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梳理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nèi)容。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jié)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梳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詞語。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戶:這里指門窗。欣然:愉快地)
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考慮、想到。遂:于是。至:到。尋:尋找)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寢:睡覺。相與:共同、一起。于:在。中庭:院里)
4、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只是)閑人:清閑的人。如:像。耳:罷了。)
二、句子翻譯。
1、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譯: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2、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譯: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庭院地面猶如一池空靈澄澈的積水,水中藻、荇交織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譯:哪個今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jīng)]有翠竹和青柏呢?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只是很少有閑人能像我們二人這樣罷了。
三、課文理解。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幅月夜圖,作者沒有直接寫月,卻處處在寫月,這樣寫妙在何處?(這里運用比喻的手法,用“積水空明”比喻月色,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比喻月影,寫出竹柏之影參差交錯。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充滿詩情畫意。)
2、全問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1)句子: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2)句子:懷民亦未寢。理由:心境、欣賞趣味相同。
(3)句子: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系密切。
(4)句子: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理由:知趣相投,命運相同。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是全文的點睛之筆,請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xiàn)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作者稱自己為“閑人”是因為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他落寞,當然也是他自我排遣的曠達胸襟的體現(xiàn)。這體現(xiàn)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和自我排遣的曠達。)[“閑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4、如何理解文中的“閑人”(“閑人”的含義),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閑”?(“閑人”即清閑的人,這里并非指閑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復雜的意味。首先,“閑人”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有關語句:入夜即“解衣欲睡”,“閑”;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閑”;與張懷民“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細清楚,兩人都很“閑”。)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同意見,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時。
5、本文寫月突出其明,寫境突出其靜,寫影突出其形,寫人突出其閑,寫情突出其空。(請各用一個字回答)
【《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梳理】相關文章:
初二語文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梳理11-10
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整理11-11
記承天寺夜游作文01-01
記承天寺夜游作文12-31
改寫《記承天寺夜游》07-10
《記承天寺夜游》學案11-11
記承天寺夜游講解11-07
翻譯記承天寺夜游11-05
古文記承天寺夜游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