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經(jīng)典個人學習心得與體會優(yōu)秀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jīng)典個人學習心得與體會優(yōu)秀,歡迎大家分享。
國學經(jīng)典個人學習心得與體會優(yōu)秀1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這一句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記,眼要看,口中讀,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到真正的學問。讀書時要有規(guī)范,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這段還未讀完,就跳到另一段。學習其中一科目知識,就不能羨慕別的科目知識,這一科目的知識還沒有學習完,還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學習其它科目。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這一句告訴我們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一定要有計劃,一定要刻苦用功,絕對不能投機取巧。遇到難通的地方,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達了,這正是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如果反復思考,還不能了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一定要得到正確的答案才可放過。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書房要整理得簡單清潔,四面墻壁要保持干凈,書桌清潔,所用的筆、硯、臺要擺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這個人讀書的目的心術不正,亂寫字的學生,就表示這個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有問題。我們一定要愛護好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把學習的環(huán)境維護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們的學習。懂得從人的微小動作去觀察每個人是否有用,有才,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存放經(jīng)典著作,要有固定的.書架或書柜,每一次讀書之后,要將書放回原處存放。書本有殘缺或損壞時,應補好,你愛書,書就愛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獲,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獲。這一句是告訴我們愛惜經(jīng)典著作是一件頭頂大事,沒有一件事情能夠比愛惜經(jīng)典著作更重要。我們要像敬愛尊長一樣敬愛經(jīng)典著作,要養(yǎng)成有條不紊、一絲不茍的認真態(tài)度,這是對中國文化的敬愛和尊重,“非圣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為一個學子,從小就要立志讀圣賢之書、學圣賢之教、行圣賢之道,不是圣賢之書,則千萬不能看,若在學習圣賢之教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時,絕不能自暴自棄,而是應以圣賢為老師,為楷模,長期熏習圣賢之崇高品德,做“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榜樣。這一句教導我們一定要接受圣賢之教,學以致用,做人決不能自暴自棄,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變命運靠自己的力量。
國學經(jīng)典個人學習心得與體會優(yōu)秀2
中國傳承了幾千年,一個這樣的國家自然有其生存之道,這個“道”便是國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我才開始懂得這種“道”。
之前特別推崇陽明先生,大家都說他是圣人,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的道,但我卻一直都不理解是這種“道”究竟是什么,應該怎樣去找尋他。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我逐漸的體會到了一種“道”的感覺,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沉淀下來的一種底蘊,用現(xiàn)代的話說出來,可以說“它”是哲學,可能說這是一種智慧更恰當一些,像“知行合一”是王陽明的智慧一樣。我們可以運用這種智慧去面對我們的生活,像上課時候說的,我們可以用這種智慧去面對我們?nèi)松性庥龅氖虑椋ヌ嵘覀兊拇嬖谛问剑屪约旱膶哟慰梢陨咭恍ハ硎芪覀兊娜松?/p>
在未學習本門課前,也接觸過好多有關國學的東西,但都是朦朦朧朧。更難以分辨道家、佛家、儒家的智慧,像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也”一直都是不明所以,現(xiàn)在想想當年的自己真的就像呢些在私塾里搖著頭在跟著老先生讀書的懵懂兒童一樣,但自從學了這門課,開始嘗試著學習中國的'智慧,道家、佛家、儒家的智慧,并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
先從造字角度來說一下“道”,因為一個字形狀的產(chǎn)生是由它將要有的功能來決定的,所以說字的形狀還是值得研究一番的。首先兩點一橫代表的陰陽,在中國國學中,陰陽由一而生,繼而產(chǎn)生萬物,即所謂“道一道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也;繼續(xù)往下走,是一個自我的“自”字,強調(diào)出道是要靠自己用心去體悟才能得到的;而襯托這一切的是一個走字底,道明人若想要體悟大道,就需要深諳天地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
繼而從意思去說,道的原始道理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漸發(fā)展為道理,用以表達事物的規(guī)律性。在金文中,也就是古“道”字出處中說,道指的是陌生而必須走通才能到達目的地的路徑。道是萬物,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
實際一點,從用處上去說,道是我們生存、發(fā)展、超越、以至超脫的根本。國學的根本,便是道,而國學更像是一種知識。知識就是力量,智慧決定人生的高度,所以說我們需要認真的去學習本門課程,盡可能做到五氣加身,成就七彩人生。
可能由于現(xiàn)代過于快的社會發(fā)展,從而造就了城市生活的快節(jié)奏,而這,便是造成我們當代人心浮氣躁的原因,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意識到了這種問題,像我會選擇通過騎行的方式去修煉自己,避免浮躁。通過本門課的學習,我看到了像“心靜致遠、心實則靈、心和則尚、心慧若愚”這種東西。之前的我,總是感覺拉薩對我來說是一個圣地,不斷的吸引著自己,自己也在用“我一定要去那里”這種心聲去回應這種召喚,通過學習,我逐漸的了解了佛教,綜合之前對拉薩做的功課,逐漸有了更深的體會。希望自己真的可以達到“人躁我不躁,將勝人一籌”的境界。
國學中的智慧就是道,而道是無處不在。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我們都知道,“上士“的境界是值得我們追尋的境界。我們可以誦讀圣賢經(jīng)典,來使我們耳濡目染,并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開闊胸襟。或許我們并不能真正的踏上圣賢之道,但我們至少可以去追尋更高的生命層次。國學傳承久遠,源遠流長,而我們也只是處于剛剛開始接觸國學的階段,僅僅在課堂上了解到了國學智慧的很小一部分。幾節(jié)課的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切的體會到了國學智慧需要我們很努力的去學習,這樣也僅僅是可能參透,所以說我們更要用一生去體會,用一生去實踐。希望我可以在我愛的國學上走的更遠。
國學經(jīng)典個人學習心得與體會優(yōu)秀3
看了緊張刺激的中國學者大賽,很多話從心里涌入筆端。
通過比賽,我聽了很多以前沒聽過也沒看過的詩、詞、成語甚至元曲。臉又紅又熱,忍不住嘆氣。我對巍峨的群山和浩瀚的文字了解太少。大中華,禮儀之邦,國學之寶,光芒萬丈。我們必須成為傳承文化和關愛這一燦爛文明的使者。
為什么現(xiàn)代人很少學國學?為什么留著寶寶不知道珍惜?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讓人們逐漸遠離書本。淡淡墨香的感覺已經(jīng)漸漸淡去。我們到處都能看到低著頭、彎著脖子、眼睛盯著屏幕的人,但很少有人拿著一本書沉浸其中。
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讓人喜歡快,很難靜下心來閱讀中國傳統(tǒng)的“慢中求道”的研究。“上班族”忙著賺錢,“學校人”忙著考分數(shù)。他們都很累。一旦他們幾乎沒有空閑時間,他們都想放松一下或睡個好覺。把精力放在國學研究上真的很難。這樣真正了解國學的人就會越來越少,國學的.精髓和精神就很難傳承下去。
國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是世界文明的瑰寶。讓我們從小學開始學國學,讓大家讀國學,用自己的行動繼承國學。
【國學經(jīng)典個人學習心得與體會優(yōu)秀】相關文章:
國學經(jīng)典學習心得體會11-09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04-04
出國學習心得體會03-03
國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5-03
出國學習心得07-12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0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