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讀書筆記范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厚黑學》讀書筆記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厚黑學》讀書筆記1
進步在于閱讀,成長在于閱讀在大一的的生活里,我閱覽了一本書《厚黑學》,從此中感悟到了一些道理并敘其感言。
這本書是由李宗吾先生所作,讀本書之前我對厚黑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正所謂:自古出書者,不計其數,能稱精華者,屈指可數。那么我想說,李宗吾雖然出書于民國,但他能在中國文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讀了這本書,我對為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李宗吾先生其的文采與思維超越常人,還有讀書人內在的一種狂傲,民國時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壇奇葩,以圣賢自居,評論天下的能者。這是網絡上比較火的對李宗吾的看法。
《厚黑學》以三國英雄、楚漢名將為主論敘臉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為總結,強調黑與厚的不一樣概念。(veryok)《厚黑學》中用了三步概括厚、黑三種境界的人:
一、厚如城墻,黑如煤炭;
二、厚而硬,黑而亮;
三、厚而無形,黑而無色。
從書中所看,李宗吾僅僅看到了第二種境界,其對人性的明白,以惡為先,因此評論世人。先看到惡的一面,然后放下人性善良的一面,講自古英雄都是用仁義道德的外表,來體現人之初,性本惡的個人觀點。而對于第三種境界,只靠普通善惡是無法詮釋的,因此他避而不談。
在為人處事方面,《厚黑學》也有所寫,他寫道:為人處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如果為人內向須腆,不能忍受各種在處世交往中的屈辱,太過于顧及自己的虛榮心,就不能夠與朋友和敵人相處,更不可能抓住機會展示自己,即使本身有出眾的才智,也會淹沒在蕓蕓眾生里面,這是十分可惜的。因此在我看來,李宗吾先生所主張的厚黑在為人處事方面,雖主張黑,但同時強調在了世間行使惡,只是為了每個人以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在人生中贏得真正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在這本書中,黑也絕不能以不擇手段,放下道德為代價,而換取自己的名利。這本書中所說的黑,不是簡單的詭計多端、陰險狡詐,它更包容了睿智、謀略與高瞻遠矚的深刻內涵。誰想要充分的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那么,就要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智慧與韜略,這是現代人想要成功所需要的。
在現實的社會中,在世事紛繁、人心不古,為人處世舉步艱難的時候,我們怎樣才能在越來越復雜的社會中站穩(wěn)腳跟、呼風喚雨、左右逢源、一帆風順地使自己的人生更為完美呢?
俗話說:君子立身處事貧賤不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然而,能真正做到的人卻越來越少了,但是,只要我們本著仁愛處世、以寬待人的原則,我堅信我們的人生定會放耀出燦爛的光芒。我想對于我這樣一個還在上大學的人來講,厚黑對于我個人而言,可能有著不一樣的定義。
《厚黑學》讀書筆記2
此書作者“厚黑主教”李宗吾,一生秉性耿介,為政清廉,家業(yè)綿薄,卒于貧困。大言不慚地評論李大師的作品,令我好生不安,呵呵。當著他們煮酒論英雄的時候,一個心子最黑,一個臉皮最厚,一堂晤對,你無奈我何,我無奈你何,環(huán)顧袁本初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這里說句題外話。
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只有你我兩人而已!這等豪言壯語、氣度胸襟,真是令人心向往之。
他偏偏又說:“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我念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這些話,真是大錯特錯!他一則曰:“無面見人”;再則曰:“有愧于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長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說:“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這個說的有道理,大丈夫不能忍一時之辱,只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更何況其失敗后怨天尤人,不肯承認錯誤,枉稱英雄。當然,這是后話,時代是有其局限性的。
楚漢的時候,有一個人,臉皮最厚,心不黑,終歸失敗,此人為誰?就是人人知道的韓信。胯下之辱,他能夠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劉邦之下。
胯下之辱說明韓信臉皮厚?一個屠夫挑釁韓信說,你要么把我殺了,要么鉆我褲襠。這是一個兩難困境,平白殺人,良心安在?鉆人褲襠,顏面何存?兩難之下取其輕,好像不能說明韓信臉皮厚吧?后人贊韓信“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負胸中百萬兵。”但他也只是不世出的將帥之才,官場里的暗流洶涌,比之戰(zhàn)場有過之而無不及。戰(zhàn)場上用刀子殺人,官場上用嘴殺人。戰(zhàn)場上寸土必爭,官場上錙銖必較。這是歷史一遍遍被證明了的道理,不以個別明君賢臣的意志為轉移。誒,千里為官只為財,為君呢?哼哼,小盜盜物,大盜移國!厚黑學共分三步功夫: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劉備就是這類人,連曹操都拿他沒辦法。深于黑學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買主越多,曹操就是這類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傾心歸服,真可謂“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夠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淵之別,但還露了跡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們一眼就看出來了。
第三步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為不厚不黑?“儒家的中庸,要講到‘無聲無臭’方能終止;學佛的人,要講到‘菩提無樹,明鏡非臺’,才算正果;何況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秘,當然要做到‘無形無色’,才算止境”。
以曹劉之能,也只能做到第二步,那么真能做到“厚而無形,黑而無色”的,便能顛倒陰陽,混淆黑白而無跡可尋,黑即是白,白即是黑,仿佛佛家之悟道,道教之成仙了。對這等極品混混,我也希望能瞻仰前輩風流,來個相視而笑,莫逆于心,定然趣味無窮~李宗吾,李宗吾,宗師自己,其一家之言,在傳統(tǒng)價值觀之外獨樹一幟,也可傳為美談,卻仍不免受到時代、物質條件所限。“厚黑”只不過是“道”的一部分,“道”即是自然規(guī)律。既是自然規(guī)律,只講因果,不談善惡,何來厚黑?厚黑只是某些人在利益沖突下的態(tài)度而已。
明朝正德年間有一奇人,名曰王守仁。其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但上馬治軍,下馬治國,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真的是死而后已,年紀一大把還被國家調去平亂,平反后死于歸途)。這樣的傳統(tǒng)儒家人物與其他權貴格格不入,與當權者存在利益沖突。但是當時的官場有一句至理名言——不要去惹王守仁。
這句話為官場之人奉為圭臬,甚至在王守仁死后,嘉靖年間,王守仁生前跟他作對的首輔大人依然因為王的后人而吃盡苦頭。為什么呢?
夫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同是追求利益,王守仁追求的是為國為民(這也算利益?當然,這是高于物質利益的精神利益,亦或是信仰),當權者追求的是錢,是權。所以王守仁能毫不猶豫地把平反寧王的功勞讓給張永,然后一起對付江彬。
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實力。王守仁是明朝最牛的一個人,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心學創(chuàng)始人,鼎鼎大名的王陽明是也)、軍事家、政治家,每一個稱號他都當之無愧。
“厚黑”也只是增加實力的一種方式罷了。
最后,照李大師的意思給此書打了1顆心(只有看過此書的人才能明白)。呵呵,李大師的胸襟氣度也由此可見一斑。
《厚黑學》讀書筆記3
厚黑學提倡知足常樂。人如果想活得快樂些,就必須學會知足常樂,在現實條件許可的范圍內,充分享受生活,而不為得不到而苦惱。聰明的人應該對于那些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而視而不見,假裝糊涂。知足常樂,多年來許多哲人無不重視這一真理,用自己的經歷詮釋知足常樂。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一件東西總是緊緊的抓在手里,不舍得放下,手里就沒有多余的空間來接其他東西。舍得是辯證關系,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雖然人們都明白“凡事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可許多人一遇到事就犯渾,在為人處事中斤斤計較,生怕自己損失點什么,而厚黑學從人本惡出發(fā),認為在為人處事的全過程中,誰也無法避開風險。要想有大成,就一定要徹底杜絕猶豫不決,患得患失的毛病,不要總盯著鼻子前的蠅頭小利。為此,厚黑學教主李宗吾提醒我們:千萬別忘“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為獲大利,就不能計較一時的得失,因為真正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就是拿到西瓜而不在乎丟掉一兩粒芝麻的厚黑之土。
關于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欲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佛家彌勒佛就是知足常樂的典型代表。有關于他的對聯: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彌勒佛的由來是因其大肚能容,不計較人世間的是非憎愛,肚量大,心胸寬,遇到冤家也能與之和平相處;笑口常開,樂觀的看待事物,從而悟道成佛。神話中的彌勒佛是知足常樂的化身。神話人物也是人們思想意識的結晶,人們追求知足常樂,對知足常樂的向往,從而刻畫出這樣一個人物,作為人們精神的依托。在生活中追求心胸寬廣、知足常樂。只有知足,就能夠快樂的生活,以樂觀的眼光看待事物,一切都是個很美好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獲取的過程。知足,應該是得到了什么。如果是精神性的東西,比如說是榮譽,是會樂的。
人們往往在比較中來獲得心理上的平等與不平等、滿足于不滿足。如果單一的追求不滿足、不平等,就會陷入無限的煩惱中,從而對生活產生厭倦。自然就不會有快樂的心境。有句俗語:“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就是典型的不滿足,導致人陷入不良的心理,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亂七八糟,煩惱自然隨之而來,就不會有知足常樂。究其人的煩惱都是因自己過多的追求而來。懂得知足,生活也就不會過累,而人的心情自然就會好,才能達到長樂的境界。知足是世俗心態(tài)的超越,是精神財富的積累,是物質財富的滿足。生活中何以知足常樂?與人無爭,心情舒暢,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貧也安然,富也安然,名也不貪,利也不貪。能忍自安,清靜無為就是知足常樂。
《老子》有云: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常樂,實際是在無窮的欲望和有限的資源之間找到平衡,可以說,知足是一種智慧,常樂是一種境界。知足常樂并不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或固步自封,而是對現有收獲的充分珍惜,對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對既有潛力的充分發(fā)掘和自身資源的充分利用。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固步自封恰是因為貪圖安逸放縱身心,沒有適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
舍得:有舍就有得,有了付出就會有收獲;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付出的少得到的也就少,付出的多得到的同樣就會多。舍與得之間是辯證的。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實際就是舍,是放棄。放棄也是一種平等。舍與得,是極其耐人尋味的兩個字。靜靜地思索,靜靜地感悟,你就會慢慢體會出人生的真諦。這些真諦常常能驅散你身心的疲憊與煩躁,滌去你內心的雜念與浮華,讓你感到無限的清澈與安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舍得,確是一種境界,一種禪機,一種智慧,它就蘊含在你的生活當中,像珍珠一樣,無時無刻,等待著你拿起它,去打開成功之門,發(fā)揮它無窮的魅力。舍得語出自佛學,后被老莊道教所用。隨之漸漸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學會放棄,放手不代表對生活失職,它也是人生中的契機。學會放手要比學會緊握更難得,因為那需要更多的勇氣。舍得的含義,是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須舍棄。人生在世,要想得到某些東西,需要舍棄很多,就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魚和熊掌,不可得兼”道理人人都知道的,舍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
有時候那些快樂的人,反倒是曾經舍得過的人。曾經有一個故事,一個老人在火車的旅途上,看著窗外的風景。一不小心,袋子里的新鞋子掉到窗外。旁邊的人都可惜的嘆氣這么好的一雙鞋子。老人順手又把另一只鞋子扔下火車。旁人都對老師的舉動大吃一驚。老人笑著說,既然我就剩一只鞋子了有什么用處倘若別人撿到了一雙那么他就能穿這樣不是很好嗎?旁邊的旅客們都為老人這種舍得的氣度拍起掌聲了老師笑著對大家說這是一種美好的品質。
懂得放手,收獲的就是一切,心中欲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欲望與執(zhí)著,一直約束我們。有時候執(zhí)著并不是一件好事,太過于執(zhí)著不懂得放手到最后是失敗、是后悔,而不是期望的結果。不要以為失去了就是永遠的失去,舍了該舍的,就會得到該得的。
知足常樂、舍得是做人、學習、工作中重要的一個策略,懂得快樂,懂得知足,懂得放下。就會得到更多的成功。整天悶悶不樂,死鉆牛角尖,反而更不好,快樂是生活中重要的角色,學會知足常樂,學會舍得,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美好,更加多姿多彩。
《厚黑學》讀書筆記4
原來就一直聽說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學,人們對它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的人說它是一本為人處事的最高原則,是人際功防的絕好指南,也有人說它是本極端利己,以小人原則處世的歪理邪說。我也是一向喜歡以小馬過河的精神去對待這些新事物,有一段又剛巧有空,就親自拜讀一下,果然覺得這水淹不死人,卻也沒得過腿,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這里分享一下。
“臉要厚,心要黑”——是說人的心理承受力要強,不要怕被人對你的指責、議論,要講求個人利益,為自己著想,行事要惡。李宗吾赤裸裸的說出了這么多人不愿說的話,怎能不叫人大吃一驚,但是,細細一品,這話也不無道理。
首先,我想談的是“厚”,也就是面子問題。對人們而言,這面子可是個大問題,常言道“人活臉,樹活皮”,人們來來往往,有多少是因面子而至。但厚黑學指出,人的臉不應該太薄,不應該怕丟面子,正如“臉比城墻厚”,當下放下了面子,很多平時里會讓人不痛快的事,也就不再是什么事情了。
和珅就是一個臉皮很厚的人,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和皇帝在一起,哪有不挨罵不受氣的,許多人心里受不了這個氣,受不了窩火,或是心中惶恐不安,于是就隱退官場,告老還鄉(xiāng),更有甚者,自殺身亡,了結一生。而和珅,離皇帝最近,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上,卻得了個進退自如,游刃有余。這就是因為他臉皮厚的緣故,不論遇到挨罵還是辱沒他全然不受影響,該如何還是如何,最終得利的還是他。
生活中,我們怕丟面子兒丟失了很多機會,會議上發(fā)言怕丟面子兒丟失了受領導重視的機會;集體活動中怕唱歌跳舞丟面子而喪失了自我展現的機會;看上一個女孩。卻怕向她表白被拒絕而丟了面子,又喪失了追求真愛的機會。可見,在乎面子的我們因為面子真是失去了太多太多,“人活臉,樹活皮”,而我現在任務“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這就是厚黑學的厚,厚如磐石,厚如城墻。只有做到不關心面子,方能放開束縛,施展拳腳。
接下來,我們談“黑”。黑,顧名思義,那就是心要黑。在傳統(tǒng)觀念中,黑心是一個貶義詞,為君子所不齒,可我們不得不承認,縱觀古今,凡能成大事者,皆為黑心之人。劉邦與項羽之爭就是如此,項羽力敵百人,驍勇善戰(zhàn),無奈卻是一個君子,心存婦人之仁,曾有多少次他輕易就可以取劉邦的性命,但他卻以仁自居,最終落得個兵敗身亡的下場。而劉邦,一個普通人,從目不識丁的小亭長,成長為大漢帝國的開創(chuàng)人,憑的就是他的厚臉皮與黑心,他多次屈居人下,點頭哈腰,但一旦得勢,必將對手置于死地,哪怕是對手曾有恩與他,這確實是小人做派,但他卻是最終贏家。
心不黑,就容易吃虧,吃了虧,又好面子不愿去為自己討回公道。我前兩天就經歷了這么個事,一天早上,我去食堂買了個面包,在自習室一邊看書一邊吃,結果都快吃完了才發(fā)現那是個發(fā)了霉的面包,里面一堆一堆的黑色霉菌,看著都想吐,我完全可以去找商家理論,索要賠償,但苦于面子問題,就選擇自己吃個啞巴虧。
在厚黑學看來,商家可以黑,而且應該黑,因為商家經商猶如學生學習和戰(zhàn)士戰(zhàn)斗一樣,是自己的職責,但這種黑,不能以損害他人的健康為前提。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有良知的黑心商人呢。所以,我們只能用以毒攻毒、以黑治黑來保護自身的權益。
厚與黑,就好比一支矛和一個盾,盾就是厚如城墻的臉皮,而矛就是黑如木炭的心。“古之成大事者,皆出于厚黑”。總的來說,厚黑學說白了,就是不做老實人。
在當今這個社會,“老實”已經成為了一個貶義詞,因為目前,老實人已經處于了一種被動挨打、任人宰割的處境,人們也自然而然的將自己身邊的老實人作為了應當犧牲自我利益而滿足他人的角色。
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我們追求老實,追求了以君子之作來要求自己,我們相信天道,相信只要遵循原則就可以得到自己應得到的待遇,只要不違反規(guī)則,就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贊賞。這是我們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也是一個被認為人人都應當做到的。但在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似乎并不再講求這樣的價值觀。做事情要堅持,而不去在乎自己是不是厚臉皮,做事情要果斷,而不去在乎自己是不是黑心肝,唯有臉厚與心黑的人才能在這樣的一個沒有誠信、不講原則的社會中生存的更好,這樣做真的有一定的正確性,而且絕對對成功是有幫助的。因此而想,是不是一切事情都要追求其根本,也就是所謂的不去在乎“善”與“惡”,心中只去看“成”與“敗”?所以,善與惡是由人類發(fā)展而來,并非根本。設想一下,一個至善至仁的人,他會是什么樣子?他是否會像一個美到不行了的一顆琉璃球,反而就極容易破碎?你越善良,反而別人就越容易去對付你。善,只是人們心中幻想出來的一種高尚,是美德。因此而得出的結論,我們千萬不要去一味的、盡全力的去追求其善,也不是要大家去盡量不善,一切都講究一個“度”,適度就好。只有懂得適當的“不善”的人,才是更成功的人。
我相信,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會希望他可以生活在一個理想的大同社會,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中。但很顯然,今天我們距離心中的理想社會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所以,面對沒有原則的社會,我們就必須以‘厚黑’為原則,也許他是小人之學,也許他是為君子所不齒,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當今社會,《厚黑學》是一本不會誤人的處世經典與交際哲學。
【《厚黑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厚黑學讀書筆記06-20
《厚黑學》讀書筆記(通用5篇)10-23
關于厚黑學讀書筆記(通用30篇)04-01
歷史典故:沈括厚黑學09-17
讀書筆記11-13
讀書筆記07-15
經典的讀書筆記04-05
精選的讀書筆記04-27
讀書筆記的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