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隋書·房彥謙傳文言文閱讀題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隋書·房彥謙傳文言文閱讀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隋書·房彥謙傳文言文閱讀題 1
房彥謙,字孝沖,本清河人也,世為著姓。彥謙早孤,不識父,為母兄之所鞠養(yǎng)。長兄彥詢,雅有清鑒,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親教讀書。年七歲,誦數(shù)萬言,為宗黨所異。十五,出后叔父子貞,事繼母,有逾本生,子貞哀之,撫養(yǎng)甚厚。后丁繼母憂,勺飲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樂陵太守豹,竭盡心力,每四時珍果,口弗先嘗。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終禮,宗從取則焉。其后受學于博士尹琳,手不釋卷,遂通涉五經(jīng)。雅有詞辯,風概高人。年十八,屬廣寧王孝珩為齊州刺史,辟為主簿。時禁網(wǎng)疏闊,州郡之職,尤多縱弛,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州境肅然,莫不敬憚。
及高祖受禪之后,遂優(yōu)游鄉(xiāng)曲,誓無仕心。開皇七年,刺史韋藝固薦之,不得已而應命。吏部尚書盧愷一見重之,擢授承奉郎,俄遷監(jiān)察御史。以秩滿,遷長葛令,甚有惠化,百姓號為慈父。仁壽中,上令持節(jié)使者巡行州縣,察長吏能不,以彥謙為天下第一,超授若州司馬。吏民號哭相謂曰:“房明府今去,吾屬何用生為!”內(nèi)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顯,所與交結,皆海內(nèi)名賢。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
彥謙知王綱不振,遂去官隱居不仕,將結構蒙山之下,以求其志。會置司隸官,盛選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彥謙公方宿著,時望所歸,征授司隸刺史。彥謙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薦舉,皆人倫表式。其有彈射,當之者曾無怨言。司隸別駕劉陀,陵上侮下,訐以為直,刺史憚之,皆為之拜。唯彥謙執(zhí)志不撓,亢禮長揖,有識嘉之,陀亦不敢為恨。
其后隋政漸亂,朝廷靡然,莫不變節(jié)。彥謙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頗為執(zhí)政者之所嫉,出為涇陽令。未幾,終于官,時年六十九。
彥謙居家,所得俸祿,皆以周恤親友,家無余財,車服器用,務存素儉。自少及長,一言一行,未嘗涉私,雖致屢空,怡然自得。嘗從容獨笑,顧謂其子玄齡曰:“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筆,恢廓閑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隸,人有得其尺牘者,皆寶玩之。
(節(jié)選自《隋書·房彥謙傳》)
9.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兄彥詢,雅有清鑒 雅:高雅
B.雅有詞辯,風概高人 高:超出
C.刺史韋藝固薦之,不得已而應命 固:堅持
D.擢授承奉郎,俄遷監(jiān)察御史 擢:提拔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 / 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B.年七歲,誦數(shù)萬言,為宗黨所異 /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
C.事繼母,有逾本生,子貞哀之 / 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D.所遺子孫,在于清白耳 /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房彥謙有操守的一組是()
①彥謙早孤,不識父,為母兄之所鞠養(yǎng)
②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州境肅然
③刺史憚之,皆為之拜
④唯彥謙執(zhí)志不撓,亢禮長揖
⑤自少及長,一言一行,未嘗涉私
⑥所有文筆,恢廓閑雅,有古人之深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房彥謙事奉繼母,超過了他的生母,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讓繼母先品嘗。
B.房彥謙為官惠民,深受百姓愛戴,就連當時的大文豪內(nèi)史侍郎薛道衡,也對他特別地尊敬。
C.房彥謙為人正直,凡是他所舉薦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彥謙彈劾他人時,被彈劾者竟然沒有怨言。
D.房彥謙雖然身居高官,但平時勤儉樸素,所得俸祿,都拿來周濟親友,家里沒有多余的錢財。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2)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齊桓晉文之事》)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隋書·房彥謙傳文言文閱讀題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房彥謙,字孝沖,本清河人也,世為著姓。彥謙早早孤,不識父。長兄彥詢,以彥謙天
性穎悟,親教讀書。年七歲,誦數(shù)萬言,為宗黨所異。十五,出后叔父子貞,事繼母,有逾本生,子貞哀之,撫養(yǎng)甚厚。后丁繼母憂,勺飲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樂陵太守豹,竭盡心力,每四時珍果,口弗先嘗。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終禮,宗從取則焉。其后受學于博士尹琳,手不釋卷,遂通涉五經(jīng)。解屬文,工草隸,雅有詞辯,風概高人。年十八,屬廣寧王孝珩為齊州刺史,辟為主簿。時禁網(wǎng)疏闊,州郡之職,尤多縱弛,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州境肅然,莫不敬憚。
開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遷監(jiān)察御史。以秩滿,遷長葛令,仁壽中,上令持節(jié)使者巡行州縣,察長吏能不,以彥謙為天下第一,超授若州司馬。內(nèi)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顯,所與交結,皆海內(nèi)名賢。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煬帝嗣位,道衡轉(zhuǎn)牧番州,路經(jīng)彥謙所。留連數(shù)日,屑涕而別。黃門侍郎張衡,亦與彥謙相善。于進帝營東都,窮極侈麗,天下失望。又漢王構逆,罹罪者多,彥謙見衡當途而不能匡救,以書諭之。衡得書嘆息,而不敢奏聞。
彥謙知王綱不振,遂去官隱居不仕,將結構蒙山之下,以求其志。會置司隸官,盛選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彥謙公方宿著,時望所歸,征授司隸刺史。彥謙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薦舉,皆人倫表式。其有彈射,當之者曾無怨言。司隸別駕劉陀,陵上侮下,訐以為直,刺史憚之,皆為之拜。唯彥謙執(zhí)志不撓,亢禮長揖,有識嘉之。陀亦不敢為恨。其后隋政漸亂,朝廷靡然,莫不變節(jié)。彥謙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頗為執(zhí)政者之所嫉,出為涇陽令。未幾,終于官,時年六十九。
家有舊業(yè),資產(chǎn)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祿,皆以周恤親友,家無余財,車服器用,務存素儉。自少及長,一言一行,未嘗涉私,雖致屢空,怡然自得。嘗從容獨笑,顧謂其子玄齡曰: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筆,恢廓閑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隸,人有得其尺牘者,皆寶玩之。
(節(jié)選自《隋書·房彥謙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后丁所繼母憂 憂:憂傷
B.彥謙知王綱不振 振:整治
C.又漢王構逆,罹罪者多 罹:遭遇
D.有古人之深致 致:情趣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以秩滿,遷長葛令②斧斤以時入山林
B.①所與交結,皆海內(nèi)名賢②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
C.①衡得書嘆息,而不敢秦聞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D.①刺史憚之,皆為之拜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xiàn)房彥謙直道守常的一組是( )
①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 ②以彥謙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馬
③彥謙見衡當途而不能匡救,以書諭之 ④將結構蒙山之下,以求其志
⑤唯彥謙執(zhí)志不撓,亢禮長揖 ⑥雖致屢空,怡然自得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房彥謙15歲時,過繼給后叔父房子貞,事奉繼母超過親生母親;事奉伯父房豹,也竭心盡力,因而成為宗族中的人學習的'榜樣。
B.房彥謙與內(nèi)史侍郎薛道衡等人非常友善,當他看到薛道衡當權卻不能對朝政匡正挽救時,就寫信勸告他,但薛道衡卻不敢上奏皇帝。
C.房彥謙懷有清理世亂的志向,在朝廷大選天下知名人士之時,慨然接受征召擔任了司隸刺史,雖然朝綱敗壞,但他堅持正道,遵守常法。
D.房彥謙擔任官職期間,所得俸祿,都用來周濟親朋好友,日常生活保持勤儉樸素的作風,雖常常招致貧乏,但他始終怡然自得。
參考答案
1. A(憂:父母的喪事)
2.C(A項,①介詞,因為;②介詞,按照。B項,①連詞,表轉(zhuǎn)折,卻;②連詞,表目的,來。C項,均為介詞,跟,和D項,①介詞,對,向;②介詞,替,給)
3.D(②介紹房彥謙的授官情況;④寫房彥謙辭官歸隱;⑥說房彥謙甘于清貧)
4.B(薛道衡當權卻不能對朝政匡正挽救薛道衡卻不敢上奏皇帝不正確,應該是張衡)
【隋書·房彥謙傳文言文閱讀題】相關文章:
《隋書·李士謙傳》文言文翻譯07-17
《隋書·李士謙傳》閱讀試題及答案06-23
隋書.薛道衡傳文言文閱讀06-14
唐彥謙《垂柳》閱讀答案附賞析06-14
《隋書·劉方傳》原文閱讀及譯文09-27
《隋書·令狐熙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7-06
《隋書·趙芬傳》的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8-05
《隋書·趙芬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9-28
關于《隋書·皇甫績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4
《周書·崔謙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