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九峰樓寄張祜》閱讀題及答案
登九峰樓寄張祜
杜牧
百感衷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
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
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注:
據(jù)《云溪友議》載,長慶年間(821—824)白居易為杭州刺史時,張祜和徐凝同應(yīng)貢舉而未能分出誰當(dāng)首薦。白居易遂出試題命二人決賽,結(jié)果列徐第一,張第二。張以為恥,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頗為張祜抱不平,寫此詩歌寄贈張祜。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 )
A、首聯(lián)“孤起”一詞,寫角聲凄厲,實(shí)際上也烘托出詩人獨(dú)自登上九峰樓孤寂黯然的心境。
B、頷聯(lián)把無形離思別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顯得豐滿具體,意蘊(yùn)深長。
C、翠峰依舊,徒添知己之思;芳草連天,益增離別之恨。“思無盡”“恨即休”即本詩的詩眼。
D、尾聯(lián)一個“輕”字表現(xiàn)出張祜蔑視權(quán)貴利祿的.名士風(fēng)骨,暗寓對張祜的贊賞。
15、講究“興寄”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重要特點(diǎn),要求詩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興情,有所寄寓。杜牧“興寄深遠(yuǎn)”的詩風(fēng)歷來為人所稱道,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C(“思無盡”“恨即休”即本詩的詩眼,錯誤。詩歌的詩眼應(yīng)是“百感衷來不自由”。)(3分)
15、①善于借景抒情。“角聲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厲的氛圍,更烘托出詩人獨(dú)游時黯然神傷的心境。芳草連天,明寫草之繁盛,實(shí)寫愁緒多而難解,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3分)②善于婉諷,充滿理趣。以目不見睫這種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暗諷白居易不擅識人,“道非身外”即稱頌張祜詩藝之高,又委婉規(guī)勸朋友不必過于看重他人評論等身外之物,以此來慰藉自傷淪落的詩友,富有哲理,寄意深遠(yuǎn)。(3分)
【《登九峰樓寄張祜》閱讀題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杜牧《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閱讀答案04-29
杜牧《登九峰樓寄張祜》11-27
《登九峰樓寄張祜》杜牧11-13
《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翻譯賞析02-10
《登九峰樓寄張祜》杜牧唐詩鑒賞11-01
杜牧《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翻譯賞析09-01
王安石《登飛來峰》閱讀題及答案03-25
登飛來峰詩歌閱讀題及答案11-20
《登縹緲峰》閱讀答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