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閱讀答案(15篇)
在學(xué)習(xí)和工作的日常里,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lǐng)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于個人提升。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隆中對》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隆中對》閱讀答案1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羽、飛乃止。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3分)
(1)自董卓已來 ( )
(2)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
(3)挾天子而令諸侯 ( )
【小題2】下列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于:曹操比于袁紹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出師表》)
B.而: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陳涉世家》)
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之:猶魚之有水也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小題3】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小題4】諸葛亮認(rèn)為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應(yīng)該采取哪些策略?(結(jié)合文意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答案
【小題1】(1)通以(2)一天天 (3)挾持、控制
【小題1】D
【小題1】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筐(竹籃、竹筒)盛著食物、用壺裝著水(酒水)來迎接將軍你呢?
【小題1】(1)奪取荊、益二州,作為霸業(yè)的根基。(2)外結(jié)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和睦相處。(3)聯(lián)吳抗曹,并從荊、益二州出兵。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詞語意思的能力。理解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根據(jù)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到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已為通假字。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詞語意思以及用法的能力。A項分別譯為同、在 B項分別為并列關(guān)系和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詞 C 項分別譯為憑借、于是 D項均為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時除了注意孰、簞、以等重點字,還要補(bǔ)充出省略的成份,還要注意語句的通順性。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根據(jù)文章中諸葛亮所說的所做的來概括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應(yīng)該采取哪些策略即可。
《隆中對》閱讀答案2
【甲】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聯(lián)系兩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將軍”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
2、甲段中加點的兩個字,“胄”的讀音是Zhu :“身”的意思是親自乙段中加點詞語“不毛”的意思是不長莊稼(的地方),意思是荒涼的地方
3、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標(biāo)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概括均可)恢復(fù)漢室一統(tǒng)霸業(yè)(或:“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 興復(fù)漢室”“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等)
4、“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體現(xiàn)了前句中的 “天下計”,乙段中最能體現(xiàn)“老臣心”的一句話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在公眾眼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除以上杜甫的詩句外,有關(guān)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還有很多,請列舉三個(句、對)(3分)(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有關(guān)典故如:初出茅廬:火燒新野:借東風(fēng);空城計;失街亭;氣周瑜等等 有關(guān)成語如: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關(guān)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等 有關(guān)俗語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三)閱讀下面《隆中對》中的文段,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苑、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字可興矣”
1(1分)用“/”給下面語句標(biāo)出正確的停頓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2(2分)下列“以”字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項的是( A) A.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B.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C.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D.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3(2分)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采取的對策不同說說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分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諸戎、夷越: ①曹操: ②諸戎、夷越: ①此誠不可與爭鋒②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自董卓已來 ( ) (2)名微而眾寡 ( ) (3)挾天子而令諸侯( ) (4)利盡南海 ( )
(1)通“以”(2)而且(并且)(3)挾持(控制)(4)物資
5.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譯文: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筐(竹籃、竹筒)盛著食物、用壺裝著水(酒水)來迎接將軍你呢?(2分,如關(guān)鍵詞漏譯或錯譯,酌情扣分)
6.問題探究:諸葛亮認(rèn)為“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應(yīng)該采取哪些策略?(1)奪取荊、益二州,作為“霸業(yè)”的根基(2)外結(jié)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和睦相處(3)聯(lián)吳抗曹,并從荊、益二州出兵
7簡答:(3分) (1)諸葛亮在對前景的分析中,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人謀”的重要性,請從文中任舉一例說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聯(lián)系實際,談?wù)劇叭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2分) (1)①曹操“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②孫權(quán)“賢能為之用”⑧劉備“總攬英雄”(1分,可選其中一例回答)(2)當(dāng)今世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
文言文(共13分)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1.下面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B ) A.挾天子而令諸侯 挾:挾持,控制 B.利盡南海 利:利用 C.國險而民附 附:歸附 D.時先主屯新野 屯:駐扎
2.下面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B ) A.①賢能為之用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舍生而取義者也 C.①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②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①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②輟耕之壟上
3.句子翻譯(3分)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譯文: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這個意思嗎?(本題要注意“殆”、“資”及反問語氣,翻譯意思對即可)
4.填空(3分) 選文中諸葛亮對三方形勢的分析十分準(zhǔn)確: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兵力優(yōu)勢;分析孫權(quán),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人才優(yōu)勢;分析劉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物產(chǎn)優(yōu)勢,也指出了他軟弱無能的一面,此為劉備爭霸天下定下了大計
7.簡答題(3分) 選文中“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一句,反映了諸葛亮什么樣的思想?天命觀 (或“唯心主義”,意思對即可)
【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乙】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xì)節(jié)然內(nèi)孝謹(jǐn),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辮,而涉獵書傳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詣校書郎⑥,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擾當(dāng)效傅介子⑦、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1” 注釋:①扶風(fēng):漢朝郡名②平陵:漢朝縣名③徐:徐縣.漢朝縣名④永平:漢明帝年號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漢書》的作者⑥校書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漢冒險家,以計斬樓蘭王聞名于世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具體含義(2分) ①由是先主遂詣亮( ) ②不恥勞辱( )去拜訪 ②以……為恥辱(認(rèn)為……是恥辱)(每詞1分)
2.乙文中有一個句子與甲文中的“時人莫之許也”有同樣的表達(dá)效果,找出這個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左右皆笑之
3.將乙文中畫線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2分) 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 譯文:家中貧寒,常作為受官府雇傭的抄書人來謀生(供養(yǎng)家庭) 或:家中貧寒,常被官府雇傭抄書來謀生(供養(yǎng)家庭)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個通假字,試推測是哪一個字并寫出本字(2分)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通假字:研 本字:硯(各占1分)
5刻畫人物有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比較兩文在這方面有何異同,試結(jié)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相同之處:兩文都有對人物的正而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如甲文開頭的話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屬正面描寫甲文除開頭的正面描寫外,均為側(cè)面描寫;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側(cè)而描寫不同之處是,甲文以側(cè)面描寫為主;乙文以正面描寫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寫有對行為的描寫和對外貌的描寫;乙文的正面描寫既有對行為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但無對外貌的描寫甲文的側(cè)面描寫既有對行為的描寫又有對語言的描寫;乙文的側(cè)面描寫只有對行為的描寫(從兩種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異同各占2分,不結(jié)合文本扣一半分)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②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隆中對》)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3分) (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拜訪) (2)由是先主遂詣亮 (到……去,這里有“去拜訪”之意) (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因為) (2)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總共)
3、翻譯文中劃線的兩個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2)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1)我原來是平民,親自在南陽耕種,只希望在動亂的年代中茍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諸侯中做官揚(yáng)名 (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當(dāng)時一般人沒有誰同意他這種比附
4、回答下列問題(4分) (1)甲文段著重記敘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哪兩件事?表明作者高潔志趣的句子是哪句?三顧茅廬、臨危受命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2)乙文段在寫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請作簡要說明: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如正面寫諸葛亮隱居時的不平抱負(fù),側(cè)面寫徐庶的推薦
5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3分) A 以弱為強(qiáng)者 B 曹操比于袁紹 賢能為之用 信義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國 D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此誠不可與爭鋒 爭鋒:爭強(qiáng)、爭勝⑵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資:資助、給予 ⑶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殷:興旺富裕⑷ 總攬英雄 攬招致、羅致
7.諾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請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簡要概括(4分) 對曹操“不可與爭鋒”(1分);對孫權(quán)“可以為援而不可圖”(1分);勸劉備先取荊、益二州,等待機(jī)會,然后進(jìn)取中原(2分)(意思
燕昭王招賢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①,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yuǎn)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③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zhàn),于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獨追北④,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 [注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致:招致,引來③趨:奔赴④追北:追擊敗北的敵人
1.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卑身厚幣以招賢者(降低身份,指謙卑; ) (2)孤之愿也(愿望) (3)燕國殷富(殷實富足) (4)燕王吊死問孤(慰問)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yuǎn)千里哉!” 郭隗說:“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納有才能的人,那就從(敬重)我開始,(我這樣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禮遇)何況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們又怎么會因為與燕國很遠(yuǎn)而不來投奔您呢?”
3.從文中看,燕昭王最終能擊敗強(qiáng)齊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①招納賢士;②與百姓同甘共苦
4.你覺得閱讀本文在當(dāng)今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3分) 我的感悟:示例:人才是取得勝利的法寶,我們必須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這樣才能促進(jìn)我國經(jīng)濟(jì)的快速發(fā)展,才能促進(jìn)我們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二)文言文比較閱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幣,以招賢者,故往見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③今王誠欲致④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⑤,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官而師之士爭湊⑥燕 (節(jié)選自《燕昭王求賢》,有刪改) 【注】①厚:豐厚,用做動詞②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人員,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虛數(shù)④致:招來⑤見事:被任用⑥湊:聚集,奔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由是感激(此(或“這”,或“這件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3)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答應(yīng)) (4)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買)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B )(2分) A.茍全性命于亂世 / 況賢于隗者乎 B.受任于敗軍之際 / 臣聞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3.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2分) 士爭湊燕士/爭湊燕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語句(4分) (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 .譯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譯文:(1)三次到我住的草廬拜訪我,向我詢問當(dāng)時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馬送到燕國
4.結(jié)合兩篇選文,概括劉備和燕昭王對待人才的共同之處(2分) 思賢若渴,尊重人才,虛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隆中對》閱讀答案3
隆中對(節(jié)選)(9分)
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譯文
“自董卓篡權(quán)以來,各地豪杰紛紛起兵,占據(jù)幾個州郡、幾個城池的人的數(shù)不勝數(shù)。曹操與袁紹相比,名聲小,兵力薄弱,但是曹操最終能夠戰(zhàn)勝袁紹,憑借薄弱的條件成為強(qiáng)者,不僅是時機(jī)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dāng)。現(xiàn)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的確不能與他爭勝。孫權(quán)繼承父兄之業(yè)占據(jù)江東一帶地方,地勢險要,民眾歸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孫權(quán)這方面可以把他結(jié)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荊州的北面控制漢、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連接吳郡和會稽郡,西邊連通巴、蜀二郡,這是兵家必爭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劉表不能守住,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占領(lǐng)的意思嗎?益州有險要的關(guān)塞,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漢高祖憑著這個地方而成就帝王業(yè)績的。益州牧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jù)漢中,人民興旺富裕、國家強(qiáng)盛,但他不知道愛惜人民。有智謀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您既然是漢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義氣聞名于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如饑似渴想得到賢能的人,如果占據(jù)了荊州、益州,憑借兩州險要的地勢,向西和各族和好,向南安撫各族,對外跟孫權(quán)結(jié)成聯(lián)盟,對內(nèi)改善國家政治;天下形勢如果發(fā)生了變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將軍率領(lǐng)荊州的軍隊向南陽、洛陽進(jìn)軍,將軍您親自率領(lǐng)益州的軍隊出擊秦川,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這樣,那么漢朝的政權(quán)就可以復(fù)興了。”
閱讀試題及答案
17.選出解釋有誤的一項( ▲ )(2分)
(A)利盡南海 (物資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鋒利)
(B)國險而民附 (國都) 此用武之國 (地方)
(C)賢能為之用 (他)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助詞,無義)
(D)挾天子而令諸侯(表示承接關(guān)系)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
18.句子翻譯(2分)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19.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同。說說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分別是什么?用精煉的語言加以概括。(2分)
①曹操: ▲ ②孫權(quán): ▲
③荊州、益州:▲ ④諸戎、夷越: ▲
20.“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結(jié)合選段內(nèi)容,說說隆中對策中哪些策略對治國仍具有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3分)
參考答案
17 B
18 略
19 此誠不可與爭鋒 可以為援 奪取、占領(lǐng) 和、撫
20 示例:選用賢能 體恤百姓 加強(qiáng)民族團(tuán)結(jié) 改善睦鄰關(guān)系 對內(nèi)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點即可,3分)
《隆中對》閱讀答案4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富,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羽、飛乃止。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 ( ) (2)欲信大義于天下 ( )
(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 ) (4)愿諸君勿復(fù)言 ( )
小題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之:猶魚之有水也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B.而: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傭者笑而應(yīng)曰(《陳涉世家》)
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于:曹操比于袁紹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出師表》)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小題4:在對策中,諸葛亮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yè)作了哪幾方面的規(guī)劃?你最佩服他哪一點?(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 (2分)(1)命人退避 (2)通“伸”,伸張 (3)一天天 (4)希望
小題2:A(2分)
小題3:人口眾多,物產(chǎn)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2分)
小題4:內(nèi)政、外交、軍事路線方面 高瞻遠(yuǎn)矚、科學(xué)的預(yù)見性、重視人才等(4分)
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對所學(xué)文言文名篇中的詞語,可以根據(jù)所學(xué)所記直接判斷。注意字詞在句子中的變化,比如“屏”是名詞動用,“日”是名詞做狀語。
小題2:
試題分析:注意題干中的提示,“意義”指字詞的含義,“用法”詞的變用,哪一點“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詞多個義項,根據(jù)語境判斷,進(jìn)行比較。A句中“之”都在主謂之間,不譯。
小題3:
試題分析:根據(jù)文章的語境,了解句子大意,準(zhǔn)確理解關(guān)鍵字詞,比如“殷、存恤,智能、思”,翻譯后疏通語句。所學(xué)課文,做過翻譯練習(xí)要加強(qiáng)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小題4:
試題分析:了解選文內(nèi)容,分析諸葛亮所說的話,從內(nèi)政、外交、軍事策略方面概括,表達(dá)自己的觀點即可。
《隆中對》閱讀答案5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苑、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小題1】解釋下列詞語(4分)
①豪杰并起 ( ) ②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 )
③利盡南海 ( ) ④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 )
【小題2】.翻譯下列語句(4分)
A.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譯文:
B.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譯文:
【小題3】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采取的對策不同。說說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分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①曹操:
②諸戎、夷越:
【小題4】諸葛亮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biāo)是什么? (2分)
【小題5】在公眾眼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有關(guān)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還有很多,請列舉兩個。(4分)(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兩個即可)
答案【小題1】①起兵、起事 ②圖謀 ③物資 ④愛撫、愛惜
【小題2】A曹操于是能夠戰(zhàn)勝袁紹,從弱小變?yōu)閺?qiáng)大,不僅是時機(jī)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dāng)。
B挾持天子來命令諸侯各國,(我們)的確不能與之爭強(qiáng)奪勢。
【小題3】此誠不可與爭鋒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小題4】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小題5】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錦囊妙計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起 圖 恤”根據(jù)語境即可推斷出意思。“利”是注解中的重點字,也是極需注意的字,此句中是名詞用法,即“物資”之意。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jù)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dāng)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guān)鍵詞有“非惟”“抑亦”‘ 爭鋒’等。“非惟”是不僅,不只的意思,“抑亦”是而且的意思,和前面的“非惟”是固定搭配。‘爭鋒’是爭強(qiáng),爭勝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dāng)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根據(jù)原文中的“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可知,句子前半部分分析曹操的狀況,最后提出對待曹操的策略,即“此誠不可與爭鋒”。 根據(jù)語句“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可知,對待諸戎、夷越要“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信息的提取能力。
點評:整體理解文章,到問題出現(xiàn)的語段去尋找答案,要求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原文中一定有答案,我們一定認(rèn)真去提取,務(wù)必用原文語句作答。
【小題4】試題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內(nèi)容,可知語段先分析曹操,接著分析孫權(quán),后分析荊益二州。
在分析的基礎(chǔ)上得出最終的戰(zhàn)略方針,繼而寫出了最終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即結(jié)尾處“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的語句,即這個句子就是答案。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及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點評:做題時,要先審題,再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確定答題范圍。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的做題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文言文理解起來更要根據(jù)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來做推斷,做到整體感知。
【小題5】試題分析:學(xué)習(xí)〈出師表〉和〈隆中對》時老師們都會補(bǔ)充,即使沒有補(bǔ)充,在平時看的
電視劇《三國》里,也有一定的積累。如:有關(guān)諸葛亮的故事火燒赤壁 草船借箭 舌戰(zhàn)群儒 三氣
周瑜 六出祁山 七擒孟獲等,有關(guān)諸葛亮的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等,有關(guān)諸葛亮的歇后語三個
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
考點: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名人故事的積累和概括能力。
點評: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尤其是文言文課后作業(yè)里面出現(xiàn)的積累題一定要做,并且及時復(fù)習(xí),做到積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yīng)手。
《隆中對》閱讀答案6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隆中對陳壽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羽、飛乃止。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屏( )
(2)欲信大義于天下信( )
(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日( )
(4)愿諸君勿復(fù)言 愿( )
2.下列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猶魚之有水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B.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zhàn)》)
C.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于袁紹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句子。
(1)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在“隆中對策”前,作者先采用側(cè)面敘寫的方式襯托出諸葛亮的與眾不同和非凡才智。
B.諸葛亮以高祖劉邦在益州成就帝業(yè)為例提示劉備可以將益州作為建立蜀漢大業(yè)的基地。
C.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既論及地理、經(jīng)濟(jì)、軍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賢的重要。
D.文章通過隆中對策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諸葛亮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遠(yuǎn)見卓識。
參考答案:
1.(1)屏:(2)命人退避信:(3)(通“伸”)伸張日:(4)一天天愿,希望
2.A
3.(1)這個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您應(yīng)當(dāng)屈尊親自去拜訪他。
(2)將軍親自統(tǒng)率益州大軍從秦川出擊,百姓誰敢不用竹筐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水來迎接將軍您呢?(意對即可)
4.A
《隆中對》閱讀答案7
(三)閱讀下面《隆中對》中的文段,完成28—30題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苑、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字可興矣”
28.(1分)用“/”給下面語句標(biāo)出正確的停頓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29.(2分)下列“以”字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項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B.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C.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D.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30(2分)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采取的對策不同說說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分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諸戎、夷越:
28.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29.A
30.①此誠不可與爭鋒②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隆中對》閱讀答案8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小題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欲信大義于天下 ②挾天子而令諸侯
③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④將軍既帝室之胄
小題2:下面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①賢能為之用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B.①曹操比于袁紹②信義著于四海
C.①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②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①今操已擁百萬之眾②輟耕之壟上
小題3:句子翻譯。(4分)
①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②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小題4:諸葛亮為劉備設(shè)計的最終戰(zhàn)略目標(biāo)是什么?為達(dá)到這個目標(biāo),諸葛亮提出了什么戰(zhàn)略方針?(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通“伸”,伸張 挾持 大概 后代(2分)
小題2:C(2分)
小題3:(1)不僅僅是時機(jī)好,也是人謀劃得當(dāng)。(2分)(2)這大概是老天拿它來資助將軍,將軍難道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2分)
小題4:目標(biāo):成就霸業(yè)、興復(fù)漢室。戰(zhàn)略方針: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2分)
小題1:
試題分析: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比如本題中的通假字“信”,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qiáng)記憶。
小題2: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進(jìn)行比較。可用排除法,將明顯不符合答案的項先行排除。A項“為”一是“被”一是“對”,B項“于”一是“與”一是“在”,D項“之”一是“的”一是“到”,故C對。
小題3:
試題分析:根據(jù)文章的語境,了解句子大意,準(zhǔn)確理解關(guān)鍵字詞,比如“惟”“ 抑亦”“謀”“殆”“資”“所以”等,翻譯后疏通語句。所學(xué)課文,做過翻譯練習(xí)要加強(qiáng)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小題4:
試題分析:從文段中最后幾句“若……”中概括,注意這幾句是先說策略后說目的的,與題目提問的順序相反。
《隆中對》閱讀答案9
比較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后面題目。(21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選自《隆中對》)
【乙】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
小題1:解釋加點字詞。(6分) A.此殆天所以資將軍()B.既帝室之胄()
C.總攬英雄( )D.夙夜憂嘆 ( )
E.庶竭駑鈍( ) F.攘除奸兇( )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以迎將軍者乎?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B.今操已擁百萬之眾以傷先帝之明
C.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當(dāng)獎率三軍
D.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先帝知臣謹(jǐn)慎
小題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小題4:【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標(biāo)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話均可) (2分)
小題5:“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文段正體現(xiàn)了前半句中的“ ”,【乙】文段中最能體現(xiàn)“老臣心”的一句話是 。 (2分)
小題6:諸葛亮備受后世推崇,而【甲】【乙】兩段文字正好體現(xiàn)了他最受推崇的兩個方面特點,你認(rèn)為是哪兩個方面呢?請結(jié)合文段加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A大概B后代 C招致 D早 E比喻才能平庸 F鏟除
小題2:A
小題3:(1)不僅僅是時機(jī)好,也是人謀劃得當(dāng)。
(2)這些就是我(諸葛亮)用來報答先帝(劉備)并且盡忠于陛下(劉禪)的職責(zé)與本分。
小題4: “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小題5: “天下計”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小題6:【甲】遠(yuǎn)見卓識【乙】忠心耿耿,需結(jié)合文段加以分析
試題分析:
小題1:文言文詞語,平時有應(yīng)多識記積累。“駑”本義是劣馬,在此處用的是比喻意義。
小題2:A
試題分析: A項中的“以”,前一個是“來、用來”的意思,后一個是“把”的意思。B項中的“之”意思都是“的”。C項中的“率”都是“率領(lǐng)”的意思。D項中的“知”意思都是“知道”。
小題3:(1)翻譯時要注意,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了解了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注意“非惟……抑亦……”固定句式的翻譯。②翻譯時要注意“所以”字在句中表示目的,是“用來”的意思。
小題4:根據(jù)兩文比較可知,兩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標(biāo)是:“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回答時用原文或自己的話均可
小題5:通讀甲乙兩文,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可用原文來回答問題。
小題6:讀懂文意,分析并提煉出人物的高貴品質(zhì),盡量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來談,注意語言的簡潔通順。
《隆中對》閱讀答案10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12分)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yì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小題1:下列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由是先主遂詣亮(告訴)B.此人可就見(接近、趨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視)D.欲信大義于天下(通“伸”,伸張)
小題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則名微而眾寡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國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漢室傾頹……”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D.信義著于四海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小題3:翻譯下面文言文語句。(4分)
① 將軍宜枉駕顧之。 (2分)
譯文:
②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2分)
譯文:
小題4:下列有關(guān)選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從分析天下形勢,并提出對策、藍(lán)圖中,可見諸葛亮是具有遠(yuǎn)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具有天才的預(yù)見能力。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jù)荊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緊承論述占據(jù)兩州的必要性。
C.選段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圍繞“隆中對”的“對”前、 “對”中、“對”后依次寫來,且詳略得當(dāng)。
D.選段語言“言簡而意豐,文省而深刻”,如結(jié)尾一個“善”字,就把劉備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準(zhǔn)確地表達(dá)了出來。
小題5:在諸葛亮的對策里,對不同的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同。根據(jù)文意,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對下列對象所采取的對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詞。)(2分)
①孫權(quán): ②益州:
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2:D
小題3:①將軍應(yīng)該屈尊親自拜訪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現(xiàn)在)還沒有罷休,你說該采取怎樣的辦法?
小題4:B
小題5:①聯(lián)(合) ②奪(取、占)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A項中的“詣”應(yīng)該解釋為“拜訪,請教”,所以選A。
小題2:
試題分析:A項中的“而”,第一個表并列,第二個表轉(zhuǎn)折;B項中的“之”,第一個是 “結(jié)構(gòu)助詞,的”,第二個是代詞;C項中的“因”,第一個是“于是”的意思,第二個是“憑借,靠”的意思;D項中的“于”都有“在”的意思,所以選D。
小題3:
試題分析:第一句翻譯時要注意“宜”和“顧”的意思必須要翻譯出來。第二句翻譯時要注意這是一個問句,譯文也必須為問句形式,同時需注意“然”和“謂”的意思。
小題4:
試題分析:對照原文分析,B項中應(yīng)該是先談“必要生”,再談“可能性”。
小題5:
試題分析:此題要注意“一個字”的要求和“不能用原文中的詞”這一限制條件。由原文“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這兩句話我們可以概括出對孫權(quán)是“聯(lián)(合)”的態(tài)度,對益州則是“奪(取,占)”的態(tài)度。
《隆中對》閱讀答案11
閱讀甲、乙兩選文,回答11--13題。(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 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11.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詞語。(4分)
(1)躬耕于南陽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詣亮 詣:
(4)此人可就見 就:
1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將軍宜枉駕顧之。
13.根據(jù)甲乙兩選文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對諸葛亮其人作出評價。(2分)
[答案]11.躬:親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詣:拜訪。就:接近。(每詞1分) 12.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
將軍應(yīng)該委屈自己親自去拜訪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圖報,鞠躬盡瘁。(答出兩點即可)。(2分)
《隆中對》閱讀答案12
一.解詞
【1】通假字
1. 欲信大義于天下 2.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
【2】古今異義詞
1.將軍宜枉顧之 2.凡三往
3.孤不度德量力 4.此殆所以資將軍
5.遂用猖獗 6.遂用猖獗
7.抑亦人謀也 8.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3】詞類活用
1.亮躬耕隴畝
2.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4.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4】重點詞語解釋
1.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2.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5.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6.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7.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二.翻譯
1.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3.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4.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5.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6.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三.閱讀
(一)
【甲】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解詞
(1)將軍既帝室之胄 (2)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
(3)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 (4)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2.譯句
(1)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3.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標(biāo)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概括均可)。
4.“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體現(xiàn)了前句中的 。 乙段中最能體現(xiàn)“老臣心”的一句話是 。
5.在公眾眼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除以上杜甫的詩句外,有關(guān)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還有很多,請列舉三個(句、對)。(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二)
【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乙】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xì)節(jié)。然內(nèi)孝謹(jǐn),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1.解詞
(1)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2)由是先主遂詣亮
(3)不恥勞辱 (4)嘗輟業(yè)投筆嘆曰
2.譯句
(1)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
(2)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
3.乙文中有一個句子與甲文中的“時人莫之許也。”有同樣的表達(dá)效果,找出來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4.刻畫人物有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比較兩文在這方面有何異同,試結(jié)合原文加以分析。
附《隆中對》閱讀題答案:
(一)3.恢復(fù)漢室一統(tǒng)霸業(yè)。(或:“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 興復(fù)漢室”“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等) 4.“天下計”╱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有關(guān)典故如:初出茅廬:火燒新野:借東風(fēng);空城計;失街亭;氣周瑜。等等。 有關(guān)成語如: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關(guān)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等。
有關(guān)俗語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不必每項都列出,只要寫出三個即可。)
(二)2.(2)家中貧寒,常被官府雇傭抄書來謀生(供養(yǎng)家庭)。3.左右皆笑之。4.相同之處:兩文都有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甲文除開頭的正面描寫外,均為側(cè)面描寫。乙文大部分都屬正面描寫,“左右皆笑之”是側(cè)面描寫。不同之處:甲文以側(cè)面描寫為主,乙文以正面描寫為主。
《隆中對》閱讀答案13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弱為強(qiáng)者 賢能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紹 信義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國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D、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此誠不可與爭鋒 爭鋒: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資: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殷:____________________
(4)總攬英雄 攬: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下列提示填寫相關(guān)詞句。
(1)曹操能打敗袁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當(dāng)前的優(yōu)勢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諸葛亮替劉備設(shè)計的政治藍(lán)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話寫出諸葛亮認(rèn)為“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應(yīng)該采取哪些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1)爭強(qiáng)、爭勝
(2)資助、援助
(3)殷實、富裕
(4)招攬、招致
3、這大概是上天所用來資助將軍的;
老百姓興旺富裕國家富足,但他們不知道愛惜人民。
4、(1)亦抑人謀也
(2)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
(3)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5、要點:
①奪取荊益二州,作為“霸業(yè)”的根基;
②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治,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和睦相處;
③聯(lián)吳抗曹,并從荊益二州出兵。
《隆中對》閱讀答案14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刑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1、解釋加橫線的字詞。
①利盡南海
②國險而民附
③非惟天時,抑亦人謀
④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2、翻譯下列句子。
①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②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3、根據(jù)文意,將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具體戰(zhàn)略方針排列順序。
① 禮賢下士,收羅人才;
② 撫邊境各民族;
③ 廣布“仁義”;
④ 結(jié)好孫權(quán),搞好外交;
⑤ 鞏固荊、益基地;
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統(tǒng)”旗號;
⑦ 選擇時機(jī),兩路出兵北伐;
⑧ 搞好內(nèi)政;
正確順序是:
4、諸葛亮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biāo)是?(用文中的6個字來概括)
參考答案:
1、物資;地勢險要;不僅……而且;興旺富裕
2、(1)現(xiàn)在曹操已經(jīng)擁有百萬軍隊,挾持天子、號令諸侯,這方面的確不能和他爭強(qiáng)。(2)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筐盛著食物用壺盛著酒來迎接將軍呢?
3、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4、成霸業(yè)、興漢室
《隆中對》閱讀答案15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選自《出師表》)
[乙]時先主(劉備)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日:“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日:“君與俱來。”庶日:“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選自《隆中對》)
【小題1】《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條修明政治的主張,即 、 、其中最主要的是 。 (2分)
【小題2】下列句中劃線的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2分)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將軍宜枉駕顧之 B.時先主屯新野發(fā)閭左逋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 C.遂許先帝以驅(qū)馳高可二黍許D.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小題3】下列句中的“以”與“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B.扶蘇以數(shù)諫故 C.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D.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小題4】下列句中劃線的字詞指代的對象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臣本布衣(諸葛亮自稱B.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劉備 C.孤不度德量力(劉備自稱) D.君謂計將安出(徐庶
【小題5】甲、乙兩段敘述了同一件事,但內(nèi)容側(cè)重點不同,請各用一句話概括大意。(2分)
甲文: _____ 乙文:
【小題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2分)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譯文: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廣開言路、嚴(yán)明賞罰、親賢遠(yuǎn)佞、親賢遠(yuǎn)佞。
【小題1】C
【小題1】B
【小題1】D
【小題1】甲文:諸葛亮自述經(jīng)歷 乙文:劉備思賢若渴,三顧茅廬
【小題1】略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根據(jù)“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親賢臣,遠(yuǎn)小人”等方面的內(nèi)容來概括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條修明政治的主張。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A、拜訪。B、駐扎。C、答應(yīng),大約。D咨詢。經(jīng)過分析,應(yīng)選C。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A、拿。B、因為。C、來。D、憑借。例句中“以”的意思為“因為”,所以選“B”。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D.君謂計將安出(諸葛亮)。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根據(jù)甲文中諸葛亮的生平介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及出世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已文中“劉備拜訪諸葛亮?xí)r所說的內(nèi)容“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來概括甲乙兩段的大概內(nèi)容為甲文:諸葛亮自述經(jīng)歷 乙文:劉備思賢若渴,三顧茅廬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句子時,第一步:聯(lián)系語境明大意。聯(lián)系具體語境,把握句子大意,寫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實莫疏漏。注意重要實詞、虛詞,看清語法現(xiàn)象,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偏義復(fù)詞等;明確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裝、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譯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譯法”:留、替、補(bǔ)、刪、移、猜。“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替”,將單音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補(bǔ)”,即補(bǔ)出所省略或隱含的內(nèi)容,特別是對省略句;“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沒有必要譯出的虛詞;“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要求調(diào)整過來;“猜”,指文言句中多義實詞、帶修辭的句子,要根據(jù)上下文靈活猜測處理。第四步:隱性失分要避免。回顧原文,檢查是否符合語境——“看”;再讀一遍,保證句子準(zhǔn)確通順——“念”;謄上卷子,字跡清楚端正無誤——“寫”。所以翻譯時,除了注意“于是在的意思、孤作者自稱、度是估計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等重點字的意思,還要補(bǔ)充出省略的成份,比如(1)句就要補(bǔ)出省略的主語“諸葛亮”,同時還要保證整個句子翻譯的流暢性、準(zhǔn)確性。
【《隆中對》閱讀答案(15篇)】相關(guān)文章:
《隆中對》中考試題閱讀及答案07-16
求婚閱讀答案 求婚閱讀理解答案12-10
相認(rèn)閱讀理解答案 相認(rèn)閱讀答案12-10
賬單閱讀答案12-14
榆樹閱讀答案12-14
石榴 閱讀答案12-14
微波閱讀答案12-14
荷葉 閱讀答案12-13
《守株待兔》閱讀答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