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精選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讀書筆記 篇1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lǐng)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見到“國民幸福指數(shù)”一詞,物質(zhì)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郁于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論語讀書筆記 篇2
《論語》是小學開始學習了的。
《論語》內(nèi)容廣泛,記載了關(guān)于哲學,藝術(shù),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一直以來,我都沒有細心地品讀過這享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譽的著作。今年寒假,鄭校特意挑選了這部書給全校教師學習,讓我進一步親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細讀《論語》,它不時激發(fā)著我思考,使我迸發(fā)出一絲絲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為人之本。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論語里有很多處都在講孝道,“父母在,不遠游”,“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中國古語說“父慈子孝”,為什么在論語里,只看到關(guān)于子孝的討論,卻看不到關(guān)于父愛,母愛的內(nèi)容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愛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國的父母,對子女更是愛的深,只是他們很少直白的表達出來而已。
論語沒有關(guān)于父母之愛的講述,實屬正常,因為實在沒有必要去講。需要講的是對孝的提醒,為什么呢因為“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就拿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來說吧,這好像是在說費話,子女怎么會不知道父母的年齡但是,走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會給你一個精確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問問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幾個能答上來的父母之年實際是代表了子女對父母關(guān)心多少的問題。
父母那樣的關(guān)心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關(guān)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嗎知道他們喜歡吃什么嗎知道他們愛看什么樣的節(jié)目嗎知道父母內(nèi)心中的希望嗎?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當我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的時候,我已經(jīng)十四,五歲了。記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對我的生活處處操心,對我的事情樣樣提醒,我反而覺應(yīng)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數(shù)的子女一樣,甚至對父母有一種反感。現(xiàn)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該當何罪”啊!
初中畢業(yè)那一年的夏天,我媽媽去檢查身體,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時她檢查出來的血糖值是11.7,醫(yī)生建議我媽媽馬上住院治療。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里非常害怕,因為我知道,肯定是病情嚴重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馬上跑到媽媽的身邊緊緊地抱著她,可是,那時我還在學校上課。我無時無刻地牽掛著我的媽媽,盡管她在電話里一直跟我說叫我不要擔心,她的病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嚴重。那是我第一次對媽媽如此強烈的牽掛。因為我很怕改變現(xiàn)狀,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愛,所以我要更好的愛我的父母。
自從那時開始,我十分關(guān)注我媽媽的飲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吃什么對她的病有好處,吃什么對她的病有害,我都了如此掌,還定期提醒她檢查血糖值,有時間就多陪在她身邊。幸好我媽媽現(xiàn)在的血糖值都很穩(wěn)定,但每天都要吃藥。以后,我一定會更好地關(guān)愛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論語里說,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關(guān)心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現(xiàn)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很多。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意即:“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講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應(yīng)竭盡心盡力。”
孔子主張人們恪守長輩與幼輩之禮,這種當時社會上的盡“孝”之舉如今似乎逐步褪色。不少學生認為家長的付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于是社會上出現(xiàn)漠視父母的案例居然不足為怪。我們要知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每位學生的自覺行為。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為此,許多學校教育陣地慢慢興起了“孝道”教育,指導學生學會關(guān)愛,體貼自己的父母,學會感恩,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我校在寒假期間,要求學生每天為父母至少做一項家務(wù);過新年的時候向父母說一兩句祝福的話等等。這都是學校為了點燃學生心中對父母關(guān)愛之情的點滴舉措。人貴盡孝。我想,“孝道”教育是每一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論語》,作為一部先圣的經(jīng)典,帶給后人的啟迪和價值是說不盡的,而且越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孔子及其學說的魅力會越真實地展示出來。對于《論語》這本書,正如編者所說的:它是一切炎黃子孫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書。中國人必學的。
論語讀書筆記 篇3
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后,時時去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
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了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溫習才行。而且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才讓我?guī)状慰荚嚊]得滿分。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為一次期中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jīng)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么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著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里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后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jié)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經(jīng)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
論語讀書筆記 篇4
君子自古就是被贊頌的對象,他們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潔。一本《論語》讀畢,我對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將食、住視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堅持自己的處事原則,對待他人,以溫、良、恭、儉、讓為主,親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實無欺,做事周而不比。貧而樂,富而好禮,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對國家的熱忱之心吧。古有陶潛范仲淹,今有魯迅李大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待敵人橫眉冷對,掀起復興的革命。對待民眾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瀾。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為了大義。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對于自身的修養(yǎng)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為重金而屈服,訥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為君子所惡。匿怨而友其人,亦為君子所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愛憎分明者,豈不為君子,人而為仁者,豈非君子耶?仁德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君子為仁的代名詞,德是君子的昵稱。與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飯。與之情誼,并不濃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湯。君子如天上北辰,眾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詮釋君子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這樣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論語讀書筆記 篇5
仲尼停息在兩千年前的風波里,他的思想?yún)s成了長明燈。一燈既明,便是希望。萬人壘土,即成河山。——題記
記錄過往的書第存留至今的有許多,而讓人如品嘗般的細細品嘗的佳作卻很少。我有幸在距春秋戰(zhàn)國數(shù)千年的今天,打開了千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誨。穿越千年與孔圣人來了場跨世紀談話。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立下高遠的志向,在這六藝訥以仁德之心去實現(xiàn)。初讀只知字面意,再品已是字中人。孔子的道似是天道似是人道,不過后世的人們普遍認為那是人道,而天道因才疏學淺無法觸及。而這其中所蘊念的人道則是教會我們?yōu)樘幦颂幨乐溃灰匀实轮拇耍灰孕∪酥亩染又梗⒆阌谑篱g要以君子的品行為準則,要以寬容之心待世人。孔子的寥寥數(shù)語蘊含了不可丈量的大學問。
“禮之用,和為貴。”禮樂的運用最恰當?shù)氖呛停@是孔子的想法。而《左傳》有云:“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中國自古便被成為禮儀之邦,可見對于人們的重要性。而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件事孔子認為季氏所做大逆不道有違禮樂,我同意。不過在我看來禮樂在現(xiàn)代社會更像是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而這個規(guī)則就相當于法,觸犯了這條法律的紅線便超越了規(guī)則,這時你便會失去自由失去一切。禮樂就像是新時代的法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好地行使公民的權(quán)利,讓這個社會更和諧。
論語讀書筆記 篇6
本書講述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這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老師應(yīng)該學習孔子這一點。
對于學習,我們要做到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到的知識,按時去溫習它,不也是很開心嗎?因為在溫習的同時,我們把學過的知識不斷的鞏固,也許還能獲得新的東西,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復習完所學過的知識,就再也不用懼怕考試了,更別提說掛科了。
從《論語》中,我還知道了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學問的好壞,主要不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看他的道德修養(yǎng),這好比當今社會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并不是看學歷,也不是看文憑,而是看他的言談舉止與品質(zhì)修養(yǎng)。也就是說,即使一個人沒有學習過什么,但他能做到孝,忠,信等傳統(tǒng)倫理,這也不能說他沒有文化知識,沒有道德修養(yǎng)。殊不知她所擁有的這些道德修養(yǎng)結(jié)石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論語》共20篇,其言語精練,內(nèi)容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我感受到了《論語》擁有強大的文化底蘊。每一位學子都應(yīng)對其進行品讀
感悟及求索。書中有著豐富的知識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有愛心,要以賢德的人為榜樣。把這些作為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思想。
論語讀書筆記 篇7
論語,創(chuàng)編它的意義就是在于教人們?nèi)绾巫鋈恕@锩嬗羞@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jīng)常是長輩給我建議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yīng)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
論語里還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時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內(nèi)容不光有這些,也可以有其他內(nèi)容。比如反省自己虛度光陰了嗎?做壞事了嗎?長輩要讓自己辦的事做到了嗎?
我就有一個親身經(jīng)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yè)。我在做作業(yè)時寫一會兒就干干別的,浪費了自己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yīng)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fā)現(xiàn)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里講的,我一定要化為行動,以論語的內(nèi)容為目標,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讀書筆記 篇8
論語,感到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學,然后知不足。
學,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tài)度,持之以恒,在通讀的基礎(chǔ)上再加以精讀,并學會結(jié)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yīng)當成為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yīng)當成為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為“內(nèi)圣外王”,如:“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強調(diào)了作為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yǎng),學問加修養(yǎng)——所謂“內(nèi)圣”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zhèn)洹?/p>
又如:“天行漸,君子當自強不息”,“禹,吾無間然矣……”這里可以看到孔子極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點,禹把黃河長江水利治好,把土地開發(fā)出來。中華民族奠定了農(nóng)業(yè)社會的基礎(chǔ),發(fā)展成就了后來幾千年農(nóng)業(yè)國的民族精神,是從禹開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斷努力開拓,去建功立業(yè),個人的存在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論語讀書筆記 篇9
今天,我看了《論語》,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欲速則不達”。
說到欲速則不達,《論語》是這樣記載的: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看到這兒,大家肯定會想到《拔苗助長》這個故事吧?對,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因為貪快,所以讓禾苗枯萎了。我們覺得主人公很可笑,但在笑話之余,我們想想自己也干過此類“傻事”嗎?
我們班的吳金霖同學就是這樣一個干“傻事”的例子。為了早點做完作業(yè),她寫字時亂涂亂畫,結(jié)果老師罰她“重寫”,還要“翻倍”。就這樣,吳金霖非但沒有獲得更多的娛樂時間,反而又增添了許多學習時間。你們說,她達到原先目的了嗎?
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爸爸就是一個喜歡慢工出細活的人。一天,爸爸在寫材料,柔和的月光灑進屋子里。“爸爸,吃飯了!”我大叫。“等一下。”爸爸回答。過了一會兒,見爸爸仍沒出來,我便推開緊閉的門,看見爸爸正在聚精會神地寫材料,又一邊核對資料。我向爸爸抱怨道:“爸爸,您干嗎寫一遍對一遍呢?直接寫吧!”“慢工出細活!”爸爸說,話語里帶著點嚴肅。果然,爸爸把材料交上去后,得到了領(lǐng)導的認可,工作迅速完成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快,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慢才能解決問題!
沒有質(zhì)量地貪快,會讓你很后悔。因為欲速則不達!
論語讀書筆記 篇10
《論語》是春秋時期的偉大作品,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人們最熟讀的經(jīng)典恐怕就是《論語》了。近期,公司組織學習《弟子規(guī)》《論語》等經(jīng)典著作,我的感悟頗深。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這句話像一面警鐘一樣時刻提醒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yīng)該虛心學習,作為自己的榜樣,而不應(yīng)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yīng)該自我反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同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修養(yǎng)。
在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也同樣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每天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就像《論語》里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人做事及本職工作中,自己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yè),有沒有用心溫習?總而言之,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反省自己,一定會不斷進步。
我還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體現(xiàn)了學習的真諦。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yǎng)興趣,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的內(nèi)容博大精深,思想歷久彌新,希望我們都能認真閱讀學習,體會收獲的快樂。
論語讀書筆記 篇11
在六年級,我學了許多《論語》,我找出一兩條來談?wù)勎业母邢搿?/p>
第一條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說:“學了之后能經(jīng)常溫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有同學從遠方來也是一件愉快的事。遇到別人不懂時不嫌棄別人才是君子。”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孔子把復習學過的東西都當成老同學一樣。這一方面強調(diào)了復習對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孔子將學習知識當成結(jié)識同學一樣的快樂心態(tài)。當我們把學習知識當成了結(jié)識同學、把復習知識當成同學聚會,當然就不會產(chǎn)生厭學的心態(tài)了,也就不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苦差事了。
有人把“學而時習之”理解成“學習之后要經(jīng)常練習,經(jīng)常運用”這也有一定的道理。
對于第三句話,有人理解成“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他”,我對此略有不同的看法。對這句話造成不同理解的關(guān)鍵是怎樣理解“人不知”的意思。我對這三個字的理解是“別人不懂”,理由是,《論語》第二部分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也”,這里的“不知”是同樣的意思。我的理解,孔子前面說了怎樣學習和復習的問題,然后又說到了怎樣對待同學的問題,孔子主張人要謙虛,所以才提出了“一個真正君子”的觀點。
論語讀書筆記 篇12
孔子生前周游列國,一直都在不遺余力地推行自己的學說,希望治國者實現(xiàn)王道社會的理想。孔子在世時就被譽為“天縱之圣”,是當時社會上最杰出、最博學的學者之一。
匯集孔子言論和理念集冊的《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給你的,你懂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句話是用來提醒人們要以誠實的態(tài)度來對待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驕傲,要養(yǎng)成踏實的學習作風,避免虛構(gòu)夸大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對我們也有同樣的啟發(fā)。在學校里,我們就要認真聽老師上課,如果老師講的沒聽懂,有些同學就不敢向老師提問,導致作業(yè)錯誤很多,學習不會有進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人,往往比別人高出一籌,因為他們懂得隨時填補自己學習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年齡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頂撞過孔子,這個人就是子路。子路原來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終改變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門下,可見孔子的個人魅力之大。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論語》成了中國社會的“圣經(jīng)”,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guī)范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就多讀讀《論語》吧!
論語讀書筆記 篇13
我讀論語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讀,但是卻在字里行間已經(jīng)被孔子深深感動,為他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盡管有這樣那樣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后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nèi)绱耸苡媒K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于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yīng)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對現(xiàn)代生活有巨大作用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wù)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fā)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于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于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心態(tài),明確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使命,也是儒家文化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論語讀書筆記 篇14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不是用來講,也講不出來。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么是“仁”。或許后來孔子死,他弟子也老,再傳弟子為能讓后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cè)般指導,才從先師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當然,這純屬我想象,沒有什么依據(jù))
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再現(xiàn),所以我們才應(yīng)該用一種獨特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一部書是晉代《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我想大多數(shù)人如果不是出于學術(shù)目(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么),一定不會去分析它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一個多么深刻學術(shù)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紀錄,以一種閑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閑談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書。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他要表達什么。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當然,這是讀書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什么,我覺得應(yīng)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讀教人做人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解答。
論語讀書筆記 篇15
放假,我在寫暑假作業(yè)之余,想把論語這本書重新再閱讀一遍,因為《論語》是我國經(jīng)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基本道德觀,讀懂它,也就等于懂得做人基本準則和明白做人道德。我喜歡——為政篇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儒家思想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歡其中一句話。這句話是孔子所提倡一種學習方法。一味讀書,只重于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拖累。
一味埋頭苦思,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學習,不進行一定書本知識積累,不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chǎn)生更多疑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真知。其實我有時也會偷懶,老師、家長布置作業(yè),我總會把“做完”當做“完成”,從來不去多想,多練,以為這些就足夠!學完這篇文章,我覺得自己做遠遠不夠。當一道題做完同時,應(yīng)該去想想為什么布置這道題,這種題型還可以怎么解讀?還可以怎樣變換等等。
這樣我就可以從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學會鉆研。不僅是學習,我在生活中也應(yīng)該如此,父母適當管理,是對我愛護和基本保護,要理解支持。要以“仁義”之心去面對。親愛同學們,推薦你們也去讀這本偉著,它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做人做事準則,會使自己更加優(yōu)秀。
【論語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06-16
論語讀書筆記05-12
《論語》讀書筆記05-12
《論語》讀書筆記10-23
《論語》讀書筆記08-07
《論語》讀書筆記05-08
論語的讀書筆記摘抄03-21
關(guān)于論語讀書筆記06-15
孔子的論語讀書筆記01-05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