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感情,理解結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感情,理解結的寓意。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課文中的“頭”。
教學準備:
教師:結的飾物以及相關資料。
學生:查找有關結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新課
1、同學們,今年過年的時候,老師收到了一個很特別禮物,請你來猜一猜。
出示謎面:一縷紅絲線,交錯結龍鳳。心似雙絲,中有千千結。
出示結,貼到黑板上,并板書課題。
師:你對結有那些了解?
(可結合字形了解結)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品有關結的文章。
結是一種飾物,以它為題,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寫哪些內(nèi)容?
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過渡:同學們想到的內(nèi)容可真不少,現(xiàn)在老師就請你們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3、說說作者在課文安排了哪些內(nèi)容?
(對照前面的板書,在前打?qū)矗瑢W生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補充到黑板上。)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你喜歡結嗎?為什么?從課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段落,美美地讀一讀,并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尋找答案。并讓學生做好批注。
1、第二、六自然段:從哪里可以看出結特別受寵?(講完“寓意豐富”一段,可相機提出:如果結掛在外國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
2、第三自然段:
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結市民間藝術的杰作?(巧奪天工、變化無窮、嘆為觀止)結合學生的回答,理解詞語的意思。
從中可以看出結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將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讀:他們或象征幸福——
過渡、拓展:結不僅外形變化無常,而且寓意極其豐富。現(xiàn)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掛著結,這有什么寓意?你還看見哪掛著結?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如:行車“平安”、商店“生意興隆”)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課文中的“頭”
學生自讀、再指名讀
指名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小組討論:如何理解課文中的“頭”
讓學生自由表達,各抒己見
指導學生畫出文中的相關語句
:這個“頭”就是自己的祖國,自己的鄉(xiāng)土,結是炎黃子孫心連心的象征,因此,節(jié)又被稱為“同心結”
板書:同心結
齊讀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就同學上課伊始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可結合學生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五、作業(yè)
1、摘錄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設想
突出“細”“美”的特點。初進中學的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常比較粗疏,課文中的細筆細繪可作為范例,給學生以啟發(fā)。對文中的形象美、語言美、結構美、情味美,學生由于年齡小,不注意體會,適當?shù)攸c撥、引導,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
教師示范,重點講讀一兩段,幫助學生理解描寫的對象,描寫的順序,描寫的方法,描寫的語言,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獨立分析,鍛煉分析能力。
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反饋相結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啟發(fā)想象力。
一、引用名言,導入課文,激發(fā)愛美的情懷。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綜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地方,展現(xiàn)出不同的風姿。
二、指導自學課文,梳理全文結構。
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xiàn)出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描繪春天,歌頌春天。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寫了許多美麗的景物——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同學們把課文仔細讀一遍,要求:
1.讀不準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義。
2.把你認為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3.文中從迎接春天寫到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jié)寫什么。
4提出自己閱讀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討論,交流,明確:
水漲(zhng)剿(cho)應和
迷藏)醞釀(yunng)暈(yu)
第1節(jié)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jié)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jié)歌頌春天。(第三段)
三、講讀示范,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和抓住景物特征細致描繪的特點。
1.有同學說文章開頭“迎春”寫得很精彩。確實如此。“盼望著,盼望著”,兩個詞疊用,不僅能生動地表達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而且把讀者的心“吊”起來,引起共鳴。
“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即使動態(tài)助詞,用得也報考究。學生輕聲讀一段,體會四個動態(tài)助詞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從第2節(jié)開始,作者用彩筆描繪春景了,描繪得那么形象,那么優(yōu)美。同學們朗讀第2.3、4節(jié),要求讀順暢,讀后:
①按順序說明描寫的對象。
②說說描寫的角度與方法。
③哪些詞用得很有表現(xiàn)力?
同學們交流后,教師講述: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后再依次描繪春山、春水、春天的太陽、春草、春樹、春花。
描繪得細。如春草的圖景,寫它旺盛的生命力——“鉆”,對它的色彩——“綠綠的”,寫它的質(zhì)感——“嫩嫩的”、“軟綿綿的”,寫它的覆蓋面——“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人在草地上游玩的快樂,寫風的助興。這樣細筆細繪,具體形象,使人有親目所睹和身歷其境之感。
描繪得立體。如春花的圖景,先寫樹上的繁花似錦,次寫樹中的昆蟲喧鬧,再寫樹下遍地的野花;寫眼前的花兒爭春,又寫想象中樹上結的果實;寫花的色彩,又寫花的甜味;明寫野花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暗寫風與太陽。這樣動靜結合、色味結合、虛實結合、高低結合、明暗結合的描寫,就繪出一幅色彩鮮艷、春意盎然的立體感很強的春花圖,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爛漫的美景之中。
描繪方法多樣。用擬人的手法,如“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生動地刻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景象,又如“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形象地寫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爭春的熱鬧場景。寓花樹。萬物以人的表情、動作、感情,生機更為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體生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為鮮明。
描寫的語言優(yōu)美,極富表現(xiàn)力。選詞準確精當。如“山朗潤起來了”的“朗潤”準確地描繪出春天山景的特點,明朗、潤澤的樣子。出示月歷上山景的彩色圖片。看外語課發(fā)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這幅畫,體會作者遣詞的功力。又如“花下成于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的“鬧”,小草的“鉆”,野花的“眨呀眨”,能繪聲繪態(tài),刻畫出勃勃生氣。語言的音韻也很注意,如短句的運用,三個“起來了”的連用,有節(jié)奏感,讀起來上口。
綜上所述,要把現(xiàn)實生活的春移到筆下,使義中真正洋溢著在的氣息是很不容易的。從這三段中我們就可領悟到不少寫作的奧妙。請同學們朗誦、熟讀,咀嚼一下剛才講述的要點。
四。學生獨立分析,開展評論。
《春》這篇散文廣泛地寫春景,剛剛欣賞了春草圖、春花圖,下面的春風圖、春雨圖、春天人活動的圖景,請同學們自己賞析。賞析時注意:弄清描寫的順序、角度、方法、語言,重點分析寫得精彩的一兩個句子,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點撥一二。如:
“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自僧人志南的《絕句》,全詩為:“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落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詩句繪春風的`柔和。
由風的“撫摸”,引出泥土的氣息,引出草味花香,引出鳥的呼朋引伴,引出輕風流水的聲音,引出牧童短笛的噴亮聲。重點描繪聲音,烏鳴聲、輕風流水聲、短笛曉亮聲應和著,譜寫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yōu)美,此起彼落。
抓住“細”和“密”表現(xiàn)春雨的特征。寫雨的形態(tài)后,寫雨中景色——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綠得發(fā)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jīng)春雨沐浴后的鮮艷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把“青”直送到你的眼前。
寫人,寥寥幾筆,寫出地域、情態(tài)、思想,著重在人的思想。“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在老老小小身上都注滿了活力,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五、齊讀第2至7節(jié),思考回答:
1.作者繪春景按照怎樣的順序?
2.繪景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
討論后明確:
繪景先總寫,后分寫;分寫時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圍繞“春”寫各種景物,采用模式結構的方法把各幅圖景組合成篇,猶如長卷,把一幅幅彩色工筆畫逐步展示在人們眼前。
作者繪春天優(yōu)美之景,抒贊美春天之情,充滿詩情與畫意。
六、朗讀第三段,要求學生說明:
1.這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
2.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這樣結尾與描寫景物時所表露的感情有何聯(lián)系?
這部分是歌頌春天。三個比喻有聯(lián)系有區(qū)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小娃娃,強調(diào)一個“新”字;再喻為小姑娘,突出一個“美”字;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突出一個“力”字。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領著我們向果實累累的豐收季節(jié)走去。
繪春時充滿喜悅與贊美之情,為頌春作了鋪墊。歌頌著天是贊美春天感情的必然發(fā)展。前后的感情是一致的、呼應的。
七。熟讀全文,體會文中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樣的詞句是怎樣有層次地從筆端流淌出來的。
八、尋找春天,展開想象。
春天本無形、無聲,是“空靈”之物,描寫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卻把春寫活了,寫得有形、有色。有聲。有情,充滿詩情畫意。這是由于:作者對春天元比熱愛,觀察景物十分精細,運用語言的功夫很深。這些都是我們急需學習的。
現(xiàn)在我們也帶著對春天的熱愛去校園里尋覓春天。看校園秋色,想象著天的美景,口頭描述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景象。要求:
分小組進行,互問互答。
指實景,口頭描述春景。仔細觀察,盡量運用文中的詞句。
對反饋的情況開展評論。
九、仿寫。
仔細觀察秋天是色,用細筆細描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寫一篇短文,題目是《秋天二小
景》。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字形,區(qū)別形近字。
2.指導學生掌握生活中常見的“AABB”式詞語。
3.了解寓言的內(nèi)容和寓意。
教學重難點:
通過討論,使學生感覺到合作使人快樂,合作促人成功。
教具準備:
搜集一些有關“合作、團結”的名言。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么?為什么?
學生交流。
師:孫悟空的本領特別大,尤其是他有火眼金睛的本領,是人是妖一眼就能認出來。龍龍在學習生字時遇到了困難,你能不能用你的火眼金睛辨認出來下面的形近字,并教給他區(qū)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有創(chuàng)意的導入,充滿激勵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把學生帶入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漢字的.興趣。
二、學習新知
練
1、課件出示習題
(1)引導學生從字形、字義上區(qū)別形近字的不同。
(2) 同桌之間說說自己是如何區(qū)分的;快和你的學習伙伴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來幫助龍龍?
(3)填一填,獨立完成。
(4)拓展練習: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形近字。
2.照樣子寫一寫。
(1)由學生自行完成,再開火車提問。
(2) 拓展練習: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AABB”式詞語 【設計意圖】從字形、字義上區(qū)別形近字的不同,掌握更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
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讀,做到熟讀。。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初步理解這三句俗語的意思。
4.小組內(nèi)檢查朗讀,對讀得好的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揚他。
5.練習背誦。
6.拓展:自由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有關團結的名言或俗語。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加深對單元主題的理解,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樂于積累的好習慣。
知識窗
1.學生自由讀,
2. 談談你的理解
交流克雷洛夫寓言《天鵝、梭子魚和蝦》的內(nèi)容與寓意。
開心一笑
1.讀誦兒歌。
2.交流:從兒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聽力練習目的是體現(xiàn)聽說讀寫并重的語文教育觀念,同時培養(yǎng)學生傾聽、聽記的能力。
三、總結全課
誰來說一說在今天的“語文七色光”中你有哪些收獲?
四、作 業(yè)
將日積月累中的俗語抄寫兩遍。
語文教案 篇4
一、邊講邊畫,激發(fā)興趣
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特點,結合本課教材所描述的對象是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我設計采用邊講邊畫的教學方法,使形象的語言文字和直觀的畫面融為一體,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
二、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理解字義;總結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尤其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通過觀察圖畫理解低的意思;通過活動教具的演示理解直與彎的相反意義;通過兩次不同的呼吸體會悶的感覺,理解詞義;通過動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將識字教學融于閱讀教學之中,使發(fā)展語言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注意聯(lián)系,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xiàn)象與下雨的聯(lián)系。如:燕子為什么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著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燕子的思考過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潮濕→所以要下雨。
四、以文悟道,相機滲透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說: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要指導學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觀察周圍的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五、加強朗讀訓練,注意形式多樣
對小學生來說,朗讀是體會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也有戴頭飾的分角色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字,體會“張”字在不同詞語中的不同含義。復習鞏固本單元字詞,積累詞語、佳句。
2、感受發(fā)現(xiàn)的快樂,養(yǎng)成積累詞語、佳句的好習慣。培養(yǎng)同學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能力。
3、能有感情地讀背《鞋》這首詩,能根據(jù)所給內(nèi)容進行口語交際,并使同學感受到家長的關愛。
【教學重點】
引導同學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積累詞語,朗讀、背誦詩歌。培養(yǎng)同學的聽說能力。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錄音課件。
3、生字卡片。
4、一張空白賀片。
【課時布置】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知
1、讓同學觀察一組象形字。
2、同學談觀察后的發(fā)現(xiàn)。
3、對同學的發(fā)現(xiàn)給予肯定。
并與今字對照,指出學習識字時更需要積極地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
4、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發(fā)現(xiàn)、探究識字方法
1、字卡出示“漂、飄、完、園”四個字:
同學認讀后把字卡貼在黑板上。
2、觀察、比較這兩組生字:
同學談發(fā)現(xiàn)。
3、小組內(nèi)交流、匯報:
尊重同學獨特見解,鼓勵同學敢于發(fā)表自身的意見。
4、同學匯報后,板書“票、元”兩個字:
同學認讀、組詞、理解詞義。
(板書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組詞)
5、出示“直”、“扁”兩個生字:
生認讀后把字卡貼在黑板上。
6、指導加偏旁組成新字并組詞:
師板書。
7、觀察、比較這兩組生字:
同學談發(fā)現(xiàn)。
8、閱讀學習伙伴的話,觀察四組生字,總結識字方法:
“加一加、“減一減”。
9、分別說出:
各組字分別用的哪種識字方法。
10、課件出示6個生字:
同學認讀。
三、聯(lián)系生活,體會“張”字的不同含義
1、出示“張”字:
同學認讀。
2、找出班內(nèi)姓“張”的同學,說明:
“張”可以表示人的姓氏,如:
張爺爺。
(師板書)
3、出示其它帶“張”字詞語:
同學自學,理解字義。
4、生匯報交流,師引導同學理解詞義:
⑴ “張貼”、“東張西望”、“張開嘴巴”,同學用動作演示詞義。
⑵ “一張畫”實物講解。
⑶ “開張”配畫,并在句子中理解詞義,如:
某某飯店今天開張了。
5、引導同學根據(jù)“張”字不同意思進行擴詞練習。
四、鞏固方法,課外延伸
1、課后,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體會生活中“張”字的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認讀詞語
1、導入:這一單元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不少漢字了,看看這些字詞和你們成為朋友了嗎?
2、大屏幕出示詞語,同學認讀:
⑴ 指名讀:
指導讀準輕聲和平翹舌音。
⑵ 開火車讀。
⑶ 同桌互讀、互聽、糾正字音。
⑷ 組內(nèi)交流,理解詞義。
⑸ 指導同學用“照顧”、“精彩”等詞進行口頭造句。
⑹ 全班交流積累的詞句。
二、讀讀背背
1、結合拼音,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詩的內(nèi)容。
2、師范讀:
同學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認讀、理解詞語:
組內(nèi)討論,理解“依偎、港灣、享受、溫暖”四個詞語。
(認讀積累,為閱讀掃清字詞障礙)
4、同桌互讀:
在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5、分段閱讀,理解詩歌:
第一段:
考慮:
我家的家庭成員都有誰?
第二段:
結合詩的內(nèi)容展開合理想象。
第三段:
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家的那種溫馨、寧靜、和睦的氣氛。
6、指導背誦詩歌。
7、配樂朗誦。
三、實踐活動
1、積累看電視、上活動時認識的好詞、好句。
(張貼在墻報上,展示自身認識的字、詞、句等)
2、體會家的溫暖,為家做一件力所能和的事。
〖板書設計
日積月累 讀讀背背
《鞋》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我該怎么辦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播放動畫:
畫面上,知心姐姐講述小明生活中遇到的`煩惱故事。
激發(fā)興趣,引起同學思索。
2、讓女生看,男生閉眼睛。
3、女生把看到的故事講給男生聽,男生聽后在全班講,大家傾聽,引導同學評一評誰說得最清楚,誰聽得最仔細,評議誰做得對。
商議怎樣幫小明想方法。
二、合作探究
1、分組商議:
想什么方法說服小明的媽媽爸爸?
2、小組商議:
個別同學發(fā)言,大家傾聽他的想法,然后評議。
3、確定本小組的方法。
4、全班討論:
哪個小組的方法比較合理,最后選定最好的方法。
5、讓各小組內(nèi)的同學采用自身小組喜歡的方法扮演家長、小朋友、同學等角色。
6、扮演勸說家長的過程:
說服“家長后”,請“家長”談談,為什么接受了“小朋友”的要求。
7、各小組選出優(yōu)秀的,上臺扮演。
三、創(chuàng)新發(fā)展
讓同學說一說自身有哪些類似的經(jīng)歷,自身又是怎么做的?
說一說自身會做哪些家務?
教教其它同學。
交際感言:
用一句話,一句廣告語、一幅畫、一首歌,表達學習后的情感體驗,呼吁給小朋友一個生長的世界。
四、安排同學看展示臺的內(nèi)容
〖板書設計
我該怎么辦?
溝 通
說清楚 聽仔細
語文教案 篇6
課題
后赤壁賦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學習和積累有關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賦》的異同和聯(lián)系
3、體會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
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強烈矛盾和被貶之后在苦悶中尋求精神解脫的心情
2、兩篇《赤壁賦》的比較閱讀
難點:
1、鑒賞文章奇思遐想的浪漫主義特色
2、道士化鶴的寓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與教學內(nèi)容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要求消除語言障礙,了解文章大意;賞析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要求:(課前完成)
1、熟讀全文,注意棲鶻馮夷蒙茸悄然戛然翩躚等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以及巉的書寫
2、借助注釋和詞典,初步理解文意;查閱成語詞典,積累成語不時之需水落石出風起云涌
3、復習蘇軾的《赤壁賦》(必修一P96)
4、不懂的地方或吃不準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提問或討論
5、思考課文后面的閱讀與探討1、2題,爭取自己能獨立解決一個問題
二、導入: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這是詩人去世前兩個月所寫,就其政治事業(yè)而言,這話當然是自嘲但對文學家的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yè)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后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chuàng)作于此時
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蘇軾對苦難并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zhì)環(huán)境的超越態(tài)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丑惡,消解痛苦這種執(zhí)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蘊含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軾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活力
前后《赤壁賦》都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一個寫于元豐五年(1082)七月既望,一個寫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僅相隔三個月,這兩篇同名賦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聯(lián)系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學習第十四課《后赤壁賦》
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正音、釋義,疏通文意(同學質(zhì)疑,提出不會解釋、翻譯的詞句,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㈠、點名誦讀(最好是自告奮勇)至復游于赤壁之下,正音、釋義
皋gāo坂bǎn行xng鱸l
從:使跟從,譯為帶領
坂:山坡,斜坡
樂:以之為樂
行:走
已而:不久,一會兒
何:怎么辦
薄:迫近
舉:撒
顧:可是
謀:商量
諸:兼詞,相當于之于
須:通需
(二)讀第二段(同上),正音、釋義
巉chn棲qī鶻h馮png劃hu悄qiǎo凜lǐn
斷:阻隔
曾:才,剛剛
攝:提
上: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上
履:踐踏,踩
巉巖:險峻的高山,此處指赤壁
披:撥開
蒙茸:茂盛的草叢
踞:蹲坐
危:高
焉:相當于之,譯為我
悄:憂愁樣子
肅:恐懼的樣子
凜:恐懼的樣子
(三)齊讀第三段(同上),正音、釋義
裳chng縞gǎo戛ji翩piān躚xiān揖yī俛fǔ
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裳:古人穿的下衣
縞:原指白絹,此指白色
西:向西飛,方位名詞作動詞
羽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羽毛做的衣服
翩躚:形容輕快地跳舞
俛:同俯,向下,低頭,和仰相對
疇昔:過去,以前
寤:睡醒,與寐相對
戶:泛指門
2、通過誦讀來體會作者蘊涵在景物描繪中的情感:
我們先來看一張表,同樣是黃州赤壁,所游的時間是不同的,那么景色也發(fā)生了變化作者在《前赤壁賦》中的情感變化是樂悲樂,那么在《后赤壁賦》中作者的情感脈絡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將自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讀出來
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時間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
地點黃州赤壁黃州赤壁
景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月白風清,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心情樂悲樂樂悲惆悵迷茫
分組討論作者的情感變化再推薦代表誦讀全文并簡述節(jié)奏及重、弱讀處理的理由
(事先予以必要指導:敘述的句子要讀得平緩,描寫的句子要注意語境,議論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以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調(diào)讀出作者的情感)
游前(1節(jié)):樂(優(yōu)游自在)語調(diào)舒緩輕快
游中(2節(jié))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陰森險峻讓人悲恐壓抑)語調(diào)由感嘆漸入悲傷沉重
游后(3節(jié))惆悵(失意苦悶,茫然無緒)語調(diào)深長緩慢
四、賞析課文第一段:
1、在復游赤壁之前,詩人寫了夜游黃泥坂這樣一個輕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這件事寫得頗有波瀾請找出文中能顯示情節(jié)變化波瀾的動詞
顧樂嘆謀游
(初到黃州,蘇軾寓居城東定惠院,不久他的家眷也來到了黃州,便遷居到城南江邊的臨皋亭由于家里人多口闊,僅靠他微薄的薪奉,生活很感困難后蒙老友馬正卿為他請得城東荒地數(shù)十畝,讓其開墾耕種糧食,才基本解決了生活問題他還在這里修房子,因是在大雪中修的,四壁繪有雪圖,故取名為雪堂堂前屋后廣種果木佳蔬,可供生活不時之需,并將雪堂自比為陶淵明的斜川因此地位于黃州的東坡,遂自此取號為東坡居士)
2、究竟是什么樣的美景令詩人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①、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
②、讓學生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這四句所寫之景點一到兩位學生朗讀所寫語段
直譯到描述,對作品的鑒賞層面從意讀上升到了美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飛躍只有對作品的語言進行想象、還原,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這其實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也是很多學生缺乏也未能給予重視的一種審美能力
白描式的寫景語言,質(zhì)樸清新,語淡而意豐寥寥十六字,盡顯初冬景物之神韻:清靜、明潔、空靈逼真地寫出了初冬月夜景色之清朗,環(huán)境之清空,靜謐寧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
(廣東的學生對霜沒有生活的認識,有必要說明一下)
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兮草木零我國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的詩描述了火星西移的深秋時節(jié),秋蟲鳴叫,繁霜出現(xiàn),草木凋零的景象嚴霜殺物令百工休霜并非是露結成,而是二物同一氣,都是水氣凝成,凝成物若暖則是露;若寒甚,水汽直接凝華為冰晶則是霜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的詩說霜使秋色更美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在詩中也贊美霜后色愈濃荒荒瘦日作秋暉,稍稍微喧破曉霏,只有江楓偏得意,夜搖霜水染紅衣可見霜的出現(xiàn)可帶來美景和好的旅游季節(jié))
3、主、客、婦三方的對話
要特別提一下以備子不時之須與友人一起飲酒賞月,進而詩歌相和,本來就是文人雅事、快事,更何況此酒乃賢妻所備?在患難之中,能有這樣一位懂得體貼自己的妻子,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生活中的蘇軾是位什么樣的人呢?蘇堤和東坡肉在普通百姓中早已聞名遐邇,而蘇軾的家庭生活呢?在他的小品文中我們可以一窺一二這些類似便條、日記的小文,記錄了他作為普通人日常的喜怒哀樂而最令人動容的,當屬《二紅飯》: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diào),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饑,用漿水淘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以小豆做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樣二紅飯也
這篇小品文寫于被貶黃州時,當時蘇軾由于政治上堅持己見遭貶斥,連累了妻兒甚至連工資也沒有,他把所有的錢都吊在屋頂以防浪費,每天只用一吊生活異常艱苦,有時甚至要采杞食菊充饑蘇軾也親自耕種大麥,和著粳米做飯,當然很難下咽小兒女為此調(diào)笑說像嚼虱子于是他設法改進工藝,加入了小豆妻子就美名其曰為二紅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一家人沒有怨言沒有責難,有的只是其樂融融的支持和理解
文中的老妻即是王閏之,一位能夠懂得、體貼詩人的.女性她是王弗的堂妹,因排行的兄弟姐妹很多,稱二十七娘她是蘇軾的知已不僅能夠詩情畫意地生活,在患難中也能相伴共苦
在烏臺詩案中,王閏之幾怖死,哭得死去活來,蘇東坡也萬箭鉆心,卻無一語之,只回頭顧老妻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王閏之聽后不覺失笑看到妻子笑了,于是東坡便分手而去由此可看出,東坡與王閏之的感情極為篤厚,當此生離死別之時,尚能以曠達態(tài)度處之,說明他們間的理解是極深的
黃州的日子令蘇軾成熟起來,也讓他有了充分的時間思考自省,從而找到真正的自己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到:他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其實,他并不是一個人醫(yī)治詩人傷痛最好的心靈補劑,恰恰是來自他的家庭,良好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個細細體味生命的平臺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賞析課文第二段、第三段,從中了解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強烈矛盾和被貶之后在苦悶中尋求精神解脫的心情;比較閱讀兩篇《赤壁賦》;擴展閱讀蘇軾《定風波》
教學過程:
一、賞析課文
第二段:
良宵、貴賓、佳肴、美酒,四美已具,重游赤壁,乘興而為
時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是怎樣一番妙境呢?
1、來到赤壁首先進入詩人一行視線的是怎樣的景色?這四句寫景句子,你最喜歡哪句,為什么?(先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而后學生分析其意境,最后教師小結)
《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斷岸千尺,夸張手法,明寫岸之高,暗寫(水之淺)
(2)為什么會有山高月小的感覺?(農(nóng)歷十月,已是初冬,天氣清朗,作為參照物的山,就顯得格外高峻;相比之下,月亮就顯得小了)
小結:全用白描,狀景寫情,字字如畫景色清冷峭拔,不同于前賦的清幽它不僅展現(xiàn)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遺世獨立的美態(tài),而且充溢著濃濃的憑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歷史情緒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2、由此詩人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為什么會有如此感慨?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既有對人生短促、年華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
詩人由此生發(fā)了下小舟、登高山,與大自然和而為一的沖動
因為上次游赤壁時所見之景是怎樣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那是何等邈遠遼闊!現(xiàn)在反差如此之大,作者就不能不生感慨了
3、學生翻譯予乃攝衣而上俯馮夷之幽宮
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體會該語段句式參差所造成的特殊表達效果
該語段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攝、履、披、踞、登、攀、俯,寫登山以六字句開頭,間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節(jié)奏呈緩急緩的變化節(jié)奏由急而緩,暗示著登頂行為已結束,也預示著詩人情感的進一步變化
4、詩人為何會劃然長嘯?
融入自然后情緒轉(zhuǎn)為激昂(平靜的樂激昂的樂),以嘯聲抒發(fā)內(nèi)心感慨
5、詩人又為何會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呢?
登山所見景物巉巖、蒙茸、虎豹、虬龍、危巢、幽宮,色彩是陰暗的,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云涌營造的是陰森恐怖的氛圍與自然和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而深感個體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賦》所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高昂的情緒陡然低落,轉(zhuǎn)為高處不勝寒的憂懼、傷感
另,作者被貶黃州,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在黃州,仍是待罪之身,起居行動還受到監(jiān)視、管制,心中恐懼的陰影實在是揮之不去,沉痛、悲涼時不時地向作者襲來,所以這正是他艱難的政治處境和驚恐的心理狀態(tài)的反映
6、長嘯之后的寂靜悲傷,使蘇軾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葉扁舟從流飄蕩,表現(xiàn)出詩人什么樣情感變化?
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感情又轉(zhuǎn)為平靜
這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蘇軾采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xiàn)實的途徑
7、小結:詩人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情感經(jīng)歷的變化:
江山不可復識劃然長嘯凜乎不可久留聽其所止而休
情感的變化:平靜的樂激昂的樂悲平靜
第三段:
1、該段共三層:
①、江中見鶴
②、夢中道士化鶴
③、不見其處
2、如何理解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所傳達的詩人的情感?
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正如金圣嘆所說:前賦特地發(fā)明胸前一段真實了悟,后賦是承上文從現(xiàn)身現(xiàn)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實了悟若無后賦,前賦不明;若無前賦,后賦無謂要讀懂此段,應引導學生對前后二賦進行一個比較,深入地把握蘇軾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世界
《清夜錄》云:蘇軾有詞曰: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赤壁之游,樂則樂矣,轉(zhuǎn)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那夜半飛鳴而過的孤鶴,那夢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為方外之禽,一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鶴化道士抑或鶴本道士所化?如莊周夢蝶,一片迷離恍惚見鶴本為生活真實,在《為楊道士書帖》中,蘇軾曾追憶此事:十月十五日與楊道士泛舟赤壁,飲醉夜半,有一鶴自西南來,掠余舟而西,不知其為何祥也?而見道士則在夢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實生虛,虛虛實實,營造出一種恍惚奇幻的氣氛,含蓄地傳達出他企望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隱秘心態(tài)與前賦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脈相承的
(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某天與幾個朋友在江上飲酒說話,不覺已經(jīng)入夜,看江天一色,風露浩然,他有所觸動,填了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詞,下闋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上闋為: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寫完之后,與客人們高聲唱了幾遍,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傳,很多人就嚷嚷:蘇東坡已經(jīng)把冠服掛在江邊,坐一條小舟長嘯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隱居去啦!郡守徐君猷聽了是又驚又怕,擔心真的走失了這個罪人,急急忙忙趕到蘇宅察看,卻見大蘇先生還酣睡未醒呢,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時興起說說罷了然而這事傳得非常邪乎,連遠在東京汴梁的宋神宗都聽說了,也將信將疑的)
鶴的象征義:形貌出眾,有高貴幽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傳說中鶴能翩翩于仙凡之間,不受任何拘束傳說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為鶴所以鶴是超然物外,隨緣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寫了夢見所遇道士為鶴的化身這一情節(jié)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騰入自然,將自己升華而與大自然合為一體的曠達之思此時孤鶴、道士、作者已經(jīng)三位一體這種想法與道家文化對蘇軾的影響密不可分(年少時蘇軾讀《莊子》曾言:吾昔有見于心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可見莊子所講之理便是他一向心中所向往的且他在黃州期間結交的朋友不乏僧人道士,他也間一、二日輒往安國寺披覽佛經(jīng))
盡管蘇軾一生崇尚儒學,講究務實,奮厲有當世之志、致君堯舜,但每當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會從老莊思想尋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脫(曠達不因外物的得失榮辱所累)
小結: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作者的處境窘困,心情苦悶,現(xiàn)實中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夢鶴仙境尋求解脫,就像李白想借助夢游天姥與神仙相聚一樣,也像李賀的《天上謠》,把天庭仙境描繪成令人向往的樂土一樣,而且與蘇軾《前赤壁賦》中作者想怎么樣一致的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一致藝術手法方面,是大膽新穎的奇思遐想,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
3、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夢鶴化為道士后又增添醒來尋找道士一筆?
夢是一種追求,但是現(xiàn)實是所追求的未必能獲得不知其處表明作者內(nèi)心面對前途、理想、抱負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無跡可求,以此結尾意味深長蘇軾常常在儒家的積極入世和道家的消極避世之間徘徊困惑,這種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復雜感情的真實體現(xiàn)
二、總結前后赤壁賦的不同與聯(lián)系:(先學生說,教師小結)
1、景物不同:一寫初秋之物,側(cè)重寫江與月;一寫孟冬之景,側(cè)重寫江月木石
2、游蹤不同:前賦側(cè)重泛舟,人不離舟;后賦寫了舟游、山游、舟游側(cè)重登壁但相同的是都善于根據(jù)不同時節(jié)、不同地點,抓住景物特征來描寫
3、表達方式不同:前賦通過主客問答,議論風生,后賦以記游為主,重在敘事;同:都采用主客對話的形式,都寓情于物,寓情于景,都寄寓著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
4、所抒情感不同:表達的情趣和胸襟也有不同,前賦表現(xiàn)作者胸襟曠達,不以得失為懷;后賦卻借助幽深寂寥的境界,主要表達想出世的思想,有虛無色彩;但相同的是均為被貶之后所作精神苦悶,想尋求解脫
三、全文小結:
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自身情感的轉(zhuǎn)換,由景而樂,樂而歌,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而有豪壯之行,又因景物而生憂,憂而長嘯,長嘯后的寂靜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靜心情,夢境的空靈等,鮮明地表現(xiàn)出視覺、聽覺、動態(tài)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隨景物的轉(zhuǎn)換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這么多的情感與景物,卻完全融合為一體,若不是心中真實感觸,必然無法達到這樣的境地而將難以言喻之情,以精簡的文字呈現(xiàn),可見蘇軾文學修養(yǎng)的不凡
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從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再是象魏晉詩人那樣只是作為哲理思辯或徒供觀賞的客體,而融入蘇軾的生活、興趣、情感中秋風秋月、平疇曠野,極其普通的景色在這里都充滿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的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四、布置作業(yè):
解決課后練習題
板書
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時間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
地點黃州赤壁黃州赤壁
景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月白風清,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心情樂悲樂樂悲惆悵迷茫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2-22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yōu)秀教案04-11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配套教案08-10
語文園地的教案09-04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影子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