,學生從不會讀,讀不好,到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正是他們與文本有了充分對話的有力證明。
三、老師與學生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促進手段
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力求和學生進行最簡潔,最有效的課堂對話。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經(jīng)過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他應該是對“課堂生成資源”具有極強的敏銳度,充分利用課堂上現(xiàn)有的“生成資源”來進行教學,語文課堂更容易出彩。本堂課中,有一個學生忘記了鐘子期的名字,在回答問題時說了一句“那個姓鐘的人”,引得學生哄堂大笑。老師就緊緊抓住了這一“生成資源”,相機提問:“是啊,鐘子期確實是姓鐘,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伯牙姓什么呢?”結果,充分預習了課文,收集了相關資料的同學都知道了正確答案“伯牙叫俞伯牙,姓俞。”,而另一部分同學則回答“姓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對這一課外知識也加強了記憶。
閱讀教學中,只要緊緊抓住老師、學生與文本三者之間的充分對話,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生氣勃勃,活力無限!
文言文兩則課件 5
【教材分析】
《學奕》是一篇敘述知理的文言文,出自《孟子告子》,講的是圍棋大師弈秋教兩個學生學下圍棋,因2個學生學習的心態(tài)不一樣,二人學習成果也迥然不同不同類型的小故事。告訴人們,并不是學生的智商之別,反而是后面一種不自覺學習,三心二意,當然學不好專業(yè)知識。小故事勸誡大家學習要全神貫注,不可以三心二意這個道理。課文內容詞章凝煉,意義深刻,是孔子的傳奇世界名篇。
《兩小兒辯日》出自《列子湯問》。說的孟子遇上兩個小朋友在爭執(zhí),憑著自己的判斷力,一個覺得太陽光在早上離人近,一個覺得太陽光在下午離人近,因此,各持一端,各執(zhí)一詞,哪怕是孟子那樣博學的人也無法進行判斷。這篇故事展現(xiàn)了兩小兒善于發(fā)現(xiàn)、講話合情合理和孟子求真務實的心態(tài);也說明了宇宙無限,專業(yè)知識無限,再博學的人也會有一定的不知道,思考是永無止境的。
【教學分析】
《文言文兩則》是小學生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文章,都是中小學生第三次觸碰古文。雖然學生們之前接觸到了兩篇古文,對文言文的語言風格、學習的方法已經(jīng)有了觸碰和認識,但前兩篇對比文中而言較為粗淺。由于古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對比,在詞句、句型等多個方面區(qū)別比較大,因而能不能準確地斷句,流利地誦讀,是最先遇到的問題。從理解課文具體內容方面看,課文內容寫下的事兒和在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難理解,難題是使學生搞明白每句的意味。僅有句子的意思搞懂了,才可以準確地斷句子把語句讀通暢。
【課程目標】
1、學習培訓對比注解,依靠專業(yè)書籍輸通課文內容,掌握故事情節(jié),把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式。并且能夠用自己的話說故事。
2、恰當、流暢、有情感地閱讀課文,背誦英文課文,節(jié)奏感間斷恰當、注重聲情并茂。
3、了解關鍵句子,可以從文章中理解大道理。
4、對古文造成一定興趣愛好,并試著在課余讀一些古文。
【教學重難點】
恰當、流暢、有情感地閱讀課文,背誦英文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生們依據(jù)注解了解教材內容,搞明白每句的意味。
【教法學法】
范讀示范法、朗讀指導法、點拔研究法、情景教學法。
【課前準備】
1、老師提前準備多媒體系統(tǒng)。
2、學生們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2學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讀“模塊前言”。
1、掌握模塊學習要點。
2、提醒學年學習要點。
二、介紹孔子,新課導入。
1、提供至理名言,指名道姓誦讀。
“沒有規(guī)矩,何以成方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問:大家都知道這種語句源于哪里嗎?(《孟子》)
我對孔子此人究竟有哪些掌握?(學生們溝通交流、老師填補。)
2、這堂課讓我們來學習培訓孔子的一篇經(jīng)典佳作——《學弈》。(板書設計課題研究)
“弈”字是什么意思?“學弈”呢?
三、范讀推動,第一次認知。
1、自讀課文。規(guī)定: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對某些難度系數(shù)的語句,對比譯文翻譯多閱讀幾次。與此同時標出難理解的詞語,在對應的地區(qū)標出來注解或標記。
2、處理生字。
ì hóng hú zhuó fú ǐ
學奕鴻鵠弓繳弗若之矣
3、老師范讀。規(guī)定:邊聽邊想教師在校這篇古文時和平常讀文章有什么區(qū)別?教師讀書的跟你們讀書的有什么區(qū)別?
匯總:教師讀書的速率較慢;在句子中的間斷較多;讀取了不一樣句型的口氣。
4、引導學生閱讀課文。
根據(jù)指名道姓讀、賽讀、大聲朗讀等。形式多樣的練讀,處理學生們學習文言文難度系數(shù)通暢的難題。
四、細讀研究,了解文章內容。
1、學生們對比文尾注解,自身試著搞懂每句的意味,了解整個故事具體內容。
2、提出問題,探討處理。
如:“之”在各個語句中的意思不一樣;“雖與此俱學,弗若之矣”代表什么意思?這話里的“之”就是指哪個人?“弗若”,比不上;“看作是其智弗若與”,在這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那樣等。
3、學生們對比注解,解讀自己對于原文中句子的認知,老師立即解讀學生們了解里的難題。
4、同座互說故事具體內容。
五、再讀文章,感受大道理。
1、請大家再度用心讀文章,想一想2個人各是如何學下棋的?
“其一人全神貫注,惟弈秋謂之聽”(其中一個人全神貫注,就聽弈秋的教育,專注力十分集中化,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認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盡管在聽起來,但是他內心總是以為有白天鵝要飛來,想拿弓弩去射它,學習的時候精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很結果怎么樣?
“雖與此俱學,弗若之矣”(盡管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很比不上前一個)。
3、學習結論不一樣是智商的問題嗎?這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培訓、辦事務必全神貫注,不能三心二意。)
六、再讀文章,匯總學法用法。
1、隨意讀文章,嘗試記誦。
2、想一想我們都是如何學習這篇課文內容?
匯總:多誦讀----看注解----懂句意----釋全篇----明大道理
七、工作商場。
自己挑選其二、
1、抄錄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小組合作、分人物角色演出課本劇劇本。
3、選譯“拔苗助長”、“刻舟求劍”、“欺騙自己”、“鷸蚌相爭”等通俗易懂、小故事度高的文言文成語典故,并試著用學習過的方式學習培訓。
板書:
學弈
一人全神貫注學業(yè)有成
一人三心二意一無所獲
第二課時
一、賞讀名言,激趣導進。
1、提供孟子名言:“三人行,必的我?guī)熝伞!薄爸疄橹恢獮椴恢侵病!?/p>
大家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孟子)
2、學生們展現(xiàn)收集的相關孔子的資料。
孔子名丘,山東曲阜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家、思想家。孟子教完的徒弟有三千多人,在其中智者七十二人,可以說知識淵博,可他也曾被難倒過,你想不想知道這是誰,用什么樣的問題將他難住?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培訓第一課里的.第二則古文。
3、板書設計課題研究,大聲朗讀課題研究。
二、整理學法用法,通過自學課文內容。
1、隨意讀文章,憑著自己的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我們都是如何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多讀文章;
二需要結合注解了解句意;
三要將句意串聯(lián)起來了解全篇;
四要明白一個道理或詩意。
3、學生們通過自學課文內容。
三、鼓勵檢測,溝通交流感受。
提供考試題,各工作組競答積分兌換,評選優(yōu)異小組合作學習。
1、回應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游:其:為:也:如:此:乎:始出:小孩:
2、溝通交流共議。
①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東游:往東暑假游學。辯斗:爭辯,爭執(zhí)。
大概的意思是:有一天,孟子到中國東方暑假游學,見到2個小孩為什么事兒爭論萬分,便問是怎么回事。師詢問:有關這話,你還是明白什么?
預置生答:全篇總起句,闡述了起因。登場角色有三個:孟子和兩個小朋友
孟子謙虛,敏而好學;兩小兒的爭辯非常精彩,連孟子都深深吸引。
具體指導誦讀:你想怎樣讀這話?指兩生讀,點評,略讀。
②一兒曰:我早已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里時近也。
以:覺得。去:離。日中:下午。
大概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說:我覺得太陽光剛出來情況下離人近,到了中午情況下遠。一個孩子覺得太陽光剛出來情況下離人遠,而中午時近。
推動學生們梳理2個小孩的立場。
板書設計:
日始出日中
一兒近遠
一兒遠近
③一兒曰:日來源大如引擎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以近者大而遠者小乎?
一兒曰:日來源茫茫遠走高飛,以及日中則如探湯,此不以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及:到。
盤盂:盛物品使用的容器。
為:緣故。
探湯:手伸進開水里。
梳理兩個小朋友各自原因,老師健全板書設計:
日始出日中
一兒近(大:如引擎蓋)遠(小:盤盂)
一兒遠(冷:茫茫遠走高飛)近(熱:如探湯)
她們主要從什么角度講的?(視覺覺得)一個覺得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覺得升出時離人遠。相同的事情太陽光,兩個小朋友從不同角度看,總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來看,看事物方向不同,所獲得的結論也就不一樣。
④孟子不可以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分辨。
孰:誰。
汝:你。
知:專業(yè)知識。
整句的意味說,孟子不可以分辨,兩個小朋友笑了笑:誰說你的專業(yè)知識多呀?
師:孟子被尊為圣賢,是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學家,品牌形象何等又高又大,但是應對2個小孩關于太陽近遠的爭辯,居然不可以決也。有何感想這種情況?(從“兩千年前,大眾的科學合理不夠比較發(fā)達,針對宇宙空間的實踐探索不夠深層次,不清楚事出有因。”“學習培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便是博學多識與孟子,也一定擁有自己不知道的基礎知識。)
四、再讀文章,感受大道理。
1、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取文言文風韻。
2、根據(jù)這篇文言文課程的學習,你明白什么?(兩小兒善于發(fā)現(xiàn),講話合情合理。孟子嚴于律已,求真務實的心態(tài)。看待事物的方向不同,所獲得的結論就不一樣。宇宙無限,專業(yè)知識無限,學海無涯這個道理。)
五、工作商場。(自己挑選三項進行)
1、訓練有情感背誦英文課文。
2、你贊成哪一個小孩的立場,請你用科技知識表明你的觀點。課下查一查相關信息吧。
3、以表演方式復述課文具體內容,看哪組了解的好
4、推薦幾篇古文通過自學,《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等。
板書: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日中
一兒近(大:如引擎蓋)遠(小:盤盂)一兒遠(冷:茫茫遠走高飛)近(熱:如探湯)
【文言文兩則課件】相關文章:
《文言文兩則》說課稿11-27
《文言文兩則》課文04-20
日記兩則課件設計(精選8篇)07-13
文言文兩則教學雜談09-24
文言文兩則原文及翻譯08-06
文言文兩則翻譯和原文11-24
世說新語兩則文言文及翻譯04-20
《文言文兩則》的中心思想04-13
《文言文兩則》教學設計(3篇)04-05
兩則與“賞荷”有關的文言文 閱讀答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