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做蠟燭的演講稿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小時候,我用這樣的詩句歌頌我的老師;工作了,學生把這樣的詩句捧給了我。而今,經歷了道德觀的飛躍,品味著五味雜陳的生活,我想說,小小的蠟燭,已無法成為我道德的楷模。
我不愿做蠟燭,蠟燭的生命太容易被吞沒。52.1%的教師覺得自己在事業(yè)與生活的重壓下工作;420小時的年超額工作時間是健康沉重的枷鎖。哲學家這樣說過:把健康比做數字“1”,事業(yè)、家庭、地位、錢財是1后面的“0”。當我們吐盡了最后一縷絲、燃干了最后一滴“淚”,所有的一切將成為空中樓閣。我希望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也是最健康的事業(yè),神州大地再不要響起紅燭淚的悲歌。
我不愿做蠟燭,因為蠟燭從不向外界汲取燃燒的給養(yǎng)。我博覽群書,在知識的百花園中采集、醞釀;我關注新課改的最新動向,讓自己隨著新課程共同成長。自己的頭腦中儲存的水有百桶千缸,哪比得上長流水源遠流長;以學定教、因人而教的思想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思維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
我不愿做蠟燭,因為蠟燭無法傳遞愛的薪火。我是一名獨生子女,父母的殷殷期望在我身上寄托;寒窗苦讀十余載,老師的教導讓我受益良多。當我走上三尺講臺,我感覺自己手中緊握愛的薪火。當我把生病的.李澤鑫抱進診所,我手中的薪火燃燒灼灼;楊柳菲在百余次的談心后變得積極進取,我手中的薪火燃燒灼灼;時攀琳手中捧回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的獎狀,我手中的薪火燃燒灼灼;《文明習慣歌》的響板在省市電視臺唱響,我手中的薪火燃燒灼灼。當眼前孩子們手中緊握灼灼燃燒的薪火,我感覺自己正被幸福淹沒。
我不愿做蠟燭,因為蠟燭無暇關注自己的收獲。在心田里默默耕耘,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我愿意無私地奉獻,我渴望豐厚的收獲。我的收獲來自孩子們口中老師萬歲的呼喊;我的收獲來自孩子們臉上綻開的花朵;我的收獲來自孩子們眼中崇敬的目光;我的收獲來自孩子們筆下精心繪制的童心鎖。我愿有更多的收獲讓我品味豐收的喜悅,我愿有更多的收獲讓我體驗工作的快樂。
我不愿做蠟燭,我要讓青春的事業(yè)流淌出一路生命的歡歌;我不愿做蠟燭,我將讓頭腦中那股長流水時時噴薄;我不愿做蠟燭,我會在工作與生活中傳遞愛的薪火;我不愿做蠟燭,我想用豐收的碩果證明自己無悔的選擇!
【我不愿做蠟燭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我不愿做劍客隨筆02-06
我不愿做唱歌的機器演講稿02-05
我不愿做這樣的老師教學隨筆06-23
努力做不愿做的事散文12-13
不愿做溫室里的小花演講稿07-04
我不愿詩歌06-19
哲理故事:不愿做別人的手表08-31
梁實秋: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10-04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