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通用6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剛入職的幼兒教師,從觀察身邊老師的日常教學,到自己與孩子的溝通中,明白了“愛心耐心責任心,缺一不可”這句話。小班的孩子,剛入幼兒園,有些對于一些指令性的話語不是很明白,王鶴霖就是其中一個。
開始組織生活活動時,我說到“請二組小朋友把小椅子藏起來,過來上廁所”,王鶴霖靜靜地坐在那里,似乎沒聽到我的聲音,我提高音量叫了句“王鶴霖小朋友”,他慢慢的轉向我,我放慢語速的說“過來小便洗手了,他依舊的沒反應。我朝他招了招手說“過來”,彎下腰,他朝我大步走了過來,我指了指小便池,領著他過去,幫他把褲子脫下來,說“把褲子脫下來,來小便”。上完廁所,領著他洗了手,告訴她,這叫“小便洗手”。我明白對于小朋友的習慣養(yǎng)成,一組練習是不夠的,班級里還存在很多像王鶴霖一樣的小朋友。也知道我在下指令性話語時,太過于急躁,一句話對于他們過于長,指令不夠具體。
在后面幾天的組織活動中,我會像“鸚鵡”一樣,把一句話拆分開,慢慢說,“請二組的小朋友,王鶴霖、xx、xx…藏起小椅子來”,等他們站好以后我再說“請過來小便”“先小便,再洗洗小手”,不管在進行什么活動,我都會有意識的放慢語速,耐下性子,重復話語,像鸚鵡一樣,進行重復,希望他們會慢慢知道,自己是“二組的”,怎么樣是小便,早上怎么打招呼,怎樣做有禮貌的孩子
幼兒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孩子教育基礎的基礎,是非常細致耐心的工作,也是一項極為光榮的工作,在孩子聽不明白時,你的一抹笑,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如一劑良藥,撫慰孩子心靈;如一縷春風,刮過孩子心頭,溫暖孩子的童心。
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2
忙碌之余常想:前世需積攢多么厚重的福分,才能換得今生見證幼芽萌發(fā)的神韻,靜聽花兒綻放的聲音之妙緣。此種美妙享受,會讓人感動不已,全然忘記育其的辛苦。
麗日陽光鋪滿整個操場,驅走了冬日的嚴寒。碧綠的人造草坪上,孩子們熱火朝天的嬉戲給冬日增添了溫意,讓人有初春的感覺。我蹲坐著,像個苗圃工匠看護欣賞著棵棵幼苗。忽然背上有一對“小錘”輕輕交替敲打著,然后“小鑷子”順著雙肩輕輕捏捏。不用看就知道是胥子墨。“墨墨!”我下意識地喊了名字,率真的小笑臉兒歪身探到我臉前:“虛浮(舒服)嗎?老西(師)?”,“呵呵,舒服!”我用微笑回報這個小家伙。這是個家庭十分特殊的單身家庭的孩子,基本由曾祖母照顧,是個單純,率真可愛的小家伙,所以平時對其更會更多一些憐愛。
看著眼前的小家伙,思緒回到兩年前:剛入園時,小家伙才兩歲剛剛多一點兒,語言方面較差,甚至不能用簡單的詞語,“老師”都不會叫。更不能用語言其表達自己的意愿,只能用“哭”和“行為”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那時正趕上他父母“鬧”,為了表示抗議,他故意尿濕剛剛被老師換好的褲子;午睡時故意尿床;甚至故意往水桶里撒尿。這使我們生出更多的心疼、憐愛。我們跟他曾祖母交流,想辦法調整孩子的心情。慢慢的試著跟小家伙用“心語”交流,讓他真正的感覺到媽媽的那種愛。漸漸地小家伙開始接受了他無奈的家庭狀況,開始跟我們親近。兩年來他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不但語言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技能上也基本不差于同齡人,更是開始懂事了不少。時不時的跑過來抱著你親上一口,或者是轉進你的懷里撒會兒嬌,或者是在你的背后給你捶捶背,小嘴里還“嘚吧嘚吧”的跟你講好多事情,說經常在家給老奶奶捶背。還別說,小家伙 “按摩”的還真像那么一回事兒,心的靈犀讓人能深深的感覺到他早已把我們當成了親人。想到這里,我伸手把小家伙攬進懷里,唇輕輕落在他的額頭上……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實,每一批孩子中都會有類似的情況。只要你對他真心微笑,細心呵護,用愛去澆灌那幼小的心靈,你便會收獲幼苗那悄然拔節(jié),靜靜吐蕾的過程,它會讓你深感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3
午睡起床后,孩子們陸續(xù)回到了活動室,班里的女生習慣性的圍在我的身邊,我也開始給她們梳起頭發(fā)來。
一會兒功夫,我給身邊的女生陸續(xù)扎好了辮子,看到她們美滋滋的樣子,我也感覺很開心。
可當我無意抬頭看到月月時,她卻低下了頭,我心中很納悶,就叫她:“月月,快來梳辮子。”月月很不情愿的來到我的跟前,小聲說:“老師,可不可以慢點。”我的心里不由一緊,原來孩子是怕痛啊1我的心里不由產生了一絲愧疚。因為班里女生多,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就會加快速度,沒有注意到孩子們的感受。
我一邊梳一邊和月月交談著:“平時媽媽給你梳時,你不痛嗎?”“老師,媽媽梳的有點慢。”“那老師以后就和媽媽一樣,慢點給你梳。”我輕輕地給她梳好了小辮。月月照了照鏡子,高興的跑開了。
通過這次梳頭“事件”,使我深有感觸:我感覺到孩子就像一面反映老師日常工作的鏡子,作為一名合格幼兒園老師,務必要從自己的點滴做起,細心細致,把每件事情、每項工作做得更好,讓每個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細心的照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4
20xx年11月14號在xxx高中學校舉辦《xxxx年xxx縣幼兒教師藝術表現力基本功和幼兒保健知識專題培訓班》培訓活動。上午進行的是《教師藝術表現力基本功》培訓,是由xxx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郭敏老師為我們講解。分別從幼兒舞蹈的種類、幼兒園舞蹈的教學內容、各年齡班舞蹈教育的具體要求和從事幼兒舞蹈教學的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等方面向我們講解。藝術活動要給幼兒帶來美感體驗,在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fā)展幼兒的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要重視藝術情趣的作用,切忌把藝術活動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術訓練。還用了兩個簡單的音樂配動作與大家互動,大家都很感興趣,氛圍很好。
下午培訓的是《幼兒保健知識專題培訓》,對于孩子上幼兒園后,容易咳嗽、發(fā)燒、流鼻涕等現象,各位家長一定很著急。其實,這是每個孩子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幼兒期是幼兒獲得表現力的最佳時機。何卓醫(yī)生從以下幾方面向我們講解了有關的保健內容。第一,幼兒園常見事故類型。第二,幼兒常見的意外事故及處理方法。第三,生活老師的職責和管理。生活老師應該知道我們的孩子在身體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些哪些營養(yǎng)。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素有7大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水,維生素纖維素。教師需配合生活老師去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創(chuàng)造極佳的用餐氛圍;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們“開開胃”;然后不要把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對孩子以鼓勵為主,獎勵適宜,要看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特別是對那些體弱兒,要做到耐心多一點點,關心多一點點;再次就是多和家長進行溝通,構建良好的家園關系。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必須要展現出一種專業(yè)的關愛,即能用有如父母一般的心思來愛孩子,因為愛而產生責任感,因為責任感而小心謹慎地注意和關心任何和孩子安全相關的事物,用心周到地處理孩子的問題。
在《綱要》中已經談到,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幼兒“能初步感覺并喜愛環(huán)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它說明了幼兒藝術教育不同于專業(yè)人員的訓練,它著眼于培養(yǎng)幼兒感覺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及能力。促使教師通過參與研究自身獲得發(fā)展,從而使幼兒教師藝術表現力整體得到提高。讓我們了解在幼兒園教師基本功這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前進。
本次培訓讓我頗有感悟,也讓我對藝術領域教學及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工作有了更新的認識,從中學到了很多,很感謝澄邁縣為我們幼兒園老師做出的努力,讓我們有機會去參加培訓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希望以后能給我們多提供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
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5
作為一名教師,本人有幸參加了為期7天的固始縣《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培訓學習活動。此次培訓活動采用專題報告、小組分散互動參與等形式展開,學習過程注重體驗性、理解性,通過學員的思考和討論,讓我們在學習《指南》的基礎上,慢慢走近《指南》,走入《指南》,從而明確、理解《指南》的基本理念“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yè)知識的引領。”的確,作為一名成長中的青年教師,我們在教育路上會有許多的困惑,我們除了在學習理論知識外,更應該了解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從而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
通過培訓學習,我對《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來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一、《指南》不是《綱要》的替代品
《指南》和《綱要》一樣,將幼兒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fā)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fā)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但《指南》相對于《綱要》相比,更詳細、更具體。教育建議則給我們教師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實施的合理化的方法。因此《指南》為我們一線教師提供了更清楚、詳細的參考依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揣摩《指南》,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讓孩子們能夠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發(fā)展。
二、《指南》是教師的“福音”,家長的“貼士”
《指南》的頒布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作為教師,《指南》就像是一位“經驗老道的學者”,不僅將幼兒生活與學習上的活動鎖定在自主能力的發(fā)展上,還根據不同的領域給出了有效的引導方法,讓教師在指導幼兒過程中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性。作為家長,《指南》又像是一位“請回家中的教育專家”,幫助家長了解自己家幼兒應達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指南》的出現,給我國學前教育指明了更好的發(fā)展方向。三、幼兒園教學不是“教課”,而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指南》中明確指出:“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在培訓學習過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指南》“藝術領域”中所提到的:現實的教育誤區(qū)是教師往往“重技能,輕感受”,從而讓幼兒失去了藝術興趣。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大。的確是,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尤其是繪畫教學中,教師往往教幼兒繪畫的技能,如怎樣畫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忽略了幼兒對繪畫的表現力,大大抹殺了幼兒對藝術的感受和表現。因此,在今后我們應該更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表現力而減少千篇一律的“教課”。四、《指南》不是衡量幼兒的標尺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fā)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也不能把它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調整自己教育思路,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做到個體教育。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做的是將《指南》的精神內化于心,對每個年齡段每個領域的目標了然于心,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fā)展,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
《指南》提出了每個階段幼兒應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但是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在讓幼兒“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同時,我們應當明確自己的目標: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關注幼兒的活動和表現,善于發(fā)現其優(yōu)點和長處,多給予肯定和表揚,不要拿幼兒的'不足與其他幼兒的優(yōu)點作比較。作為老師,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允許孩子存在這種差異,耐心運用各種方法來進行鼓勵、指導和幫助,使每個孩子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通過學習《指南》,我又學到了很多,收獲了很多。我將以《指南》的精神來指導自己未來的教學工作,我會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斷改進、實踐,為孩子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更好的鼓勵、引導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長!
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6
我有幸參加了宮里組織的外出參觀學習活動,26日中午在張主任的帶領下我們踏上了北上的列車,經過將近5個小時的顛簸,終于抵達北京,激動喜悅的心情使我忘卻了身體的疲憊,這是我入宮十年來第一次有這樣的外出學習機會,所以我特別珍惜。這幾天的學習不能不說是緊張的,學習、觀摩、再學習、再思考,整個學習行程安排的滿滿的,極為充實,這次的學習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我們一共參觀了北京市的四所幼兒園,分別是北京第一幼兒園(分園)、西城區(qū)民族團結幼兒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幼兒園、北京市豐臺第一幼兒園,這幾所幼兒園從外部環(huán)境設計到室內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再到課程設置,都充分體現了其獨特的園所特色。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除了接收本市幼兒以外還接收駐華子女及其它外籍幼兒,以“漢英整合”雙語教育為特色,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成長環(huán)境,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感受中西方文化。整個幼兒園的環(huán)境設計多以中外元素結合為主,一進大門左側的攀巖墻,大廳正中的笑臉墻,大廳上方懸掛的多元文化傘,走廊和各班級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都讓人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氣息。
西城區(qū)民族團結幼兒園,主要接收少數民族幼兒,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兒園,根據原本特色開設了五民課程:民族故事、童謠、禮儀、飲食、藝術,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認識少數民族到了解喜歡少數民族,再到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培養(yǎng)幼兒了解多民族文化。
北京市航空航天大學幼兒園,這是一所設施一流的現代化幼兒園,地處北航大學內,擁有豐富的航空航天科學教育社區(qū)資源和家長資源,為教師培訓和幼兒學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以“科學教育”為特色,將幼兒培養(yǎng)成愛航空航天,愛科學,樂于思考,喜歡動手動腦探索,樂于和同伴交流合作、全面發(fā)展的孩子。幼兒園環(huán)境設施建設另人驚嘆,仿佛置身于科技展覽館,三層教學樓每一層都有不同的設計理念,園里的幼兒充當講解員的角色,為來訪的客人們講解走廊里的每個科學展區(qū)。教室內科學區(qū)材料投放豐富以聲、光、電、力、磁的順序擺放,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科學玩具種類分為三類:感知體驗類,規(guī)則益智類,和操作探究類,培養(yǎng)孩子至疑、好學、好問的精神,通過親自操作尋找答案。
北航幼兒園邊老師的展示課《管道工程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水廠為小動物家引水為情景引入,設計管道,讓幼兒自己設計,自己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了不同管道接頭的不同功能,通過分析設計圖紙,以生活中真實材料為主,反復操作管道材料,在不周的操作材料中發(fā)現不同的管道的連接方法,通過操作驗證設計是否成功,這堂課上的非常精彩。
豐臺一幼始終秉承“愛的教育”、“養(yǎng)成教育”的教育理念,以“養(yǎng)成教育、環(huán)保教育、創(chuàng)意剪紙、信息技術優(yōu)化、區(qū)域角色交往性游戲”為特色,將“促進幼兒全面的、富有個性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形成了“人和園美”的文化氛圍。幼兒園還是培養(yǎng)園長的搖籃,十幾位豐臺區(qū)幼兒園園長都從這里成長,走向管理崗位。”
走進豐臺一幼的園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醒目石雕,正面上書“北京市豐臺第一幼兒園----養(yǎng)成教育的搖籃”,背面書寫著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的一句名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一個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猶如‘大人送給孩子享用一生的珍貴禮物’。” 為此,幼兒園制定了詳細的“豐臺一幼幼兒一日生活常規(guī)及保教人員工作程序,從培養(yǎng)目標到幼兒、教師、保育員等都做了具體嚴格的要求,全體教職工更是嚴格按照此程序進行操作,使孩子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幾所幼兒園都有一個共點就是精細,從院內設施的擺放,到教師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都體現出他們對工作的精細。首先是管理的精細,從對整個幼兒園的介紹和規(guī)范到每個班里的具體活動安排都面面俱到,其次是老師工作的細致,在這一天里老師要做無數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每個環(huán)節(jié)老師都需付出十分的愛心和耐心。院內所有的玩具設施都擺放整齊,活動區(qū)域都貼有規(guī)則或標識,北京一幼更是細致到把室外花臺的邊沿都包上了防撞條,操場塑膠地面都帶有圖案或數字,為了方便幼兒活動時的站位
體現他們精細的地方還有環(huán)境布置,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強,環(huán)境布置有創(chuàng)意讓我們感到敬佩。他們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創(chuàng)意,高雅、古典、民族,又具有童趣和藝術性,同時又充分體現了環(huán)保的教育理念,多以孩子的作品為言主。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每個班的內容不同、主題不同、創(chuàng)意不同,主題墻、互動墻各有特色,各種材料的運用讓人不僅連連發(fā)出贊嘆!真好!真有創(chuàng)意!真讓人想不到……這是我們在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候說的最多的話,發(fā)出最多的感嘆。一個玻璃瓶子、一個飲料瓶、一個雞蛋架、一個方便面盒、一卷麻繩,一片麻袋,一張報紙……甚至一把掃帚、一把鍋刷、一個籠屜等等,在她們靈巧的雙手之下,都變成了栩栩如生的物品。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樣擺設,其中都蘊含了一定的道理,真正體現了環(huán)境是第三任老師,讓墻壁說話的功能。
學習后的反思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北京園所的硬件設施和教學設備都是國內一流的,是我們無法效仿的,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比如:教室內部的環(huán)境布置材料多以幼兒作品為主,班級開展的主題活動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機整合,就是針對主題活動制作一些支持性的墻飾,即完成了教學活動又展示了幼兒的作品。如:我會保護自己、我有多高為主題的支持性墻飾。
北京各園所在教育教學方面更注重幼兒行為習慣,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我們除了注重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以外更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方式是我們需要加強的。現在家長的素質越來越高,對我們的要求也會隨之提高,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實現家長對我們的期待。
這次學習雖然結束了,但留下的深思與啟迪,震撼與觸動,會像永不竭枯的甘泉。
【幼兒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通用6篇)】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學習教師法心得體會01-21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01-21
幼兒教師的學習計劃-學習計劃01-05
幼兒教師學習計劃(11篇)01-05
學習英語心得體會(通用15篇)12-21
幼兒教師個人研修學習計劃01-25
幼兒教師的個人學習總結06-27
【實用】幼兒教師學習總結四篇02-02
幼兒教師國培學習個人總結12-29
幼兒教師培訓心得通用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