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2023-06-02 16:41:35 知識點總結(jié)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15篇)

      總結(jié)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進行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jié)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是時候?qū)懸环菘偨Y(jié)了。總結(jié)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精選1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

      1、質(zhì)點

      (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zhì)量的點。

      (2)質(zhì)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zhì)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運動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biāo)準(zhǔn)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yīng)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jié)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盡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后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質(zhì)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biāo)量,它是質(zhì)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guān)。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dāng)質(zhì)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圖1—1中質(zhì)點軌跡ACB的長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dá)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5、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相等,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zhì)點在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

      (1)位移圖象(x—t圖象)就是以縱軸表示位移,以橫軸表示時間而作出的反映物體

      運動規(guī)律的數(shù)學(xué)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線是通過坐標(biāo)原點的一條直線。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橫軸(時間軸)的直線。

      由圖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個質(zhì)點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運動,另一個反方向以10m/s速度運動。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跟發(fā)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zhì)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zhì)點做減速運動。

      7、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A)

      1、實驗步驟:

      (1)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xì)繩拴在小車上,細(xì)繩跨過定滑輪,下面吊著重量適當(dāng)?shù)你^碼。

      (3)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

      (4)拉住紙帶,將小車移動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后放開紙帶。

      (5)斷開電源,取下紙帶

      (6)換上新的紙帶,再重復(fù)做三次

      8、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A)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t=vo+at(減速:vt=vo—at)

      (2)此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s=vot+at2/2(減速:s=vot—at2/2)

      (4)位移推論公式:(減速:)

      (5)初速無論是否為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在連續(xù)相鄰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一常數(shù):s = aT2(a————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T————每個時間間隔的時間)

      9、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和v—t圖象(A)

      10、自由落體運動(A)

      (1)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產(chǎn)生的,因此,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這種差異并不大。

      (3)通常情況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vt=gt。 H=gt2/2,vt2=2gh

      11、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于物體產(chǎn)生的兩個作用效果。使受力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zhì)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rèn)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有規(guī)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nèi),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采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彈力

      1、彈力

      ⑴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⑵產(chǎn)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fā)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于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yīng)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guān),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彈力:F = Kx(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shù))

      4、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shè)法進行判定。

      14、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

      說明:

      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guān)。

      (2)靜摩擦力: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guān)。

      大小范圍:O

      說明:

      a 、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fù)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chǎn)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

      ⑴共點力: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條直線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與、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與、這兩個力中較大的那個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2)兩個力的合力范圍:F1—F2 F 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shù)。

      16、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1)一個物體如果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2)物體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變,其加速度為零,這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運動學(xué)特征。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nèi),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3)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F2x + ………+ Fnx =0

      F合y= F1y+F2y + ………+ Fny =0(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17、力學(xué)單位制

      1、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數(shù)量關(guān)系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guān)系。基本單位就是根據(jù)物理量運算中的實際需要而選定的少數(shù)幾個物理量單位;根據(jù)物理公式和基本單位確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叫做導(dǎo)出單位。

      2、在物理力學(xué)中,選定長度、質(zhì)量和時間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與其它的導(dǎo)出單位一起組成了力學(xué)單位制。選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可以組成不同的力學(xué)單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為米(m),質(zhì)量為千克(kg),時間為秒(s),由此還可得到其它的導(dǎo)出單位,它們一起組成了力學(xué)的國際單位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2

      1、受力分析:

      要根據(jù)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huán)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于什么場中)和運動狀態(tài)著手,其常規(guī)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并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后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jié)果能否使物體處于題設(shè)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復(fù)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nèi)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guān)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yīng)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而不必考慮內(nèi)力的作用;當(dāng)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yīng)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nèi)力就會變?yōu)楦鱾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xué)問題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在具體操作時應(yīng)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chǎn)生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jù)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yīng)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

      易錯現(xiàn)象:

      1.不能正確判定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

      2.不能靈活選取研究對象;

      3.受力分析時受力與施力分不清。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勻變速直線運動是運動學(xué)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簡單的理想化的運動形式,學(xué)習(xí)本章的有關(guān)知識對于運動學(xué)將會有更深入地了解,難點在于速度、時間以及位移這三者物理量之間的關(guān)系。要熟練掌握有關(guān)的知識,靈活的加以運用。最后,本章末講學(xué)習(xí)一種有代表性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形式:自由落體運動。

      考試的`要求:

      Ⅰ、對所學(xué)知識要知道其含義,并能在有關(guān)的問題中識別并直接運用,相當(dāng)于課程標(biāo)準(zhǔn)中的“了解”和“認(rèn)識”。

      Ⅱ、能夠理解所學(xué)知識的確切含義以及和其他知識的聯(lián)系,能夠解釋,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加以運用,相當(dāng)于課程標(biāo)準(zhǔn)的“理解”,“應(yīng)用”。

      要求Ⅱ: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位移與速度的關(guān)系,v-t圖的物理意義以及圖像上的有關(guān)信息。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4

      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 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jié)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yīng))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yīng))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5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zhì)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yīng)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zhì)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yīng)用:(中心天體質(zhì)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軌道半徑可視為地球半徑)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的線速度,在所有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中線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開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zhì)量

      7、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計算環(huán)繞速度

      8、大于環(huán)繞速度的兩個特殊發(fā)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義)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6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fù)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fā)生變化)。

      (3)、縱坐標(biāo)表示速度。縱坐標(biāo)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biāo)的正負(fù)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fù)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fù)位移。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jīng)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6

      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⑴恒力的功:根據(jù)公式W=Fscosα,當(dāng)00≤a<9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正功;當(dāng)α=900時,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當(dāng)900<α<18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負(fù)功,或者說物體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即:W合=W1+W2+W3+……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guān)系求功。功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隨能量的轉(zhuǎn)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fā)生轉(zhuǎn)化。

      3、功和沖量的比較

      (1)功和沖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沖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biāo)量,其正、負(fù)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沖量是矢量,其正、負(fù)號表示方向,計算沖量時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沖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沖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⑴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時間內(nèi)做的總功可能為正、可能為負(fù)、也可能為零。

      ⑵一對互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總功可能為零(靜摩擦力)、可能為負(fù)(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為正。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7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應(yīng)用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都相等的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1)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恒量

      (2)某段時間內(nèi)時間中點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2)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幾個重要結(jié)論

      ①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之比為:

      v1∶v2∶v3∶……∶vn=1∶2∶3∶……∶n

      ②1T內(nèi),2T內(nèi),3T內(nèi)……位移之比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個T內(nèi),第二個T內(nèi),第三個T內(nèi)……第n個T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

      易錯現(xiàn)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負(fù)。

      2、紙帶的處理,是這部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易錯問題。

      3、濫用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殊公式。

      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

      1、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的下落運動,因為忽略了空氣的阻力,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3、豎直上拋運動: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為v0,加速度方向與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把它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來處理。

      (2)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物體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A、B為途中的任意兩點,C為點,則:

      (1)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jīng)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jīng)過A點的速度大小相等。

      [關(guān)鍵一點]

      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dāng)物體經(jīng)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錯現(xiàn)象

      1、忽略自由落體運動必須同時具備僅受重力和初速度為零

      2、忽略豎直上拋運動中的多解

      3、小球或桿過某一位置或圓筒的問題

      運動的圖象運動的相遇和追及問題

      1、圖象:

      圖像在中學(xué)物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優(yōu)點是可以形象直觀地反映物理量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時間的函數(shù),在描述運動規(guī)律時,常用x—t圖象和v—t圖象。

      (1)x—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②表示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①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速度的大小。

      ②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fù)表示物體方向。

      ③兩種特殊的x—t圖象

      (1)勻速直線運動的x—t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2)若x—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則表示物體處

      于靜止?fàn)顟B(tài)

      (2)v—t圖象

      ①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

      的規(guī)律。

      ②圖線斜率的意義

      a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

      b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fù)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圖象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面積”的意義

      a圖象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面積的數(shù)值表示相應(yīng)時間內(nèi)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表示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為正方向;若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下方,表示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為負(fù)方向。

      ③常見的兩種圖象形式

      (1)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相遇和追及問題:

      這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關(guān)系和位移關(guān)系,要注意尋找問題中隱含的臨界條件。

      1、混淆x—t圖象和v—t圖象,不能區(qū)分它們的物理意義

      2、不能正確計算圖線的斜率、面積

      3、在處理汽車剎車、飛機降落等實際問題時注意,汽車、飛機停止后不會后退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8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jù)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zhì)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tài).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zhì)量分布和形狀有關(guān)。質(zhì)量均勻分布,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zhuǎn)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由于重力遠(yuǎn)大于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rèn)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nèi)容: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chǎn)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chǎn)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應(yīng)結(jié)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guān)。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guān).

      大小范圍0

      (fm為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guān))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shù)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jù)平衡條件,二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fù)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9

      第一節(jié)認(rèn)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fā)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rèn)為是靜止的。

      質(zhì)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rèn)為物體的質(zhì)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zhì)點。

      2.質(zhì)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zhì)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jù)所研究問題的性質(zhì)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fù)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jié)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shù)對應(yīng)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yīng)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yīng)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biāo)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xué)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biāo)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zhì)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jié)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jié)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yīng))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yīng))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jié)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tài)量值—初態(tài)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tài)量,加速度是性質(zhì)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jié)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biāo)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guān)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fù),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shù)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0

      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guān)系V=ωR

      角速度與轉(zhuǎn)速的關(guān)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zhuǎn)速意義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zhuǎn)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1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沿著直線運動,而且保持加速度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分類: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

      實驗小車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由此可知,無論Δt取何值,無論在什么時間階段,Δt對應(yīng)的.速度變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變,則物體的 加速度不變。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在數(shù)學(xué)函數(shù)圖象中,Δv/Δt叫做圖象的斜率,故v-t圖象的斜率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2

      1、“繩模型”如上圖所示,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過點情況。

      (注意:繩對小球只能產(chǎn)生拉力)

      (1)小球能過點的`臨界條件:繩子和軌道對小球剛好沒有力的作用

      (2)小球能過點條件:v≥(當(dāng)v>時,繩對球產(chǎn)生拉力,軌道對球產(chǎn)生壓力)

      (3)不能過點條件:v<(實際上球還沒有到點時,就脫離了軌道)

      2、“桿模型”,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過點情況

      (注意:輕桿和細(xì)線不同,輕桿對小球既能產(chǎn)生拉力,又能產(chǎn)生推力。)

      (1)小球能過點的臨界條件:v=0,F(xiàn)=mg(F為支持力)

      (2)當(dāng)0F>0(F為支持力)

      (3)當(dāng)v=時,F(xiàn)=0

      (4)當(dāng)v>時,F(xiàn)隨v增大而增大,且F>0(F為拉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3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以下推論也成立

      (1) 設(shè)T為單位時間,則有

      ●瞬時速度與運動時間成正比,

      ●位移與運動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比 (2)設(shè)S為單位位移,則有

      ●瞬時速度與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運動時間與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時間之比。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4

      一、基本概念

      1、質(zhì)點

      2、 參考系

      3、坐標(biāo)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biāo)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即等于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5

      第一節(jié)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guān)系

      認(rèn)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fā)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1)定義法(產(chǎn)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shè)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

      3)假設(shè)法:假設(shè)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fù)原狀的性質(zhì)稱為彈性。

      2.撤去外力后,物體能完全恢復(fù)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后,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fù),這種現(xiàn)象為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fā)生了塑性形變。

      探究彈力

      1.產(chǎn)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于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fù)方向相同。

      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桿方向;硬桿彈力可不沿桿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倔強系數(shù)),反映了彈簧發(fā)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lián):串聯(lián):1/k=1/k1+1/k2并聯(lián):k=k1+k2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6-20

    (精選)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7-13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1-09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03-02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總結(jié)03-23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jié)06-27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jié)11-09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jié)必修二06-20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薦】12-19

    【精】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12-19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在线观看|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免费A级毛片久久18|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中文字幕免费无码一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三级不卡|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