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博物館觀后感(精選6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洛陽博物館觀后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洛陽博物館觀后感 篇1
昨天,我和媽媽、弟弟一行去了洛陽的博物館,這里真大啊。
博物館分一層和二層,一層是器具物品,二層是書畫和佛寺類的。在一層,從古代到現(xiàn)代、不同時間、不同朝代、不同地方的東西都有,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層妖塔一樣的塔,這個塔很精美,里面雕刻有數(shù)不清的佛像小人,每個小人看起來長的都不一樣,整個塔是木的,顏色是暗黃色的,媽媽說這個塔是明貴的木材雕刻的,這樣的塔很高有三、四米吧,而且在這里像有好幾座,真的很漂亮。
在博物館里還有很多沒有見過的東西,其中最多的是陶罐,我給媽媽說,要是我家里也有一件就好了,真的沒想到我們的文化這么發(fā)達,古代的人也很聰明啊。
姐姐看了她喜歡的書畫,在很多作品前看半天,我也喜歡畫上的牡丹,和真的差不多。在博物館我覺得收獲很多,我也要好好學(xué)習,做出更好的東西。
洛陽博物館觀后感 篇2
昨天是第一次去參觀洛陽博物館,讓我對洛陽十三朝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對洛陽歷史的輝煌有了更大的體會,也讓我能學(xué)習生活在洛陽感到了無比自豪。
博物館位于古都洛陽市中心繁華地段,西臨王城公園,是一座優(yōu)秀地市級博物館和河南省優(yōu)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 她是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
看到了許多的尊貴文物像萬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漢魏時期的彩繪陶器及百戲俑、隋唐時期的彩繪樂舞俑和釉色鮮艷、形態(tài)各異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銅爵、戰(zhàn)國時期的錯金銀銅鼎、北魏時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燈、三彩馬堪稱國之瑰寶。 博物館運用多種現(xiàn)代表現(xiàn)手法,賦予展品以新的生命力,使展覽具有雄渾大方、精巧典雅的氣勢和風格,再現(xiàn)了千年古都特殊的歷史地位。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銅鐘,隨著青銅文化的開始,在商周時期出現(xiàn)了青銅制作的鐘。 鐘的節(jié)奏感強,它能表達人們的歡樂喜悅,又可以在生產(chǎn)勞動中協(xié)調(diào)人們的勞動步伐、在舞蹈中使舞姿整齊優(yōu)美、在練兵中使士兵步伐一致,以振軍威,因而在勞動生產(chǎn)中最需要這種樂器。有不少詩篇都記載了鐘的演奏。鳴”的著名詩句,就是這和象征的反映。銅鐘發(fā)音宏亮而悠揚,自佛教傳入中國始,銅鐘就逐漸成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鐘。因此,名剎寶寺皆有鐘。當暮靄漸合,寺院廟堂鐘聲回蕩,木魚橐橐,與僧尼頒經(jīng)聲溶為一缽,增添了蓮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氣氛。
自唐代以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都競相鑄造各種朝鐘、佛鐘、道鐘、樂鐘,并且越鑄越大,以求達到利用神權(quán)和政權(quán)的結(jié)合來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重量達數(shù)十頓,無論是鑄造工藝還是體積重量,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歷代所鑄的鐘里,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shù)還是銅鑄的鐘。古代鑄鐘,除了雕鑄一些圖案,還有文字,或吉祥用語,或紀時記事。古銅鐘不僅在文字發(fā)展史上,更在古代社會、政治、思想、文學(xué)、經(jīng)濟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中國是鐘的故鄉(xiāng),流傳于世、難以盡數(shù)的古銅鐘作為中國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優(yōu)美、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側(cè)面,對研究中國的斷代史、禮樂制度、思想史、音樂史等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并且由于薈萃了我國古代工藝技術(shù)之精華,代表了當時的鑄造、聲學(xué)、樂律學(xué)、力學(xué)等高超技術(shù)水平,更是研究我國傳統(tǒng)科技的寶貴實物。
參觀結(jié)束后,更加激發(fā)了我學(xué)習中國歷史的激情,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太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的東西,不僅僅是文化,還有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天參觀了這些古代的文物,既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又為我們的國家有那么多的古代文化而感到驕傲!
洛陽博物館觀后感 篇3
元旦期間,我和媽媽參觀了洛陽博物館新館。
博物館從外面看象一個巨大的烽火臺,進去后里面寬敞明亮。
博物館共有四個展區(qū)。看了《秦漢羅馬文明展》,使我更多的了解了外國的珍貴文物;看了中國《古都文明展》,使我了解到了中國歷史的輝煌;看了《大遺址保護成果展》,使我了解到世界各國對大遺址保護的重視;看了《洛陽珍寶展》使我感到很自豪。
這次展覽的主題是:和而不同。在世界大家庭里,我們雖然相貌不同,語言不同,文明不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對于藝術(shù)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看了四個展覽,我感到了祖國特別強大,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人勤勞智慧,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斷鉆研,堅持不懈,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么輝煌的歷史。同樣,作為文明古都的家鄉(xiāng)人,我也有一份責任感,文物是不能再生的,如果我們沒有把這些文物保護好,對于我們的后人,就是一種犯罪。如果我們沒有保護好,可能他們就只能從長輩那里聽文物的傳說了,比如曹魏時期的玉杯,對我們和后人來說,這種玉杯會越做越好,但那是三國時期的人做的,來之不易呀!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學(xué)習,讓科技水平更進一步,保護更多的文物,不能讓他們受到損害,這樣,我們才不會給我們的子孫留下遺憾。
參觀了這些展覽,不僅讓我開了眼界,也懂得了一個道理:人這一生,如果不為祖國做一些貢獻,是沒有意義的。
洛陽博物館觀后感 篇4
前幾天爸爸說要帶我去參觀洛陽博物館,我很高興,乘車到了博物館后,拿了票就進去了。
進去后我首先看到了洛陽的介紹,原來以前的中國只有洛陽這么小的土地,后來慢慢地擴大,成了現(xiàn)在的中國,還知道歷史上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比如夏、商、西周、東周、后晉、后唐、后漢等等,接下來我們參觀了夏朝的東西,在沒見著以前,我以為夏朝的東西上刻有精美的花紋,而且看起來很美,但是一見到夏朝的東西我才發(fā)現(xiàn),夏朝的東西全都是用陶做的,上面也沒有花紋,酒壺是個圓柱體,然后在中間挖個深洞就成了,不用教我,我自己就會做,酒樽有點奇形怪狀,它底下有三只“腳”,上面頂著個“鳥窩”,再在“鳥窩”上面做一個把和一條“河道”,酒樽就做好了,還有幾口鍋,大的驚人,最大的有現(xiàn)在三口鍋那么大,但卻有兩個小小的把,這口鍋得需要多少人才能提得動啊!我們看完夏朝的東西后又去看商朝的,商朝的東西精美了許多,我發(fā)現(xiàn)商朝已經(jīng)有了鏡子,它全身都是用銅做的,能照出人的影子,我見到官的印是用玉做的,而且很小,夸張一點。這印只有一粒豆子那么大,我看到了幾把劍,是用銅做的,很鋒利,只是有點生銹。我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看到了一盞燈,上面有許多燈臺,最上面是一個大燈臺,還有幾條龍,要是晚上點起來肯定很漂亮。接著看周朝,周朝的東西已經(jīng)有點像現(xiàn)代的了,而且還有金的、銀的、玉的,看了一圈后,我們上了二樓,二樓的馬俑做的很精美,很漂亮,我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兩把劍,我拿起一把劍和爸爸假打起來,劍可真重啊!我好不容易才舉起來,搖搖晃晃地打出去,打完后又轉(zhuǎn)了會兒,玩夠了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博物館里真好玩,我還想去那里玩。
洛陽博物館觀后感 篇5
走進洛陽博物館新館, “河洛文明”四個大字首先觸動了我。洛陽——十三朝古都,正如校歌所唱的那樣,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稱為“天下之中”。洛陽又有“千年帝都”之稱謂,并有:“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說法,足以顯現(xiàn)出洛陽所獨具的重要性。因此,要領(lǐng)略“河洛文明”,當然也只有走進洛陽,感受河洛文明,感受千年帝都的魅力。
站在一樓,看的最多的就是石器、化石,更為珍貴的是舊石器時代的象牙化石、鴕鳥化石,可謂珍品中的珍品。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黑陶、骨針、陶背壺、陶灶等,足以看出,在遠古時代,洛陽的土地上已經(jīng)有了“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已經(jīng)升起了“裊裊炊煙”。
進了宮廷文物展廳,就聯(lián)想到了北京故宮的宮殿和建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大幅的慈寧宮平面圖和相關(guān)文字介紹,讓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慈寧宮的.結(jié)構(gòu)布局,便于我們參觀。接下來看到的是禮佛大堂和一批藏傳佛教的造像、佛塔。讓我們大家好像領(lǐng)略到了皇宮皇太后及太后禮佛的場景以及佛像的傳神。后又觀賞了宮廷家具及家居裝飾,宮廷家具的木工工藝與雕花、鑲嵌等工藝相結(jié)合,形成宮廷家具的創(chuàng)新風格。
在石刻館的門口,可以看到和洛陽老博物館差不多的辟邪“巨物”,東漢石辟邪,被譽為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整個展廳分為“宗教石刻|”和|“碑碣墓志”兩部分。“宗教石刻”以佛像居多,看石刻和被截的同時,讓我們也感受到了石刻藝術(shù)的神奇魅力。
上了二樓的洛陽珍寶館,心里就更期待看到更多更加精美絕倫的珍寶。在古代壁畫館,看到了許多幅珍貴的墓葬壁畫。壁畫的繪畫技術(shù)和藝術(shù)價值之高、畫幅之大,大家都驚嘆不已。像一些天界圖局部、北魏武士圖、女主人宴飲圖也可謂珍品。
書畫珍品館里,更多像王鐸、吳昌碩、任伯年、康有為這樣的書畫名家的真跡也在展出,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他們的真跡。王鐸的《詩稿冊頁》《行書軸》,吳昌碩的《枇杷圖》《葫蘆圖》《秋菊圖》等書畫作品,樣樣精絕,令人贊嘆。
這里我最喜歡的尤屬唐三彩專題展廳,唐三彩獨特的造型和艷麗的色彩,讓人聯(lián)想到宮廷的御用物品。聽同學(xué)說唐三彩的制作工序是很繁瑣的,三彩館的展品主要是俑像和生活器皿,俑像類的展品有人物俑和動物俑,不管是婦女、文吏官、武官俑,還是三彩馬、三彩駱駝,個個都形象逼真、各具風姿。
洛陽博物館新館,著實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河洛文明”和洛陽千年帝都的文化魅力。
洛陽博物館觀后感 篇6
國慶節(jié)假期間,媽媽怕我在家里寂寞,便帶我去了洛陽博物館,讓我感受歷史的蒼桑。
下了火車,來到洛陽,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成海的人群。我們先到二姑家,把一切東西準備好之后,便出發(fā)了。一路上的美景還沒有看夠,就到了位于王城大道上的洛陽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走在前面的媽媽驚呼一聲:“看,一頭大象……”我忙躥到她身前,朝她所望的地方跑去。沒錯,那真有一頭大象,不過,準確的來說,是一個完整的大象骸骨。如果將那副骸骨與現(xiàn)在的大象比較起來的話,我覺的這一萬年前的大象的下腭比現(xiàn)在的大象的大一些。整副骸骨把古代大象的體貌特征完完全全的展現(xiàn)出來了:有長而鋒利的象牙,如一對彎彎的鐮刀;有強壯的下腭和堅硬的頭部;幾十根肋骨和粗壯的四肢,讓我們足以感受到古菱齒象的強壯和兇猛。
(古菱齒象化石)
往前走,便到了展覽文物的地方。有一種展品讓覺的很好玩:一個有著三只“腳”,卻有著碗口大的容器,我想,這應(yīng)該是一件乘東西的器吧!仔細一看,這個文物的表面還有一個下面是四個尖尖的,但上面卻是平平的,一種我說不出來的白色的東西,宛如一道閃電劃破了天空,我看了看這件文物的介紹,原來,這個東西叫陶鬲。
(陶鬲)
再往下看,一塊“玻璃”引起了我的注意,好端端的,這展覽柜里怎么還放著一塊“玻璃”,我往前探了探身子,這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塊放大鏡,在放大鏡后面的中間,放著一件小小的微雕,還沒有我的食指指甲蓋大呢!這件微雕叫綠松獸,是夏代的文物,我想,之所以取綠松石獸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有著青綠色的身體吧!
(綠松石獸)
還有一件文物值得一提,它叫銅斝(jia),是商代的文物。它的表面分為三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的花紋看起來特別復(fù)雜,最特別的是,它有兩個蘑菇一樣的把手,使整個文物都變得可愛了。
(銅斝)
下面就說一下洛陽博物館的四件鎮(zhèn)館之寶吧!這四件鎮(zhèn)館之寶都在二樓的珍寶館里。珍寶館的地面都被鋪上了厚厚的地毯,踩上去軟軟的,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樣。
第一件鎮(zhèn)館之寶是一頂爵,有“中華第一爵”的美稱。因為它不僅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的一件青銅器之一,而且外形美觀,所以被當做稀世之寶。
(爵)
第二件呢?是一口鼎,叫做獸面紋銅方鼎,這一口鼎有著人的面貌,聽講解人講道,這口鼎原來是一個怪獸,它特別喜歡吃人,不管它咬到什么東西,都不會松口,直到把東西吞到肚子里,但是,有一次,它在吃人的時候,不小心噎死了,所以它只留下人的樣貌,卻沒有留下人的身體。
(獸面紋銅方鼎)
第三件是一匹唐三彩的黑馬。這匹馬膘肥體壯,尾巴被人修剪的短短的,是一匹軍馬。這匹馬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下半身以及脖頸的下方用的都是黑釉。全國總共只有兩匹黑釉馬,一匹是現(xiàn)在這匹,另一匹也是在洛陽出土的,全身通黑,但被調(diào)到國家博物院了。因為黑釉特別珍貴,一般的釉色只有三種顏色:紅、藍、綠,而黑釉的燒成基本上純屬偶然,必須經(jīng)過反復(fù)燒制,才可以燒成功。
(黑馬)
最后一件是三層金絲楠木塔。這件木塔總共分三層,高約6米,重約4噸,是用昂貴的金絲楠木雕成的。總共雕刻了334尊佛像,每尊佛像的姿態(tài)各有千秋,各不相同,是一件特別名貴的文物。因為金絲楠木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木材,木紋里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古代封建帝王的寶座就是用上好的楠木制作的,還可以修建宮殿、陵寢等。但是它的生長周期十分緩慢幾百年才能成材,所以該樹種自清代起就十分稀有了。
(金絲楠木塔)
這次博物館之往讓我見證了夏、商、西周、東周以及其它朝代的燦爛歷史。
雖然這些文物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根據(jù)它們的朝代,特征都能讓那些離我們遙遠的歷史說話,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偉大的智慧。
我相信這種智慧一定會隨著未來的腳步一步步傳下去的。
【洛陽博物館觀后感(精選6篇)】相關(guān)文章:
煤炭博物館觀后感01-19
電影博物館觀后感01-19
中國武術(shù)博物館觀后感01-19
地質(zhì)博物館觀后感_700字01-21
海軍博物館觀后感_600字01-21
辛亥革命博物館觀后感作文09-03
【精選】洛陽橋作文3篇11-06
精選洛陽橋作文三篇10-28
洛陽牡丹的作文02-21
博物館游記作文精選15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