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新加坡學習心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赴新加坡學習心得(優(yōu)選)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赴新加坡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有幸參加了在新加坡召開的“第9屆亞太地區(qū)醫(yī)學教育大會”(9th Asia Pacific Medical Education Conference),感觸頗深。
這次參會的主要目的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了解目前世界醫(yī)學教育研究的發(fā)展情況。在學習形式方面,與以往參加的國際會議不同,大會之前和之后舉辦有多種內容豐富的專題研討班,既拓展了學術交流的空間,又達到了學習培訓的目的。參會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yè)側重及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研討班。研討班采用英文授課,小班教學。每班20~30人不等,由1~2名教師主講,穿插進行分組討論。每個小組由5~6名學員組成。每次討論結束,各小組要選派1名代表陳述討論結果,發(fā)表觀點主張。上課期間,不時還會有課堂作業(yè)。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會邀請志愿者站上講臺展示作業(yè)。這時,教師會和全體學員一起討論批改作業(yè),肯定成績,及時指出錯誤與不足,促使學員充分消化和吸收授課內容。這種授課方式在不斷強化關鍵知識點的同時,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此外,研討班還布置家庭作業(yè),在第二天或大會的午餐時間,召集研討班成員,匯報家庭作業(yè)完成情況,討論和解答遇到的問題,目的是督促復習、解惑答疑。突出了“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理念。置身于這樣一種學習環(huán)境中,你必須做到專心聽講,積極參與討論,否則就會感到游離于大家之外,會很不舒服。幾天下來,感覺參加這種研討班只能有兩種選擇:要么認真學習融入其中;要么“走人”,以免浪費時間。而當你真正融入其中之后,就會感到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緊湊合理的活動安排,讓你感到學有所獲。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之后,回顧所學知識,你會為能夠在短時間內學習到一些有用的知識而感到由衷的喜悅和欣慰!真正體會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專題學習方面,這次參會我所選擇的專業(yè)側重于教學評估,參加了Simulationas an Assessment Tool,Assessment Strategies In Medical Education:Making Contest—DrivenEvidence—BasedDecisions等研討班。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簡稱SP)與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簡稱OSCE)的研究。SP的最早形式是1968年Barrows報道的“醫(yī)學教學中的模擬病人”,是指一些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夠恒定、逼真地復制真實臨床情況的人。他們可以是有或無某些陽性體征的病人,也可以是健康人。他們既可以模擬病人,也可以經過特別訓練后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記錄并加以評估,同時可以將評估意見及時反饋給學生。而OSCE的概念是1975年由英國Dundee大學的Dr.R.M。Harden提出的。它不是某一種具體的考核方法,而是提供一種客觀的、有序的、有組織的考核框架,在這個框架當中醫(yī)學機構或考試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的要求開發(fā)相應的考核內容與考核方法。OSCE要求考生參加多個站點的考試,在每一個程序站點中,要求學生采集病史或/和體格檢查或完成其他任務。考試站點設置分長站、短站,時間從5分鐘到20分鐘不等。
SP與OSCE的完美結合,已成為當前醫(yī)學教學評估改革的方向,將會解決傳統醫(yī)學教學評估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傳統的臨床能力評價采用筆試和病房床邊考試形式。而病房床邊考試形式也存在考試形式及評價方法單一、評價不全面等問題。例如:在傳統的臨床能力考試中,學生通過抽簽選定一個病人,由3~5名教師組成的考評小組根據學生采集病史、查體、撰寫病歷及對問題的回答等來評定成績。雖然考評小組事先制定有評分原則,但由于每個人的認識往往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評價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很大。此外,目前的臨床教學領域還是普遍存在學生多、教師少的問題,甚至由于教師資源及病人資源的匱乏,有些考試還采用多名學生共同面對一個病人的方式。最終的結果是導致學生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臨床技能,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另外,以真實病人為考試對象,也會遇到不少麻煩。隨著病人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我國《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的實施,醫(yī)學生面臨臨床操作資源不足的現象日益突出,而利用真實病人進行考試也易引發(fā)關于隱私權的爭議及相應的醫(yī)患矛盾。
采用以標準化病人為基礎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很大程度上能夠克服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考試中,每個學生必須單獨通過每個站點,完成各個站點規(guī)定的各項任務。每個學生面對的是相同的問題,病人的病史和體征都是標準化的,相對客觀、穩(wěn)定。這就使評價公平、公正、真實和可靠。SP通過親身的感受結合學生接診的實際情況,按照評分標準,給學生評分。同時,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詳細記錄,及時反饋。由SP來擔任評估者,既減少了主考人的數量,避免了臨床師資的不足的問題;又因為不是真實病人,從而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醫(yī)患矛盾。
目前,以標準化病人為基礎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已成為美國和加拿大醫(yī)師資格考試的一部分。而國內部分醫(yī)學院校的臨床技能考試也在逐步向這一方向發(fā)展。
總結回顧此次外出學習,與其說是參加“醫(yī)學教育大會”,不如說是接受了一次“醫(yī)學教育評估研究的培訓”。如何將所學的知識更好地運用于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學生的培養(yǎng)當中,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怎樣更能突出中醫(yī)特色,如何將“四診八綱”、辨證論治及針灸推拿等內容標準化,設計、建立合理的考試站點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努力學以致用,為中西醫(yī)結合教學事業(yè)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赴新加坡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赴新加坡學習心得09-16
赴新加坡簽證單位介紹信12-09
赴新加坡簽證單位介紹信12-12
赴新加坡簽證單位介紹信5篇12-09
赴新加坡讀研的四大優(yōu)勢介紹07-03
赴南京學習心得體會05-20
赴港澳考察學習心得體會08-29
赴名校觀摩學習心得體會09-26
赴清華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5-26
赴上海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3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