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亂跑》教案
認識到在教室亂跑很危險,會使自己身體受傷。知道亂跑的危險,學會在教室及走廊慢慢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在教室亂跑》安全教育教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在教室亂跑》安全教育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到在教室亂跑很危險,會使自己身體受傷。
2、知道在教室應該慢慢走,小心磕碰。
3、學習幾種安全自護的方法。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亂跑的危險,學會在教室及走廊慢慢走。
2、難點:學習幾種安全自護的方法,如碰到怎么辦?流血怎么辦。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在玩滑梯和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過不亂跑常識。
2、材料準備:大象頭飾,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境導入
教師:(一位教師扮演大象)哎呦哎呦,好疼呀(捂住膝蓋)
幼兒:大象你怎么啦?
教師:(大象口吻)今天我在教室里面跑來跑去,跑的太快了,膝蓋碰到了桌子上面,好疼呀!
幼兒:教室里面不可以亂跑。
二、學習在教室里面玩的正確方法。
教師:小朋友們,大象在教室里面亂跑,碰傷了膝蓋,他做的對不對?
幼兒:不對,要慢慢走。
教師:你們知道哪些在教室里面玩的正確的方法呢?
幼兒:不推不擠,不亂跑,要慢慢走。
教師:你們說的真對!那老師問你們小豬在教室里面追著小朋友跑,對不對?
幼兒:不對,不能追小朋友。
教師:小猴子爬到了桌子上面跳一跳可以嗎?
幼兒:不可以,很危險。
教師:那你們還知道哪些教室里面不能做的事情?
幼兒:打小朋友和小朋友搶玩具,在教室里面跑來跑去,爬到桌子底下,摸電插孔......
三、學習自護方法。
教師:你們知道很多危險的事情不能做,那你們如果遇到了小朋友做危險的事情受傷了怎么辦?
幼兒:告訴老師。
教師:如果不小心流血了怎么辦?
幼兒:告訴老師,貼創(chuàng)可貼。
教師:如果不小心碰到了頭或者腿呢?
幼兒:揉一揉,告訴老師。
教師:對!有事情要及時告訴老師,還要保護受傷的地方。
四、比一比誰做的最好,如果發(fā)現有小朋友亂跑,要告訴他慢點走不要跑。
《不在教室亂跑》安全教育教案2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次課程,學生將能夠:
1.了解亂跑的危險性,認識到保持課堂安全的重要性。
2.掌握安全自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3.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時間:10分鐘)
通過觀看一段有關亂跑事故的視頻,引起學生對安全問題的關注和思考。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為什么不允許在教室亂跑?
-亂跑可能帶來哪些安全隱患?
2.知識點講解:(時間:10分鐘)
向學生講解不在教室亂跑的危害:
-可能造成家具、其他學生及自身受傷。
-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效果。
-學生被他人追趕時可能發(fā)生摔倒等意外。
3.案例分析:(時間:15分鐘)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針對亂跑事故的案例,并在一定時間后,進行分享和解答疑問。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亂跑事故的具體情況和影響。
4.小組游戲:(時間:20分鐘)
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安全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感受亂跑的危險,培養(yǎng)他們的安全意識。例如:
-模擬課堂環(huán)境,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指定路線快速行走,不允許亂跑。
-使用繩子標出一個安全區(qū)域,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盡快到達安全區(qū)域,體驗追逐的緊張感。
5.角色扮演:(時間:20分鐘)
進行角色扮演,使用情景對話的方式,讓學生扮演老師和學生,通過模擬課堂場景,來演繹不在教室亂跑的后果和教師的批評。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避免亂跑,保持課堂秩序。
6.總結與討論:(時間:10分鐘)
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討論以下問題:
-你們學到了什么關于不在教室亂跑的知識?
-這些知識對你們有什么幫助?
三、教學資源:
1.亂跑事故的視頻
2.安全游戲道具:繩子等。
3.角色扮演道具:班級牌、批評卡等。
四、教學評估:
1.觀察學生的參與度和表現,以了解他們對安全教育的理解情況。
2.分析學生的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評估他們對亂跑危害的認知程度。
通過本次安全教育的教案,學生們將了解到不在教室亂跑的危害,并培養(yǎng)了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愉快學習,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避免這樣的事故發(fā)生,確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不在教室亂跑》安全教育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識;
2.了解不在教室亂跑的危害;
3.學習正確的行為方式,培養(yǎng)自我保護意識。
二、教學內容:
1.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導入:教師會發(fā)生一些兒童愛看的故事,比如灰太狼抓小羊,小紅帽走進森林等。然后提問:“小朋友們,你們聽到這些故事里有哪些危險了嗎?如果你們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樣做?”
通過這樣的導入,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的危險并不少見,需要時刻注意保護自己。
2.不在教室亂跑的危害:
教師會請一些學生來模擬在教室里亂跑的場景,然后問他們會帶來哪些危害,為什么不能亂跑。
引導學生說出可能造成摔倒,碰撞等意外的危險。同時,讓學生注意到在教室里亂跑還會影響他人學習。
3.正確認識身邊的環(huán)境和安全危險:
教師會用實物或圖片展示一些可能危險的地方,比如熱水壺、電線插座等。
提醒學生一些家里可能存在的安全危險之后,再引導學生找出身邊的危險因素,提高他們的警惕性。
4.學習正確的行為方式:
通過教師示范和講解,讓學生明白正確的行為習慣:不能隨意奔跑,要看清楚路面,并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磕碰。
三、教學方法:
1.引導教學法
2.示范教學法
3.情境教學法
4.啟發(fā)式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1.預習階段:
通過帶家長的方式,提前傳達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長的安全意識,共同為孩子的安全保駕護航。
2.上課階段:
引入話題:教師先發(fā)一個小折紙,然后在課堂里玩捉迷藏的游戲,引導學生愛護公物并保證自身安全。然后講述熱水壺等家庭危險。最后說到在教室不要隨地亂跑,避免意外傷害。
3.實踐階段:
教師展示一些常見的場所,用情景模式讓學生活學活用。
4.鞏固階段:
教師講解正確的行為方式,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場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老師讓學生們搜尋學校或家中安全隱患,家長也可以把孩子的發(fā)現情況告訴教師。
五、教學評價:
根據學生的發(fā)言,舉手發(fā)言的頻率,以及事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這是一堂比較有意義的安全教育課,把安全教育融入生活中,幫學生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增強安全意識,預防意外事故。特別是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在不經意間增加了一些小節(jié)目,便于孩子更愉快地接受學習。
《不在教室亂跑》安全教育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追逐奔跑容易使自己身體受傷。
2.知道走路時要慢慢走,不追逐奔跑打鬧。
3.學習避免與他人碰撞及簡單的自護方法。
活動重點:
知道如何正確走路。
活動難點:
有在教室不亂跑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請1名大班幼兒裝扮成受傷的小猴,額頭和四肢某關節(jié)處包裹上紗布。
2.小貓頭飾。
3.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扮演小猴的大班幼兒走進活動室,額頭和膝蓋上包著紗布。
教師:小猴,你頭上和膝蓋上為什么包著紗布?疼不疼啊? 小猴不好意思地對大家說:我在樓道里和小朋友追跑,摔倒了,膝蓋破了。下樓時,和小朋友一邊擠一邊跑,結果從樓梯上摔下來,把頭也磕破了。哎呦,疼死我了。
二、引導幼兒結合實際生活討論。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摔倒過嗎?為什么會摔倒?摔倒后疼不啊?怎樣走路才不會容易摔倒呢?
2.教師出示掛圖并引導幼兒講述畫面中所發(fā)生的事情,并判斷這樣做對不對?
3.教師小結:在教室里追跑打鬧容易摔倒,下樓時不小心或往下跑也容易摔跟頭。平時走路要看著路慢慢走,下樓時要一個跟著一個慢慢走。
三、游戲“我會輕輕走”。
1.教師出示小貓頭飾,請小朋友說一說小貓怎樣走路并學一學。
2.請幼兒帶上頭飾模仿小貓輕輕走路。教師用語言提示幼兒學習小貓“眼睛看著路,腳下慢慢走,高高興興做游戲,保護自己不摔跤。
3.自然結束活動。
《不在教室亂跑》安全教育教案5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到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
2.培養(yǎng)學生遵守校園規(guī)定和學習紀律的意識。
3.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內容:
1.分享故事:教師通過故事向學生展示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和后果。
2.分析危險因素: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在教室亂跑可能導致的意外傷害。
3.學習校規(guī)校紀:教師向學生介紹學校的安全規(guī)定和學習紀律,并與學生一起討論其重要性。
4.安全演練: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安全演練,如如何正確行走、如何避讓他人等。
教學步驟:
引入:教師向學生講述一個關于在教室亂跑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故事分享:教師講述一個關于在教室亂跑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因為在教室里亂跑而不小心撞到了桌子,導致手受傷,不能正常書寫和參加體育課。通過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和可能導致的后果。
分析危險因素: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在教室亂跑可能導致的危險因素,如碰撞、摔倒、與他人發(fā)生沖突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避免這些危險,如保持安靜、慢走、避讓他人等。
學習校規(guī)校紀:教師向學生介紹學校的安全規(guī)定和學習紀律,如不在教室亂跑、不隨意改變座位等。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這些規(guī)定和紀律的重要性,以及遵守規(guī)定的好處。
安全演練: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安全演練,如如何正確行走、如何避讓他人等。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環(huán)境中實踐安全行為。
總結: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再次強調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和重要性。教師鼓勵學生遵守校規(guī)校紀,保持安全意識,以及培養(yǎng)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延伸:
教師可以邀請校園安全員或警察來學校進行安全教育講座,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評估方式:
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安全演練中的表現,以及課堂討論的參與程度來評估學生對于不在教室亂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學資源:
教師準備故事、安全規(guī)定和學習紀律的介紹材料,以及安全演練所需的道具。
《不在教室亂跑》安全教育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
2.掌握正確的教室行為規(guī)范。
3.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
2.掌握正確的教室行為規(guī)范。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1.PPT或黑板。
2.圖片或視頻資源,展示不當行為的后果。
3.教室布置,準備模擬教室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Step1:導入(5分鐘)
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或播放一個視頻,展示在教室亂跑的場景,并提問學生:你們覺得在教室亂跑有什么危險?
Step2:知識講解(15分鐘)
教師通過PPT或黑板,向學生講解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包括:
1.可能會撞到其他同學,造成傷害。
2.可能會撞到桌椅、黑板等物品,造成物品損壞。
3.可能會打擾到其他同學的學習。
Step3:展示案例(10分鐘)
教師播放一段視頻或展示一組圖片,展示在教室亂跑的后果,如受傷、物品損壞等,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后果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教訓?
Step4:規(guī)范講解(15分鐘)
教師向學生講解正確的教室行為規(guī)范,包括:
1.在教室內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喧嘩。
2.不要在教室內亂跑,要保持整齊的隊列。
3.不要隨意碰觸他人的物品,要尊重他人的財產。
Step5:模擬練習(15分鐘)
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模擬教室環(huán)境,要求學生按照規(guī)范行為進行排隊、走動等活動,并進行互動評價。
Step6:總結(5分鐘)
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強調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以及正確的教室行為規(guī)范,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規(guī)則。
Step7:作業(yè)布置(5分鐘)
教師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在教室亂跑的危害以及如何遵守教室規(guī)則的短文。
《不在教室亂跑》安全教育教案7
教學目標:
1.了解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
2.學會正確行為規(guī)范,避免在教室亂跑。
3.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內容:
1.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向學生展示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
2.分析在教室亂跑可能造成的傷害和后果。
3.介紹正確行為規(guī)范,如保持安靜、有序,不在教室內奔跑等。
4.演示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并進行實地指導。
教學步驟:
Step1:引入話題
通過展示一些圖片或視頻,引起學生對在教室亂跑的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Step2:討論危險性
引導學生討論在教室亂跑可能造成的傷害和后果,例如碰撞、摔倒、打破物品等。
Step3:介紹正確行為規(guī)范
向學生介紹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如保持安靜、有序,不在教室內奔跑等。解釋這些規(guī)范的重要性和意義。
Step4:演示和實地指導
請幾名學生模擬在教室內亂跑的場景,然后再請幾名學生演示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教師對學生的演示進行點評和指導。
Step5:小組討論
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討論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以及如何遵守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匯報。
Step6:總結和反思
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習慣,提出改進的建議。
Step7:作業(yè)布置
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在教室亂跑的危險性和如何遵守正確行為規(guī)范的短文。
教學評估:
1.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和表現。
2.收集學生的作業(yè),評估他們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學拓展:
1.與學生一起觀看相關的安全教育視頻,加深對在教室亂跑危險性的認識。
2.邀請學校的安全教育專家或警察來進行安全教育講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教學資源:
1.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
2.紙筆等教學工具。
【安全教育《不在教室亂跑》教案】相關文章:
《不在教室亂跑》教案09-19
《教室里不亂跑》教案范文(精選10篇)09-05
幼兒園《不亂跑》教案03-14
老師不在教室11-10
老師不在教室作文03-08
有關老師不在教室的作文02-02
老師不在教室小學作文09-25
當老師不在教室的時候作文03-07
當老師不在教室的時候小學作文10-13
老師不在教室的時候小學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