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州畫像記文言文閱讀
張益州①畫像記 蘇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邊軍夜呼,野無居人。妖言流聞,京師震驚。萬命擇帥,天子曰:“毋養(yǎng)亂,毋助變,眾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雖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親辭。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凈眾寺,公不能禁。
眉陽蘇洵言于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dāng)磯嬘诘亍N枏埞沧谄渑裕伾蛔儯炱鸲<日腿欢耍瑹o矜容。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爾繄③以生,惟爾父母。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變,于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于盜賊,故每每大亂。夫約之以禮,驅(qū)之以法,惟蜀人為易。至于急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吾以齊魯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齊魯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齊民⑤,吾不忍為也’。嗚呼!愛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見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蘇洵又曰:“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yè)在史官,無以像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則何事于斯,雖然,于我心有不釋焉。今夫平居聞一善,必問其人之姓名,與其鄰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長短大小美惡之狀。甚者,或詰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見其為人,而史官亦書之于其傳。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則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觀之,像亦不為無助。”蘇洵無以詰,遂為之記。
(選自《古文觀止》,有刪節(jié))
[注]①張益州:古人往往稱官吏,張方平為益州太守,故稱“張益州”。②朔:農(nóng)歷每月初一日。③繄:yi,猶“實”。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這里代指嚴(yán)刑竣法。⑤齊民:齊等的民眾,指無辜的善良百姓。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威劫齊民 劫:搶劫,掠奪
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長久,久遠(yuǎn)
C.重足屏息之民 息:氣息,出氣
D.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 繩:管束,處置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 ②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
B.①孰為能處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 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樂也
C.①以威劫齊民,吾不忍為也 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D.①又不可以武竟故王之不王 ②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益州治蜀,反對施行嚴(yán)刑竣法。他認(rèn)為,施行嚴(yán)刑竣法只會使百姓淪為與盜賊為伍,釀成大亂;反之,用禮義、法律來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認(rèn)為,愛惜蜀人如此深切,對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張公之前,自己還未曾見過;即使不用畫像,張公的恩情也會世世代代記在蜀人的心中。
C.張益州是“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撫辦法寬政愛民,使之安居樂業(yè),博得人心。
D.張益州在蜀地發(fā)生禍亂,“京師震驚”之際,臨危受命,趕赴蜀地。由于措施得當(dāng),禍亂很快被平息,“蜀人相慶如他日”,從此,蜀地相安無事。
11.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4分)
譯文:
(2)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3分)
譯文:
(3)夫約之以禮,驅(qū)之以法,惟蜀人為易。至于急而生變,雖齊魯亦然。(3分)
譯文:
(四)
8.A 劫:脅迫、威逼。
9.B 其:均為第三人稱代詞活用為第一人稱詞。我,自己,A 而:連詞,表并列,無實義;連詞,表轉(zhuǎn)折,卻。C 為:動詞,做、干;語氣詞,呢D 以:介詞,用;連詞,表順承,相當(dāng)于“而”。
10.D “蜀地發(fā)生禍亂”“禍亂很快被平息”不合文章內(nèi)容。
11.(10分)(1)有禍亂的'苗子,沒有禍亂的表現(xiàn),這叫做將要發(fā)生禍亂。禍亂將發(fā)未發(fā)之際最難治理;既不能因為有禍亂苗子而操之過急,也不能因為還沒有形成禍亂而放松警惕。(“是”“以”“弛”各1分,句意1分,計4分)
(2)扶正以后,從容退坐,沒有一點驕矜自得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孜孜不倦,這就是你們的張公。(“牧”“東”各1分,句意1分,計3分)
(3)(倘若)用禮義來約束他們,用法律來差使他們,(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被逼急而發(fā)生變亂,即使是齊魯?shù)陌傩找矔绱耍ㄟ@樣)的。(“約之以禮”句式1分,“然”1分,句意1分,計3分)
【參考譯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一帶有人傳說,有敵寇將要侵犯邊界,駐邊軍士夜里驚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謠言流傳開來,京城上下大為震動恐懼;朝廷正準(zhǔn)備命令選派將帥,天子說:“不要(麻痹大意)釀成禍亂,也不要(操之過急)助成事變;雖然各種議論一齊興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會釀成,事變卻會從內(nèi)部興起;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決。只需要我的一二個大臣(去妥善處理),誰能夠處理好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撫我的軍隊。”于是眾人推薦說:“張方平就是這樣的人。”天子說:“對!”張公以侍奉雙親為由推辭,未獲批準(zhǔn),于是就動身出發(fā),冬季十一月到達(dá)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駐軍回去。撤除守備,派人對郡縣長官說:“敵冠來了由我負(fù)責(zé),不必勞苦你們了。”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樣慶賀新春,于是一直相安無事,再過一年,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把張公的像安在凈眾寺里,張公沒能禁止得住。
眉陽人蘇洵向眾人說道:“禍亂沒有發(fā)生,這是容易治理的;禍亂已成,這也容易治理;有的禍亂苗子,沒有禍亂的表現(xiàn),這叫做將要發(fā)生禍亂,禍亂將發(fā)未發(fā)之際最難治理。既不能因為有禍亂苗子而操之過急,又不能因為還沒有形成禍亂而放松警惕,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勢,就像器物雖已傾斜,但還沒有倒地。只有你們的張公,卻能在它旁邊安坐,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從容退坐,沒有一點驕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孜孜不倦,這就是你們的張公。你們是因了這張公而得生,他就是你們的父母。再者張公曾對我說道:‘老百姓沒有不變的性情,只是上司如何對待他們,人們都說,蜀地人經(jīng)常發(fā)生變亂;所以上司就用對待盜賊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用管束盜賊的刑法去管束他們,對于本來已經(jīng)戰(zhàn)戰(zhàn)兢兢,連大氣也不敢出的百姓,卻用殘酷的刑法去號令他們,于是百姓才忍心不顧自己這父母妻兒所依靠的身軀,而淪為與盜賊為伍,所以常常發(fā)生大亂,倘若以禮義來約束他們,用法律來差使他們,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們而發(fā)生變亂,那么即使是齊魯?shù)陌傩找矔绱说摹N矣脤ΥR魯平民,我是不愿干的。’啊,愛惜蜀人如此深切,對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張公之前,我還未曾見過。”大家聽了,一齊都拜了拜,叩頭說:“是這樣的。”
蘇洵又說:“張公的恩情,記在你們心中;你們死了,記在你們子孫心里。他們的功勞業(yè)績,載在史官冊上,不用畫像了,而且張公自憶又不愿意,如何是好?”眾人都說:“張公怎么會關(guān)心這事?雖然如此,我們心里總覺不安,如今平時聽得有人做好事,一定要問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處,一直問到那人的身材長短、年齡大小、面容美丑等情況;更有甚者,還有人訊問他平生的愛好,以便推測他的為人,而史官也把這些寫入他的傳記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僅銘記在心里,而且要顯現(xiàn)在眼前。音容顯現(xiàn)在人們心目中,所以心里的銘記也就更加真切久遠(yuǎn)。由此看來,畫像也不是沒有意義。”蘇洵聽了,無法答對,就為他們寫了這篇畫像記。
【張益州畫像記文言文閱讀】相關(guān)文章:
張益州畫像記文言文06-20
《張益州畫像記》的文言文翻譯08-09
張益州畫像記原文及鑒賞06-12
蘇洵《張益州畫像記》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6
游張公洞記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2-01
《靈璧張氏園亭記》文言文閱讀及答案03-18
《張釋之》文言文閱讀05-03
《張范》文言文閱讀練習(xí)03-19
張根文言文閱讀答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