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驢志》閱讀理解及答案
焚驢志
[金]王若虛
歲己未,河朔大旱,遠邇焦然無主賴。鎮(zhèn)陽帥自言憂農(nóng),督下祈雨甚急。厭禳小數(shù),靡不為之,竟無驗。既久,怪誣之說興,適民家有產(chǎn)白驢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興,驢輒仰號之,云輒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眾萬以附。帥聞,以為然,命亟取,將焚之。
己未年(金章宗承安四年),河朔地區(qū)大旱,遠近的禾苗都枯焦了,人民失去了依靠。鎮(zhèn)陽大帥言說自己心憂農(nóng)事,督促下屬祈求上天下雨很是急切。即使是祈禱解除災(zāi)難的小法術(shù),也沒有不做的,但終究都沒有效果。時間一長,一些怪異的、毫無根據(jù)的說法就流傳開了。恰逢一戶人家有一頭才產(chǎn)下的白驢,有人就指著這頭驢說:“它就是天旱的緣由啊。云剛剛興起聚集,驢就仰起脖子大叫,云就完全散去,一絲也不留。這頭驢不死,走旱怎么會停呢?”一個人胡亂提倡,許多人就隨聲附和。鎮(zhèn)陽大帥聽說了,認為說的很對,就下令趕快牽來,將要用火燒死它。
驢見焚于府之屬某曰:“冤哉焚也!天禍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預(yù)焉?吾生不幸為異類,又不幸墮于畜獸,乘負駕馭,惟人所命;驅(qū)叱鞭箠,亦惟所加。勞辱以終,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豈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歟?孰誣我者,而帥從之!禍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禱,言出而雨;衛(wèi)之旱也,為伐邢之役,興師而雨;漢旱,卜式請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請斬鄭注。救旱之術(shù)多矣,盍亦求諸是類乎?求之不得,無所歸咎,則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諸人,不委諸天,以無稽之言,而謂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茲無乃復(fù)甚?殺我而有利于人,吾何愛一死?如其未也,焉用為是以益惡?濫殺不仁,輕信不智,不仁不智帥胡取焉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
白驢托夢給帥府屬下的某個人說:“(你們要)燒死我,我冤枉啊!天災(zāi)流行,是你們?nèi)祟愖约涸馐艿臑?zāi)難,與我又有什么相干呢?我很不幸托生不成人類,又很不幸墮為牲畜。人們騎著我,或讓我馱重物或讓我駕車,我都聽人的命令;驅(qū)趕我,呵斥我,用鞭子抽打我,也任由他們施加。在勞累和羞辱中終了一生,我的本分就是這祥。可像水旱這一類的事睛,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你們)怎么會想用這種酷刑來處置我?什么人誣陷我,而大帥竟聽從了他的話!有些禍?zhǔn)巧咸煸斐傻模行┑準(zhǔn)怯扇嗽斐傻模酥圃斓牡溁伎梢宰约航鉀Q,而上天制造的`禍患可以聽之任之。殷朝大旱,就在桑林祈禱,祈禱的話一出口就下了雨;衛(wèi)國大旱,就有了討伐邢國的戰(zhàn)爭,軍隊一出師就下了雨;漢朝大旱,卜式請求以烹煮的刑罰處置弘羊;唐朝大旱,李中敏請求斬殺鄭注。拯救大旱的方法多了,為什么不尋求漢唐的這些做法呢?找不到天旱的原由,沒有可以歸咎的地方,那就是上天的原因,聽之任之罷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歸結(jié)為天禍,憑借毫無根據(jù)的說法,就說是我的罪孽。嘿,那不是這樣的啊!找來巫師去驅(qū)趕旱神,已經(jīng)是迂腐的做法了,現(xiàn)在這樣做,恐怕再沒有比這更愚蠢的吧?殺了我如果對人有益,我哪里會吝惜一死呢?如果沒有益處,怎么能做這樣的事來增添罪惡呢?濫殺無辜是不仁,輕信惑言是不智,不仁不智,大帥怎么會采取這樣的做法呢?先生您是他的下屬,因此冒昧私下里向您申訴。”
某謝而覺,請諸帥而釋之。人情初不懌也。未幾而雨,則彌月不解,潦溢傷禾,歲卒以空,人無復(fù)議驢。
這個人向驢道歉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帥請求并釋放了驢。人們心里一開始不高興。不久就下了雨,下雨就整月不停,澇災(zāi)泛濫傷害禾苗,這年于是沒有收成,沒有人再議論這頭驢了。
(據(jù)四部叢刊本《滹南遺老集》)
【注】①厭禳(ráng):祭犯鬼神以祈求消除災(zāi)禍。小數(shù):此指小法術(shù)。②暴巫投魃(bá)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漢在太陽地里祁雨驅(qū)趕旱鬼。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適民家有產(chǎn)白驢者 適:正巧
B.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委:委托
C.殺我而有利于人,吾何愛一死 愛:吝惜
D.人情初不懌也 懌:高興
5.B(委:順隨,即聽任不管,聽之任之。)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一人臆倡,眾萬以附 ②勞辱以終,吾分然也
③如其未也,焉用為是以益惡 ④潦溢傷禾,歲率以空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B(①副詞,表順承,可譯為“于是”“就”;②連詞,表修飾;③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④連詞,表修飾。)
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不仁不智/帥胡取焉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
B.不仁不智帥/胡取焉/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
C.不仁不智/帥胡取焉/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
D.不仁不智帥/胡取焉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
7.C(不仁不智,帥胡取焉?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
8.文章是一篇寓言故事,請在理解全文的基礎(chǔ)上分析文章的寓意。(3分)
8.這篇寓言假托一個焚驢求雨、白驢訴冤的故事,(1分)譏諷當(dāng)權(quán)者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本性,揭露統(tǒng)治者才是致禍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揭示了無知妄測、人云亦云的可驚可駭。)(寓意3點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可得2分。)
9.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冤哉焚也!天禍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預(yù)焉?(4分)
(2)既已迂矣,今茲無乃復(fù)甚?(3分)
(3)某謝而覺,請諸帥而釋之。(3分)
9.(1)(你們要)燒死我,我冤枉啊!天災(zāi)流行,是你們?nèi)祟愖约涸馐艿臑?zāi)難,與我又有什么相干呢?(“冤哉焚也”,倒裝句式1分;“罹”1分;“吾何預(yù)焉”2分,譯成“關(guān)我什么事呢”亦可。)
(2)已經(jīng)是迂腐的做法了,現(xiàn)在這樣做,恐怕再沒有比這更愚蠢的吧?(“既”1分;“茲”1分;“無乃復(fù)甚”,凝固短語句式1分,句意1分;滿分為止。)
(3)這個人向驢道教后就醒了,(于是)向大帥請求并釋放了驢。(“謝而覺”2分;兼詞“諸”1分,連詞“而”1分;“釋”1分;滿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