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作文7篇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tǒng)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1
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愛惜糧食,教我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跟我講糧食的來之不易。從那時起,“愛惜糧食”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也使我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的好習(xí)慣。
我今年上三年級,在平時的生活中,我不挑吃,媽媽燒什么菜,我就吃什么。長這么大,“麥當(dāng)勞”、“肯德基”快餐店,我只進過兩次,還是爸爸、媽媽主動帶我去的。以前,看著電視廣告上的炸雞腿、漢堡包、冰激凌,確實十分誘人,我很動心;聽著吃過的小朋友洋洋自得的介紹,我也挺羨慕的。但是,我沒有向爸爸媽媽提要求。后來,爸爸媽媽還是帶我去吃了兩回。我覺得肯德基的炸雞腿等東西跟小店的味道差不多,可是價錢卻貴得嚇人。我想:經(jīng)常吃“麥當(dāng)勞”、“肯德基”是多大的浪費呀!有些小朋友在長輩面前哭著鬧著要去,真是不應(yīng)該。聽老師說:“炸薯條一類的快餐吃多了對身體不好。許多人把他們稱為垃圾食品。”我認為,少吃這些快餐既有利于身體健康,又做到了勤儉節(jié)約,多好哇!
我不挑吃也不挑穿。爸爸媽媽帶我到商場買衣服。我不讓爸爸、媽媽給我買貴的,不挑剔顏色、款式,能穿就行。姐姐穿過的衣服,只要合適,我會很開心地穿著,雖然有人常常逗我:“你爸爸、媽媽都是老師,還穿這樣的衣服,真把你爸爸媽媽的臉都給丟了。”可我卻說:“衣服只要干干凈凈,穿得暖暖和和就行。”大人們直夸我是個小精靈。
今后,我將堅持勤儉節(jié)約,繼續(xù)爭取做個不虛榮、不攀比、不浪費的小主人。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2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扇子既是中國的古老工具,又是我們杭州的三絕之一。今天我來到扇博物館大飽了眼福。
走進展廳門口,一把特大號的長柄羽毛扇擋住了我的去路,藍色的羽毛在燈光下閃閃發(fā)光,耀眼極了。走上樓梯,來到二樓展廳,映入眼簾的是大大小小,形狀各異,五彩繽紛的扇子,令人眼花繚亂,好像來到了扇子世界。
這邊是特大號的牛皮紙扇,聽說這把扇子是王星記的工匠們用了六十六張牛皮紙拼起來,又在上面畫了西湖全景圖。我想:這么大把扇子,一定用了能工巧匠們的不少心血,中國古代的藝術(shù)太偉大了。
俗語話說:王星記的黑紙扇,一把扇子半把傘。意思是說,王星記的黑紙扇還可以擋雨,真是讓人稱奇。
一會我們還去了剪紙,原來這個剪紙和我們平常剪得不太一樣,是在模板上剪的。我想:太簡單了,開始剪了,沒想到,一下子就剪破了,還好經(jīng)過補救,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魚就剪成了。
今天的扇博物館之旅,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中國有這么多的傳統(tǒng)藝術(shù)。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3
戲曲是我國的國粹,戲曲頻道弘揚了傳統(tǒng)的戲曲藝術(shù),宣傳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國粹文化。星期天,原本對戲曲知識一無所知的我在媽媽的帶領(lǐng)下觀看了央視十一套的節(jié)目。
打開電視,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劇《趙氏孤兒》,只見里面的人物個個都畫了一張大花臉,不由得讓我嚇了一大跳。“大花臉”中最兇神惡煞的應(yīng)該是屠岸賈了,只見他瞪著牛一般大小的銅鈴眼,兇相畢露的大聲詢問程嬰:“趙氏孤兒在哪里?快快交出”飾演程嬰的演員說道“不知大人此話何來,我年過五旬,何來嬰兒?”……雖然里面的人兒個個演的活靈活現(xiàn)、唱的字正腔圓繪聲繪色,可我一點都不想看,心里轉(zhuǎn)滿了動畫片。看看時間,才5分鐘!心里立刻冒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看動畫片時時間過得那么快,而看戲曲時間卻過得那么慢呢?在前十分鐘里,我?guī)缀跏嵌⒅娺^的,我何嘗不想在分針上加個火箭推進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變成了鐵,不停地與下眼皮打架。最后下眼皮招架不住,不僅投降,還讓瞌睡蟲爬上了身。一直處于半睡半醒狀態(tài)的我,不知過了多久一個激靈醒過來,不行,還要寫作文呢!我抬起頭,這時程嬰的妻子出場了。她上來唱了一段,然后詢問程嬰“孩子呢”?程嬰一時語塞,屠岸賈大叫“拉下去”。這時劇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漸被這曲折的劇情給吸引住了,雙目也緊緊地、聚精會神的盯著電視屏幕,比看我最喜歡的動畫片還要認真幾倍呢。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真沒想到,我竟然會喜歡上看戲,甚至連喜怒哀樂都和劇中人物們連在了一起。當(dāng)看到白發(fā)老人公孫杵為保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殘忍殺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緊,為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殺害而感到一陣悲哀。很快,一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我戀戀不舍的關(guān)掉電視,心想,有機會還要再好好領(lǐng)會領(lǐng)會戲曲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哇!
小小的戲曲舞臺,卻能演繹出無數(shù)精彩的故事,更為廣大的戲迷們帶來了精彩的藝術(shù)享受和精神需求!戲曲,真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啊!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4
中國的園林傳統(tǒng)從來就與節(jié)約無關(guān),因為它的起源和本質(zhì)就是士大夫和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場所,也是頹廢文化最佳的溫床。昔有商之糾王劈沙丘筑苑臺,懸肉為林。又有宋之微宗啟“花石崗”造壽山艮岳,拆城毀橋只為怪石。更有清之慈禧,賣江山,挪軍費修建頤和園。今有暴富城市繼承和發(fā)揚“園林傳統(tǒng)”,挖龍地,堆假山,掘祖墳以獲巨木,毀濕地良田更造廣場亭榭。貴族之氣一脈相傳,鋪陳之風(fēng)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因如此,城市園林綠地理論,亟待變革,但首要的是徹底拋棄被奉為“國粹”的造園藝術(shù)!面對重重的環(huán)境危機,回歸生存的藝術(shù)更應(yīng)倡導(dǎo)用節(jié)約和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理念和生態(tài)科學(xué),營建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和諧!
我想,中國的園林及建筑就象古詩句“病如西子勝三分”中的“西子”一樣悲哀!人們追求病態(tài)美來滿足自己所謂的“溫文爾雅”,這恰恰表現(xiàn)的是一種扭曲了的人性!
我在網(wǎng)上看過一則新聞:河南花了三個億在萬壽山建了一條長21千米的鋼筋混泥土巨龍。我但且在這問一下,三個億,能讓中國多少流落街頭的人有固定的居所,能讓多少處于貧困線以下的農(nóng)民過上好日子,能讓多少失學(xué)的兒童回到校園?即使就是用來投資其他更有意義的地方,也可以帶動多幾個GDP增長點啊!而這條巨龍有什么用?防洪水利?防風(fēng)固沙?還是為了旅游?向來就標(biāo)榜為人民服務(wù)的共產(chǎn)黨官員在動工之前到底有沒有想過,人民會同意嗎?哼,我看,他們的這座形象工程恐怕把國人150年來積貧積弱的根性都大昭于天下了!可悲!可恨!更可惡!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5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期待中秋。
小小麥餅鬧元宵,團團圓圓樂開懷
大家聽說過元宵節(jié)時吃麥餅嗎?沒有吧,呵,這可是咱們特有的呢。每當(dāng)元宵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麥餅,那時窗口飄出陣陣誘人的香味,煞是一道風(fēng)景。
這不,瞧,這個就是我們浦江的麥餅了。看著誘人吧。
想知道怎么做嗎?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第一步:先把肉(五花肉)剁碎{包餃子那種}再把豆腐捏碎混在肉里面加配料攪拌均勻再揉成球狀直徑大概在5厘米左右。
第二步:揉塊面團,分成一小塊(可以包住那餡料)把餡料裹進面團里
第三步:在桌子上撒點面粉(防止上一步做好的餡不會黏在桌子上)再把第2步做好的餡料用手均勻的拍成餅狀(力道不要太大哦)
第四步:下油鍋,先把油倒在碗上,然后用調(diào)羹乘一勺沿著鍋壁均勻倒下去,再把第3步做好的麥餅攤平放在手里再貼到鍋上。
第五步:一面看上去有點硬以后,再翻個面,再倒一勺油,等這一面也有點硬以后,再翻轉(zhuǎn)幾次就好了。
通常麥餅做好后,都會在上面“揩”了點油,顯得“油光可鑒”,象征著我們的生活甜甜美美,團團圓圓。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6
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的我,童年與剛剛改革開放的時期度過。當(dāng)時農(nóng)村的娛樂活動很少,村里一年一度的唱大戲就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娛樂奢望了。
每到秋初之際,村里就會派人外出寫一班戲來村演出。一來豐富豐富匱乏的農(nóng)村文化生活;二來正值農(nóng)作物急需雨水之際,也祈盼風(fēng)調(diào)雨順,以求當(dāng)年有個好收成的心愿。在人們的期盼中村委傳出哪天來村演出的確切消息,大家相互傳遞著信息,各自邀請著外村的親戚朋友來看戲,全村洋溢著喜悅和幸福的氣氛。在演出的前一倆天,每家每戶或多或少會增加些新面孔,鄰里之間相互問候著,祝福著,村里顯現(xiàn)出幾分少有的熱鬧。
汽笛清脆的響聲把寂靜的村莊沸騰了。大人們相互談?wù)撝裢碓琰c吃飯,去戲場看戲;孩子們?nèi)杠S著,奔走相邀,往返在家和戲場之間,往日沒人駐足的戲場熱鬧了起來。中午過后,在村子的主要街口貼出了海報,人們?yōu)g覽著、談?wù)撝㈡倚χ⑾嗉s著晚上的戲場。
大約下午6點以后,各家各戶就開始忙碌了,晚飯要比平時吃得早,孩子們則已經(jīng)有早早就到戲場去占座位的了。那時沒有什么公共的座椅,靠近戲臺的前面村里會擺上幾排楊樹椽子,充當(dāng)臨時的座椅,后邊就是各家各戶從自己家里帶來的高的、矮的、長的、短的、圓的、方的或凳子、或椅子什么的,大家倒也擺的一排一排的,雖然不是擺的太整齊,但大家還是比較規(guī)矩的相互照應(yīng)著。我和妹妹也會早早去場子里在好一點位置的椽子上擺上幾塊手絹什么的,占幾個座位,一下午兄妹二人輪流的看著占下的'座位,看著戲臺上的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不怎么熟悉的小孩、大人打著招呼,焦急的盼著夜幕的降臨。日頭緩緩的向西沉去,夕陽染紅了半個天幕,戲場也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場子里的人們逐漸的多了起來,嬉笑聲、叫喊聲、小販的吆喝聲充斥著整個戲場。我們兄妹二人也翹首尋找著自己的家人,不時互換著跑回家吆喝幾聲:快點、快點。各家各戶的大人、小孩陸陸續(xù)續(xù)的到齊了。8點鐘開始,臺上會每隔一會兒奏一段過門:一是提醒戲子們應(yīng)該開始化妝準(zhǔn)備了;二是告觀眾戲快開了,大家盡快到齊了。人們揚著笑臉,嘴里邊磕著瓜子什么的邊嘮著家長里短的話題等待著正式開演。8:30到了,戲臺上的幕布隨著器樂的演奏聲緩緩地拉開,戲演開了,臺下的吵雜聲也逐漸的靜了下來。人們的表情隨著表演的劇情變化著,懂得、不懂得全都津津有味的欣賞著,隨著演員過硬的功底和賣力的演唱以及群眾忘情的投入不時傳來陣陣叫好聲,初秋的暑意融入了濃濃的戲情里,高漲的激情把夜空也渲染的亮了許多。我們這些小孩子們也瞪著眼看著戲臺上表演,聽著大人們嘴里不時傳出的幾句解說,似懂非懂的留著記憶,逐漸的積攢起了對戲曲的愛好。大約12點半以后散戲了,人們呼男攜女,扶老抱幼魚貫而出了戲場,吆喝聲、狗叫聲、開門聲、關(guān)門聲把整個村莊攪得又出現(xiàn)了短暫的沸騰。
如此四天,辛勞一年的人們的臉上露出的是久違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演出結(jié)束后,大家任要談?wù)搸滋欤缺热ツ甑陌?今天的有什么不足啊;戲子們誰好啊等等之類的話題。我們孩子們也是演出后的幾天才能從喜悅中恢復(fù)過來,但卻在我們幼小的心中留下永遠不可磨滅的痕跡,陪我們長大成人,培養(yǎng)出我們這一代對戲曲的愛好。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7
行書是介于楷、草之間的一種字體。它雖不像楷書那樣端端正正,也不像草書那樣潦潦草草,但卻寫得比較放縱流動,人稱“八分楷書”。
行書不是哪個人單獨創(chuàng)造的,其實它也同其它字體一樣出自于群眾書寫者。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的應(yīng)用,直到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xiàn),才盛行起來。
行書,簡而言之就是在楷書的基礎(chǔ)上加些細小的變化,書寫起來很方便的字體,故而于楷書相間流行。因它不像楷書那樣嚴(yán)謹(jǐn)端莊,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認,所以古人說它“非真非草”。它的特點就是運用了一些草書的特點,來簡化楷書的筆畫。總體來說,它比楷書要流動、率意、瀟灑,又比草書容易辨認。比如“話”的“言字旁”,原楷書繁體字為七畫,行書就只有兩畫。其次筆法流動自如,增加勾挑與牽絲。寫楷書要求點畫分明,一筆一畫的寫。行書的點畫之間有了勾挑與牽絲,便顯得筆勢流動,意態(tài)靈活,用筆活潑。
行書中最著名的就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zhí)扉T,臥虎龍闕”來形容其字的雄強俊秀,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天下第二行書”則是唐代顏真卿的《祭征稿》,其字寫得勁挺奔發(fā)。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古人評為“天下第三行書”。當(dāng)然了,還有黃庭堅、米芾、蔡襄等都非常擅長寫行書,他們有不少作品傳世。
王羲之的《蘭亭序》最受人歡迎,它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散文,它通篇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既有精心安排,又有藝術(shù)匠心,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為”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藝術(shù)上多樣卻統(tǒng)一的效果。《蘭亭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的代表作,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史上的一座高峰。
寫行書,就需要大小相兼,也就是每個字大小不同,不過也不可以過分的大、小。而且每個字、每個筆畫之間都存在著連帶關(guān)系,既有實連,又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yīng)。當(dāng)然了,寫行書還是得收放結(jié)合,一般長為放,短為收;回峰為收,側(cè)峰為放。但也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收下放。
一篇好的行書,布局也是必須注意的。要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行書書寫應(yīng)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jié)合。墨色安排上應(yīng)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卻沒那么潦草。
行書具有緊貼其它書體的特點。所以孫過庭的《書譜》中說道:“趨勢變適時,行書為要”。行書可以分為真行、行草兩個方面。真行是比較規(guī)整近似于真書的行書。據(jù)唐代張懷的《書議》記:“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真行”亦稱“楷行”、“行楷”。世間以王羲之為“真行”第一人。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我無限鐘情于行書的魅力與獨特。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一樣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行書的變化多端,或挺拔如峰,或如龍蛇盤繞,或浩瀚如海......
行書,傳承了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瑰寶。它方便了我們的書寫。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一定要保護我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行書的美,行書的變,行書的趣,行書的奇,讓我們大飽眼福,它用它的變化多端、千姿百態(tài)、流暢活潑向我們證明了“漢字”,是一門獨特的藝術(shù)。
【中國傳統(tǒng)作文7篇】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作文04-19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作文05-26
中國傳統(tǒng)作文4篇05-20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過年作文12-18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類作文12-18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禮作文12-17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小作文12-1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14
作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剪紙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