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觀后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孩不笨觀后感1
看完《小孩不笨》之后,心里頗有感觸。感觸之余,我想起了現代的家庭教育問題。
父母都認為,只要按照他們安排去做,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在小考、中考、高考中都能取得勝利,成為值得他們驕傲的“天才”,他們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其實,父母們有反思過嗎這種所謂的“天才培養(yǎng)模式”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
在《小孩不笨》這一影片中,我們都能很清楚地看到,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的高成績,最終導致了成才被學校退學,學謙成了學校觸犯校規(guī)的學生,這難道與家庭教育脫得了關系
父母認為僅有高成績的孩子才算好孩子,僅有高成績的孩子將來才能有出息。所以,他們不允許孩子發(fā)展其他與學習無關的愛好。在影片中,杰利作為演講的主角,卻邀請不了父母來聽講座,因為他的父母認為這是很不正經的事;在父親節(jié)時,學謙用平時省下來的零錢去買了一刮須刀給父親,卻遭來了母親的挨罵,不好好學習整天只明白亂花錢,成才因為華文考不好,被父親明白卻招來了一身痛打……久而久之,小孩不再敢把自我那些與學習無關的想法告訴父母,代溝逐漸擴大以到那種無法溝通的地步。然而,父母還過份自信,認為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一切都是對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鞭打教育似乎成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孩不笨》中經常看到成才被父親拳打腳踢,學謙時常被母親指著鼻子罵。在現代生活中,更有狼爸虎媽的鮮明例子。試問,在打罵中成長的孩子,他們有何歡樂可言父母的暴力在他們的童年留下的陰影,是一所北大就能抹去的嗎
小孩不笨觀后感2
今天我們看了小孩不笨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人物有:楊學謙、成才、杰利、杰利的爸爸、杰利的媽媽、校長、符老師、成才的爸爸。
這部電影答題內容有:
杰利、楊學謙、成才的父母跟門沒有時間跟他們交流,他們就變成了偷東西還有打人的人。
楊學謙一次和成才碰到了黑暗的社會,黑暗的社會問:“要加入我們么?”楊學謙和成才就加入了。
一次黑暗的社會和楊學謙成才來到商場里偷東西。黑暗的社會老大說:“你一定要偷最貴的筆記本電腦。”楊學謙和成才就去偷了。然后他們就被抓住了,警察就要他們2000塊錢,兩天時間。他們就知道了。
楊學謙回到家就東找西找,找到了杰利的存錢盒,告訴杰利讓他借他一些錢。杰利就借給了他。但是那些錢還是不夠,他就和成才一起去偷東西。他們到了一個地方,就看到了一位老婆婆身上有金鏈子,他們就搶完了就跑掉了。他們在跑的時候,就出現了一些幻覺說他們什么什么的。他們就回去給哪位老婆婆了。那些人就叫了好多人,來打他們。他們一些打楊學謙的,另一些打成才的。成才的爸爸看見了就上去也給著打了。最后成才的爸爸滾下了樓梯,頭就被一塊石子給砸破了。最后搶救無效就死了。
我的觀后感是:我覺得黑暗的社會很壞,因為都是他們還得楊學謙和成才。還害的成才沒有了爸爸,以為有了親人。
我還覺得父母光做自己的就沒有關我們了,那我們就要學會自己管自己。但是大人要多陪陪我們。
我想說:大家以后不要做成小偷,我們要從小做起。
我還想說: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我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堅持堅持在堅持。
小孩不笨觀后感3
“小孩不笨”,這四個字聽起來很新穎。
我是懷著一種期待的心情看完這部電影的。
故事情節(jié)很緊湊,催人淚下。
電影講述了三個孩子由好變壞,由壞變好的幾個經典場景。反映了信息社會,許多家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父母忙工作,忙賺錢,缺少同孩子溝通一交一流。
即使是有限的幾次一交一流,也不過是:父母說,孩子聽,照著做。在大人們看來,這樣就算是溝通、教育了。
看小孩杰利的演出,父母認為是無聊之舉……
哥哥杰利博客寫得好,父母也認為是沒用的折騰……
學謙體育好,喜歡拳擊,卻遭到父親的暴打……
……凡此種種,代溝越來越深,越來越寬,差點就釀成了悲劇。好在劇中父母老師覺醒很快,才皆大歡喜,以令人振奮的喜劇結局。
由電影的目光看現實,我覺得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思考。
在我的同學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優(yōu)點,但就是被家長老師忽略了。大人的觀點很唯一,也很統(tǒng)一,就是一個答案:讀書讀得棒才是真的棒,其余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
為此,家長心甘情愿,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給孩子補一習一,而從來不會問孩子愿不愿意。很多時候是事與愿違,有的甚至適得其反,把孩子對學一習一僅存的最后一絲興趣,也給磨滅了,還有什么成績可言?
另外,孩子由好變壞,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該反省:有同孩子進行心理溝通的經歷嗎?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處理一些問題嗎?是不是經常同小孩做溝通,是不是不斷的改進一交一流的方式,以求更好的效果?
我堅信成才父親的那句話:“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是的,童心生來就很純潔,可塑一性一也很強。由于父母的忽略,會慢慢變遲鈍,甚至麻木。這時的“家”已經不再是家,而只是睡覺的房子了。
最后我想說:不管工作有多忙,為人父母,請多一抽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吧。他們缺少那份一愛一,那份沉甸甸的一愛一!
小孩不笨觀后感4
在《小孩不笨》這部影片當中,作為即將站上講臺的我們學到了許多東西,孩子需要我們做老師的理解、尊重。我們做老師的不能把孩子管得太嚴,孩子也應該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們有一定的自由空間,而不是處處約束孩子們,就算孩子不對,也只能慢慢引導,講道理,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也許跟孩子做朋友,更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小孩不笨》中的單身父親,因為孩子的國語成績只有10來分,對孩子拳打腳踢,可是這樣做對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還會令孩子認為自己沒用,從而對學習產生負面情緒。
做為師長的我們,應該多多鼓勵孩子,看到孩子閃光的一面,并肯定他們的長處,不足的地方給予正確的指導,而不是全盤否決,就像片中所說的一樣,一個蘋果爛了一點,只需要把爛掉的那一點切掉,而不是整個扔掉,切掉一點這顆蘋果就還有用,如果整個扔掉的話,就什么也沒有了。
還有一點,影片中小孩的家人不管在什么時候,總是有一大堆話講,也不理孩子們有沒有聽進去,這樣只會讓孩子們覺得我們這些大人很煩,很羅嗦。應該適應地教育孩子而不是說一大堆的空話,左耳進右耳出,講了也是白講,和孩子溝通是必須的,但也要講究方面,一方面,我們要善于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知道他們的想法,而不是采用強權的態(tài)度不理會孩子的感受,生硬的給其批評。事實上,在很多的家庭里學校中,并不是孩子不愿意與大人溝通交流,而是孩子們在孤獨寂寞的同時,再也找不到與大人溝通交流的方式,也如片中所說的:“隨著我們慢慢長大,父母們的鼓勵話語漸漸變成了訓話,于是我們就變成了啞巴。這部影片就是要告訴我們,解決孩子問題的核心在于溝通,溝通是聯(lián)接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橋和鑰匙!
小孩不笨觀后感5
“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昨天整個晚上,成長爸爸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腦子里盤旋,我一直在反思,不,嚴格的說在反省,反省我對熙熙的教育方式。
熙熙寶貝是個非常調皮聰明的孩子,脾氣也很倔(這點爸爸說像我)。而我又不是個有耐心的媽媽,所以很氣的時候我都是用吼或者打,來解決的。每次打完后小家伙過來跟我說:“媽媽,我錯了。”看著他那眼神,被打紅的屁股,我都很后悔,每次我都告誡自己,要克制克制,可下次我又犯同樣的錯誤。今天,成長爸爸的話重重的敲了我一下,我這樣作對嗎?當我把打罵當作家常便飯習以為常的時候,當孩子把那扇門關上的時候,我再去尋那把鑰匙?不,不要。為了不讓熙熙的教育有缺憾,媽媽頂著壓力辭職在家?guī)偟絻蓺q,就把小小人兒送到幼兒園,記得剛去的時候,小人兒在學校里面哭,媽媽就躲在學校外面偷偷的哭。可現在我到底怎么了?會為他的一點任性,調皮就打罵呢?孩子現在小,不知道反抗,等到大了,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見的時候,打他的時候他過來跟我說一聲;"媽媽,我錯了”嗎?我難道要等孩子關上門的時候再追悔莫及嗎?
我經常在想,我該以什么樣的方式教育我的孩子呢?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那怎么才能把握這個度呢?打罵不行,溺愛也不行。太嚴不行,放任也不行。這個尺度在哪里?其實每個父母也都是在孩子成長中逐漸成長的,就像剛做父母的時候,連個尿不濕都不會搞,現在跟那些剛當父母同事的講起頭頭是道,經驗十足。所以說我要抱著一個宗旨: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作孩子的朋友,讓他永遠對你打開那扇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父母也在不斷的成長,為了少走些彎路,我們應該向前人多學習一些好的經驗,多看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或片子,像小孩不笨,這些好的東西或多或少總能觸動我們一些神經,在我們以后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少些坎坷!
寶貝加油!媽媽加油!
小孩不笨觀后感6
非常遺憾由于單位有競賽活動,錯過了和同學們一起觀看《小孩不笨》這部影片。在上博客時看到了老師們的觀后感,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于是利用了一晚上時間在網上欣賞了這部影片,值得讓人深省。
影片中為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個故事:湯姆(15歲)和杰瑞(8歲)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階級家庭,父母都忙著工作賺錢,缺少了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另一方面,湯姆的同學成才也和他的父親同樣有著溝通的問題。出身卑微的成才父,由于自己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塵,對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讀書,可是成才的成績偏偏差強人意,令他極為心痛。他是個沒學識的粗人,以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影片一開始是很幽默的,而且也生動地反映出了家庭問題、學校問題和學生問題,在影片中段也含蓄地反映了國家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問題。而后當Tom和成才走上歪路之后,經過一番波折,最終成功讓他們走上了正道,并且他們的父母最后也明白了道理,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通過觀看影片使我感受到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們通常會投訴孩子很壞不聽話,很難與孩子溝通,其實孩子真的壞嗎?真的完全無法和孩子溝通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們沒給予適當的教導,反而一味地譴責他們,認定他們是朽木不可雕,或許,社會真的會多一個敗類。別因為大人的無知,而害了孩子。其實,只要大人們和孩子有健康的溝通方式,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給予他們肯定,降下身份做他們的朋友,將不難發(fā)現,其實孩子并不那么壞。
家長與孩子之間有一扇門,打開那扇門就需要一把鑰匙。教育需要疏導而不是阻攔,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贊賞,給孩子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小孩不笨觀后感7
這個星期,我跟父母一起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感觸
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爛蘋果削去爛的部分,剩下好的還可以吃,全部丟掉就沒有了。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某媽媽:為什么把蘋果扔了?某娃娃:因為爛了。
某媽媽:把爛的地方切掉,就還是好蘋果。
劇中的一個小學生偷了錢,爸爸拿藤條抽他手心,還說他為什么還要買玩具卡?孩子哭了,哽咽,我只是想要買你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看我演兒童劇,我把玩具卡買了,我存錢都還是攢不到買你一個小時的錢。
“爸爸太愛你,但是爸爸太不會愛你”我知道,父母做什么,他們都是在愛著我們,他們習慣了用最平凡的事情去蘊藏最偉大的愛。可是我也不得不說,“爸爸媽媽,我太愛你們了,然而我愛的太辛苦了。”
漸漸的,我們忘記了彼此之間如何溝通,甚至有的時候我感覺彼此已經不再熟悉。我們之間的門,已經關了。
看著《小孩不笨2》,望著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尋找著這些故事里自己的影子,體會著心中無法平息的感動。它和以往的教育類電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僅僅講述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也演繹了子女為父母付出的愛。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悲劇。
看罷這部電影我才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間,連接他們的并不是責任,而是他們之間的愛。同時也明白了所謂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了解你”什么的只是一廂情愿。沒有溝通,就注定會產生沖突;沒有溝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機會;沒有溝通,我們無法正確對待彼此的愛;沒有溝通,我們不知道對方在什么時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沒有溝通,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錯過的是什么。
我希望,我們彼此的愛會更加有價值。希望這種愛不會因為“不懂的如何去愛”而產生更多的悲劇。
小孩不笨觀后感8
當我看完《小孩不笨2》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劇中的幾個情景我都禁不住流下眼淚,讓我感動,這部戲讓我們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鮮明的對比,年輕的老師和涂老師,雜貨鋪老板娘和成才父親,他們的教育方式不同,年輕的老師和老板娘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善于鼓勵孩子,所以年輕老師班上的學生就比較優(yōu)秀,老板娘的女兒也很快樂。我們對待孩子,應該要多看他們的優(yōu)點,少看他們的缺點!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找到像劇中年輕老師說的這把稱贊的金鑰匙,才能打開孩子內心的那扇門,溝通是父母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梁。
結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我發(fā)現很多時候我們只發(fā)現孩子的缺點,看不見優(yōu)點。孩子總和我抱怨你看我總不順眼,在你眼里我誰都不如,你看誰好就當誰媽去,我總氣忿的說,你就不會學學誰誰去,我們母子倆總是不歡而散,就像劇中的杰利的舞xx白說的,多鼓勵人家,多看人家的優(yōu)點,真的那么難嗎?其實,大人和小孩都需要獲得人家的稱贊,可是為什么我們在稱贊別人的時候,總是那么吝嗇呢?在每個小孩里面都有一個好孩子和一個壞孩子。只要喚醒他們的好孩子,他們就會把最好的拿出來,成才爸爸說的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這部戲所描寫的,仔細想想其實就是我們身邊很普通的事,只是我們作為家長,沒有覺察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拿著鏡子去照。通過電影的方式展現在自己眼前,才恍然大悟,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的溝通和贊賞有何等的重要!
小孩不笨觀后感9
星期六,我跟孩子一起看了《小孩不笨》的影片后,真的是讓做家長的受益匪淺。雖然這部影片有很多搞笑的場面,但還是讓我們家長從中學到許多教育孩子的新方法。盡管片中許多家長的教育方法有問題——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急得焦頭爛耳,不惜用盡任何方法,但都不見效果,但是最后也都能從中摸索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成功地把孩子們教好,而不是讓孩子們誤入歧途。
在《小孩不笨》這部影片當中,做父母的我們也學到了許多東西,孩子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理解、尊重。我們做父母不能把孩子管得太嚴,孩子也應該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們有一定的自由空間,而不是處處約束孩子們,就算孩子不對,也只能慢慢引導,講道理,暴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也許跟孩子做朋友,更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小孩不笨》中的國彬的媽媽經常打罵孩子,可對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還是沒有提高。還有一點,影片中杰利的家人不管在什么時候,總是有一大堆話講,也不理孩子們有沒有聽進去,這樣只會讓孩子們覺得我們這些家長很煩,很羅嗦。應該適應地教育孩子,而不是說一大堆的話。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做父母的注意。還有在影片中,有些父母盲目的寵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為孩子們準備好,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們好,其實都是害了孩子們,現在還沒看出來,而一等到孩子們離開父母,沒有了依靠,才發(fā)現原來自己什么都不會做。比如影片中的名叫terrg的`孩子,他媽媽什么事都讓女傭來做,最后孩子連涂面包和沖咖啡都不會。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自己的事自己解決,讓孩子失去了關懷,導致沒有心情學習,降低學習成績。最后,我們做父母的,不要一直忙著生意上的事,忽略了孩子,應該多多關心孩子,生意固然重要,但孩子們更加重要。
《小孩不笨》很貼切地反映了現在的孩子種種行為思想,讓我們做父母的更加意識到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小孩不笨觀后感10
在觀看完電影時,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眼淚。這淚水是被孩子的行為感動還是為自己曾經犯下的同樣的錯誤而悔恨。我想兩者有之。
電影中孩子的行為讓人感動,家中的大兒子看到父親的電腦壞了,悄悄的修好并且送到父親的辦公室不料沒有得到父親的表揚卻遭到的譴責。孩子眼中充滿了不滿,離開了。當時的我非常恨那個父親,你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滿和譴責,孩子無論做什么都不對。如果我是那個家長我會毫不吝惜自己的表揚,我會說:“孩子,你真的很棒。爸爸正等著用電腦,你幫了爸爸一個大忙,謝謝你,趕快去上學,別遲到了,路上注意安全。”我想孩子會非常的感動,非常的自豪。孩子會在家長的欣賞和鼓勵下快樂的成長。這樣就不會出現讓家長后悔的事件—————孩子一步步失望了,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至于孩子看黃碟,被學校發(fā)現,在全體同學在場的情況下,孩子被鞭刑,孩子徹底的失望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最后孩子去偷去搶。還好家長最后發(fā)現了自己的錯誤,家長說的話太好了,“天底下沒有教不會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電影中的二兒子為了邀請父母去看自己的演出,兒子自己攢錢,可是還是不夠,孩子就去偷錢,被發(fā)現了。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責備孩子。孩子實在忍不住了說出了真相,家長無語了。家長感動的哭了。家長發(fā)現了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了錯誤。辭去自己的工作回家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為家長和老師要發(fā)現孩子好的一面,積極地一面,揚長避短。多給孩子機會,多稱贊,多鼓勵孩子。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孩子會在家長的贊許下,茁壯成長。
小孩不笨觀后感11
上個星期,我跟父母一起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感觸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孩不笨2》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后終于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劇中的學謙、杰利為了得到父母的贊美不斷地努力奮斗,但得到的卻是父母的奚落,這種失落感我們也有過。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沒有鼓勵和贊賞我們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們,總覺得我們做得不夠好,總以為他們是對的;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連跟我們溝通的時間也沒有。當然,我們也了解父母是為了這個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我們吧,哪怕是半個小時,我們也需要你們的關心,也期待你們的賞識。如果我們因為缺乏教育而像電影中的學謙走上一條不歸路,那掙來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呢?
“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是是爸爸臨終前才覺悟的,他不是不愛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從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和表達自己的愛,才導致今天的悲劇,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成長和回頭。
如果說父母打孩子還可以理解,但學校通過全校師生的顏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學生,我覺得很殘忍,我不贊同這樣做。這樣做也許可以令孩子吸取教訓,但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做法同時也使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劇中也曾說過:爛蘋果削去爛的部分,剩下好的還可以吃,全部丟掉就沒有了。
正因為在孩子進步時,家長沒有及時表揚,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也沒有好好教育,只是一個勁地責怪孩子,才導致孩子一錯再錯。劇中曾有這樣的一句說: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我相信每一個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個小孩如天使般快樂!
小孩不笨觀后感12
如果你有一個紅彤彤的大蘋果,上面有個大蟲洞,你是會把它扔了呢?還是切掉有蟲洞的地方呢?我會切掉有蟲洞的地方。這是我看了《小孩不笨2》之后明白的道理。
周末,我看了一部叫《小孩不笨2》的電影。影片中杰瑞在學校里被老師選上了做主角,他想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他的演出,可是爸爸、媽媽太忙,沒時間去看他演出。有一次,他聽爸爸說陪客戶談一小時工作就會賺到五百元錢。于是,杰瑞就開始攢錢準備購買爸爸一小時來讓他看自己演出。由于時間關系,錢湊不齊,可又想爸爸、媽媽來看演出,于是杰瑞在小賣部趁店主不注意偷走了一些錢,被爸爸、媽媽發(fā)現后,他說出了原因,知道了原因的爸爸、媽媽原諒了杰瑞,后來還專門去看了他的演出。
我與杰瑞有著類似的經歷。在我九歲的時候,一個人去商店買東西,在挑選貨品的時候看見一個大人趁店主不注意,用閃電般的手速拿起口香糖放進了自己的口袋,我便也學著他的樣子做了起來,由于速度太慢,被店主發(fā)現之后教育了一通,并且告訴了媽媽。媽媽知道后,批評并教育了我,說那樣做是不對的,有什么需要可以說出來,并帶我去跟店主道了歉,從那以后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保證以后絕不再犯。
曾經一想起那段經歷,我都會認為自己是那個爛了一塊的蘋果。而杰瑞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會犯錯,有句老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只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并及時改正,就是個好孩子。正如那個壞了的蘋果,扔掉了就沒有了。而你只需要把壞了的部分削去,那么剩下的就是香甜的蘋果了。
小孩不笨觀后感13
這個電影講的是:從前一個叫楊學謙的同學,他的博客寫的很好,得了金獎,可他媽媽不高興,他媽媽說:"我以前都考85分!"你才考了65分,真是丟盡了我的臉了。
他的媽媽還生了一個叫:杰利的小男孩,大約八歲,一天,她被學校選上要當王子,他們要排練,排練好了,就要上臺演出,讓爸爸媽媽來看他們演出,可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很忙,沒時間來看,爸爸說:"讓我去看,五百塊錢一個小時。"杰利就攢錢,有一天,他看到賣東西的阿姨有很多錢,所以杰利就打起了偷錢的主意,他飛快地跑到桌前拿到錢,又飛快地跑回家,可是,當他爸爸媽媽知道的時候,爸爸說:"沒想到你也是壞孩子!"爸爸拿來鞭子使勁地打杰利的手,杰利說:"我想攢夠五百塊錢讓你去看我演出。"爸爸媽媽的淚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這個鏡頭實在令人感動......
接下來是一個男孩和一位爸爸的故事,這個男孩這個男孩名叫:成才,他爸爸總是教他,他也學不好。
故事令我感動的地方是:他和楊學謙偷一位老奶奶的項鏈,他倆感到不對,又送過去了,可是,這位老奶奶并沒有感謝他倆個,反而大叫:"捉小偷呀!"大家連忙跑過去追,他爸看見了,并沒有袖手旁觀,沖了上來,可是他爸被打進了醫(yī)院,在臨死前他爸說:"不是教不會孩子,而是不會教孩子,我愛你!"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看過這部電影,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要只看他的缺點,還要看他的優(yōu)點,這樣才能取長補短,才能不斷進步!
小孩不笨觀后感14
星期三,陳老師給我們全班看了《小孩不笨2》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感觸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小孩不笨2》描述了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后終于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
劇中的學謙、杰利為了得到父母的贊美不斷地努力奮斗,但得到的卻是父母的奚落,這種失落感我們也有過。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沒有鼓勵和贊賞我們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們,總覺得我們做得不夠好,總以為他們是對的;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連跟我們溝通的時間也沒有。當然,我們也了解父母是為了這個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我們吧,哪怕是半個小時,我們也需要你們的關心,也期待你們的賞識。如果我們因為缺乏教育而像電影中的學謙走上一條不歸路,那掙來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呢?“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這是爸爸臨終前才覺悟的,他不是不愛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從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和表達自己的愛,才導致今天的悲劇,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成長和回頭。如果說父母打孩子還可以理解,但學校通過全校師生的顏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學生,我覺得很殘忍,我不贊同這樣做。這樣做也許可以令孩子取教訓,但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做法同時也使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劇中也曾說過:爛蘋果削去爛的部分,剩下好的還可以吃,全部丟掉就沒有了。
正因為在孩子進步時,家長沒有及時表揚,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也沒有好好教育,只是一個勁地責怪孩子,才導致孩子一錯再錯。劇中曾有這樣的一句說: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我相信每一個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個小孩如天使般快樂。
小孩不笨觀后感15
上個星期,我和同學們在學校組織下一同在課室觀看了《小孩不笨》這部電影,影片中的情境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無時無刻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中描述了兩個家庭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影片中的那個小孩子從小就喜歡畫畫,可他的媽媽認為畫畫沒用,不準他畫畫,強迫他學習,如果學習得不好就罵他。這種教育方法只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使孩子的天賦得不到發(fā)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父母都希望的,但要學會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讓你的孩子成長成才。
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小孩為了希望能夠在他的演出時到場,把平時的零用錢都儲蓄起來,到那個時候可以儲蓄到500元來請他爸爸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觀看他的演出,真的讓人感到可憐,這令我傷心難過。不知從什么時候,父母沒有鼓勵和贊賞我們,而是不停地管教我們,總覺得我們做得不夠好,總以為他們是對的,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連跟我們溝通的時間也沒有。當然,我們也了解父母是為了這個家庭而忙碌,但怎么忙也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我們,來關心一下我們,因為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賞識和贊美。
“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就告訴我們的父母要多點與孩子們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深入地去了解他們,知道他們真正的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去指導他們。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只有真誠的付出,才能獲得永恒的碩果。
【小孩不笨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孩不笨》觀后感07-23
《小孩不笨》觀后感01-18
小孩不笨觀后感05-23
有關小孩不笨的觀后感06-21
小孩不笨優(yōu)秀觀后感06-30
《小孩不笨》的優(yōu)秀觀后感09-30
《小孩不笨》優(yōu)秀觀后感08-19
《小孩不笨》觀后感范文08-17
關于小孩不笨的觀后感06-06
關于小孩不笨觀后感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