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1
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3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20xx年部編教材網(wǎng)絡培訓會,認真聆聽了幾位專家對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編排體系詳細詮釋。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知識之間的整合;注重加強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合作交流。
首先,培訓專家熊寧寧從教材整體結構和內(nèi)容;教材的梯度(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教材選文(營養(yǎng)與趣味并重)教材彈性(注重開放性和彈性,增強適應性)四個方面進行了培訓。其次,再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口語交際三個方面詳細具體講解了一年級語文學習的具體目標。最后,專家引用教材中范例談老師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和閱讀。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要把握特點,活用教材。在識字方面:要堅持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基本原則。識字內(nèi)容要豐富多彩,集中識字形式要多樣化,可以通過字理識字、同類事物列舉識字、趣味性知識活動設計中識字、傳統(tǒng)蒙學識字、查字典識字等,讓枯燥的識字課堂一下子“活”起來。在寫字方面:要求學生坐姿正確,熟悉基本筆畫筆順,明確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具體位置,認真規(guī)范的書寫,人人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語文課堂還要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指導學生讀好帶感嘆號的句子,讀好文中的長句子,讀好人物之間的對話,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傾聽老師范讀的習慣,倡導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通過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說話、寫話能力。
這次培訓學習,立足科學體系,以教育實踐為主體,為我們廣大教師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使我對本冊教材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今后,我將以新課標為準繩,以課本為依據(jù),以課堂為陣地,在有效課堂的探索中,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2
最近我們學校里的低年級語文老師集體觀看了部編小學語文教材視頻會議,在這次培訓會上我聆聽了專家老師對部編新教材的解讀,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大量教材中的實例解讀教材,對各部分內(nèi)容如何教學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從而讓我懂得了怎樣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更有效的去教好語文。
專家老師首先從整體結構與內(nèi)容、總體特點、具體編排與建議三方面對部編新教材進行了深入解讀,通過講解我們知道了部編教材的四個特點:
一、進一步發(fā)揮教材的育人功能,自然滲透立德樹人。充分分發(fā)揮教材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價值和優(yōu)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傳統(tǒng)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等人文教育內(nèi)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中。通過“家鄉(xiāng)”“偉人”等單元主題的設定,加大上述教育內(nèi)容的比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我愛閱讀”欄目中的文章,讓學生了解古代先賢的豐功偉績,感受革命先烈壯懷激烈的故事;通過“日積月累”欄目,讓學生讀背優(yōu)秀古詩詞和立志、勤學、忠厚等方面的名言、警句、俗語,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積淀文化的同時,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通過慈老師的講解,我們知道古詩、寓言、傳說、歷史名人故事、古代神話故事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學習篇目在教材中增加了,就是要讓學生通過點滴積累,潛移默化真正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使之思想隨之凈化,行為獲得矯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正如慈老師所言,理想境界:如水中之鹽,品之有味,尋之無痕。
二、雙線組織單元結構, 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有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標。慈老師首先明確了語文素養(yǎng)這個概念,即必備的語文知識、基本的語文能力、適當?shù)膶W習策略、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材將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shù)膶W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并體現(xiàn)在每個單元的練習系統(tǒng)之中,成為語文學習的要素。每個單元,既有較為寬泛的人文主題,又有非常明確的語文學習的要素,這種雙線組織的單元結構,使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學更加有章可循。慈老師重點講述了語文要素的梯度序列,以復述能力的發(fā)展為例,對語文要素的長線發(fā)展進行說明,以積累并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為例,語文要素的短線發(fā)展進行說明,使我們關注到不同年級、不同冊次之間語言要素的銜接與發(fā)展,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教材語文學習的要素,努力做到循序漸進,螺旋遞進。即使是同冊圍繞同一個語文要素也要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
三、關注語用,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即在生活中學語文,隨學隨用,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價值,關注語言文字運用的具體環(huán)境。教材不僅強化了語言文字的運用意識,而且還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四、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構建課內(nèi)外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是本套教材編排創(chuàng)新的一個體現(xiàn)。從課文到學生自主閱讀的“我愛閱讀”,再到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快樂讀書吧”,整個教材形成了一個課內(nèi)外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這套教材把課外閱讀作為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xiàn)了課外閱讀課程化,克服了課外閱讀的邊緣化。慈老師根更指出黃金閱讀期是8-14歲,從本冊開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整本書的閱讀,我們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指導的核心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想對于低年級來說,還是要多讀童話、寓言、故事,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不能把大人眼中的好書強加給孩子,敗壞孩子們的閱讀胃口。要有分享和交流,通過交流、評價、激勵去調(diào)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接著專家老師又針對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寫話,講解了各部分編排及主要特點。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對于識字寫字教學的講解,使我明白了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還要注重識字教學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如韻文識字、字理識字、事物歸類識字、生活識字、查字典識字。更要注重培養(yǎng)自主識字的能力,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引導學生大膽地猜讀生字,自主學習課文。
專家老師結合實例針對每個板塊進行了細致解讀,使我們對部編本教材有了新的認識,了解了新教材各框架編排的特點及教學重點,這必將使我們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立德樹人,更好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3
新編歷史教材把立德樹人與歷史學科育人功能結合起來,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歷史發(fā)展角度使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中國歷史,認識到: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在教學中,如何依據(jù)課程標準,體現(xiàn)義務教育的基礎性,使學生了解中外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掌握歷史上重要的、基本的史實,同時又能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優(yōu)化學習策略是一種好方法。
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的情境和活動中;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認識,對學習規(guī)則的掌握,對學習過程的調(diào)控,對學習方法的運用等。學習策略是學習者進行學習時的操作、監(jiān)控、調(diào)節(jié)、促動系統(tǒng),是衡量學習能力的重要尺度,又是決定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運用學習策略的活動。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學習策略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特點的策略
歷史學習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人和事,看上去包羅萬象,紛繁復雜。要掌握歷史學習的內(nèi)容,就要對歷史知識的特點有所認識。歷史知識的特點,不僅是指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綜合性、思想性等特質(zhì),而且是指歷史知識結構的特殊性,如歷史知識是由具體知識和理論知識構成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是構成具體歷史知識的基本要素,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發(fā)展的主要線索構成了歷史的基礎知識,歷史概念和歷史規(guī)律的掌握是形成理論知識的基礎等等。歷史知識還具有聯(lián)系性的特點,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之間的聯(lián)系,某一領域的縱向發(fā)展中的聯(lián)系,古與今的聯(lián)系,中與外的聯(lián)系,原因與結果的聯(lián)系,表面現(xiàn)象與內(nèi)在因素的聯(lián)系,歷史知識系統(tǒng)的上下縱橫聯(lián)系等等。了解歷史知識的特點和歷史知識結構,是學好歷史的手段。
二、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策略
歷史學習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一種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結合,既需要記誦,又需要思考。要適應歷史學習的要求,就需要有意識地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運用正確的學習方式。具體的歷史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重要的是善于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采用適合的方法,這就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包括模仿、練習以至創(chuàng)造,并不斷進行摸索、總結和交流,以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習的方法,大都是圍繞著對歷史信息的吸納、辨析和運用上。在學習方式上,要了解和熟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使自己能夠適應這些學習方式,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還要能夠在班級學習、小組學習及個人學習的環(huán)境中提高運用學習方法的技能。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和適應歷史學習的方式,是學好歷史的途徑。
三、提高歷史認識水平的策略
歷史學習不僅是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而且是對歷史意識、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是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過程。學習歷史的意義也在于更好地認識歷史、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學是學生的個體認識”(注:黃濟、王策三.現(xiàn)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學生自己的認識是一種學習價值的體現(xiàn)。從一定意義上講,歷史認識是基于社會認識上的個人認識,這種認識離不開個人的感受和體會,否則就會是機械的和空洞的。歷史學習更重要的是提高歷史認識的水平,通過學習歷史,有意識地運用正確的理論作為指導,經(jīng)過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積累認識歷史的經(jīng)驗,學會全面、辨證、客觀、發(fā)展、聯(lián)系地看待社會歷史的進程,學會分析并解決與歷史有關的問題。提高歷史認識水平,是學好歷史的關鍵。
四、提高學生記憶的策略
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力求把復雜的歷史史實簡約化,把簡單的東西再簡化。
比如:把秦始皇為鞏固統(tǒng)一采取的措施歸納為:車同軌,書同文,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筑長城,修靈渠,焚書坑儒疆域廣。
把中國近代史主要的不平等條約主要內(nèi)容用四個字簡要概括為:《南京條約》割賠開稅、《馬關條約》割賠開廠、《辛丑條約》錢禁兵館,等等。
這樣,學生記憶負擔大為減輕,也容易記得住,記得牢。
五、互動與引導策略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是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即教師的職責將“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實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相互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以交流與互動為特征的教學,常常要借助“對話”而實現(xiàn)。教學中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以教材內(nèi)容為“話題”或“談資”共同去生成和創(chuàng)造“文本”、去構造“意義”的過程。它既是一種精神,又可以成為一種方法。從精神角度講,它倡導平等、交往、互動和共同發(fā)展的理念,注重教學的開放性和生成性。
六、寫考后記的習慣
考卷拿到手后,常常見到一些同學,只注重考卷上的分數(shù),得了高分就興高采烈,得了低分則悶悶不樂,有的竟把考卷扯得粉碎或揉成紙團。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很多考題是以前考過的題,或者略作引申,相差無幾看起來似曾相識,做起來照樣出錯。學生應對每次考試進行認真總結,注意作好考后記,下面就結合歷史材料來談一談這一問題。①記方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每次考試后,我們既要弄會每一個題目,又要著眼于把握每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特別 是材料解析題、問答 題、識圖題等主觀性試題,因其靈活多變,更要注意總結他們的解題方法。一般而言老師在講評時總會介紹一些基本的解題方法,我們還要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總結,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②記典型。試題多以教材重點,難點而設,也有些試題是教材和社會熱點問題的結合點。這些問題考過了以后還會再考,并且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因此,在筆記本上要對它們進行分類整理,記錄考卷中出現(xiàn)錯誤的典型例子,然后加上注釋,說明錯在那里,應如何修正,并記下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對某些典型的錯題,也要收入“錯題集”,以免下次再重犯類似錯誤。③記新知。考試也是我們獲取新知識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試題本身會蘊涵新知,另一方面,老師也會結合某些試題介紹一 些相關的新知識,新信息。④記得失。每次考試后,我們都會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但不少同學卻難遂人愿。其原因之一就是沒有記取每次考試的經(jīng)驗和教訓。因此,我們對每次考試的成功之處,尤其對失利的原因,如思路問題、概念問題、粗心問題。弄清了錯誤的性質(zhì),也就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和改正錯誤的辦法。每次能對錯誤進行分析,就會自己容易犯什么錯誤,找到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都要作好總結記錄,以便經(jīng)常翻閱,從而掌握應試技巧,提高學習成績。
七、溝通相關社會知識的策略
歷史知識與其他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歷史認識也是一種社會認識,學習歷史必然要涉及到很多社會方面的知識。從知識性質(zhì)上講,歷史知識并不是封閉性的知識,也不是排他性的.知識,而是具有很強的吸納性、包容性和貫通性。同時,掌握相關的社會科學知識,對學習和研究歷史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歷史學習中,要注意與其他社會知識的聯(lián)系與溝通,注意運用其他社會知識于歷史學習之中。溝通相關社會科學的知識,是學好歷史的幫助。
此外,如歷史課堂學習的策略、課外學習的策略、有計劃地安排學習進度的策略以及運用各種學習方法的策略等,對于歷史學習都是有意義的。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4
針對傳統(tǒng)教材的弊端,教育部受中央委派編寫部編教材,高度重視語文教材中文學名著的涉及范圍及篇目,要求教材要體現(xiàn)古典文學和名著典籍的重要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肯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顯著地位和重要作用,強化教師和學生對古典文學名著的重視。
然而,由于初中生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升學壓力,以及電子網(wǎng)絡產(chǎn)品的沖擊,當前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不高,方法不當,時間不足,資源不廣……以上種種問題制約學生的閱讀,是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探討、引導解決的問題。
首先,學校教師要采用多種渠道收集部編教材中及教材以外的優(yōu)秀文學名著,在學校圖書館建立“文學作品區(qū)”,給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機會。
部編語文教材與普通教材相比的顯著特點是大量增加了文學名著篇目,注重傳統(tǒng)文化和經(jīng)典故事的傳承,如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泰戈爾的《金色花》,魯迅的《社戲》,沈復的《海國記》等,部編語文教材節(jié)選了很多經(jīng)典的文學篇章,強調(diào)通過古典文學作品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毅力品質(zhì)。
然而,教材篇幅容量畢竟有效,很多學生會被教材中節(jié)選的內(nèi)容吸引,希望拜讀全篇文章或書籍,卻苦于沒有書籍資源。因此,全校的語文老師應該重視文學名著的收集和匯總分類,尤其是部編教材中涉及的文學名著,教師可以號召學生將家里閑置的名著帶到學校放在文學作品區(qū),大家互相借鑒;可以呼吁學校投入一定的資金充實學校的文學作品;可以籌募資金購買一些有教育價值的文學典籍。總之,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文學名著,保證學生的選擇空間和機會,在全校形成閱讀文學名著的良好學習風尚。
其次,引導學生有效閱讀、高效閱讀,體會閱讀的樂趣與益處,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愛上文學名著。
由于語文課時有限,而且語文自習時間相較其他科目更少,致使學生靜下心來閱讀文學名著的時間極為有限;再加上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的沖擊,學生更難安安靜靜地細細品味文學名著的韻味。
因此,引導學生有效乃至高效地閱讀名著是語文老師的重任和挑戰(zhàn)。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就像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言,我們可以對閱讀進行規(guī)劃,變成日常有規(guī)律的習慣、愛好。首先,閱讀難度要由難到易。例如,在初期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一些好理解、有趣味的文學名著,如《西游記》、老舍的《駱駝祥子》等。等到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后,再布置更難的閱讀任務,可以閱讀文學性更強的作品,如《紅樓夢》《水滸傳》《泰戈爾精選》等,閱讀難度逐漸上升,學生閱讀逐漸提高;其次,閱讀量逐漸增大,如一開始每天要求學生閱讀一章節(jié),慢慢提升要求,讓學生閱讀兩節(jié),假期可以適當增加閱讀量;最后,引導學生巧妙應用零散時間來閱讀文學名著,例如課間休息、餐前飯后、晚上睡覺前,甚至做題做累了都可以拿出文學名著閱讀一會,既讓自己內(nèi)心沉靜下來,也增加了閱讀量。
第三,盲目的閱讀是無效的,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現(xiàn)自己閱讀情況,分享自己閱讀體會的機會和平臺,以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文學名著的機會,讓學生看到古典文學名著的作用。例如,在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教師要精選作文主題,適當?shù)南蛭膶W名著上引,或者以文學作品中的片段為材料,引導學生寫材料作文;教師還可以在班里舉行讀書分享會,定期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講述自己所讀的故事,互相交流學習。
第四,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的引領者,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不斷充實自身。
作為語文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做到博覽群書,見識廣博。只有這樣當學生就文學名著里的某個人物或者故事與老師進行探討時,老師才能信手拈來的與學生交流,才能與學生對話;另外只有老師自己不斷閱讀,才能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會,給學生具體的、有效的指導。
綜上所述,隨著部編初中語文教材的問世,隨著大量文學名著被納入教材中,文學名著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價值,語文老師應該從各個方面進行嘗試,力求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保證名著儲存量以滿足學生的選擇空間,指導學生高效閱讀、給學生機會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切實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品質(zhì)情操。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5
部編版語文教材一翻開,水墨畫風的插圖,舒適的圖文的編排,再加上名家名篇的編排,濃濃的語文味和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撲面而來,讓我對教材有了不同的感受。
一、強化閱讀提高閱讀與表達能力
部編版教材在閱讀的編排上做了精心安排,一方面是重視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能力,例如:閱讀策略單元,提出要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通過借助閱讀提示,教會學生一些通識方法,實訓練重點和方法,來強化閱讀速度,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實際運用,精讀課文中學的方法,根據(jù)課后練習題運用在略讀課文進行實踐。不僅僅是略讀,提高閱讀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醒學生課外閱讀時有意識地運用相關策略和方法,以落實“學習在課內(nèi),運用在課外,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材將“快樂讀書吧”設置為課程,這就將散漫的課外閱讀規(guī)范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只有這樣方法配合實踐才會真正有效的促使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
另一方面,課文的學習不僅僅是閱讀的理解,還有對于表達的訓練。例如:作為習作單元,教學目的不僅僅在于了解記敘文的特點,更重要的詩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寫作方法,體會其好處并學會運用按一定的順序來寫一件事。
二、突出雙主線
通過培訓,讓我得知部編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實踐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時代的需求,體現(xiàn)時代性。教材的課文有較多的更新,注重經(jīng)典性并適合語文教學。努力做好價值觀的“整體滲透”,讓語文所包含的語言、情感、審美和價值觀教育融為一體。
教材不僅選文精美, 編排獨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語用”,明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點, 增強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實踐性。課文編排的主要特點是突出雙主線,努力體現(xiàn)語文學習體系與教學“梯度”, 突出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強調(diào)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語文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體現(xiàn)層級序列,增強實踐性、操作性。
越學越深,越學越覺得部編版教材匠心獨運,不僅僅孩子們是新教材的受益者,我們教師更是,教學相長,且思且行……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6
本學期始,我參加了歷史新教材網(wǎng)絡培訓,學習后深感收獲頗豐,受益匪淺,現(xiàn)就新教材培訓后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第一、新教材在每一單元的前面設有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的內(nèi)容,首先讓學生對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總體的把握,這是以前所沒有的,我覺得這一點設計的比較好。
第二、新教材的課文輔助部分設計的有關欄目比較好,比如課文旁設的“相關史事”、“人物掃描”、“材料研讀”等都是比較新穎的,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更多的資料和更好的平臺,充分體現(xiàn)了新版教科書既是“教本”,又是“學本”,在這兩方面,無論是對老師的“教”,還是對學生的“學”,都將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新教材上有大量的插圖,平均每頁都有兩三幅圖,達到圖文并茂。通過這些插圖,一是配合課文的內(nèi)容敘述相互印證、活化內(nèi)容;二是可使學生拓展視野,獲取更多的信息;三是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歷史信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思維能力,所以我覺得這一點設計的也比較好,一般學生都比較喜歡看書中五顏六色的插圖,這樣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四、新教材從內(nèi)容來看,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并新增加了一些內(nèi)容。新教材按照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nèi)容分時期、分時段地逐步展現(xiàn)出來,并加以貫通;重點選擇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密切聯(lián)系的史事,使這方面的教育內(nèi)容貫穿始終,做到了全面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材內(nèi)容的總量減少,但為使歷史發(fā)展線索更為清晰,更客觀地反映歷史進程,適當增加了一些內(nèi)容,如一些朝代的歷史:東漢、兩晉、五代時期的內(nèi)容,使中國古代史的發(fā)展得以貫通,前后相連;一些反映歷史上社會矛盾和沖突的史事,如東漢、隋末、唐末、元末和明末的農(nóng)民起義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及取得的成就,對于這些新增加的內(nèi)容,我感覺很有必要。
最后,與會專家還就新教材的使用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1.以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
2.整體把握教科書的框架脈絡。
3.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用好教科書。
總之,通過這次新教材網(wǎng)絡培訓的學習,使我在思想認識上對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以及以后在歷史教學、實際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收獲滿滿噠!
【部編教材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于部編教材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1-24
部編教材培訓心得03-15
部編教材《江南》的說課稿09-28
部編教材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1-08
部編本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03-18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2-19
部編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4-29
部編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