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擔憂的是,我們盡管目前沒有贏利產品售出去并在虧損,但是還是要做。一方面是我們不停的從上游廠家拿不能贏利的產品,另一方面我們又對于下游客戶不停的銷售,再加上需要付的銷售費用和中間的人工成本,可以說我們是自己貼錢幫上下游廠家打工,因此虧損的雪團也會越滾越大。我記得我第一次去總公司的時候,董事長說:辦公司不是拿來虧的。這句話我現在還記憶猶新。
★ 經過這么長時間在公司的工作,針對目前的現狀,我有幾點不成熟的建議現提出來供公司參考:
1、確立公司的經營目標和市場定位
公司的目標和定位決定了公司后期的發(fā)展,公司的領導者可能對于公司的后期發(fā)展有了一定的目標和定位,但是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是整個公司從上到下,都理解和執(zhí)行。公司目前的狀況是整個團隊的大多數人對于目標的不了解,所以談不上執(zhí)行。同時我相信公司的目標肯定不是今天掙多少錢和明天掙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公司在未來怎么長期持續(xù)穩(wěn)定地發(fā)展的問題。比如說:在經營目標上是以華創(chuàng)或高力作為可超越或追趕的對手,還是撇開以上兩者不談,力爭幾年內把自己發(fā)展成預想中的目的。在市場定位上,我們是以小經銷商或直接廠家為主,還是以銷售為主導或技術為主導。
2、 培育公司下一步的核心競爭力。
建議公司對華創(chuàng)和高力目前的產品目錄進行詳細的研究,找出該公司的優(yōu)勢產品《總代理和總經銷的》,看看哪些是沒有被其拿下的產品,同時比較一下我們公司是否有機會拿下代理和經銷權。對于被華創(chuàng)和高力拿下的產品,我們公司組織人員對國內外市場進行考察,尋找一些同類型的,品牌在廣東沒有知名度,或者還沒進入廣東市場的產品,但是在質量和價格具有一定優(yōu)勢的,我們進行談判拿下起代理和經銷。一旦拿下代理或經銷后,利用銷售人員的銷售技巧和銷售能力進行推廣。在這個方面華創(chuàng)和高力的確做的比較好,無論是從下面經銷商的反映還是我去他們總部的了解,都可以看出他們在經營的產品和策略上的側重點都不相同,比如說; 在鉻酸上,華創(chuàng)是以國內的產品為主,高力是以國外的產品為主,經營的方式都是總代理為主。而在客戶的選擇上華創(chuàng)致力于下游經銷商和價格戰(zhàn),而高力致力于直接高端廠家,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避開價格戰(zhàn),走高端線路。因此在培育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以上兩者的經營策略。
3、加強公司的技術力量。
目前在廣東市場上,無論是高力,還是華創(chuàng)或者其他大大小小的經銷商,所走的經營線路都是以銷售為主導,在這樣的經營線路下,除了高力和華創(chuàng)這樣比較成型的大型貿易公司外,其余的公司在這個市場里都可以說是勉勉強強的生存著,時刻小心翼翼關注他們兩家公司的動靜。如果我們公司還是走這樣的線路的話,無論將來我們拿到什么樣的產品或者獲得什么樣的優(yōu)勢,都不可避免的得到華創(chuàng)和高力在市場上的緊逼,一方面是價格戰(zhàn)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是在和客戶在財務問題上的逐漸妥協,比如說;月結、數期、欠帳。以上問題一旦出現,隨之而來的財務風險會越來越能以預料和控制。因此,建議我們公司的經營定位上避開這條線路,重點加強公司的技術力量。采用以技術促銷售的方式,以銷售技術為主導,順帶銷售產品為目的,短期內在終端客戶心中豎起技術的第一品牌,一旦在技術上我們公司樹立起權威的話,那么對于工業(yè)產品而已,銷售自然是輕易而舉的事。我之所以這樣建議,也是經過長時期以來的對于整個公司《包括總公司和其它分公司》深思熟慮的結果。
我個人認為,以公司目前的現狀;1、做市場,不能獲得發(fā)展。因為目前的局面,董事長應該深有了解,深圳公司在這種市場狀況下不可能打破現有的市場局面,一方面是我們在短期內做不到高力和華創(chuàng)的銷售量,所以在上游供貨商那里,不會拿到更有利的價格和產品數量。另一方面是華創(chuàng)和高力憑借在銷售量和市場的優(yōu)勢不會給我們公司成長的時間和環(huán)境。我們公司一旦在市場上真正的威脅到他們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聯合起來向上游供貨商家施壓,上游商家一旦受到他們兩者的壓力后,迫于壓力會對于我們公司有所行動,到那種情況下,不僅深圳公司難做,同樣會因為深圳公司而損壞我們其他公司和上游供貨商家的關系。2、做品牌,也不可能。因為品牌來源于市場,市場做不起來品牌自然無從談起。一流公司做規(guī)則、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市場。所以我建議公司,在目前的狀況下,拋開市場和品牌,直接做規(guī)則,在工業(yè)產品行業(yè)里,規(guī)則就是技術。
4、加強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能力
公司在發(fā)展和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具有一定的財務風險。有的是來源于外部環(huán)境的,有的是來源于內部的,建議公司在財務的處理上,針對深圳公司目前發(fā)展和市場的現狀,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財務監(jiān)督和管理制度。讓管事的人和管錢的人各司其責,避免事與物的混亂,而出現漏洞。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建議,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諒解,我始終認為深圳公司的發(fā)展,不僅是深圳公司的問題,更關系到整個公司下一步發(fā)展問題,同時也關系到整個公司下一步和上游供貨商家的問題。整個公司在下一步的經營調整中,能不能突破舊有的發(fā)展模式,而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深圳公司的發(fā)展成功與否,都將會對未來整個公司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