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1
在我的小時候,上學前班。老師就天天教我們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那時,誰也不得它講的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聲嘶力竭的跟老師朗讀。直到現(xiàn)在,我才逐漸明白它的意思,懂得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國學的魅力所在。
從前,我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覺得這樣已經(jīng)夠厲害,目中無人。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雖不想做偽君子,但是我不信。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師把年級前五十念一下,我排名后。我明白我的成績不值得驕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學謙虛,我羞愧的無地自容。于是,我經(jīng)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英語考試我得到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驕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jīng)覺得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別的同都在進步,唯我在原地踏步,仿佛是要驗證這句話似的,在后來的考試中,結(jié)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試,是對我驕傲自大的沉重打擊。我回到家,拿出試卷,認真分析錯題原因,發(fā)現(xiàn)這些題都是因為我驕傲,因而沒聽老師講的知識點。我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wěn)步提升,經(jīng)常得到班里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為一個橡皮,一支筆,一個錯誤跟同學吵,甚至打起來,自從學“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個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雖然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是我不會氣餒,我會加努力做到!
有人說:“我們要勇于創(chuàng)新,扔掉那些老的、陳舊的東西。”可我認為只有從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好的創(chuàng)新。為什么像美國這樣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莎士比亞、海倫……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歷史,我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并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獲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成長,那個站在山頂人將是我們!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2
傳統(tǒng)國學歷史源遠流長,內(nèi)容博大精深,它一直陪伴著我,啟迪著我。我在家讀《增廣賢文》時,當讀到“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時,覺得很慚愧。以前我有些嫉妒成績好的同學。當一些成績差的同學犯錯時我可以容忍,而一些成績好的同學犯了錯誤,我總是念念不忘,總是把別人的缺點掛在嘴上,有時還不跟他們玩。
而我自己犯了錯,我總是想:這有什么嘛,我又不是不知道,以后改正就是了。現(xiàn)在我認識到同學之間應該相互幫助,相互理解,對同學犯的錯,應該善意提出,幫助他進步,而不是老責怪他。對自己要嚴格要求,思想上如果松一尺,行動上就會松一丈,最后會犯更大的錯。所以,我應該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讀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以及“晝坐惜陰”,使我認識到時間的寶貴,生命的短暫。以前放學回家,我總想玩或看課外書,外婆叫我做作業(yè),我總說:“外婆,我再看十分鐘。”十分鐘后,外婆再叫我,我又說再等兩分鐘,或是又要上廁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業(yè)。
現(xiàn)在我知道時間有多珍貴,于是就抓緊時間做所有的事,我還要抓緊時間學習,長大以后當科學家,發(fā)明“長生不老藥”,延長所有人的生命,像女媧、后羿一樣,解決人們的痛苦。傳統(tǒng)國學不僅啟發(fā)我的思想,在今后我還要用它指導我的行為,培養(yǎng)自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懷,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3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jīng)》,“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著,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xiàn)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盡管現(xiàn)在家里有暖氣空調(diào),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guān)于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了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復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jié)約都是好的優(yōu)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現(xiàn)在《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向?qū)В俏覍W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專家點評:
本篇議論文圍繞“國學伴我成長”進行了論述,運用《三字經(jīng)》引入論題,通過一系列豐富的道理論證進行了富有說服力的闡述。語言流暢而極有感染力,內(nèi)涵深刻,發(fā)人深省。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4
國學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結(jié)晶,它蘊含著中國古文化精髓和素養(yǎng),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精神補品。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背鲎浴墩撜Z·述而》。我們正處于學習階段,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自己的老師,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光點。我們要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也不能感到羞愧或不好意思。好的`優(yōu)點要學習,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也要好好反省自己并加以改正。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告訴我們作人應該謙虛。謙虛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精神。我國古代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就是以謙虛寬容的態(tài)度接納屬下,因此唐朝愈加強大。而關(guān)羽就是因為他的傲慢輕視天下所有人,最終大意失荊州。張飛因為對部下粗魯甚至兇殘,后因部下反抗而殺。
國學還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
在《三國演義》中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曹操說過這樣一句話:“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云吐霧,小則隱身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多么宏偉的氣概,這正是他自己的深刻寫照。戰(zhàn)敗,大笑周郎諸葛,不恥于跪于關(guān)羽,不因眼前的挫折放棄大夢想。能屈能伸,此乃大丈夫也。曹操是歷史上一位梟雄。行刺董卓可見其勇;離間馬超,可見其智。這智勇雙全,就令人刮目相看。
國學經(jīng)典,是在古代歷史文明長河中彌留下來的瑰寶,其中蘊涵的哲理為我指明了人生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將與它共同前行,走向那更美好的未來。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5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3、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譯文】子夏說:“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fā)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7、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8、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弟子規(guī)》
【譯文】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么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譯文】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
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譯文】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譯文】玉石若不經(jīng)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
1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譯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13、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譯文】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遠的距離),他的成功在于不斷行走。比喻先天條件差
的,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孫子兵法》
【譯文】了解自己,了解敵人,百戰(zhàn)都不會失敗。即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打起仗來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15、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譯文】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說》
【譯文】人不是生來就什么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17、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譯文】 這是一幅古人的對聯(lián),是說功夫、本領(lǐng)、成功,都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人一生隨時都可能會遇到困難,或者遭到逆境;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戰(zhàn)勝了困難,你就會獲得勝利的喜悅。
18、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語·六本》
【譯文】苦口的藥雖然很倒胃口,但卻有利于自己的病,逆耳的話雖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現(xiàn)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19、行成于思,毀于隨。——唐·韓愈《進學解》
【譯文】做事成功由于多思考,失敗由于隨意,不經(jīng)心。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說:“對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論語》
【譯文】孔子說:“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么樣呢?”
2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局促憂愁。”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5、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實。
【譯文】孔子說:“君子以言過其實為恥辱。
26、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27、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弟子規(guī)》
【譯文】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zhuǎn)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寶貴的時光。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
【譯文】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jīng)驗教訓,以作為后來行事的借鑒。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天體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3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文】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3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譯文】水既能托載著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jié)果,壞的事情如經(jīng)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
32、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譯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3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xiàn)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34、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禮記》
【譯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jié)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比喻做事須謹慎,不能出一點點差錯。
35、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后漢書》
【譯文】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文】即使是很小的壞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37、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三國志》
38、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經(jīng)。天子章》
【譯文】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39、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譯文】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jīng)過實踐的。
40、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處:《晏子春秋》
【譯文】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6
這本書分行節(jié)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jīng)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jīng)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圣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guī)范,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jié)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jīng)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jīng)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
從國學經(jīng)典中感悟師德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
中國人因為孔子而驕傲和自豪,外國人因為孔子而研究中國,“孔子學院”于是成為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shù)機構(gòu)。孔子的經(jīng)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可見,《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xiàn)實意義究竟在哪里?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養(yǎng)性,德行人生
《論語》中關(guān)于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斗: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zhí)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jié)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游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zh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diào)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于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xiàn)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并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yǎng)性,經(jīng)得起各種不良現(xiàn)象的誘惑。
國學經(jīng)典作文 篇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中。因為大家只有發(fā)憤自強,奮斗不息才會得到賞識,也才會找到一份輕松的工作。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上六年級了,我認為國學經(jīng)典是最有營養(yǎng)的大餐。
剛開學不久,學校就發(fā)了《國學經(jīng)典》這本書,透過《國學經(jīng)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憾心靈的中華民族精神。沒有了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靈魂,當然我們也不再擁有凝聚力、生命力。細細品讀國學經(jīng)典,就會感悟到,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但當我手捧起這本書,細細品讀,我豁然開朗,想想自己的學識,連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淺讀國學,我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正直、謙遜、智慧與樂觀。《孟子·盡心上》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意思是:“居仁之所,行義之路,這樣有遠大志向的人的事業(yè)就完備了。”
從小我們就開始接觸國學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幾乎每個小孩都耳熟能詳,所以國學對于我們并不陌生。
自從學習了國學,我便對它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它不僅使我了解了國學,學習了更多的國學經(jīng)典,也使我的生活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使我改變了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國學經(jīng)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年文化內(nèi)涵,身為中華兒女,今后我更要多加學習,用國學經(jīng)典的智慧之光為我指明人生的道路,引領(lǐng)我前行,作為中國人,我為此感到驕傲!
【實用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七篇】相關(guān)文章:
【實用】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七篇03-16
【實用】國學經(jīng)典作文七篇03-28
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七篇03-19
實用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8篇05-07
實用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五篇04-25
實用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10篇04-24
實用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9篇04-20
實用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六篇04-19
實用的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5篇04-01
【實用】國學經(jīng)典作文合集7篇04-21