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奉獻的作文素材(精選9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奉獻的作文素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1
1、在人生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
2、物理學家萬克爾·法拉第一生勤奮,對實用電學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貢獻,并在晚年寫成《電學的實驗研究》,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科學遺產(chǎn)。他希望自己:“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3、達爾文的后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于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并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xiàn)了達爾文造福人類的偉大抱負。
4、生命的長短以時間來計算,生命的價值以貢獻來計算。——裴多菲
5、應該讓別人的生活因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茨巴爾
6、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7、勇于獻身的科學家
鮑爾海斯德是美國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學家。他小時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萬人被毒蛇咬死,就決心研究出一種抗蛇毒藥。他從15歲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體,并逐漸加大劑量與毒性。這種試驗是極其危險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場。各種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種新的蛇毒,原來的抗毒物質(zhì)不能勝任,又要經(jīng)受一種新的抗毒物質(zhì)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過28種蛇毒。經(jīng)過危險與痛苦的試驗,終于有了收獲。他一共被毒蛇咬過130次,每次都安然無恙。海斯德對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質(zhì)進行分析,試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藥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傷的人。[點撥]鮑爾海斯德忍住痛苦,向自己體內(nèi)注射毒素時,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想到的卻是救治被毒蛇咬傷人的生命。這種奉獻的精神,又豈止是“無私”一詞可概括的?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2
讀了巴金爺爺寫的信后,我沉思了很久。同樣的都是人,為什么我還沒能明白生命的意義?為什么我還示能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jié)果?我終于尋思出了答案,那就是我沒有努力過,沒去嘗試過。
巴金爺爺說:“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我可以體會到巴金爺爺為了明白這句話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在這背后又有多少心酸。他寫的文章里,簡直就把自己寫進去了,他談論自己的親歷的事,和我們一起分享著巴金爺爺?shù)挠H身事跡。
我敬佩他,喜歡他,他為我們偉大的祖國作出了多少貢獻。他對我們的祖國有無限的愛,他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好榜樣。
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班級、社會、祖國爭光,讓我們的老師、父母永遠以我為傲。
我以前總是把那些名人看的是多么!可是他們就算在再高的地位上,也還是比不過巴金爺爺,因為他從來示炫耀自己,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什么杰出人物,他只是把對祖國的感情用作品來。在我眼晨,巴金爺爺就是一位“杰出人物”,和巴金爺爺一樣,我說的“杰出”并不是他有才華,而是他明白生命的意義,明白怎樣使生命開花結(jié)果!
如果是我們,我們能知道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只能在家里做小皇帝,小公主,讓家人伺候我們,我們有沒有對自己生活的幾年的家做一點貢獻呢?沒有,我們是在享受。我們只能坐在教室做作業(yè),做好作業(yè)就出去玩,誰能知道在這同年風風雨雨的日子里,是誰最后一個離開教室呢?是老師。就算我們主動掃一下地,讓老師歇一會兒,也好!可是,我們做了嗎?當我們在快樂的玩耍時,誰又能想到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老師呢?又是誰能留意老師的頭上又多了幾根銀發(fā)呢?沒有,我們只會給老師添麻煩,讓本來事情就多的老師添加了一些煩惱。難道,我們就不會覺得愧對于父母,愧對于老師嗎?
讓我們向巴金爺爺看齊,讓我們付出一點努力,多做一些事情,為我們的家,我們的班級和社會做出一點貢獻!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3
奉獻是一種真誠,更是一種感動。用淚水與歡笑串起我們內(nèi)心的彩虹。
當奉獻成為一種責任,成為一種義務。正如太陽用光芒揮灑于大地,一切生命因之茁壯成長;正如雨水用身軀滋潤大地,一切生命之花為之綻放。在奉獻的背后,除了感動之外,更多的是歡樂。
所以,有人可以為了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惜付出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而那些自私的人,當他們決定用逃避來面對掙扎于苦難中的弱者來說,轉(zhuǎn)瞬即逝的便是內(nèi)心的譴責。遠遠地眺望遙遠的人群,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與一個孤獨的背影。
因此有了一位奉獻的老人。新年第一天,他用自己辛酸的血汗錢宴請了200名災區(qū)兒童。要知道,老人是以撿拾廢品為生的啊!他用一種父親本能的愛給了他們以“家”的溫暖,難道說,這不是一種奉獻嗎?而這種奉獻,所承接的是“父親”與“孩子”共同的快樂與幸福。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奉獻都讓人快樂。十五名大學生,為救兩名落水兒童,在那滾滾的長江之水中,手拉手地搭成了人梯。這是一種多大的勇氣,也與死神抗爭的人,我為你自豪。可不幸還是發(fā)生了,三名十九歲的大學生永遠地離我們而去了。這一幕,讓無數(shù)人潸然淚下。而我認為,他們的.這種敢于奉獻的精神將會在更多人的身上得到呈現(xiàn),得到更好的詮釋。
宴請兒童是奉獻,為救落水兒童葬身江底是奉獻。那他們,就更是奉獻,卻被大多人所忽略——天下父母。父母,是為孩子奉獻一生的人啊。歲月與磨難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就是最好的證明:一頭青絲最終演變成縷縷白發(fā)。他們奉獻的是生命啊!我們的成長是以父母的衰老為代價的呀。生活中的淚水與歡笑,共同詮釋著奉獻的真諦……
當奉獻成為一種責任,便是美德之樹開出的一朵迷人的花,可以扭轉(zhuǎn)乾坤,可以呼喚黎明,可以讓每一顆真誠的心得到交融,成為一條最美最長的彩虹,漫延于整個天空……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4
奉獻與收獲就好比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當我把它存入銀行,它能為銀行謀利。困難時,它也是給予我們支持的珍貴的源泉。
傾囊相助的人必會獲得別人的真誠攙扶,待人真誠的人必會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而這,了無道理,了無功利。這是最平凡的奉獻,卻會擁有最豐碩的收獲。
樹說:“當泥土的栽培使我一日日茁壯時,我那繁盛的葉子在它的身軀里化為了它營養(yǎng)源的基地。”
鳥說:“當這浩渺的天空給了我振翅高飛的空間時,我也為這藍色的天空點綴了生命活力的色彩。”
井說:“當我將這甘甜的井水貢獻給村民時,我的井底也有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我們就這樣以真誠的心與行動奉獻著去也收獲著,快樂著;我們就這樣以坦蕩的心與行動給予著卻也收獲著,幸福著。
于是,魚對水說:“你是我生命中的本源。沒有你,我無法生存。”水對魚說:“你是我生命中的活力,沒有你,我會了無生機。”
于是,才有了想?yún)诧w一樣的無私歌手,才使一百多個孩子有了父親,擁有了親人,才使一個男子擁有了一百多個孩子,擁有了濃濃的親情。這何嘗不是一個奉獻與收獲的動人故事,動人的人生。
也是,才有了那一對為貧苦農(nóng)村奉獻出畢生教育事業(yè)的夫婦。他們在那缺乏物質(zhì)的農(nóng)村,在那僅有的一間教室里,燃燒著他們的人生與歲月。他們說:“他們望著孩子們的純真,渴望知識的表情,他們就無悔了。”他們放棄了城市安逸的生活,奉獻自己時,他們也同樣收獲到了令他們真正無怨無悔的感動。
也許,奉獻與收獲就像一架鋼琴,它能發(fā)出動人的音律,響徹耳邊,感人肺腑,和能夠發(fā)揮價值,體現(xiàn)所在。
也許,真像樹說的那樣,泥土給予它成長,它給予泥土肥力。
應該,真像鳥說的那樣,鳥的自由也給了天空無限的活力。
的確,就像井說的那樣,村民用它的水時,也給了它新鮮的活水。
是的,奉獻與收獲應該是這樣,一定是這樣。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5
掃橋爺爺——竇珍
【竇珍事跡】
竇珍,北京市供電局一名退休司機,1999年入住翠林社區(qū),那時“連心橋”還沒建起。翠林社區(qū)南臨三環(huán),居民去對面乘車需要繞行幾公里。為圖方便,不少人翻鐵軌,抄近路,意外事故時常發(fā)生。在居民的呼吁下,2000年,有關部門出資建造了這座“連心橋”。 “連心橋”投入使用后,因為沒有人負責打掃衛(wèi)生,橋上果皮垃圾遍布。從2002年開始,竇珍就利用空余時間去掃橋、擦橋。時間一長,打掃天橋就成了他的習慣。那時,竇珍已經(jīng)76歲,但他堅持每天拿上撮斗、笤帚,帶上水盆、鐵鏟上橋清理。
剛開始清掃時,老人用把短柄掃帚,因為老彎著腰,幾天下來,老人的膝蓋、后背都受不了。后來老人自制了一把長柄笤帚,“這樣腿和腰就不疼了”。橋欄上的小廣告清理起來最為麻煩,先得用水浸濕,然后再用小鏟子慢慢鏟。鏟得不夠干凈,老人便用指甲摳,摳來摳去指甲尖都變了形。120米長、95級臺階、4個來回,每天老人忙活得面色潮紅,但還是不亦樂乎。
老人性格幽默,健康開朗。他還自編了掃橋順口溜:“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清掃大橋,鍛煉身體;生命不息,守橋不止。”每天打掃天橋時,老人把它當做小曲哼唱。擦欄桿時,竇珍不是順著擦,而是逆著擦。遇到推自行車的居民上下橋,他便趕緊停下活兒,讓出斜坡道。這是竇珍擦欄桿時候給自己定的規(guī)矩。“咱是做好事,就是為了讓人方便,擋道就不好了。”竇珍曾說。
2013年11月25上午,老人墜在橋下的工地里,救護車趕到現(xiàn)場后,確認老人已死亡。
【優(yōu)秀短評】
人的意義,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你選擇了后者,你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消失于瞬間,卻留得滿地清香。
粗糙的手拿起掃帚,寬厚的背遮住風雨,有了愛,連心橋一天天變得干凈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zhì)樸。你灑下了善良的種子,善良會長成參天大樹!——評論員 李洋華 掃橋爺爺,您的掃帚掃起了無數(shù)市民的道德之心,您的掃帚掃起了無數(shù)市民的責任之感,您的掃帚掃出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掃橋爺爺,如今您走了,但是您的靈魂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讓我們一起傳承掃橋爺爺?shù)拿赖拢屛覀兊某鞘懈用篮茫?——評論員 劉亞鑫
他,從翠林社區(qū)走來,拿起掃帚,不辭辛苦;他,向一階階臺階走去,彎腰打掃,毫無怨言;他,舍棄了小家,僅為大家。
他就是我們心中的掃橋爺爺——竇珍。4015天,您的身影永遠鐫刻在我們的腦海。您不懈的堅持,默默付出,不求回報。我們永遠記得您,記得您的那句話: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清掃垃圾,鍛煉身體;生命不息,絕不休息。——評論員 田苗苗
慈祥的面容,蹣跚的腳步,微躬的身影,山一般的舉動,雪蓮般純凈的心靈,您就是懸掛在天橋上不滅的明燈!您從平凡中走來,沒有強壯的體魄,沒有虛榮的想法,卻有金子般的心靈。十一年的風風雨雨,十一年的嚴寒酷暑,十一年如一日的默默堅持,你鑄就了一道墻,一道彰顯善良的圣神之墻。
普通的話語,細心的舉動,“生命不息”的強大被您“絕不休息”的堅持與毅力打敗。那不是您的責任,不是您的義務,您卻風風雨雨十一載用善舉書寫愛的存在,猶如一座豐碑永立不朽!
連心橋,橋連心,心戀橋。11年的風風雨雨,他一路走來,從未停歇,不為名利,只為讓他人走的干凈,走的舒心。生命不息,守橋不止,用心堅守,奉獻他人。
【適用話題】生無所息、用心、奉獻、堅守、道德、責任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6
徐鳳翔教授在國內(nèi)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認作是一位奇女子,甚至另類人。她曾身為南京林學院教師,而于1978年她47歲那年自愿要求進藏,在林芝農(nóng)牧學院擔任教學工作。在藏18年,她從小木屋起步,創(chuàng)建了高原生態(tài)研究所。在西藏農(nóng)牧學院時,她多次深入雅魯藏布大峽谷考察,沿途的艱難困苦對于一位年已52歲的女性來說,可想而知。她笑說若從事業(yè)角度看來,縱使天堂伊甸園也難比墨脫這地方;但若論行路之難,通往墨脫之路則無異于煉獄。她計算過附身螞蟥的數(shù)字,有一天是創(chuàng)下了紀錄,計有400條之多。加上蚊子飛蟲一路叮咬,叮咬處紅腫發(fā)炎,到達墨脫時我們的女科學家已是面目全非。
就這樣,她以進入老太太的年紀,往返喜馬拉雅,遠行藏北、阿里,六渡三江,幾乎考察過西藏全部典型的植被地區(qū)。她從專業(yè)范圍的本底調(diào)查,提出了很多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建議,成為生態(tài)保護、科學開發(fā)利用資源的布道者。西藏人民敬佩地贈予了她辛娜卓嘎,森林女神的美譽。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7
1997年10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無償獻血表彰大會上,張金泉、宋安琳夫妻雙雙榮獲衛(wèi)生部、中國紅十字總會授予的金杯。
張金泉是北京地鐵總公司的一名普通干部,到1997年10月止,他共計無償獻19次、3800毫升,義務獻血15次、3000毫升。宋字安琳是北京拖拉機公司醫(yī)務室大夫,目前她已無償獻血26次、5200毫升,義務獻血13次、2600毫升。
說起丈夫何以“落后”,宋安琳解釋道:“那是1990年12月16日深夜,他在回家途中被劫匪打傷了頭部,做了兩次開顱手術(shù),植入一塊有機玻璃,過了一段時間才徹底痊愈。”
夫妻每次獻完血后,好好地休息一下午,第二天什么事也沒有,照常上班。無償獻血,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8
鐳的發(fā)明者、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學,厭惡金錢和榮譽,她把所得的獎金絕大部分用于科學實驗及贈送給貧窮的學生和需要幫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結(jié)果毫無保留地公之于眾,而不接受當時可謀取巨富的專利權(quán)。在社會授予她的榮譽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話:“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而不應該注意人。”
居里夫人長期接觸鐳,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兩手被鐳射線燒得傷痕累累,并得了臻命的血液病。眾勸她休息治療,她謝絕了,她說:“我的生活是離不開實驗室的。”在晚年10多年里,她帶病寫出30種科學報告,好幾種高深的科學理論書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時,直到1934年閉上了她那雙智慧的眼睛。
奉獻的作文素材 篇9
印度特雷薩修女1910年生于土耳其人統(tǒng)治下的馬其頓。 12歲萌生做修女的愿望,18歲遠赴印度受訓成為修女,27歲發(fā)終身誓愿并升任女修道院院長。 38歲開始了在加爾各答貧民窟為窮人服務的生涯,所服侍者均為赤貧的人……在她的心目中,窮人比富人更需要尊嚴,窮人在價值的等級中,至高無上。 40歲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獲得過多個國際性獎項,197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她一生追求財富以外的價值,博愛,執(zhí)著,微小。對大人物和小人物有同等強烈的吸引力,其追隨者遍布世界各地。
有一天特雷薩修女外出歸來,在加爾各答的街頭看見一個印度窮人斜躺在馬路邊。忙碌了一天的修女這時已經(jīng)疲憊不堪,她既想背起這個人到修會去療救,又感覺到自己此時有些力不從心。意念一閃即過。她回到修會叫了幾位修女,可是當她們返回到馬路邊尋找那個人時,卻發(fā)現(xiàn)只剩下一件破爛的外套。面對這件襤褸不堪的外衣,特雷薩修女跪下來,淚流滿面……
在特雷薩修女向教廷呈交創(chuàng)立仁愛會的申請后,教廷派下來一位神父到印度負責調(diào)查事宜。在這位調(diào)查者看來,社會上各種慈善機構(gòu)林林總總,還有必要再多一個什么仁愛會嗎?這位調(diào)查者來到了特雷薩修女的慈善基地,他驚呆了。所有的修女和工作人員都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竟然沒有專人負責接待這位上賓!最后只能由他自報家門,特雷薩修女安排開手頭緊要的工作,與調(diào)查者席地而坐商談創(chuàng)會事項。
特雷薩修女雙眸注視著前方,淡淡地像是自言自語:我們需要創(chuàng)辦仁愛會,來幫助這些無依無靠的窮困病人!調(diào)查者想諦聽修女陳述創(chuàng)辦理由,示意她說下去。可是他發(fā)現(xiàn)修女的神態(tài)依然如故,兩眼直視前方,果斷堅定地重復了剛才這句話。這位神父從此下定決心,一定要玉成仁愛會的創(chuàng)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