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郭子儀傳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郭子儀傳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郭子儀,字子儀,華州鄭人,長七尺二寸,以武舉異等補左衛(wèi)長史,累遷單于副都護、振遠軍使。
至德二載,攻賊崔乾祐于潼關,乾祐敗,退保蒲津。會永樂尉趙復、河東司戶參軍韓曼、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鋒在城中,謀為內(nèi)應,子儀攻蒲,復等斬陴者,披闔內(nèi)軍。乾祐走安邑,安邑偽納之,兵半入,縣門發(fā),乾祐得脫身走。賊安守忠壁永豐倉,子儀遣子旰與戰(zhàn),多殺至萬級,旰死于陣。進收倉。于是關、陜始通。詔還鳳翔,進司空,充關內(nèi)、河東副元帥。率師趨長安,次潏水上。賊守忠等軍清渠左。大戰(zhàn),王師不利,委仗奔。子儀收潰卒保武功。俄從元帥廣平王率蕃、漢兵十五萬收長安。李嗣業(yè)為前軍,元帥為中軍,子儀副之,王思禮為后軍,陣香積寺之北,距灃水,臨大川,彌亙一舍。賊李歸仁領勁騎薄戰(zhàn),官軍囂,嗣業(yè)以長刀突出,斬賊數(shù)十騎,乃定。回紇以奇兵繚賊背,夾攻之,斬首六萬級,生禽二萬,賊帥張通儒夜亡陜郡。翌日,王入京師,老幼夾道呼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王休士三日,遂東。
安慶緒聞王師至,遣嚴莊悉眾十萬屯陜,助通儒,旌幟鉦鼓徑百馀里。師至新店,賊已陣,出輕騎,子儀遣二隊逐之,又至,倍以往,皆不及賊營輒反。最后,賊以二百騎掩軍,未戰(zhàn)走,子儀悉軍追,橫貫其營。賊張兩翼包之,官軍卻。嗣業(yè)率回紇從后擊,塵且坌,飛矢射賊,賊驚曰:“回紇至矣!”遂大敗,僵尸相屬于道。嚴莊等走洛陽,挾慶緒渡河保相州,遂收東都。于是河東、河西、河南州縣悉平。入朝,帝遣具軍容迎灞上,勞之曰:“國家再造,卿力也。”子儀頓首陳謝。
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傳詔省問,子儀不能興,叩頭謝恩。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廢朝五日。詔群臣往吊,隨喪所需,皆取于官。及葬,帝御安福門,哭過其喪,百官陪位流涕,賜謚曰忠武。
(選自《新唐書·郭子儀傳》,有刪節(jié))
譯文:
郭子儀字子儀,華州鄭縣人。身高七尺二,因為武舉考試成績優(yōu)異被安排補充左衛(wèi)長史之職,后來職務多次調動,官做到單于副都護、振遠軍使。
至德二年,郭子儀率兵在潼關攻打叛賊崔乾祐,崔乾祐大敗,退守蒲津。正逢永樂縣尉趙復、河東司戶參軍韓曼、司士徐景以及宗室子弟李鋒在蒲津城中,打算作為內(nèi)應,郭子儀攻打蒲津,趙復等人殺死守城士卒,瓦解敵軍。崔乾祐敗逃到安邑,安邑將士假裝接納他。等到崔乾祐的軍隊一半進入城內(nèi),縣門打開了,崔乾祐得以脫身逃走。叛將安守忠駐軍永豐倉,郭子儀派他的兒子郭旰迎戰(zhàn),斬殺叛軍多達萬人,郭旰戰(zhàn)死在陣中。郭子儀帶兵收復永豐倉,這樣,關中、陜州的道路才被打通。皇帝下詔讓他回到鳳翔,晉升為司空,充任關內(nèi)、河東副元帥。郭子儀率軍直逼長安,駐扎在潏水上。叛軍安守忠等駐軍清渠左岸。兩軍大戰(zhàn),朝廷軍隊失利,扔掉兵器逃命。郭子儀聚集殘部堅守武功。不久,跟隨元帥廣平王率領十五萬蕃兵與漢兵收復長安。李嗣業(yè)為前軍,元帥為中軍,子儀為副元帥,王思禮為后軍,在香積寺的北面布陣迎敵,依據(jù)灃水,瀕臨大川,互為犄角,互為一體。賊將李歸仁率領精銳騎兵挑戰(zhàn),官軍氣焰囂張,李嗣業(yè)手持長矛,挺身而出,斬殺叛軍數(shù)十名騎兵,才得以安定。回紇用奇兵在叛軍背后迂回出擊,與朝廷軍隊兩軍夾擊,斬敵人首級六萬,活捉兩萬,叛軍主帥張通儒夜間逃到陜郡。第二天,廣平王率領軍隊進入京城,京城百姓夾道歡呼,說:“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官軍!” 廣平王讓士卒休整三天,然后繼續(xù)向東進發(fā)。
安慶緒聽說朝廷的軍隊來了,派嚴莊帶領全部十萬兵馬鎮(zhèn)守陜州,以救援張通儒,旗幟軍鼓綿延百余里。朝廷軍隊到達新店,叛軍已經(jīng)布好陣勢,派出輕騎兵,郭子儀派兩隊人馬趕走敵兵,敵兵再來,子儀加倍增兵,都不到叛軍軍營就返回了。最后,賊軍用兩百騎兵來突然襲擊,沒有開戰(zhàn)又回去了,郭子儀派全軍出擊,橫穿敵軍營壘。叛軍張開兩翼包圍朝廷軍隊,朝廷軍隊退卻。李嗣業(yè)帶領回紇兵從背后攻擊叛軍,塵土彌漫,飛箭射向叛軍,叛軍驚叫道:“回紇兵來了!”于是,叛軍大敗,尸體在路上相連。嚴莊等敗逃到洛陽,挾持安慶緒堅守相州,于是收復京都。于是,河東、河西、河南州縣都被平定。郭子儀進入朝廷,皇帝派人身著戎裝在灞橋上迎接他,慰勞他說:“國家第二次締造,是你的功勞啊!” 子儀叩頭表達謝意。
建中二年,郭子儀得了重病,皇帝派遣舒王到他的府上傳旨探望慰問。郭子儀不能起床,叩頭謝恩。死時八十五歲。皇帝為他哀悼痛惜,五天停止上朝。下詔書讓群臣前往吊唁,隨同吊喪所需要的東西都從官府領取。等到安葬時,皇帝親自到安福門為他哭喪送行,百官陪位傷心落淚。皇帝賜給他謚號叫忠武。
郭子儀簡介
郭子儀(697年-781年7月9日 ),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陜西渭南華州區(qū))人,唐代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壽州刺史郭敬之之子。
郭子儀出身于華陰郭氏 ,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任朔方節(jié)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復兩京有功,加司徒、代國公。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失去兵權,處于閑官。寶應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變有功,進封汾陽郡王。廣德元年(763年),仆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再度被啟用,出任關內(nèi)副元帥,收復長安。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紇聯(lián)兵入侵,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并擊潰吐蕃。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尊為“尚父”,進位太尉兼中書令。
建中二年六月辛丑日(781年7月9日 ),病逝,獲得贈太師,謚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于建陵。
人物生平
早年事跡
郭子儀(697-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qū))人,早年參加武舉,以“異等”成績補任左衛(wèi)長上(從九品下,此據(jù)“郭家廟碑”碑陰銘文,正史列傳誤作“左衛(wèi)長史”,為六品官。子儀武舉及第任官直接為六品可能性較小),后累遷桂州都督府長史、單于都護府副都護、振武軍使、安西副都護、北庭副都護等。
天寶八載(749年)三月,郭子儀升任左武衛(wèi)大將軍(正三品,此據(jù)《郭公廟碑銘》碑陰,正史列傳則作“左衛(wèi)大將軍”)、橫塞軍使、安北副都護,又改橫塞軍使為天德軍使。
天寶十三載(754年)春,郭子儀兼任九原郡(豐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guī)R使。不久,郭子儀的母親、贈魏國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職返家守孝。
平定安史
討伐叛軍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郭子儀于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改封衛(wèi)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郭子儀收復靜邊軍(今山西右玉縣),斬殺叛將周萬頃。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于是收復云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開通東陘關(在今山西代縣東南),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天寶十五載(756年),叛軍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占領河北全境。這時,李光弼自太原東進攻打常山,攻克了常山。而郭子儀率軍出井陘關,與李光弼一同擊破史思明數(shù)萬軍隊,平定藁城。又南攻趙郡(今河北趙縣),俘獲敵軍四千人,都放走了,斬殺叛軍任命的偽太守郭獻璆,回軍常山。
郭子儀返回常山,史思明又集結數(shù)萬兵馬尾隨其后,到了行唐縣,郭子儀選出五百騎兵又出來挑戰(zhàn)。三日后,敵軍退去,郭子儀乘敵軍疲憊之機,又在沙河擊破敵軍,于是前往常陽駐守。安祿山添加兵力增援史思明。郭子儀說:“敵人仗著增加了兵力,必定輕視我,輕視我,內(nèi)心就不堅定,一戰(zhàn)就能攻克敵軍。”唐軍與叛軍交戰(zhàn)中,郭子儀殺敵方一步將并宣示己方眾將士,將士們殊死戰(zhàn)斗,于是擊破敵軍,斬首兩千級,俘虜五百人,俘獲的馬匹數(shù)量也一樣。于是郭子儀白天帶兵征戰(zhàn),晚上搗毀敵方堡壘,敵軍不得休息,士氣衰弱。于是與李光弼、仆固懷恩、渾釋之、陳回光等在嘉山擊破敵軍,斬首四萬級,獲得數(shù)萬匹馬。史思明逃往博陵。于是河北各郡縣都斬殺叛軍守將,迎接朝廷軍隊。郭子儀正欲北征范陽,此時哥舒翰在潼關戰(zhàn)敗,天子入蜀,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下詔軍隊班師。于是郭子儀與李光弼率軍隊五萬趕赴朔方行在。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八月,郭子儀和李光弼二人趕到靈武,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節(jié)度使。唐肅宗檢閱大軍,發(fā)兵南征,到了彭原。宰相房琯主動請纓討伐叛軍,在陳濤戰(zhàn)敗,唐軍損失大半,唐肅宗只能倚靠朔方軍為根基。敵將阿史那從禮又率同羅、仆骨五千騎兵,引誘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等數(shù)萬兵力逼近行在。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葛邏支聯(lián)兵進擊,斬獲數(shù)萬,牛羊不可勝數(shù),終于平定河曲。
克復兩京
至德二年(757年),在潼關進攻敵將崔乾祐,崔乾祐戰(zhàn)敗,退保蒲津。此時永樂尉趙復、河東司戶參軍韓旻、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鋒在城中,密謀作為內(nèi)應,郭子儀進攻蒲津,趙復等人斬斷城墻,打開城門。崔乾祐逃往安邑,安邑假意接納他,崔乾祐的軍隊進城進到一半的時候,縣門發(fā)兵,崔乾祐脫身逃走。敵將安守忠守衛(wèi)永豐倉,子儀遣兒子郭旰與其交戰(zhàn),殺死敵軍一萬級,而郭旰陣亡。唐軍奪取了永豐倉。于是打通了潼關到陜州的道路。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朝廷欲大舉進攻。唐肅宗詔郭子儀回鳳翔。四月,郭子儀進封司空、關內(nèi)河東副元帥。五月,令郭子儀率軍趕赴京城。在清渠(今西安以西)與叛將安守忠交戰(zhàn),唐軍失利,部眾潰散,把所有武器都丟在了清渠。郭子儀聚集余部,退守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到皇帝處請罪,請求降職,于是被降為左仆射,仍兼同平章事,其余職務不變。(郭子儀像見右圖)
閏八月,郭子儀升任天下兵馬副元帥,以兵部尚書、平章事兼朔方、隴右、河西三鎮(zhèn)節(jié)度使。九月,郭子儀作為中軍副帥,隨從廣平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李俶率蕃、漢兵十五萬前去收復長安。到了長安城西,駐兵于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北澧水之東。李嗣業(yè)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后軍,叛軍十萬駐扎在唐軍北面,叛軍李歸仁出來挑戰(zhàn),唐軍追擊,逼近敵陣。叛軍齊攻唐軍,唐軍退后,被叛軍擊退,唐軍驚亂,叛軍爭相奪取輜重。李嗣業(yè)說:“今日不用自己的身軀引誘敵人,則我軍必敗。”于是脫掉衣服,拿長刀,站立于陣前,大聲呼喊著奮戰(zhàn),阻擋他的敵軍都被殺死,李嗣業(yè)殺死數(shù)十敵軍,唐軍陣形才鎮(zhèn)定下來。于是李嗣業(yè)率前軍各執(zhí)長刀、如墻推進,所向摧靡。都知兵馬使王難得為了救其裨將,被敵軍射中眉間,面皮掉下遮住雙眼。王難得拔掉箭,扯掉臉皮,血流滿面,仍然向前奮擊。叛軍埋伏騎兵于戰(zhàn)場東面,想從后面襲擊唐軍,被唐軍偵察到,朔方左廂兵馬使仆固懷恩率回紇軍攻擊叛軍伏兵,全部消滅了敵人伏兵,叛軍士氣衰落。李嗣業(yè)又與回紇軍殺到叛軍陣后,與正面的唐軍一起夾擊叛軍,從午時打到酉時,唐軍斬首叛軍六萬級,俘虜敵軍兩萬人,還有很多叛軍逃跑時掉入溝塹而死,叛軍于是大敗。叛將張通儒棄城逃往陜州。第二天,唐軍進入長安,老百姓夾道歡呼說:“沒想到今日又能見到官軍。”李俶休整三日后,繼續(xù)東征。
安慶緒派遣嚴莊調兵馬十萬前往陜州與張通儒共抗唐軍,叛軍聽聞唐軍到,將全部兵力駐扎在山西,背山結陣。郭子儀用大軍攻擊叛軍正面,回紇率軍登山繞到叛軍背后,在山中遇到了一支隱藏的叛軍,回紇兵因為與山中叛軍交戰(zhàn)而錯過了期限,唐軍稍微后退。叛軍分兵三千人,斷絕唐軍歸路,唐軍軍心動搖,郭子儀指揮回紇兵進擊,將叛軍全部殺死。李嗣業(yè)與回紇軍從后方攻擊叛軍,從揚起的塵土中飛來十余箭射向叛軍,叛軍大驚說:“回紇來了。”于是叛軍大敗,尸體漫山遍野,嚴莊、張通儒逃回洛陽,再與安慶緒一起逃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郭子儀率軍收復東都洛陽。
至德二載(757)十二月,河東、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分均已收復,郭子儀因功加封司徒、代國公,余官如故,加食邑一千戶。郭子儀入朝,肅宗命人在灞上迎接,并慰勞他道:“國家再造,是你的功勞。”郭子儀磕頭致謝。不久,郭子儀奉命返回洛陽,經(jīng)營北討安史叛軍事宜。
兵敗相州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郭子儀因在黃河邊擊敗叛軍,擒獲叛將安守忠,獻俘至京師,肅宗命百官到長樂驛迎接,并親自在望春樓等待,進封其為中書令。然后,肅宗詔命九位節(jié)度使合力討伐安慶緒,因郭子儀、李光弼皆為元勛,難相統(tǒng)屬,只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卻不設立元帥。
郭子儀率兵從杏園渡過黃河,在獲嘉擊敗叛軍,斬首四千級,捕虜五百人。叛將安太清逃至衛(wèi)州防守,郭子儀圍困衛(wèi)州(今河南汲縣)。魯炅從陽武,季廣琛、崔光遠從酸棗,和李嗣業(yè)一起會合郭子儀于衛(wèi)州,安慶緒將兵馬分為三軍,以崔乾祐率領上軍,田承嗣率領下軍,慶緒自率中軍,前往救援。即將開戰(zhàn)時,郭子儀先選出三千人射手埋伏于營垣之內(nèi),并囑咐道:“等我軍退卻,叛軍必定乘機攻營壘,你們就吶喊射箭。”兩軍交戰(zhàn)不久,郭子儀假裝兵敗,叛軍追擊,追到營壘下,伏兵立刻登上壘垣,亂箭齊發(fā)如同下雨,叛軍大驚退走,郭子儀又率軍奮擊,安慶緒大敗,叛軍被斬首4萬級。此戰(zhàn),郭子儀軍獲鎧胄數(shù)十萬,捕殺安慶緒的弟弟安慶和,攻克了衛(wèi)州。安慶緒逃走,郭子儀等率軍追擊到相州(鄴城),許叔冀、董秦、王思禮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領兵相繼來到,安慶緒收集叛軍余部與官軍再戰(zhàn)于愁思岡,大敗,前后被斬三萬級,被俘千人。安慶緒于是入城固守,郭子儀等人圍鄴城,又引漳水淹城,城被淹兩個時辰,不能攻破。城中糧盡,人吃人。安慶緒窘迫,只得派人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發(fā)兵十三萬援救鄴城。
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史思明發(fā)兵從魏州來援安慶緒。三月,史思明率軍奮戰(zhàn),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先與史思明交戰(zhàn),雙方被殺傷的人數(shù)幾乎相等,魯炅中流矢受傷退出戰(zhàn)斗。郭子儀率部在后,還未來得及布陣,突然大風突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暗,即使近在咫尺卻看不清。唐軍與叛軍都大驚,各棄兵仗輜重,唐軍向南、叛軍向北面潰退,唐軍各部相繼引還。郭子儀退守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后,肅宗任命郭子儀為東都留守,東京畿、山南東道、河南等道行營元帥。觀軍容魚朝恩一直妒忌郭子儀,趁機把相州之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并在肅宗面前進讒言。五月,肅宗將郭子儀召還京師,任命趙王李系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帥代領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的兵權雖被剝奪,但仍以大局為重,忠心于朝廷。
再掌兵權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正月,肅宗任命郭子儀為邠寧、鄜坊兩道節(jié)度使,但仍將其留在京師。閏四月,在百官的要求下,肅宗準備命令郭子儀帶兵出征。
九月,肅宗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tǒng),命其率英武、威遠等軍以及河東、河西諸軍攻取邠寧、朔方、大同、橫野,然后再取范陽,但被魚朝恩阻撓破壞。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仆固懷恩等兵敗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
寶應元年(762年)二月,朔方諸軍都統(tǒng)李國貞、河東節(jié)度使鄧景山相繼被殺。朝廷害怕這兩支軍隊與叛軍聯(lián)合,于是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jié)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兵馬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駐守絳州。
唐肅宗病重,不見百官。郭子儀請求道:“老臣接受任命,將要死在外地。不見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肅宗命人將其請入臥室,道:“河東的事情全都拜托你了。”并賜他御馬等物。郭子儀到達治地后,誅殺為首作亂的王元振等幾十人,新任河東節(jié)度使辛云京也處死作亂者,各地將領盡皆恐懼,不再敢作亂。
屢遭讒言
唐代宗能即位,宦官程元振自認為有擁立之功,擔心老將難以制服,多次離間誣陷。郭子儀被罷免副元帥之職,而加實戶七百,再失兵權,充任肅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儀將肅宗所賜的詔書一千余件全部呈給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后,安慰郭子儀道:“使重臣憂慮,我很慚愧,從今后您不要擔心。“
此時,史朝義仍占據(jù)洛陽,代宗欲派郭子儀與雍王李適率軍東征。由于魚朝恩、程元振的讒言,代宗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
再復長安
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入寇,而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由于之前唐代宗猜忌將領,兵部尚書、同平章事來瑱被讒殺,導致長安幾乎沒有軍隊防御。此時,鎮(zhèn)守徐州的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帥李光弼因為畏懼讒言不敢?guī)П氤仍逯荽淌贰⑸侥蠔|道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梁崇義在襄州反叛,而駐扎在汾州的河北副元帥、朔方節(jié)度使仆固懷恩更是暗中召回紇、吐蕃入侵河西,侵寇涇州,進犯奉天(今陜西乾縣)、武功。唐代宗不得已,遂起用雍王李適為關內(nèi)元帥,郭子儀為關內(nèi)副元帥,鎮(zhèn)守咸陽。之前,郭子儀自從被罷回京師,他的部曲離散,等到接受詔書為關內(nèi)副元帥時,郭子儀麾下只有20個騎兵。郭子儀剛到咸陽,吐蕃軍已經(jīng)過渭水,沿著南山東進,郭子儀使王延昌入奏,請給自己增加軍隊,但是被程元振阻止,不讓皇帝見郭子儀、王延昌。等到唐代宗開始治兵時,吐蕃軍已過便橋,唐代宗倉促間不知所措。后來唐代宗逃往陜州(今河南陜縣),官員藏匿、軍隊逃散。郭子儀聽聞后,急忙從咸陽回長安,到達長安后,唐代宗已離開了。唐代宗剛出苑門、渡過浐水,射生將王獻忠率四百騎兵叛逃回長安,脅迫豐王李珙等十王向西迎接吐蕃。在開遠門遇上郭子儀,郭子儀呵斥王獻忠,王獻忠下馬說:“現(xiàn)在皇帝東逃,國家無主,你身為元帥,廢立就在你一句話”。郭子儀沒有回應,李珙接著說:“你為什么不說話”。郭子儀責備他,然后派兵將宗室諸王護送到唐代宗那里。
吐蕃進入長安,長安很多官員、百姓逃進山谷。
郭子儀率三千騎兵從御宿川沿著山向東走,郭子儀跟王延昌說:“將士大多逃去了商州,現(xiàn)在趕快去召集,并調發(fā)武關的關防兵,數(shù)日間,向北出藍田奔赴長安,吐蕃必定逃去”。郭子儀到了藍田,遇到元帥都虞候臧希讓、鳳翔節(jié)度使高升,得到士兵將近千人。郭子儀與王延昌商量說:“逃散的士兵到商州,官吏必定逃走躲藏起來”。派王延昌直接入商州安撫。正當眾將士放縱士兵掠奪時,聽聞郭子儀到了,都大喜并表示聽郭子儀號令。郭子儀擔心吐蕃攻擊唐代宗,就先留下守衛(wèi)七盤關,三日后才出發(fā)去商州,到了商州后收集士兵,合并武關防兵共四千人,官軍勢力稍微振作起來。此時寶應軍使張知節(jié)在洛南迎接郭子儀,大閱兵,屯駐商州,威震關中。郭子儀于是流著淚告訴諸位將士要雪國恥,光復長安,眾將士都感動并受郭子儀節(jié)度。郭子儀任命太子賓客第五琦為糧料使,供給糧食。唐代宗給郭子儀下詔,表示擔心吐蕃東出潼關,召郭子儀趕赴行在,郭子儀上表說:“臣不光復長安就沒有臉面見陛下您,我若出兵藍田,敵人必不敢向東去。”唐代宗允許了。另外鄜坊節(jié)度判官段秀實告訴節(jié)度使白孝德一同率軍共討叛軍,白孝德當日就帶兵出發(fā),向南急速趕赴長安,與蒲、陜、商、華匯合進擊。
早先,光祿卿殷仲卿在藍田募兵,郭子儀到了商州,還不知道殷仲卿在藍田募兵,郭子儀派人前去查探敵人的情況。羽林將軍長孫全緒請纓,率兩百騎兵前往。郭子儀又令太子賓客第五琦代理京兆尹之職務,一同收復長安。郭子儀又令寶應軍使張知節(jié)率兵繼之。長孫全緒等人到了韓公堆,白天擊鼓,晚上則放火,使吐蕃起疑。殷仲卿探知官軍勢力更加強大。于是與長孫全緒相互配合,把情形報告給郭子儀。殷仲卿率兩百騎兵游蕩,直接渡過浐水。吐蕃驚懼,問百姓,百姓欺騙他們說:“郭子儀從商州領兵收復長安,大軍不知有多少”。吐蕃認為官軍眾多,于是率軍退走,余眾還在城中。軍將王撫及御史大夫王仲升率兵從苑中進來,擊鼓大喊,殷仲卿又率軍入城,吐蕃兵全都逃跑了,郭子儀率軍乘勢擊鼓入長安,人心逐步安定下來。吐蕃軍隊占領京師的時間總共只有十五日。郭子儀上書唐代宗,稟告收復長安的詳情,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長安留守。
自從唐代宗狼狽東逃,百官都歸罪于程元振,對其多次彈劾。程元振非常害怕,勸說代宗定都洛陽,代宗應允。郭子儀聞知后,上表勸諫,并提出應對之策。代宗閱完奏表后對侍臣說:“郭子儀真是國家忠臣,我決定返回長安。”代宗回到長安,慰勞郭子儀道:“我任用你太晚,才到這個地步。”賜郭子儀鐵券,并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久,命郭子儀兼任河東副元帥、河中節(jié)度觀察使、河中尹,坐鎮(zhèn)河中府。
抵御吐蕃
廣德二年(764年)正月,仆固懷恩反叛,放縱士兵劫掠并、汾屬縣,唐代宗任命郭子儀充任靈州大都督、單于鎮(zhèn)北大都護、朔方節(jié)度大使。仆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瑒在榆次被部將張惟岳殺死,傳首京師,仆固瑒的軍隊都投降郭子儀。仆固懷恩害怕就丟下母親逃往靈州。九月,郭子儀罷司徒,代宗皇帝進封他為太尉,充任北道邠寧、涇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撫觀察使,而郭子儀辭去太尉的任命。
同年,仆固懷恩引誘吐蕃、回紇、黨項入侵唐朝。代宗命郭子儀駐扎奉天,并問御敵方略。郭子儀答道:“仆固懷恩雖然強健勇敢,但不得人心。而且士兵都是我以前的部下,他們會忍心與我刀劍相向嗎?”不久,回紇與吐蕃軍進逼奉天。眾將請求進攻,郭子儀道:“敵軍深入我境,利于速戰(zhàn),他的部下長期受我的恩德,我不進攻他們,他們將自然改變主意。敢說出戰(zhàn)的斬。”并堅守營壘防御敵軍,敵軍果然退去。朔方兵馬使渾瑊、討擊使白元光早先鎮(zhèn)守奉天,吐蕃列陣,渾瑊率兩百騎兵沖擊,身先士卒,敵人潰散。渾瑊俘虜一名敵將騎馬回營,跟隨的騎兵都沒有受傷的。城上的士兵看到,勇氣振奮。唐軍連日進攻,吐蕃軍隊死傷眾多。后來吐蕃收軍還營,渾瑊趁晚上率兵襲擊,殺死敵人千余。渾瑊前后與敵人交戰(zhàn)二百多回合,斬首五千級。郭子儀第三子朔方行營兵馬使郭晞也在涇水打敗吐蕃軍隊。十二月,朝廷任命郭子儀兼河中副元帥,并進封尚書令,郭子儀三次上表朝廷懇辭尚書令,唐代宗為他的高風亮節(jié)所感動,特別命令將此事記入國史。
永泰元年(765),郭子儀統(tǒng)率河南道節(jié)度行營,再次出鎮(zhèn)河中府。仆固懷恩游說吐蕃、回紇、黨項、吐谷渾、奴剌等國,聚集三十萬軍隊,擄掠涇州、邠州、鳳翔,進犯醴泉(今陜西禮泉北)、奉天。代宗命李忠臣屯兵渭橋,李光進屯兵云陽,馬璘、郝廷玉屯兵便橋,駱奉先、李日越屯兵盩厔(治今陜西周至),李抱玉屯兵鳳翔,周智光屯兵同州,杜冕屯兵坊州,代宗親自率兵駐守苑中,并命郭子儀率軍一萬駐守涇陽。
郭子儀到?jīng)荜枙r,敵軍已經(jīng)圍城。郭子儀命部將李國臣、高升、魏楚玉等各當一面,而自己率甲騎二千人出入于陣中。回紇原以為郭子儀去世,代宗駕崩,才與吐蕃軍聯(lián)合進犯。而今聽說郭子儀健在,方知上了仆固懷恩的當。郭子儀又單騎去見回紇首領,責以大義,回紇與郭子儀和好如初。恰逢仆固懷恩暴死,敵軍沒有了首領,于是回紇答應退兵。吐蕃軍見郭子儀與回紇來往,心中猜疑,連夜退走。郭子儀派部將白元光與回紇軍追擊,自己率大軍跟隨其后,在靈臺西原(今甘肅涇川境)大破吐蕃軍隊,斬首級五萬,生擒萬人,俘獲士女牛馬多不勝數(shù)
大歷元年(766年)十二月,華州節(jié)度使周智光反叛,代宗命郭子儀率軍討伐。同州、華州將領聞聽郭子儀出兵,于是殺死周智光,將其首級送往朝廷。
大歷二年(767年)九月,吐蕃入侵涇州,朝廷詔令郭子儀率三萬步騎移駐涇陽。十月,郭子儀在靈州截擊吐蕃,斬首兩萬。
大歷三年(768年)三月,郭子儀返回河中。八月,吐蕃寇靈武。九月,朝廷詔令郭子儀率軍五萬自河中移鎮(zhèn)奉天。當月,白元光大破吐蕃于靈武。十月,郭子儀入朝,還鎮(zhèn)河中。當時,在朝廷主持政事的人,如宰相元載等都認為“吐蕃頻繁入侵,馬璘難以抵擋”,調任馬璘為涇原節(jié)度使,調任中書令、朔方節(jié)度大使郭子儀兼領邠寧慶節(jié)度使,移駐邠州。
大歷八年(773)十月,郭子儀指揮朔方軍在靈州大敗吐蕃軍,俘斬數(shù)萬,向朝廷奏捷。
大歷九年(774年)二月,郭子儀入朝,在延英殿朝見皇帝。君臣對奏慷慨甚歡,但在談到吐蕃強大時,郭子儀流涕不止,又上表“乞骸骨”(退休),未得到代宗允許。
晚年及病逝
大歷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駕崩,德宗繼位。郭子儀被德宗調回朝廷,進位太尉,仍兼中書令,充任皇陵使,賜號“尚父”,并加食邑至兩千戶,所領其他使職、副元帥等職務都被罷免。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夏,郭子儀病重。唐德宗命舒王李誼前往探病,郭子儀不能行叩拜禮,只能作揖禮。六月辛丑日(7月9日),郭子儀去世,享年八十五歲,朝廷追贈他為太師,賜謚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德宗廢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親臨安福門送葬,并專門超越禮制,下詔將他的墳墓增高一丈。
【郭子儀傳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宋清傳文言文翻譯_《宋清傳》文言文翻譯04-16
《蘇武傳》文言文翻譯06-21
陳規(guī)傳文言文翻譯04-20
張衡傳文言文翻譯02-24
蘇軾傳文言文翻譯05-09
韓愈傳文言文及翻譯07-24
韓愈傳文言文翻譯09-26
辛棄疾傳文言文翻譯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