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文300字四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作文3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作文300字 篇1
聽說在古時候,那時的人們,既沒有我們?nèi)缃竦母呖萍迹矝]有像現(xiàn)在發(fā)育完全的大腦,有一個問題常常困惑著我,什么時候我們的大腦才會到達全盛時期呢?而我卻無從所知……
如今中國已經(jīng)有著許多屬于那個時代的遺址遺跡。在古代的時候常常能聽見人們討論著“四明狂睿‘’。當然也少不了詩仙李白 ,詩圣杜甫,詩鬼李賀,詩佛王偉,詩魔白居易,以及詩神蘇軾,到至今都令人難以忘卻。
有句話我認為說的非常對“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說明了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著未來的一切靠的都是現(xiàn)在的我們,科學家在探索之時,正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之時,而現(xiàn)在的我們有什么借口去上課睡覺,甚至逃課呢?
我們的進步就如同未來在進步,以前的我經(jīng)常在想著上課了為什么還不下課,下課了啊為什么不是最后一節(jié)課呢,上課好累啊好想回家睡一個美容覺啊。現(xiàn)在想起這些我都忍不住自嘲起來了,為何不把時間用在學習上,而是在那想這想那的。
未來是什么樣子呢,我們很迷茫,只有伸手將那團迷霧扒開,我們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
我們作文300字 篇2
記得在讀小班的時候,幼兒園老師對我們說,我們是一顆顆種子,要多澆水多施肥才能長大。我心想,老師講得很對!怪不得爺爺家的那盆野菊花長得那么旺盛,那么漂亮!我恍然大悟,原來是爺爺經(jīng)常給它澆水、施肥的緣故啊!
回到家,我說干就干,我先挑了一個特大的花盆,然后脫下鞋子和襪子,放一堆泥土在旁邊,再把腳伸進花盆里,用泥土埋住腳,再把水從頭澆到腳,澆得我身上涼絲絲的。真巧,爸爸下班回來了,看見我的狼狽樣就迫不及待地問:“你在做啥呢?”我說:“老……老師叫我們多澆水多施肥才能長大。”爸爸聽了真是哭笑不得!
隨后,爸爸把我拉到鏡子面前,只見鏡子中的我身上很臟兮兮的,臉上還帶有很多泥痕,真像從臭水溝里撿來的貓。后來,爸爸給我做個“全身清潔”。我才感覺舒服多了。
雖然,這件事很好笑,但它永遠是我最難忘的事。
我們作文300字 篇3
一次語文課,郭大俠帶著一位女老師來到我們班上,她就是我們的新老師—陳老師。
陳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和藹。大大的眼睛配上圓框眼鏡,標準的瓜子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不知不覺就拉進了我們與她的距離。她的衣著顯得十分清新,微白衣服配上茉莉色的外套,白褲子、白鞋子,特別符合陳老師樸素清純的形象。
別看陳老師平時柔柔弱弱的,在課堂上旁聽講課,默默地不引入注目,但是一到了講壇上就仿佛變成了萬眾矚目、散發(fā)萬丈光芒的明星。記得陳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是《木蘭詩》,她拿出精心準備的課件,臉上掛著微笑,神情卻透露出嚴肅,嗓音雖然不大,但是極具穿透力,平靜的表情下蘊藏著無窮的力量和激情,和平完全像變了一個人。
陳老師最讓我們佩服的是她的朗讀能力,聲情并茂,娓娓道來。她每次朗讀課文,對我們的耳朵來說都是一場聽覺的盛宴,令人久久陶醉。
陳老師和郭大俠的講課風范截然不同。郭大俠講課時充滿激情,課堂生動有趣;陳老師則是慢條斯理,說話很有深度。如果說郭大俠是燃燒的`火,陳老師則是深邃的水。
這,就是我們的新老師。熱烈歡迎陳老師!
我們作文300字 篇4
我們的校園就像一座大花園。我們就是一朵朵芳容窈窕的花,老師就像辛勤的園丁,養(yǎng)育著我們。
早上迎著飄揚的紅領(lǐng)巾走進學校,一聲聲響亮的“老師好”在校門前著蕩漾著。一走進校里,一陣微風拂過一顆顆樟樹穿著剛換上的翠綠的舞服使它翩翩起舞。穿上衣紅如血紅袍的跑道以煥然一新。朗朗的讀書聲在教學樓里響起。
教學樓的后面還有一座花壇,那花壇經(jīng)校工叔叔精心的華麗下,顯得格外美麗。這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翠綠的葉子,摸上去覺得很嫩,很舒服。一股芬芳撲鼻,清香進入鼻眶。一陣微風過,幾片葉子伸了伸懶腰,好像還沒睡醒似的,嫩葉襯托著的丁香樹上幾朵又可愛又美麗的小百花也開始跳舞了。
對了!最重要的校門還給你們說一說吧!我們的門頂上有烏黑的頂柱,頂柱上雕刻著“東方紅小學”5個金色的大字,在陽光下十分耀眼,金光閃閃,光芒四射。
我在學校呆了四年了,對這里的一花一木都很熟悉。我很慶幸能在這么美麗的學校讀書,如果,大家想來我們學校,我免費當大家的導游。記得找我哦!
【我們作文300字四篇】相關(guān)文章:
那時我們作文12-31
我們都要幸福作文03-04
我們的畢業(yè)作文01-14
我們與時光作文03-23
致敬我們父母作文02-22
我們之間情感作文09-18
我們來植樹作文03-07
我們的勵志作文10-23
我們能行勵志作文11-12
我們仨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